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比较文学的意义何在? via 张家玮 知乎
“这红烧肉做得真酥烂,跟别地所做不同。”
“是吧。我外婆的手艺,少用水,多用黄酒,慢慢煨。”
“这么一说,你外婆的手法还和苏轼挺像的。他在《猪肉颂》里就写过。这颜色这么艳,是生抽吗?”
“不是,是炒糖色。我们无锡老一点的人,都讲究要炒糖色啦。”
“我们老家那里,倒是喜欢直接放生抽和许多的生姜。”
“说起来,我在葡萄牙吃过一次酒炖野猪肉,也很好吃。”
“那我就没吃过了。”
“下次试试。红酒炖,先抹盐用橄榄油煎过,再下许多的红酒,用月桂叶、紫苏,慢慢来。”
“说起来呀,我爸爸做蒜泥白肉就还挺好的。”
“有什么讲究没?”
“没有,就是我们那儿自己的做法,猪肉要臀尖,切巴掌大,倒不能太薄,不然太咸;带肥的,要冷水过一下,才韧;倒是蒜泥其实挺讲究。”
“嗯,属于豪放派的吧。”
“我倒是喜欢吃豪放派的。说起来,你吃过德国咸猪手没有?配腌的圆白菜可好吃了……”
”德国猪手跟常州的猪蹄煨黄豆像吗?……”
西班牙火腿跟云南火腿有啥不一样的吗 ?……“
“英国人怎么做烟肉,跟湖南的腊肉像吗?……“
”美国人宰猪的方式跟英国人还不一样呢!……”
以上这段谈话,比较各地各方式各时代的猪肉做法,看上去有意义吗?不至于没有吧?
OK。
把以上这段话里:
吃全部改成读。
肉全部改成文学作品。
下面只是举例,没必要照搬:
葡萄牙的酒炖猪肉改成佩索阿和萨拉马戈的作品。
德国猪手改成君特-格拉斯和托马斯-曼。
西班牙火腿改成阿索林和赛尔努达。
英国人烟肉改成麦克尤恩。
美国人宰猪的方式改成福克纳的结构。
红烧肉改成桐城派散文。
蒜泥白肉改成竟陵诗。
再看一遍,这就是理由。
世上有人能从吃猪肉中获取快乐,所以比较各个地区时代的猪肉做法和名厨是有意义的。
同理。
世上有人能从阅读文学中获取快乐,所以比较各个地区时代的文学风格和大师是有意义的。
大致如此。
“是吧。我外婆的手艺,少用水,多用黄酒,慢慢煨。”
“这么一说,你外婆的手法还和苏轼挺像的。他在《猪肉颂》里就写过。这颜色这么艳,是生抽吗?”
“不是,是炒糖色。我们无锡老一点的人,都讲究要炒糖色啦。”
“我们老家那里,倒是喜欢直接放生抽和许多的生姜。”
“说起来,我在葡萄牙吃过一次酒炖野猪肉,也很好吃。”
“那我就没吃过了。”
“下次试试。红酒炖,先抹盐用橄榄油煎过,再下许多的红酒,用月桂叶、紫苏,慢慢来。”
“说起来呀,我爸爸做蒜泥白肉就还挺好的。”
“有什么讲究没?”
“没有,就是我们那儿自己的做法,猪肉要臀尖,切巴掌大,倒不能太薄,不然太咸;带肥的,要冷水过一下,才韧;倒是蒜泥其实挺讲究。”
“嗯,属于豪放派的吧。”
“我倒是喜欢吃豪放派的。说起来,你吃过德国咸猪手没有?配腌的圆白菜可好吃了……”
”德国猪手跟常州的猪蹄煨黄豆像吗?……”
西班牙火腿跟云南火腿有啥不一样的吗 ?……“
“英国人怎么做烟肉,跟湖南的腊肉像吗?……“
”美国人宰猪的方式跟英国人还不一样呢!……”
以上这段谈话,比较各地各方式各时代的猪肉做法,看上去有意义吗?不至于没有吧?
OK。
把以上这段话里:
吃全部改成读。
肉全部改成文学作品。
下面只是举例,没必要照搬:
葡萄牙的酒炖猪肉改成佩索阿和萨拉马戈的作品。
德国猪手改成君特-格拉斯和托马斯-曼。
西班牙火腿改成阿索林和赛尔努达。
英国人烟肉改成麦克尤恩。
美国人宰猪的方式改成福克纳的结构。
红烧肉改成桐城派散文。
蒜泥白肉改成竟陵诗。
再看一遍,这就是理由。
世上有人能从吃猪肉中获取快乐,所以比较各个地区时代的猪肉做法和名厨是有意义的。
同理。
世上有人能从阅读文学中获取快乐,所以比较各个地区时代的文学风格和大师是有意义的。
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