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工科男考公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到今年,我毕业11年了。从毕业开始的前五年,受工科院校氛围的影响,我追求的是技术,觉得只有学得技术才是有真本事,指挥占地面积上千亩的生产装置才有成就感。但事与愿违,在这五年期间,我并没有学到有价值的技术,却在失业、找工作、工作中不断徘徊。在生产制造类企业工作时,虽然有些时候参加连续12小时的倒班作业,但掌握的仅仅是操作技术,对生产技术问题的解决却发挥不出作用。
经过五年的徘徊,我觉得可能在企业里搞技术并不适合我。于是在毕业第五年的下半年,经过全市统一的考试,我进入了当地一家政府部门,当起了合同工。说是合同工,其实是部门委托劳务公司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的劳务派遣工。在那里,工资不高,所从事的工作也是辅助性的。
直到三年前的年末,我的孩子出生了。心里有了迫切想要考公务员的动力。当年年底,就参加了国考,但由于对公务员考试基本没熟悉了解过,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进不了面试。在这三年时间里,我陆续参加了省内、省外的公务员考试。在刚开始的两年,没有一次进面。直到去年年底,在一次省外的公务员考试中,我取得了所报岗位笔试第一名,但在去资格复审的那天,下起了大雪,航班延误。当外省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打电话过来时,我无奈的选择了放弃。
年纪越来越大,距离报考年限的35周岁越来越近,却还是在门外徘徊。上半年,参加了本省公务员考试,但成绩并不理想,只是岗位第三名。成绩出来后,就开始准备起了面试。买回来了一些面试参考书,也在网上看了一些资料,但看了一会儿就不想看了,总是找不到感觉,那些资料让我觉得枯燥乏味,而对于面试试题如何回答也是一片渺茫。
初识给力是在今年4月底,听了公开课,授课人员犀利的点评和适合公务员面试的解题思路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这正是我所欠缺,所需要学习的。看了给力面试协议、论坛等,加深了对给力的了解后,就进行了实名认证加入了给力平台。
在给力平台的听课和答题过程中,面对面试试题,起先我往往说不出几句符合题意的话,且说出来的话缺乏逻辑和层次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授课人员深入的讲解,说出来许多我起先想都想不到,但听了之后让我的思路拓展的内容,对于面试的了解和把握也在给力平台学习中得到不断提升。
学习了十几天后,我就参加了省考面试。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虽然眼睛闭着,但头脑清醒着,第二天就觉得很累,在面试现场也出了一个小插曲,结果那次面试没有翻盘。在七月份的时候,还参加了一次事业编考试,也是第三名,没有翻盘。我认识到是因为自己面试的底子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在失败后,给力向我伸出了援手,并鼓励我继续学习,就会有上岸的那一天。
11月2日,我参加了当地的事业编面试,成功上岸。虽然不是公务员,但是已经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给力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些感触。面试需要有新的思想,有些思想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想不出的,但是在给力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答题思想和授课人员的点评、解题思路能够给我们提供丰富的思想晚餐,那些有价值、能够给你面试加分的思想在给力平台里面你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省去了自己苦思冥想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
在给力里面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人能力提高的过程。第一是可以拓展思维,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第二是可以提高表达的逻辑和条理。当实际体验过了,就会有这种感觉。
对于笔试,我刚开始考试时,大概国考只能考90分左右,省考大概110分,考过了才知道自己处于哪个分数阶段内,且实战考试与平时练习不同。然后,觉得自己离进面的成绩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找到真题看,还到网上找题目练习,如91up,注册帐号后,就可以做题,有专项训练还有真题,还能比赛。目前,笔试的成绩浙江省考在130-140之间,想提高,但方法还在探索中。对于行测,比较喜欢资料分析,就是有些题计算比较复杂,但只要有时间,思路是有的。还有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也一般有思路。但是对于图形推理、数字推理,因为规律的可能性比较多,有些题目在自己练习时,即使用十分钟的时间也看不出规律。今年的浙考我在这两块上浪费了时间,结果时间来不及了。数量关系,一般有30%左右的题目比较难,也是浪费时间的地方。言语理解和常识判断,对我来说,这几乎是整张行测试题中准确率最难把握的,言语就是分析句子或段落的关系,比较选项之间意思、感情色彩的不同,然后感觉好的选一个,自己也确定不了是否正确。常识则考的是平时的积累,平时看看新华网和人民网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在考场上,这部分所花时间是很短的,只有综合自己的平时知识积累选一个了。至于申论,我觉得要把字写工整是第一步的。而且要安排好时间,上半年省考,因为过于追求完美,在前面小题中浪费了时间,导致大作文最后两段因为时间不够而字迹潦草,当时痛心啊。还有就是要直接答题,要答题切合问题,对于浙考,估计可以抄原文的状况已经过去,像今年的,基本无原文可让你抄,还得有自己的归纳能力,并且表达出来的内容尽量官方书面化,不要口语化。
对于面试,有意识准备的时间比较短,也就半年左右。因为以往连笔试都通不过,更不需要关注面试了。今年上半年,先是在QZZN论坛上看面试经验分享,然后在百度搜索中找到面试视频观看,也买了一些参考书,但总是找不到感觉,加上自己口语表达基础薄弱,面试对我来说很难。拿到一道题目后,往往缺少思路,感到无从下口,心里不好受,一段时间又找不到提高面试成绩的有效方法。接触给力时,我就知道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我,随着听课和练习时长和数量的增多,对面试答题也一步步地了解了。在侯考室,我一般是喝水和闭眼,当然也有人在侯考室复习的,我觉得都可以,每个人情况不同。面试的思考时间,我参加的省考是3题,不限思考时间,只要思考加答题在15分钟内完成就行;而事业编面试,则有明确的思考时间规定,一次是3题,思考时间不超过3分钟,总时间不超过12分钟;最近一次是2题,都是综分,思考时间不超过3分钟,总的答题时间不超过10分钟。这三次面试的总时间都没超过,但事业编面试其中的3个题目(2个综分1个人际),思考时间被提醒到了3分钟,然后马上停止思考答题。个人觉得有思考时间限制的面试,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完成,因为还没答题就被提醒思考超时,对接下来的答题会有影响,紧张在所难免。所以,在平时要锻炼自己的快速思考能力,一般来说综分的思考时间比人际、应急、组织类的题目长得多,在考场上平均一个题目思考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答题声音需要响亮,但南方这边不大提倡喊出来的声音过大,在一个房间里,可以适度调节下音量和速度,请家人或朋友判断下,确定合适的音量和语言速度,就是要让考官听起来舒适。还有,觉得举例是一个特色,如果例子举得质量高,会加分的,但这需要平时的积累。
经过五年的徘徊,我觉得可能在企业里搞技术并不适合我。于是在毕业第五年的下半年,经过全市统一的考试,我进入了当地一家政府部门,当起了合同工。说是合同工,其实是部门委托劳务公司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的劳务派遣工。在那里,工资不高,所从事的工作也是辅助性的。
直到三年前的年末,我的孩子出生了。心里有了迫切想要考公务员的动力。当年年底,就参加了国考,但由于对公务员考试基本没熟悉了解过,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进不了面试。在这三年时间里,我陆续参加了省内、省外的公务员考试。在刚开始的两年,没有一次进面。直到去年年底,在一次省外的公务员考试中,我取得了所报岗位笔试第一名,但在去资格复审的那天,下起了大雪,航班延误。当外省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打电话过来时,我无奈的选择了放弃。
年纪越来越大,距离报考年限的35周岁越来越近,却还是在门外徘徊。上半年,参加了本省公务员考试,但成绩并不理想,只是岗位第三名。成绩出来后,就开始准备起了面试。买回来了一些面试参考书,也在网上看了一些资料,但看了一会儿就不想看了,总是找不到感觉,那些资料让我觉得枯燥乏味,而对于面试试题如何回答也是一片渺茫。
初识给力是在今年4月底,听了公开课,授课人员犀利的点评和适合公务员面试的解题思路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这正是我所欠缺,所需要学习的。看了给力面试协议、论坛等,加深了对给力的了解后,就进行了实名认证加入了给力平台。
在给力平台的听课和答题过程中,面对面试试题,起先我往往说不出几句符合题意的话,且说出来的话缺乏逻辑和层次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授课人员深入的讲解,说出来许多我起先想都想不到,但听了之后让我的思路拓展的内容,对于面试的了解和把握也在给力平台学习中得到不断提升。
学习了十几天后,我就参加了省考面试。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虽然眼睛闭着,但头脑清醒着,第二天就觉得很累,在面试现场也出了一个小插曲,结果那次面试没有翻盘。在七月份的时候,还参加了一次事业编考试,也是第三名,没有翻盘。我认识到是因为自己面试的底子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在失败后,给力向我伸出了援手,并鼓励我继续学习,就会有上岸的那一天。
11月2日,我参加了当地的事业编面试,成功上岸。虽然不是公务员,但是已经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给力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些感触。面试需要有新的思想,有些思想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想不出的,但是在给力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答题思想和授课人员的点评、解题思路能够给我们提供丰富的思想晚餐,那些有价值、能够给你面试加分的思想在给力平台里面你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省去了自己苦思冥想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
在给力里面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人能力提高的过程。第一是可以拓展思维,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第二是可以提高表达的逻辑和条理。当实际体验过了,就会有这种感觉。
对于笔试,我刚开始考试时,大概国考只能考90分左右,省考大概110分,考过了才知道自己处于哪个分数阶段内,且实战考试与平时练习不同。然后,觉得自己离进面的成绩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找到真题看,还到网上找题目练习,如91up,注册帐号后,就可以做题,有专项训练还有真题,还能比赛。目前,笔试的成绩浙江省考在130-140之间,想提高,但方法还在探索中。对于行测,比较喜欢资料分析,就是有些题计算比较复杂,但只要有时间,思路是有的。还有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也一般有思路。但是对于图形推理、数字推理,因为规律的可能性比较多,有些题目在自己练习时,即使用十分钟的时间也看不出规律。今年的浙考我在这两块上浪费了时间,结果时间来不及了。数量关系,一般有30%左右的题目比较难,也是浪费时间的地方。言语理解和常识判断,对我来说,这几乎是整张行测试题中准确率最难把握的,言语就是分析句子或段落的关系,比较选项之间意思、感情色彩的不同,然后感觉好的选一个,自己也确定不了是否正确。常识则考的是平时的积累,平时看看新华网和人民网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在考场上,这部分所花时间是很短的,只有综合自己的平时知识积累选一个了。至于申论,我觉得要把字写工整是第一步的。而且要安排好时间,上半年省考,因为过于追求完美,在前面小题中浪费了时间,导致大作文最后两段因为时间不够而字迹潦草,当时痛心啊。还有就是要直接答题,要答题切合问题,对于浙考,估计可以抄原文的状况已经过去,像今年的,基本无原文可让你抄,还得有自己的归纳能力,并且表达出来的内容尽量官方书面化,不要口语化。
对于面试,有意识准备的时间比较短,也就半年左右。因为以往连笔试都通不过,更不需要关注面试了。今年上半年,先是在QZZN论坛上看面试经验分享,然后在百度搜索中找到面试视频观看,也买了一些参考书,但总是找不到感觉,加上自己口语表达基础薄弱,面试对我来说很难。拿到一道题目后,往往缺少思路,感到无从下口,心里不好受,一段时间又找不到提高面试成绩的有效方法。接触给力时,我就知道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我,随着听课和练习时长和数量的增多,对面试答题也一步步地了解了。在侯考室,我一般是喝水和闭眼,当然也有人在侯考室复习的,我觉得都可以,每个人情况不同。面试的思考时间,我参加的省考是3题,不限思考时间,只要思考加答题在15分钟内完成就行;而事业编面试,则有明确的思考时间规定,一次是3题,思考时间不超过3分钟,总时间不超过12分钟;最近一次是2题,都是综分,思考时间不超过3分钟,总的答题时间不超过10分钟。这三次面试的总时间都没超过,但事业编面试其中的3个题目(2个综分1个人际),思考时间被提醒到了3分钟,然后马上停止思考答题。个人觉得有思考时间限制的面试,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完成,因为还没答题就被提醒思考超时,对接下来的答题会有影响,紧张在所难免。所以,在平时要锻炼自己的快速思考能力,一般来说综分的思考时间比人际、应急、组织类的题目长得多,在考场上平均一个题目思考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答题声音需要响亮,但南方这边不大提倡喊出来的声音过大,在一个房间里,可以适度调节下音量和速度,请家人或朋友判断下,确定合适的音量和语言速度,就是要让考官听起来舒适。还有,觉得举例是一个特色,如果例子举得质量高,会加分的,但这需要平时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