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录,你会了吗?
、
0.引言
随着近期《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的再版,突然觉得时间记录法再一次地被广泛传播。但是我每每发现很多都处于一个单维度地使用,不能发挥时间记录的最大效用,故此想跟大家谈谈时间记录的那些事。
阿雷从大三就开始使用时间记录的方法,那时候用的是纸笔,每天晚上临睡前也会划上十几分钟来计算检视,看看那一天时间分配得怎么样,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继续。而后坚持大半年,终因纸笔过于麻烦而没有坚持下来。
如果iPhone盛行,无意间我也发现了相关的APP,使得时间记录不再那么麻烦,用需要再向以前那样记录(特别是在行动中记录会比较麻烦),也不再需要计算,APP会帮你一下子就统计出来。然后又在2012年开始坚持至今差不多一年。
1.柳比歇夫法
我想这种方法,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这种方法就是你每做一件事情,就把做那件事情的时间记录下来。例如: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 –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 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2.再积累个10000小时
在时间记录法上面再结合10000小时成为该领域专家的理论,只需要把你想要提高的事情特别做一个专项统计,可以每天检视是否做足3小时,每周检视,每月检视,十分清晰明了自己的进度到了哪里。
3.如何检视
检视的时候不仅仅像柳比歇夫那样按模块统计:
我把自己的时间事件记录和柳比歇夫的记录对比之后发现,柳比歇夫对日常的各种事情做了分类,比如,基本科研、分类昆虫学等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最终统计在各项活动上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比如下面的柳比歇夫的统计结果:
基本科研 –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分类昆虫学 – 二十小时五十五分
附加工作 – 五十小时二十五分
组织工作 – 五小时四十分
合计一 百三十六小时四十五分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从重要紧急的四象限检视一天我们的效能,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多维度看待同一件事的效果,让我们的时间记录发挥更大的效能。
例如:
消费时间是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如开会、实施方案
投资时间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如运动、学习、准备方案
闲耗时间是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如肥皂剧、无意义的会议
浪费时间是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如上网娱乐
一般人的比例如下,消费的时间占60%,浪费的时间占20%,闲耗的时间占10-15%,而最重要的投资的时间只有5-10%。
理想的状态则是,投资的时间占30%是最理想的。因此,日常生活中消耗的时间要控制在50%,而无足轻重的浪费和闲耗的时间只能占10%左右。
4.结语
虽然是在做同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从多维度地角度去出发和行动,那么你所付出的努力和回报比例就不会是简简单单的1:1,而是1:3或者更高。
原文链接:http://morningor.com/?p=406
0.引言
随着近期《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的再版,突然觉得时间记录法再一次地被广泛传播。但是我每每发现很多都处于一个单维度地使用,不能发挥时间记录的最大效用,故此想跟大家谈谈时间记录的那些事。
阿雷从大三就开始使用时间记录的方法,那时候用的是纸笔,每天晚上临睡前也会划上十几分钟来计算检视,看看那一天时间分配得怎么样,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继续。而后坚持大半年,终因纸笔过于麻烦而没有坚持下来。
如果iPhone盛行,无意间我也发现了相关的APP,使得时间记录不再那么麻烦,用需要再向以前那样记录(特别是在行动中记录会比较麻烦),也不再需要计算,APP会帮你一下子就统计出来。然后又在2012年开始坚持至今差不多一年。
1.柳比歇夫法
我想这种方法,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这种方法就是你每做一件事情,就把做那件事情的时间记录下来。例如: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 –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 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2.再积累个10000小时
在时间记录法上面再结合10000小时成为该领域专家的理论,只需要把你想要提高的事情特别做一个专项统计,可以每天检视是否做足3小时,每周检视,每月检视,十分清晰明了自己的进度到了哪里。
3.如何检视
检视的时候不仅仅像柳比歇夫那样按模块统计:
我把自己的时间事件记录和柳比歇夫的记录对比之后发现,柳比歇夫对日常的各种事情做了分类,比如,基本科研、分类昆虫学等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最终统计在各项活动上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比如下面的柳比歇夫的统计结果:
基本科研 –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分类昆虫学 – 二十小时五十五分
附加工作 – 五十小时二十五分
组织工作 – 五小时四十分
合计一 百三十六小时四十五分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从重要紧急的四象限检视一天我们的效能,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多维度看待同一件事的效果,让我们的时间记录发挥更大的效能。
例如:
消费时间是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如开会、实施方案
投资时间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如运动、学习、准备方案
闲耗时间是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如肥皂剧、无意义的会议
浪费时间是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如上网娱乐
一般人的比例如下,消费的时间占60%,浪费的时间占20%,闲耗的时间占10-15%,而最重要的投资的时间只有5-10%。
理想的状态则是,投资的时间占30%是最理想的。因此,日常生活中消耗的时间要控制在50%,而无足轻重的浪费和闲耗的时间只能占10%左右。
4.结语
虽然是在做同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从多维度地角度去出发和行动,那么你所付出的努力和回报比例就不会是简简单单的1:1,而是1:3或者更高。
原文链接:http://morningor.com/?p=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