宿敌的最佳勃四?Celibidache Tokyo live VS Karajan Salzburg live
今天找到了两套传奇勃拉姆斯交响乐的录音,恰好来自于一直有恩怨的‘’宿敌‘’Celibidache 和Karajan。当然我不是他们的粉丝,也对当年富特之后谁主掌柏林爱乐的公案兴趣不大,不过粉丝之间讨论的比较激情。从音乐来说,切利的很多录音时有神来之笔,但是有些录音慢的惨不忍睹;而卡爷的录音一直稳定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也有评论家认为个性不够,加上里秃晚年又黑上一把。想对比看出两位指挥家的特点,用这两个传奇录音最好不过了。我放出资源,并且在土豆上做一个对比听的豆单。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4013841/
卡爷83年8月27-28号在Salzburg的实况录音,豆瓣评分高达9.8
下载:http://pan.baidu.com/s/1c0imBoG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4849778/
切利86年在东京的实况录音,豆瓣评分高达9.9
下载:http://pan.baidu.com/s/1gdyv21t
这两个勃四应当是公认的两位的最佳之作,初听了一点,一个很快,一个很慢,都有道理。对比很有戏剧性。
乐迷朋友们自作评判吧。
对比豆单:http://www.tudou.com/plcover/vm_stlD-EOs/?created=1
附录:
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完成于1885年,同年十月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首演。 作者从1884年夏就已经开始创作本交响曲,历经一年才告完成,由此可见勃拉姆斯那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它和作者其他三部交响曲在性格上迥然不同:第一,它具有前三首交响曲中所没有的忧愁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性”。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本曲这样,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它的第二特征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写成。当然,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显示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本交响曲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理解。但本曲的深刻隽永,终于逐渐被听众所接受。本曲在勃拉姆斯生前,就已经常被演奏,而且经常博得满堂喝采。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从容的快板,e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这是洋溢着淡淡伤感的乐章, 寂寞的情怀,呜咽般的哀诉,深深地打动了人心。
第二乐章 中庸的行板,E大调,6/8拍子。很多乐评家认为, 作者虽然将本乐章写得古老而晦涩,可是旋律所表现出的凝重、沉静的美感,却决非其他交响曲可与之比拟。简朴而沁人心脾的柔美主题,仿佛描绘了仲夏夜里的美梦。
第三乐章 谐谑曲,C大调,2/4拍。充满着不可遏止的欢乐,生机盎然, 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沸腾之感,那气势磅礴的气氛,极像一首狂热的乡村舞曲。
第四乐章 G大调,3/4拍。 本乐章是全曲的高潮。乐章主题在“固定低音”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变奏,乐队的木管组和铜管组一齐奏出庄严、宏伟的和声旋律。本乐章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各种悲哀、绝望、愤怒以及骚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毁灭性的结局。这一悲剧结尾反映了一种"宿命论"的影响,表现出作曲家内心的苦恼与孤独。
橙子
![]() |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4013841/
卡爷83年8月27-28号在Salzburg的实况录音,豆瓣评分高达9.8
下载:http://pan.baidu.com/s/1c0imBoG
![]() |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4849778/
切利86年在东京的实况录音,豆瓣评分高达9.9
下载:http://pan.baidu.com/s/1gdyv21t
这两个勃四应当是公认的两位的最佳之作,初听了一点,一个很快,一个很慢,都有道理。对比很有戏剧性。
乐迷朋友们自作评判吧。
对比豆单:http://www.tudou.com/plcover/vm_stlD-EOs/?created=1
附录:
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完成于1885年,同年十月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首演。 作者从1884年夏就已经开始创作本交响曲,历经一年才告完成,由此可见勃拉姆斯那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它和作者其他三部交响曲在性格上迥然不同:第一,它具有前三首交响曲中所没有的忧愁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性”。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本曲这样,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它的第二特征是,全曲以“古老”的手法写成。当然,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显示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本交响曲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一直未能得到普遍的理解。但本曲的深刻隽永,终于逐渐被听众所接受。本曲在勃拉姆斯生前,就已经常被演奏,而且经常博得满堂喝采。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从容的快板,e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这是洋溢着淡淡伤感的乐章, 寂寞的情怀,呜咽般的哀诉,深深地打动了人心。
第二乐章 中庸的行板,E大调,6/8拍子。很多乐评家认为, 作者虽然将本乐章写得古老而晦涩,可是旋律所表现出的凝重、沉静的美感,却决非其他交响曲可与之比拟。简朴而沁人心脾的柔美主题,仿佛描绘了仲夏夜里的美梦。
第三乐章 谐谑曲,C大调,2/4拍。充满着不可遏止的欢乐,生机盎然, 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沸腾之感,那气势磅礴的气氛,极像一首狂热的乡村舞曲。
第四乐章 G大调,3/4拍。 本乐章是全曲的高潮。乐章主题在“固定低音”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变奏,乐队的木管组和铜管组一齐奏出庄严、宏伟的和声旋律。本乐章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各种悲哀、绝望、愤怒以及骚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毁灭性的结局。这一悲剧结尾反映了一种"宿命论"的影响,表现出作曲家内心的苦恼与孤独。
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