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系统误差的一个小采访
今天应该是西安非著名的音乐胡来组织“系统误差”成立两周年及纪念演出之际,因为要去外地,肯定是赶不上了。想起年中的时候曾有幸接受过某噪音迷(er)汉(jie)的采访,谈谈对系统误差的看法。当时本来只是想黑一发这个著名的“湿胸黑”组织呢,可是后来发现居然写了这么多。果然是相爱相杀的路子。。。
………………………………屌丝胸居然被采访了分割线………………………………………………
1:作为一个在系统误差出现之前就关注并活跃于西安本地音乐场景里的音乐爱好者,从客观上讲,这个组织的出现对你的音乐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对整个音乐场景的影响又如何?
可以说实话吗?
平胸而论,暂时感觉不到什么影响:)
因为我个人的听觉习惯,系统误差现场的类型早已超出我的音乐边界,可以称作“没听过”“听不惯”
其次,因为个人欣赏能力有限,系统误差在音乐可能性上的探索早已把我甩出几十条大街了,我现在还处于“听不懂”的阶段
系统误差成立也一年多了,我看过他们的现场不能算多,而且很多时候还是被电池拉壮丁去拍东西的%>_<%
但系统误差的核心人物大多都是认识好几年,通过看现场认识的好朋友。比如大招啊,XBH啊,秦岭啊,所以也就在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下以“亲友团”和“壮丁团”的名义去捧捧场,喝点倒彩什么的。。。
比较让我感触的一点就是,系统误差演出过的人大多不是生面孔,却做着是跟他们平时身份不太一样的东西(尽管有些看起来更像是胡来,哈哈)。比如大名鼎鼎的黑撒乐队主唱大治老师也曾在系统误差和TBOR乐队主唱王老师一起演过一次印象非常非常深刻的氛围即兴。
可以这么说,系统误差虽然现在还只能算是西安独立音乐场景里小众中的小众,灰主流中的灰主流,但他们正在做着“百分之一的人探索百分之九九的音乐可能性”的事,正是这样的组织的存在,定义了西安独立音乐场景里从未有过的新边界。我想,历史会记住这些“二百五”的。
补充一句,送给那些谈及西安独立音乐还只记得起张楚许巍郑钧的外地朋友们:
“欢迎来系统误差现场,了解现在有想法的西安年轻人们者究竟在做些什么样有趣的音乐”
2:你认为系统误差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假设不是这些人,西安是否还是会出现一个类似的组织,关注类似的音乐?或者说,西安的音乐氛围是否积累到了必然出现一个类似组织的程度
如同“误差”的定义一样,系统误差组织的出现看起来是件挺偶然的事。
如果没有几个外地人大招电池XBH有如此勇气和胆量来做如此尝试,如果不是存在一个光圈club这样开明的场地方提供演出平台,我实在难以想象如同燥眠夜版的音乐场景竟然可以在西安生根发芽,而且现在居然可以去上海北京集体演出了!
西安是一个青年文化比较明显,学生气质突出的城市。一个有如此多学校,外地学生的古老城市,爱好实验音乐有着奇怪想法的怪人也不鲜见,但是受制于这种音乐过于小众的现实情况,组织者和推广者还是会面临比较大的现实压力,更别说场地方了。所以,这些要素的同时具备是需要运气的。
系统误差的现场吸引不了太多人来现场,还时不时用声音虐一下只是来喝酒摇色子的酱油党,这样的组织越玩越大,现在想想都觉得奇幻。
如果不是这帮人愿意带头折腾,如果不是光圈这样的酒吧肯提供场地,我不觉得系统误差出现有什么必然性
所以,我觉得系统误差的出现更像是意外,谈不上大环境积累出必然性什么的,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可爱之处。
3:系统误差在西安音乐场景里的影响力如何?它与传统的摇滚乐场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从受众来看,系统误差如上面回到所提到,它只能算是“小众中的小众”,每次现场也就能来几十人,影响的受众范围还比较有限。但与此相反的是,系统误差演出经常吸引到实验音乐界颇有分量的人物来西安演出,比如河端一,颜峻,李剑鸿什么的。而西安一些耳熟能详的摇滚乐队的成员,也会不时来参与表演一些跟他们平常所做的不太一样的音乐尝试,现场的演出时常充满意外和惊喜。系统误差甚至在去年西安最著名的音乐节张冠李戴上有了专门的噪音舞台,这实在算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提及西安的摇滚乐场景,如某天团所言,“观众热情,一点就着”。
而系统误差却似乎在相反的路上执着的走着,“我就喜欢折腾些不一样的东西,跟旋律无关,跟你的热情无关”
4:假设你是系统误差的负责人,你会对这个组织或这些音乐做一个怎样的规划?
电池现在已经做的很好了,很多非常好的点子现在努力实现中,杀了我也不可能比他想的更好了。
(1)到更多有意思的场地去演出
(2)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成为现场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5:就你看来,系统误差自身区别于类似的组织(燥眠夜,小雷音,闹上海等等)的特点以及它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有哪些
其他类似的组织说实话我不太了解,所以也不能准确评估出系统误差之所以是系统误差的特点来
我个人比较大的感受就是系统误差演出的人大多“业余”,经常演出的那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要忙,要么是学生,要么是“班儿逼”,行业也五花八门,有通信的,有挨踢的,有当老师的。所以能腾出时间来参与演出,基本难有什么演出收益,也不大可能有被粉丝簇拥的成就感。能费事费力可能还要倒贴路费来演,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对实验音乐的真爱了。。。
身处西安这样独立音乐都难称上繁荣的现实环境里,最大的局限可能还是老问题“如何引进来 走出去”吧
时间精力和财力都难以让系统误差的本地党有更多的机会去到外地更多有意思的地方演出,
吸引外地甚至国际优秀的音乐人来系统误差演也只能碰档期,抓机会,比起北上广还是机会偏少了点。
在西安,这种小众甚至与大众理解的旋律性音乐背道而驰的路子对于提供演出场所的场地方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考验,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磨合。
说句半开玩笑的话,连电子音乐都在西安缺乏茁壮成长的土壤,系统误差这种异类的存在更别提要遇到多少困难险阻了。
所幸,系统误差的人好像没把这些问题当回事过,哈哈哈哈
…………………………越黑越过瘾怎么也停不下来分割线………………………………………………
PS,你们看出来这位正儿八经采访的二次元小记者是谁了么?
李维思
![]() |
猜猜这位二次元小记者是谁? |
………………………………屌丝胸居然被采访了分割线………………………………………………
1:作为一个在系统误差出现之前就关注并活跃于西安本地音乐场景里的音乐爱好者,从客观上讲,这个组织的出现对你的音乐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对整个音乐场景的影响又如何?
可以说实话吗?
平胸而论,暂时感觉不到什么影响:)
因为我个人的听觉习惯,系统误差现场的类型早已超出我的音乐边界,可以称作“没听过”“听不惯”
其次,因为个人欣赏能力有限,系统误差在音乐可能性上的探索早已把我甩出几十条大街了,我现在还处于“听不懂”的阶段
系统误差成立也一年多了,我看过他们的现场不能算多,而且很多时候还是被电池拉壮丁去拍东西的%>_<%
但系统误差的核心人物大多都是认识好几年,通过看现场认识的好朋友。比如大招啊,XBH啊,秦岭啊,所以也就在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下以“亲友团”和“壮丁团”的名义去捧捧场,喝点倒彩什么的。。。
比较让我感触的一点就是,系统误差演出过的人大多不是生面孔,却做着是跟他们平时身份不太一样的东西(尽管有些看起来更像是胡来,哈哈)。比如大名鼎鼎的黑撒乐队主唱大治老师也曾在系统误差和TBOR乐队主唱王老师一起演过一次印象非常非常深刻的氛围即兴。
可以这么说,系统误差虽然现在还只能算是西安独立音乐场景里小众中的小众,灰主流中的灰主流,但他们正在做着“百分之一的人探索百分之九九的音乐可能性”的事,正是这样的组织的存在,定义了西安独立音乐场景里从未有过的新边界。我想,历史会记住这些“二百五”的。
补充一句,送给那些谈及西安独立音乐还只记得起张楚许巍郑钧的外地朋友们:
“欢迎来系统误差现场,了解现在有想法的西安年轻人们者究竟在做些什么样有趣的音乐”
![]() |
系统误差第一次演出 |
2:你认为系统误差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假设不是这些人,西安是否还是会出现一个类似的组织,关注类似的音乐?或者说,西安的音乐氛围是否积累到了必然出现一个类似组织的程度
如同“误差”的定义一样,系统误差组织的出现看起来是件挺偶然的事。
如果没有几个外地人大招电池XBH有如此勇气和胆量来做如此尝试,如果不是存在一个光圈club这样开明的场地方提供演出平台,我实在难以想象如同燥眠夜版的音乐场景竟然可以在西安生根发芽,而且现在居然可以去上海北京集体演出了!
西安是一个青年文化比较明显,学生气质突出的城市。一个有如此多学校,外地学生的古老城市,爱好实验音乐有着奇怪想法的怪人也不鲜见,但是受制于这种音乐过于小众的现实情况,组织者和推广者还是会面临比较大的现实压力,更别说场地方了。所以,这些要素的同时具备是需要运气的。
系统误差的现场吸引不了太多人来现场,还时不时用声音虐一下只是来喝酒摇色子的酱油党,这样的组织越玩越大,现在想想都觉得奇幻。
如果不是这帮人愿意带头折腾,如果不是光圈这样的酒吧肯提供场地,我不觉得系统误差出现有什么必然性
所以,我觉得系统误差的出现更像是意外,谈不上大环境积累出必然性什么的,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可爱之处。
![]() |
系统误差X燥眠夜 |
3:系统误差在西安音乐场景里的影响力如何?它与传统的摇滚乐场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从受众来看,系统误差如上面回到所提到,它只能算是“小众中的小众”,每次现场也就能来几十人,影响的受众范围还比较有限。但与此相反的是,系统误差演出经常吸引到实验音乐界颇有分量的人物来西安演出,比如河端一,颜峻,李剑鸿什么的。而西安一些耳熟能详的摇滚乐队的成员,也会不时来参与表演一些跟他们平常所做的不太一样的音乐尝试,现场的演出时常充满意外和惊喜。系统误差甚至在去年西安最著名的音乐节张冠李戴上有了专门的噪音舞台,这实在算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提及西安的摇滚乐场景,如某天团所言,“观众热情,一点就着”。
而系统误差却似乎在相反的路上执着的走着,“我就喜欢折腾些不一样的东西,跟旋律无关,跟你的热情无关”
![]() |
系统误差X张冠李戴 |
4:假设你是系统误差的负责人,你会对这个组织或这些音乐做一个怎样的规划?
电池现在已经做的很好了,很多非常好的点子现在努力实现中,杀了我也不可能比他想的更好了。
(1)到更多有意思的场地去演出
(2)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成为现场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5:就你看来,系统误差自身区别于类似的组织(燥眠夜,小雷音,闹上海等等)的特点以及它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有哪些
其他类似的组织说实话我不太了解,所以也不能准确评估出系统误差之所以是系统误差的特点来
我个人比较大的感受就是系统误差演出的人大多“业余”,经常演出的那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要忙,要么是学生,要么是“班儿逼”,行业也五花八门,有通信的,有挨踢的,有当老师的。所以能腾出时间来参与演出,基本难有什么演出收益,也不大可能有被粉丝簇拥的成就感。能费事费力可能还要倒贴路费来演,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对实验音乐的真爱了。。。
身处西安这样独立音乐都难称上繁荣的现实环境里,最大的局限可能还是老问题“如何引进来 走出去”吧
时间精力和财力都难以让系统误差的本地党有更多的机会去到外地更多有意思的地方演出,
吸引外地甚至国际优秀的音乐人来系统误差演也只能碰档期,抓机会,比起北上广还是机会偏少了点。
在西安,这种小众甚至与大众理解的旋律性音乐背道而驰的路子对于提供演出场所的场地方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考验,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磨合。
说句半开玩笑的话,连电子音乐都在西安缺乏茁壮成长的土壤,系统误差这种异类的存在更别提要遇到多少困难险阻了。
所幸,系统误差的人好像没把这些问题当回事过,哈哈哈哈
![]() |
瓜乐乐和秦岭 |
…………………………越黑越过瘾怎么也停不下来分割线………………………………………………
PS,你们看出来这位正儿八经采访的二次元小记者是谁了么?
李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