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毒妇人心
我声明我在模仿《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可似乎并没有模仿我最喜欢的文章……而且风格很恶。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从没写过任何作品的伟大的作家,他决心要创作一部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他还没有想好这部作品该叫什么名字。
他拿起一杆圆珠笔,写啊写啊,过了几天就将这杆笔用完了。他又拿起一杆笔,写啊写啊,过几天又用完了……
当他用尽他的倒数第二杆笔时,这部伟大的作品终于完成了。他拿起他的最后一杆笔,在封面上颤抖着写上标题——最毒妇人心,随后疲惫地趴在了桌上,再也没有醒来。
二
人们发现了这部遗作,把它送到了出版社。编辑们一眼认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得到了出版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书的封面保留了临终的作家颤巍巍的手书写的标题,读过书的人们只要看到这几个字就会感动得涕泪滂沱。
爱书的人们努力地搜集着作家各种关于书的遗物,然而他们只找到了那最后的一杆笔。他们买下了作家的故居,把那杆笔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供后来者瞻仰。那笔也十分配合,一遍又一遍地向一位又一位来访者讲述着作家创作的故事。
三
许多许多年过去了,那本书的原稿早已遗失。书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说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参观者们换了一代又一代,只有那杆笔还在讲述着关于那本书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好奇地问笔:“你就是那杆写了《最毒妇人心》的笔么?”
“是。”
“你自己就写完了一整本书吧?否则,为什么我找不到其它的笔呢?”
“我不知道。”
“那就是了,作家只用了你一杆笔就写完了这一整本书,你一定是一杆有魔力的笔。”
小女孩兴奋地将这个发现讲给大人们听,望着她纯真无邪的眼睛,谁能够不相信她说的话呢?
只有几个人提出怀疑,他们立刻遭到了众人的唾弃,人们说,他们几个的话,我们再也不要听了。
这几个人中,有一个千方百计找到了那个小女孩,之后宣称,自己提出怀疑是因为没有看到她那不会撒谎的眼睛;
有一个没能找到那个小女孩,就去参观了笔,之后宣称,自己提出怀疑是因为没有目睹那杆有魔力的笔,他见到了,那笔的确在那里;
剩下的几个人,没有人知道他们后来发生了什么,他们的怀疑是人们听到的他们最后的话。
后来,又有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笔:“有魔力的笔啊,作家一定是有了你才写出那样伟大的作品的吧?否则,为什么他只有这一部传世之作?”
“我不知道。”
“你在写‘最毒妇人心’之前,可写过别的什么?”
“没有。”
“那就是了!”
这一次,没有一个人提出怀疑。至少,我们不知道有。
人们说,这是一杆能写出伟大作品的,有魔力的笔。
人们说,有了这杆伟大的笔,才能写出这样伟大的作品。
人们说,作家就是幸运地得到了这杆笔,才被称为作家的。
笔自己也不再讲作家的故事了。
笔从作家的故居搬到了博物馆,后来又有了自己专属的纪念馆,所有想成为作家的人都要来膜拜这杆神奇的笔。人们乘坐电梯来到大厦的最高层,在作曲家专门创作的音乐声中向这杆笔脱帽致敬。人们说,能够看一看这杆笔都是一次升华,一次洗礼。
笔上的图案被闪光灯闪得褪了色,无法辨认。
人们说,这杆勤奋的笔啊,当年写作的时候是这样的呕心沥血。
从此以后,书的封面上不再印刷作家的名字,人们将标题和笔的照片放在一起。
四
一个年轻人跑到笔的跟前,虔诚地说道:“伟大的笔啊,请允许我与您合作一部作品吧!我的母亲身患绝症了,我急需一笔钱来医治她的疾病!”
笔无动于衷。
人们说,伟大的作品不能为利益而作。
又一个年轻人跑到笔的跟前,虔诚地说道:“伟大的笔啊,请允许我与您合作一部作品吧!我不求一分一毫,只求我的名字能被世人记住。”
笔沉默不语。
人们懒得评论他。
第三个年轻人跑到笔的跟前,虔诚地说道:“伟大的笔啊,请允许我与您合作一部作品吧!我不求一分一毫,也保证不署我的名字,这世上能再有一部伟大的作品!”
笔依然故我。
人们说,伟大的作品不应该为伟大而作。
人们说,伟大的作品只应该有一部。
其实,笔只是不希望自己有被写尽而死亡的那一天。
第三个年轻人再次跑到笔的面前,愤愤地说:“这么多年过去,其实你早就不能再书写任何东西了!你已经算不得一杆笔了!”
人们说,怪不得笔不理他。
后来,考据学者根据书的封面和古老的传说得出结论,《最毒妇人心》是笔独自创作的结果,和作家没有关系。
五
有一天,一个有着纯真无邪眼神的小女孩对大人们说,《最毒妇人心》是一部虚假的作品。她说最毒妇人一直生活在我们当中,作品结尾让她死去,是那么做作,谄媚。
“你怎么能这么说!”人们愤怒了,“你简直像最毒妇人一样恶毒!”
“可小说说她死了。”
人们看看笔,又看看小女孩的眼睛,分成两拨展开了混战。混乱中人们打死了那个小女孩,于是战斗停止了。在场的人们永远无法忘记小女孩临死前的眼神。他们拆除了那座纪念馆,把那杆笔抛弃到不知名的角落里。
六
很多年以后,对当年暴行的反思一直没有停止。人们说,那次的事件是对那伟大作品的最好注脚。《最毒妇人心》依旧是最伟大的作品。可惜那杆笔再也找不到了。
笔从不知名的角落爬出,用全身的力气告诉人们,自己就是那杆伟大的笔。
“在你之前,已经有很多笔这样声称过了。”人们告诉它。
笔坚持自己就是。它怀念在纪念馆里的日子。
人们给了它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让它再写一部作品。
然而终其一生,笔只写过那五个字,它哪里能写出一部作品?而且,它已经很老很老,很虚弱很虚弱了。
但它还是接受了这个考验,因为之前的笔们都退却了,因为纪念馆里的日子太让人怀念了。
所有的电视台都在转播它的写作。当老弱的它颤抖地写出“最毒”两个字后,全世界为之疯狂。所有人,甚至没读过书的人都见过那本书的封面,许多人甚至见到了笔的样子就已经泪流满面。一样的粗细,一样的颜色,一样的颤巍巍。
然而笔自己知道,多年的搁置让它已经没有油墨写完“妇”字的笔画了。于是它决定跳过这个字,希望写完“人心”之后自己还能活着。
在“心”字差一点时,它用完了所有的油墨,疲惫地趴在了桌上,再也没有醒来。
人们说,这是一部比《最毒妇人心》更伟大的作品,写出了更为深刻广泛的主题。尤其是“心”字差那一点,这样的简短和深奥是永远无法超越的。
人们说,伟大的作品都是用生命写成的。
然而这一切,那杆笔都不会知道了。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从没写过任何作品的伟大的作家,他决心要创作一部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他还没有想好这部作品该叫什么名字。
他拿起一杆圆珠笔,写啊写啊,过了几天就将这杆笔用完了。他又拿起一杆笔,写啊写啊,过几天又用完了……
当他用尽他的倒数第二杆笔时,这部伟大的作品终于完成了。他拿起他的最后一杆笔,在封面上颤抖着写上标题——最毒妇人心,随后疲惫地趴在了桌上,再也没有醒来。
二
人们发现了这部遗作,把它送到了出版社。编辑们一眼认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得到了出版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书的封面保留了临终的作家颤巍巍的手书写的标题,读过书的人们只要看到这几个字就会感动得涕泪滂沱。
爱书的人们努力地搜集着作家各种关于书的遗物,然而他们只找到了那最后的一杆笔。他们买下了作家的故居,把那杆笔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供后来者瞻仰。那笔也十分配合,一遍又一遍地向一位又一位来访者讲述着作家创作的故事。
三
许多许多年过去了,那本书的原稿早已遗失。书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说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参观者们换了一代又一代,只有那杆笔还在讲述着关于那本书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好奇地问笔:“你就是那杆写了《最毒妇人心》的笔么?”
“是。”
“你自己就写完了一整本书吧?否则,为什么我找不到其它的笔呢?”
“我不知道。”
“那就是了,作家只用了你一杆笔就写完了这一整本书,你一定是一杆有魔力的笔。”
小女孩兴奋地将这个发现讲给大人们听,望着她纯真无邪的眼睛,谁能够不相信她说的话呢?
只有几个人提出怀疑,他们立刻遭到了众人的唾弃,人们说,他们几个的话,我们再也不要听了。
这几个人中,有一个千方百计找到了那个小女孩,之后宣称,自己提出怀疑是因为没有看到她那不会撒谎的眼睛;
有一个没能找到那个小女孩,就去参观了笔,之后宣称,自己提出怀疑是因为没有目睹那杆有魔力的笔,他见到了,那笔的确在那里;
剩下的几个人,没有人知道他们后来发生了什么,他们的怀疑是人们听到的他们最后的话。
后来,又有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笔:“有魔力的笔啊,作家一定是有了你才写出那样伟大的作品的吧?否则,为什么他只有这一部传世之作?”
“我不知道。”
“你在写‘最毒妇人心’之前,可写过别的什么?”
“没有。”
“那就是了!”
这一次,没有一个人提出怀疑。至少,我们不知道有。
人们说,这是一杆能写出伟大作品的,有魔力的笔。
人们说,有了这杆伟大的笔,才能写出这样伟大的作品。
人们说,作家就是幸运地得到了这杆笔,才被称为作家的。
笔自己也不再讲作家的故事了。
笔从作家的故居搬到了博物馆,后来又有了自己专属的纪念馆,所有想成为作家的人都要来膜拜这杆神奇的笔。人们乘坐电梯来到大厦的最高层,在作曲家专门创作的音乐声中向这杆笔脱帽致敬。人们说,能够看一看这杆笔都是一次升华,一次洗礼。
笔上的图案被闪光灯闪得褪了色,无法辨认。
人们说,这杆勤奋的笔啊,当年写作的时候是这样的呕心沥血。
从此以后,书的封面上不再印刷作家的名字,人们将标题和笔的照片放在一起。
四
一个年轻人跑到笔的跟前,虔诚地说道:“伟大的笔啊,请允许我与您合作一部作品吧!我的母亲身患绝症了,我急需一笔钱来医治她的疾病!”
笔无动于衷。
人们说,伟大的作品不能为利益而作。
又一个年轻人跑到笔的跟前,虔诚地说道:“伟大的笔啊,请允许我与您合作一部作品吧!我不求一分一毫,只求我的名字能被世人记住。”
笔沉默不语。
人们懒得评论他。
第三个年轻人跑到笔的跟前,虔诚地说道:“伟大的笔啊,请允许我与您合作一部作品吧!我不求一分一毫,也保证不署我的名字,这世上能再有一部伟大的作品!”
笔依然故我。
人们说,伟大的作品不应该为伟大而作。
人们说,伟大的作品只应该有一部。
其实,笔只是不希望自己有被写尽而死亡的那一天。
第三个年轻人再次跑到笔的面前,愤愤地说:“这么多年过去,其实你早就不能再书写任何东西了!你已经算不得一杆笔了!”
人们说,怪不得笔不理他。
后来,考据学者根据书的封面和古老的传说得出结论,《最毒妇人心》是笔独自创作的结果,和作家没有关系。
五
有一天,一个有着纯真无邪眼神的小女孩对大人们说,《最毒妇人心》是一部虚假的作品。她说最毒妇人一直生活在我们当中,作品结尾让她死去,是那么做作,谄媚。
“你怎么能这么说!”人们愤怒了,“你简直像最毒妇人一样恶毒!”
“可小说说她死了。”
人们看看笔,又看看小女孩的眼睛,分成两拨展开了混战。混乱中人们打死了那个小女孩,于是战斗停止了。在场的人们永远无法忘记小女孩临死前的眼神。他们拆除了那座纪念馆,把那杆笔抛弃到不知名的角落里。
六
很多年以后,对当年暴行的反思一直没有停止。人们说,那次的事件是对那伟大作品的最好注脚。《最毒妇人心》依旧是最伟大的作品。可惜那杆笔再也找不到了。
笔从不知名的角落爬出,用全身的力气告诉人们,自己就是那杆伟大的笔。
“在你之前,已经有很多笔这样声称过了。”人们告诉它。
笔坚持自己就是。它怀念在纪念馆里的日子。
人们给了它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让它再写一部作品。
然而终其一生,笔只写过那五个字,它哪里能写出一部作品?而且,它已经很老很老,很虚弱很虚弱了。
但它还是接受了这个考验,因为之前的笔们都退却了,因为纪念馆里的日子太让人怀念了。
所有的电视台都在转播它的写作。当老弱的它颤抖地写出“最毒”两个字后,全世界为之疯狂。所有人,甚至没读过书的人都见过那本书的封面,许多人甚至见到了笔的样子就已经泪流满面。一样的粗细,一样的颜色,一样的颤巍巍。
然而笔自己知道,多年的搁置让它已经没有油墨写完“妇”字的笔画了。于是它决定跳过这个字,希望写完“人心”之后自己还能活着。
在“心”字差一点时,它用完了所有的油墨,疲惫地趴在了桌上,再也没有醒来。
人们说,这是一部比《最毒妇人心》更伟大的作品,写出了更为深刻广泛的主题。尤其是“心”字差那一点,这样的简短和深奥是永远无法超越的。
人们说,伟大的作品都是用生命写成的。
然而这一切,那杆笔都不会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