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张家界日报》刊发《武陵山的葛根粑》
![]() |
每次到武陵山片区的一些地方出差、旅游,当地朋友都会用一道美食招待我,那就是葛根粑,看上去有些像蕨粑,只是它的透明度要清晰些,看上去是半透明体,甚至白色,用来炒腊肉十分有味,绵软可口,吃了还想吃。
葛根的生长环境及传说
武陵山片区山高,气温适宜,是葛生长的好地方。葛一般生长在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从泥土里挖出来后清洗干净,榨碎冲洗过滤沉淀为葛粉,就可以制作葛根粑。张家界、吉首等地把葛粉当做特产来生产、推广,诞生了许多专业挖葛人,他们在秋季农闲时候就开始挖葛生活,男人在山野里挖葛,女人在家里打碎葛根,生产葛粉,每家每户有一条生产线。
葛根是武陵山片区人民的常用食品,可作粮食和蔬菜,备受食客喜爱。
武陵山片区人食用葛根习俗历史悠久。据说早在尧、舜、禹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葛藤织布,新石器时代就有技艺精湛的葛布出现。葛的名字来源于东晋道教学者葛洪,他在茅山脚下炼丹时发现一种根,用它治好了当地的一场瘟疫,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葛洪,把此根命名为葛,于是有了葛根一词。
葛为多年生藤本植物,藤长达十米,全株有黄褐色粗毛,块根肥厚,花期四至八个月。种子卵圆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泽,果期八至十个月。葛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武陵山片区人民吃葛的传说很多。比如畲族女子吃葛。相传盛唐年间,武陵山片区的高山上住着一对夫妻,男叫付郎,女叫畲女,男读女耕,十年寒窗,付郎高中进士,付郎在长安城里见富家女子个个艳若牡丹、丰盈美丽,想到妻子长年劳作瘦弱不堪,有心休掉畲女,托乡人带信回家,畲女打开书信见“缘似落花如流水,驿道春风是牡丹”的诗句,知道付郎要抛弃自己,茶饭不思,以泪洗面,容颜憔悴。山神怜爱畲女,梦中指引畲女上山挖葛根充饥,不久,畲女脱胎换骨、丰盈美丽、光彩照人。付郎思来想去,最终明白患难之妻不可抛弃,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发现妻子异常美丽,大喜过望,夫妻团圆,共享荣华。从此,畲族女子便有吃葛根的习俗,个个胸臀丰满,体态苗条,肤色白皙。比如湘西人吃葛。传说湘西土司的女儿与汉族小伙子相爱,双方父母坚决反对,两人相约遁入深山老林,入山不久,小伙子身染重病,神志不清,面色赤红,疙瘩遍身,姑娘急得失声痛哭,惊动附近修道的道士,给小伙子服用一种草根,旬余即愈,后来知道草根叫葛根,遂长期服食,两人身强体健、皮肤细腻、容颜不老,活过百岁,传为美谈。
张家界葛根的做法及用法
张家界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其核心景区武陵源区天子山等地不仅风光秀美,还盛产许多奇珍异宝,如龙虾花、岩耳、野生莓茶、野生葛根粉等。
深秋的农闲时候,张家界山民开始上山挖野葛,他们带上锄头和柴刀。挖葛要到深山老林,很多时候要攀爬悬崖峭壁,用锄头勾着悬崖边的树木爬上去,爬到半山腰,开始在陡峭的山坡寻找葛藤。发现野葛藤,顺根刨几锄头,如果发现还没长成,就得放弃。据有经验的挖葛人说,要穿过灌木丛才能找到大家伙,他们刨四五分钟,葛根就现形,那松软的泥土夹杂着劳作的气息,用手刨掉一些松土,探探葛根长的深浅,挖葛人手脚麻利,锄头舞动得相当快,既狠又准,一锄深过一锄,把周围清理干净,野葛露出冰山一角。有时葛根长在泥土下的硕大部分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看到硕大的葛根,越挖越兴奋,埋头苦干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粗壮的葛根出土了,一米多长的老葛,有十多二十年的年龄,用柴刀劈开一点葛皮,判断葛根的水分。据说,有时候可以挖到葛王,一根葛根有上百斤,最大的葛根有几百斤。把刚挖出的葛根放到一边,又钻到另外一个灌木丛,寻找新的葛藤。一天的收获,要挖几根,有时土壤松软,可以挖十几根,太阳下山,把挖出来的葛根集中到一起,挖葛人露出满足的笑容。有一回,那粗大的葛根,放在我们面前,看起来像树根。我用柴刀削一截葛根,用山泉洗净就开吃,味道凉凉的,先苦后甜。
挖葛人为了多产葛粉,主要寻找粉葛,粉葛有几类,第一类像山芋,又粗又短,中间粗大,极小的根都富含淀粉,味道苦,颜色发灰。第二类葛根细长细长,长达数米,有多个分支,含粉量少。第三类葛根细长,纺锤形肚子,可以蒸煮食用。有的时候找不到粉葛,柴葛也得挖。柴葛含淀粉量少,藤蔓粗纤维多。
新鲜葛根挖回家后要洗刷干净,留下那些含粉量低的细根切成片晒干,用于做葛根茶,泡水当茶饮,可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含粉量高的葛根在石头上捶扁,反复打碎,直到葛浆渗出,放入水中清洗,将汁水用筛浆法筛入缸里,葛根要反复捶打三次,打成齑粉。加入管仲,能分离泥沙,加速葛粉沉淀。次日,将缸里的水倒出,剩下的是沉淀后的淀粉,反复用清水漂洗三次,汁水开始成乳白色,完全过滤沉淀后做成葛饼,先风干一部分水分,再用纱布或者纸包裹悬挂风干,最后放在太阳下晒干,才是上好的葛粉。葛粉口感和藕粉类似,润肠通便。剩下的葛渣晒干可以引火,做柴火使用。老年人说,葛渣还可以纳鞋底。
葛根粑是将葛粉用冷水搅拌均匀成稀糊状,锅内油热至六成,把葛粉稀糊倒入锅内,摊成一张薄饼,用锅铲荡平中间部分,成半厘米厚,缓慢转动锅子,慢火煎黄,再翻煎另外一面,直到变黄,把饼切成小块。腊肉洗净切片,开水煮过,同葛根粑同炒,加干红辣椒,加酱油、盐、味精等出锅。葛根粑光泽油亮,半透明,带白色,表面脆香,咬破脆皮,柔软香糯,回味甘甜;腊肉不再油腻,清爽可口,熏香渐轻,幽然回味。常食葛根粑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葛文化大放异彩
古代文人墨客对武陵山片区的葛特别推崇,陶潜《杂诗八首》其八:“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李白《黄葛篇》:“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绤。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对葛有极高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