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的“十”大唱片
上一次写“十大”是09年,当时还兴致勃勃地写了两篇,古典十套、非古典十套。以后终于也没有兴趣再写,原因无非是听得不够多,或者是觉得好的也不够多。另外也有个原因是多少摆脱了些“十大”、以及别的多少多少大之癖。
去年工作了。今年年初调到现在的部门。工作怎样,不提也罢;却确然地觉得工作之外的生活之重要。今天是平安夜,昨晚突然有感,觉得世间最宝贵的礼物,依我觉得应该是时间,如果“时间”能有效地赠予、送出(豆友补充到,还应该有“保存”)的话。下班回来,足足地用好这样的时间,岂不是一笔财富。嗯,争取今晚把这篇写完罢……
一、索弗罗尼茨基:肖邦现场(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348376/)
近几年其实我听钢琴音乐比小提琴音乐要多不少,即使我仍在坚持我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笔记的写作。听的这些里面,自然尤以贝、巴、舒伯特、莫和勃拉姆斯为最,一言蔽之即德奥作曲家。对于肖邦的作品,听也听过不少了,但数量上远非上述作曲家中听得最少的作品可比。然而今年有次听Chris Botti的音乐听到了肖邦的c小调前奏曲,Botti的演绎说实在的并没有太多感觉,但我发现了这首曲子,甚至找到了Lee Konitz的演绎来听(相当推荐一听:http://www.xiami.com/song/1832199?spm=0.0.0.0.conRe4)……好了,这是一个开始:我翻出、搜罗了阿格里奇、科尔托、索科洛夫、马加洛夫、弗朗索瓦、Fiorentino、莫拉维奇、塞尔金、阿劳……等等,一口气、大剂量地听个够。可以说,肖邦的前奏曲给我打开了又一个窗户,起码它让我开始对除了以巴赫、贝多芬为代表的键盘音乐以外的键盘音乐甚至于其他浪漫主义作品的更大的兴趣(从前也就是为了扩充下曲目罢了),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为展示、发掘钢琴本身的艺术而作的作品及其演绎来(因为在我看来,像巴赫的许多作品,他就并不完全为某种乐器而写的)。
今年的另一个重大发现则是索弗罗尼茨基。本科的时候就有人向我推荐过了,而那会呢,我基本上都醉心于巴克豪斯、肯普夫之类的钢琴家中。今年开始听这套索弗罗尼茨基的集子,深深为其钢琴技艺所震惊。我几乎不怎么会描述、形容钢琴方面的东西,顶多能这么写:触键如神,手指极具力量但并不僵硬反而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弹性,音色层次异常丰富,音符的颗粒感和音乐的流动极高度地统一,弹性节奏的运用在我看来是适宜而个性化的。前奏曲、玛祖卡、叙事曲都相当美,即使钢琴条件和录音状况都并不完美但已经足够让我震撼。
此外,有位豆友izzardseer说:“Sofronitsky的这两场肖邦纪念音乐会,走的不是纤细柔美一路,而是更多的展现出肖邦作品中悲怆、苦涩甚至辛辣的一面,绝对是不可错过的精彩演绎!!”我觉得也基本上赞同的……其实,要单说肖邦前奏曲,索氏的版本是否是年度最佳呢?这我却不能果断地肯定了……技术层面的我无法发表意见,但要说感觉,除了此版外,科尔托版和莫拉维奇版也都相当棒,是我心水之选。
二、斯托科夫斯基:天方夜谭组曲及其他(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4177691/)
近3到4年来,我几乎没有主动搜罗过大型的乐队作品的录音了(至多是看到了感兴趣的又正好有下载链接的就趁机下了吧),除了贝小协……以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组曲和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甚至莫扎特的一些钢协也倒还在其次了。想来也有意思,这是两部如此有所谓异域风情的作品。这两部里,又以天方夜谭组曲为最。也许我足够恋旧的,因为最早和我结缘的交响作品之一就包括了这部作品(依稀记得,小时候拥有的第一张认认真真的古典音乐CD是陈燮阳指挥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自高中起我就经常听一张NAXOS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品集,指挥、乐队如不查信息我绝不能记起,只记得小提琴是西崎崇子了。那版是东欧的乐队,木管各种给力;不过最重要的是西崎的小提琴演奏——虽然她并不是海菲茨、米尔斯坦那样超一流的大师,也难以和斯特恩、帕尔曼这种级别的大师稳稳当当地平起平坐,但那版小提琴的活力与风韵(也许用“风情”也更合适)给我带来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好的天方夜谭组曲应该有一个好的领奏小提琴。
从“每天都瞪着电骡进度条”的那几年的最开始,我就开始搜罗各种天方夜谭组曲,切利比达凯的EMI版是我听过的第二版,乐队表现很棒,但我还在寻找“那把小提琴”。康德拉欣版的领奏小提琴似乎是克雷伯斯,但以我的感觉,他太“端正”了;然后下一个有印象的就是莱纳RCA版了,莱纳棒下的音响配合RCA的录音,爽则爽矣,但……显然里面的小提琴也不足以令我满意。今年里听过一版BBC录音,Svetlanov指挥,乐队的风味应该说很纯正了,状态也很好,小提琴也挺够意思;随后在豆友的推荐下听到了Scherchen版,除去相当出色的乐队不说,纤细、明媚、灵动的小提琴(我也想知道这位的名字)比上面那个还好不少呢……
直到我听到了这版。
当时我在“说说”中写道,“虽然这位领奏的硬技术而言,并不十分完美,但这部作品中领奏小提琴所需要出来的活力、情韵、可见面目的个性,都出来了。”这版中的领奏小提琴的演奏有一种魅力,正是我所期待、梦想要听到的;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怎么衡量和比较,听着只觉得欣喜和满足。后来从豆瓣上看到小提琴是Erich Gruenberg,有点惊讶,因为我听过他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当时并没给我留下太深刻和惊艳印象。
斯托科夫斯基指挥的作品,竟也是我第一次听,也相当过瘾。从整体的乐队表现,到各种乐器的绚丽多姿,又加上如此梦幻的小提琴,都是那么……
有一次我还写了那么一句话,文明地修饰后的表述如下:音乐包括但不限于两类:一类听了,如子夜闻钟,如灌醍醐,如遭棒喝,如沐春风,如洗昆仑雪,如梦蝶,如梦蝶乍醒。另一类听的时候大抵只能简单、简短、粗暴地爆粗来表达那种无以名状的感觉。
呐,这版似乎是两类的混合呢,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
随后,又找了他指挥的卡门组曲和阿莱城姑娘组曲。同时正好在听BEECHAM指挥的两部组曲(天方夜谭、阿莱城姑娘),斯氏再次胜出,过瘾。
三、切尔卡斯基:肖邦现场(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995461/)
那句有关不同演绎带来的两类感觉的披着文艺实则很二很装的话,实际上是听到这张专辑有感而发。当时是外出,准备了许多东西路上听,大抵是一些BBC录音,除此张之外其中包括了米凯兰杰利、李赫特、科曾以及索弗罗尼茨基的一些玩意。在高速上的小中巴飞驰而过,夜幕中山林肃穆,其他乘客或者安静或者小声说着话。当切尔卡斯基触碰、敲响琴键的那一刻,我几乎要打了个冷战,耳朵顿时像龟裂的泥土吸收水分一样地使着力去听清楚每一个音符。他的触键真棒!他不是那种砸琴键的钢琴家,琴声颗粒感好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自然、轻松地如同山间清泉一样流淌着;声音不大但清楚、有穿透力;节奏的处理也较有特色,“句读”之间的韵味回味无穷(……我实在是不怎么会形容钢琴音乐)。总之,好听便是!
那以后也时常听它。要说能复刻初听的感觉是不可能的,但至今也还没有从听音乐的设备(包括电脑里、Itouch里、也在便携音箱的闪存卡里)删除掉,时时听总能发现其中的味道。
不会写了。
四、CHET BAKER:Live in Tokyo(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77022/)
“My funny valentine"也许是爵士乐曲目中最为爵士乐听众以外的听众最熟悉的曲目之一,也是Chet Baker知名度的最大来源(我猜的)。不知有多少人对Chet的印象停留在他年轻时俊朗的形象和这首曲子的温柔忧郁中(正如许多人对Stan Getz的印象集中在他的波萨诺瓦专辑中的演奏一样)。但实际上Chet Baker远远多于此。
那些美好的印象的画面如同他喷吐出来的眼圈一样地虚无,像许多人对所谓“小资音乐”的爵士乐的感觉一样地虚无。
这张是我听过的几张他后期的专辑之一,美极了。美妙的乐思之中,有真正的思索,有探索和纠结。这样的形容很装,但此时的Chet绝不装,如果能真切地感受到他,我想我难以承受其中之重。
五、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9968911/)
这套说实话有点高于我的期望,因为……唔,录音比我想象的还是要好不少。
大卫的状态在较好的时期,曲目的类型也足够丰富,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布鲁赫的协奏曲等,也包括其他一些小提琴与钢琴的作品。应该是由于乐团资源有限吧,有些应该是乐队的作品例如布鲁赫第一就是由奥伊斯特拉赫和钢伴杨波尔斯基完成的,也别有韵味。其中很值得一提的也包括曾经留苏的指挥家李德伦和奥伊斯特拉赫合作的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欣赏价值和历史意义都可谓不小。
六、Zino Francescatti:巴赫无伴奏作品、帕格尼尼第一小协
弗兰切斯卡蒂的演奏,即使他不总能像海菲茨那样完美无瑕,也能让我乐意找来听。鲜活、生动而且总能充分投入的演绎,听之酣畅、令人沉迷而且足以回味悠长。
这张里面的BWV 1004实在太棒了。这张里面的巴赫我第一次听的时候连续轮着听了三遍,最后因为太晚了才去休息。
七、古尔达演奏莫扎特(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4103088/)
好了,到像莫扎特这样的作曲家的作品上,总要被问“这样弹是莫扎特吗?”
那部有关莫扎特的电影受到许多批评;电影里面给我很深印象就是少年莫扎特的活力、好奇心和“玩儿心”的一幕,莫扎特会尝试倒着反手弹钢琴!
古尔达也是古典音乐界个性相当独特、经历也传奇的大师了,作为“维也纳三杰”之一,开始学爵士乐,再回到古典音乐中。于是有些“古典帝”就从他的音乐中“发现”了以爵士的感觉演奏古典的“荒诞”、不正经,等等。
但,我听他后来的演奏,并没觉得有什么不正经、离经叛道之处。本人资历水平确实不够,但我就是这么觉得,爱怎地怎地吧。
我觉得对音乐而言,真正的离经叛道是使音乐失去它的活力、生命力,教条式的框框正是扼杀活力的黑手之一。如果莫扎特活在爵士乐流行的年代,谁说他不会去Play Jazz呢?我相信他会更棒的。
再说,从古尔达这套演绎中,我也能窥见像吉泽金那样的伟大钢琴家手下弹出的莫扎特的风貌,比那些正正经经、装模作样的钢琴家弹出来的正道多了。
新年音乐愿望之一是听到莉莉克劳斯演奏的莫扎特奏鸣曲。
八、巴杜拉-斯柯达:Paul Badura-Skoda Plays Franz Schubert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4747888/)
另一位“维也纳三杰”之一的Paul Badura-Skoda要比古尔达“正派”多了,几乎都在钻研传统德奥作品;同时也对各种钢琴、键琴等键盘乐器有深入研究,可以用不同时期的琴去演奏同一作曲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可谓一大听点。
这张专辑很有意思,用不同的琴去演奏舒伯特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D.960,探索不同的琴弹奏下的音响之美。在我看来,即使用同一架琴,在不同的感觉和状态下弹奏同一部作品,也是极有意思的吧!
说到D.960,今年听到的一张安妮费舍尔的录音(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6805282/)也是极好的。嗯,今年也听了很多D.960。有意思的是,这部看起来规模很大、内容在有些人看来属于“艰涩”的作品,几位女性钢琴家如费舍尔、哈斯基尔和克劳斯的演绎都相当不错。
九、渡边贞夫:Bird of Paradise(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3614096/)
日本人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和学习,实在可叹。别的方面不说,从古典音乐到爵士乐,学得还真是蛮成功的。有位朋友觉得,他们演奏的爵士,技术确实棒极了,但总也差点意思,具体包括节奏啊音符的选择啊什么的。其实我多少也有这样的感觉,就Bebop、Soul jazz、Hardbop这几种而言……
发现这张,是因为有天我苦恼地尝试着“Donna Lee”,然后上某网上找此曲的版本听,找到这张CD,简直让我听晕了,听high了:太快了!
其他曲目基本都是Bebop的标准曲,听完下来是十分过瘾。中音萨克斯吹Bebop的,除去Paker不谈,还有加农炮、Woods等几位,渡边老头(似乎这张专辑的时候还是渡边大叔)真是够厉害的了。
另外,他有张现场录音“Parker's Mood"(http://www.xiami.com/album/81226?spm=a1z1s.3521865.23310001.17.cIilBC),我觉得比这张还有给力;不过为了这曲“Donna Lee”
,我决定还是列上这张作为第九。
十:空缺
我想了很久,我能列出第十一、十二、十三……但我怎么也无法确定地把其中的某一张列为今年的第十。所以,空着吧。
我能列出的第十以后的包括:
十一、帕尔曼:拉罗“西班牙交响曲”、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柏辽兹“沉思和随想”(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6118565/)
这张相当好听,我第一次听的时候,误以为这不是帕尔曼而是另外的小提琴家。
十二:弗朗索瓦EMI全集(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5346300/)
还在听着。以前也听过,那时觉得沙龙味好重,久听之下很腻。今年搜罗着听肖邦前奏曲,把他的和他老师科尔托的放在一块,形也许不尽似但其气韵近之。前几天在冷冷的晚上听这两位以及莫拉维奇,竟别有一种温暖与安静。
我相当喜欢阿劳、巴克豪斯和施耐德汉这样的演奏家,不过如果是古典音乐演奏家的话,我可能会更接近费拉斯和弗朗索瓦这样的音乐家吧?
十三、肯普夫:Piano Recital 1962 (Schwetzingen)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2278315/)
好听。就是那样好听,舒服。
十四、Lee Morgan:The Rumproller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145963/)
摩根是我最喜欢的小号大师,这张就一个字:“爽”
去年工作了。今年年初调到现在的部门。工作怎样,不提也罢;却确然地觉得工作之外的生活之重要。今天是平安夜,昨晚突然有感,觉得世间最宝贵的礼物,依我觉得应该是时间,如果“时间”能有效地赠予、送出(豆友补充到,还应该有“保存”)的话。下班回来,足足地用好这样的时间,岂不是一笔财富。嗯,争取今晚把这篇写完罢……
一、索弗罗尼茨基:肖邦现场(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348376/)
近几年其实我听钢琴音乐比小提琴音乐要多不少,即使我仍在坚持我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笔记的写作。听的这些里面,自然尤以贝、巴、舒伯特、莫和勃拉姆斯为最,一言蔽之即德奥作曲家。对于肖邦的作品,听也听过不少了,但数量上远非上述作曲家中听得最少的作品可比。然而今年有次听Chris Botti的音乐听到了肖邦的c小调前奏曲,Botti的演绎说实在的并没有太多感觉,但我发现了这首曲子,甚至找到了Lee Konitz的演绎来听(相当推荐一听:http://www.xiami.com/song/1832199?spm=0.0.0.0.conRe4)……好了,这是一个开始:我翻出、搜罗了阿格里奇、科尔托、索科洛夫、马加洛夫、弗朗索瓦、Fiorentino、莫拉维奇、塞尔金、阿劳……等等,一口气、大剂量地听个够。可以说,肖邦的前奏曲给我打开了又一个窗户,起码它让我开始对除了以巴赫、贝多芬为代表的键盘音乐以外的键盘音乐甚至于其他浪漫主义作品的更大的兴趣(从前也就是为了扩充下曲目罢了),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为展示、发掘钢琴本身的艺术而作的作品及其演绎来(因为在我看来,像巴赫的许多作品,他就并不完全为某种乐器而写的)。
今年的另一个重大发现则是索弗罗尼茨基。本科的时候就有人向我推荐过了,而那会呢,我基本上都醉心于巴克豪斯、肯普夫之类的钢琴家中。今年开始听这套索弗罗尼茨基的集子,深深为其钢琴技艺所震惊。我几乎不怎么会描述、形容钢琴方面的东西,顶多能这么写:触键如神,手指极具力量但并不僵硬反而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弹性,音色层次异常丰富,音符的颗粒感和音乐的流动极高度地统一,弹性节奏的运用在我看来是适宜而个性化的。前奏曲、玛祖卡、叙事曲都相当美,即使钢琴条件和录音状况都并不完美但已经足够让我震撼。
此外,有位豆友izzardseer说:“Sofronitsky的这两场肖邦纪念音乐会,走的不是纤细柔美一路,而是更多的展现出肖邦作品中悲怆、苦涩甚至辛辣的一面,绝对是不可错过的精彩演绎!!”我觉得也基本上赞同的……其实,要单说肖邦前奏曲,索氏的版本是否是年度最佳呢?这我却不能果断地肯定了……技术层面的我无法发表意见,但要说感觉,除了此版外,科尔托版和莫拉维奇版也都相当棒,是我心水之选。
二、斯托科夫斯基:天方夜谭组曲及其他(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4177691/)
近3到4年来,我几乎没有主动搜罗过大型的乐队作品的录音了(至多是看到了感兴趣的又正好有下载链接的就趁机下了吧),除了贝小协……以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组曲和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甚至莫扎特的一些钢协也倒还在其次了。想来也有意思,这是两部如此有所谓异域风情的作品。这两部里,又以天方夜谭组曲为最。也许我足够恋旧的,因为最早和我结缘的交响作品之一就包括了这部作品(依稀记得,小时候拥有的第一张认认真真的古典音乐CD是陈燮阳指挥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自高中起我就经常听一张NAXOS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品集,指挥、乐队如不查信息我绝不能记起,只记得小提琴是西崎崇子了。那版是东欧的乐队,木管各种给力;不过最重要的是西崎的小提琴演奏——虽然她并不是海菲茨、米尔斯坦那样超一流的大师,也难以和斯特恩、帕尔曼这种级别的大师稳稳当当地平起平坐,但那版小提琴的活力与风韵(也许用“风情”也更合适)给我带来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好的天方夜谭组曲应该有一个好的领奏小提琴。
从“每天都瞪着电骡进度条”的那几年的最开始,我就开始搜罗各种天方夜谭组曲,切利比达凯的EMI版是我听过的第二版,乐队表现很棒,但我还在寻找“那把小提琴”。康德拉欣版的领奏小提琴似乎是克雷伯斯,但以我的感觉,他太“端正”了;然后下一个有印象的就是莱纳RCA版了,莱纳棒下的音响配合RCA的录音,爽则爽矣,但……显然里面的小提琴也不足以令我满意。今年里听过一版BBC录音,Svetlanov指挥,乐队的风味应该说很纯正了,状态也很好,小提琴也挺够意思;随后在豆友的推荐下听到了Scherchen版,除去相当出色的乐队不说,纤细、明媚、灵动的小提琴(我也想知道这位的名字)比上面那个还好不少呢……
直到我听到了这版。
当时我在“说说”中写道,“虽然这位领奏的硬技术而言,并不十分完美,但这部作品中领奏小提琴所需要出来的活力、情韵、可见面目的个性,都出来了。”这版中的领奏小提琴的演奏有一种魅力,正是我所期待、梦想要听到的;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怎么衡量和比较,听着只觉得欣喜和满足。后来从豆瓣上看到小提琴是Erich Gruenberg,有点惊讶,因为我听过他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当时并没给我留下太深刻和惊艳印象。
斯托科夫斯基指挥的作品,竟也是我第一次听,也相当过瘾。从整体的乐队表现,到各种乐器的绚丽多姿,又加上如此梦幻的小提琴,都是那么……
有一次我还写了那么一句话,文明地修饰后的表述如下:音乐包括但不限于两类:一类听了,如子夜闻钟,如灌醍醐,如遭棒喝,如沐春风,如洗昆仑雪,如梦蝶,如梦蝶乍醒。另一类听的时候大抵只能简单、简短、粗暴地爆粗来表达那种无以名状的感觉。
呐,这版似乎是两类的混合呢,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
随后,又找了他指挥的卡门组曲和阿莱城姑娘组曲。同时正好在听BEECHAM指挥的两部组曲(天方夜谭、阿莱城姑娘),斯氏再次胜出,过瘾。
三、切尔卡斯基:肖邦现场(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995461/)
那句有关不同演绎带来的两类感觉的披着文艺实则很二很装的话,实际上是听到这张专辑有感而发。当时是外出,准备了许多东西路上听,大抵是一些BBC录音,除此张之外其中包括了米凯兰杰利、李赫特、科曾以及索弗罗尼茨基的一些玩意。在高速上的小中巴飞驰而过,夜幕中山林肃穆,其他乘客或者安静或者小声说着话。当切尔卡斯基触碰、敲响琴键的那一刻,我几乎要打了个冷战,耳朵顿时像龟裂的泥土吸收水分一样地使着力去听清楚每一个音符。他的触键真棒!他不是那种砸琴键的钢琴家,琴声颗粒感好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自然、轻松地如同山间清泉一样流淌着;声音不大但清楚、有穿透力;节奏的处理也较有特色,“句读”之间的韵味回味无穷(……我实在是不怎么会形容钢琴音乐)。总之,好听便是!
那以后也时常听它。要说能复刻初听的感觉是不可能的,但至今也还没有从听音乐的设备(包括电脑里、Itouch里、也在便携音箱的闪存卡里)删除掉,时时听总能发现其中的味道。
不会写了。
四、CHET BAKER:Live in Tokyo(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77022/)
“My funny valentine"也许是爵士乐曲目中最为爵士乐听众以外的听众最熟悉的曲目之一,也是Chet Baker知名度的最大来源(我猜的)。不知有多少人对Chet的印象停留在他年轻时俊朗的形象和这首曲子的温柔忧郁中(正如许多人对Stan Getz的印象集中在他的波萨诺瓦专辑中的演奏一样)。但实际上Chet Baker远远多于此。
那些美好的印象的画面如同他喷吐出来的眼圈一样地虚无,像许多人对所谓“小资音乐”的爵士乐的感觉一样地虚无。
这张是我听过的几张他后期的专辑之一,美极了。美妙的乐思之中,有真正的思索,有探索和纠结。这样的形容很装,但此时的Chet绝不装,如果能真切地感受到他,我想我难以承受其中之重。
五、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9968911/)
这套说实话有点高于我的期望,因为……唔,录音比我想象的还是要好不少。
大卫的状态在较好的时期,曲目的类型也足够丰富,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布鲁赫的协奏曲等,也包括其他一些小提琴与钢琴的作品。应该是由于乐团资源有限吧,有些应该是乐队的作品例如布鲁赫第一就是由奥伊斯特拉赫和钢伴杨波尔斯基完成的,也别有韵味。其中很值得一提的也包括曾经留苏的指挥家李德伦和奥伊斯特拉赫合作的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欣赏价值和历史意义都可谓不小。
六、Zino Francescatti:巴赫无伴奏作品、帕格尼尼第一小协
弗兰切斯卡蒂的演奏,即使他不总能像海菲茨那样完美无瑕,也能让我乐意找来听。鲜活、生动而且总能充分投入的演绎,听之酣畅、令人沉迷而且足以回味悠长。
这张里面的BWV 1004实在太棒了。这张里面的巴赫我第一次听的时候连续轮着听了三遍,最后因为太晚了才去休息。
七、古尔达演奏莫扎特(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4103088/)
好了,到像莫扎特这样的作曲家的作品上,总要被问“这样弹是莫扎特吗?”
那部有关莫扎特的电影受到许多批评;电影里面给我很深印象就是少年莫扎特的活力、好奇心和“玩儿心”的一幕,莫扎特会尝试倒着反手弹钢琴!
古尔达也是古典音乐界个性相当独特、经历也传奇的大师了,作为“维也纳三杰”之一,开始学爵士乐,再回到古典音乐中。于是有些“古典帝”就从他的音乐中“发现”了以爵士的感觉演奏古典的“荒诞”、不正经,等等。
但,我听他后来的演奏,并没觉得有什么不正经、离经叛道之处。本人资历水平确实不够,但我就是这么觉得,爱怎地怎地吧。
我觉得对音乐而言,真正的离经叛道是使音乐失去它的活力、生命力,教条式的框框正是扼杀活力的黑手之一。如果莫扎特活在爵士乐流行的年代,谁说他不会去Play Jazz呢?我相信他会更棒的。
再说,从古尔达这套演绎中,我也能窥见像吉泽金那样的伟大钢琴家手下弹出的莫扎特的风貌,比那些正正经经、装模作样的钢琴家弹出来的正道多了。
新年音乐愿望之一是听到莉莉克劳斯演奏的莫扎特奏鸣曲。
八、巴杜拉-斯柯达:Paul Badura-Skoda Plays Franz Schubert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4747888/)
另一位“维也纳三杰”之一的Paul Badura-Skoda要比古尔达“正派”多了,几乎都在钻研传统德奥作品;同时也对各种钢琴、键琴等键盘乐器有深入研究,可以用不同时期的琴去演奏同一作曲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可谓一大听点。
这张专辑很有意思,用不同的琴去演奏舒伯特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D.960,探索不同的琴弹奏下的音响之美。在我看来,即使用同一架琴,在不同的感觉和状态下弹奏同一部作品,也是极有意思的吧!
说到D.960,今年听到的一张安妮费舍尔的录音(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6805282/)也是极好的。嗯,今年也听了很多D.960。有意思的是,这部看起来规模很大、内容在有些人看来属于“艰涩”的作品,几位女性钢琴家如费舍尔、哈斯基尔和克劳斯的演绎都相当不错。
九、渡边贞夫:Bird of Paradise(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3614096/)
日本人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和学习,实在可叹。别的方面不说,从古典音乐到爵士乐,学得还真是蛮成功的。有位朋友觉得,他们演奏的爵士,技术确实棒极了,但总也差点意思,具体包括节奏啊音符的选择啊什么的。其实我多少也有这样的感觉,就Bebop、Soul jazz、Hardbop这几种而言……
发现这张,是因为有天我苦恼地尝试着“Donna Lee”,然后上某网上找此曲的版本听,找到这张CD,简直让我听晕了,听high了:太快了!
其他曲目基本都是Bebop的标准曲,听完下来是十分过瘾。中音萨克斯吹Bebop的,除去Paker不谈,还有加农炮、Woods等几位,渡边老头(似乎这张专辑的时候还是渡边大叔)真是够厉害的了。
另外,他有张现场录音“Parker's Mood"(http://www.xiami.com/album/81226?spm=a1z1s.3521865.23310001.17.cIilBC),我觉得比这张还有给力;不过为了这曲“Donna Lee”
,我决定还是列上这张作为第九。
十:空缺
我想了很久,我能列出第十一、十二、十三……但我怎么也无法确定地把其中的某一张列为今年的第十。所以,空着吧。
我能列出的第十以后的包括:
十一、帕尔曼:拉罗“西班牙交响曲”、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柏辽兹“沉思和随想”(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6118565/)
这张相当好听,我第一次听的时候,误以为这不是帕尔曼而是另外的小提琴家。
十二:弗朗索瓦EMI全集(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5346300/)
还在听着。以前也听过,那时觉得沙龙味好重,久听之下很腻。今年搜罗着听肖邦前奏曲,把他的和他老师科尔托的放在一块,形也许不尽似但其气韵近之。前几天在冷冷的晚上听这两位以及莫拉维奇,竟别有一种温暖与安静。
我相当喜欢阿劳、巴克豪斯和施耐德汉这样的演奏家,不过如果是古典音乐演奏家的话,我可能会更接近费拉斯和弗朗索瓦这样的音乐家吧?
十三、肯普夫:Piano Recital 1962 (Schwetzingen)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2278315/)
好听。就是那样好听,舒服。
十四、Lee Morgan:The Rumproller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145963/)
摩根是我最喜欢的小号大师,这张就一个字:“爽”
水的意象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贝协笔记第五十三:Gruenberg和Szenthelyi (2人喜欢)
- 还乡杂记之,二?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