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了就会有很多以前很在乎的东西不在乎了
上个周六和闺蜜一起出去压马路,谈了很多彼此的消息。而在很重要的一点上,我们达成了空前的默契与共识。那就是,年龄大了,很多东西并没有那么在乎了。
闺蜜和她男友感情很好,而作为一路见证闺蜜爱情的我来说,也深深感到欣慰,闺蜜也几乎认定这个男人就是她的结婚对象。但是当我们谈论到到底他们是何时才是他们的纪念日的时候,一向追求浪漫情怀的闺蜜却记不大请了。我一直暗暗觉得这种事,只有我这种神经大条的人才会遗忘,但是万万没想到,情感细腻如闺蜜居然也忘记了。她淡淡给我的回答是,已经不是那个年龄了。想想也对,我们早已不是学生时代那么憧憬爱情,现在觉得,找个人过日子才是最重要。
其实从小到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已经放弃了很多之前很在乎的事情,很多以前纠结的事情都变得无所谓,前段时间我的一个小妹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很纠结,睡不好,吃不下,甚至对人生绝望,听到妈妈讲到这些,我只是嘴角一扬,轻蔑一笑,切,这算什么?后来不经意翻到自己高中的日记,发现那个时候的自己也是这样纠结的度过,小屁孩懂什么人生?多大点儿事呀,但是那时确实那么在乎。那一刻,觉得自己对小妹的不屑是多么可笑,我犯了很低级的错误,因为这是她这段人生最重要的大事啊,她就理应有这样的烦恼,即使她成绩优异,也会马有失蹄,一次考不好的确会让她很难过,她的世界还没有完全打开,她的人生就此阶段是会收到这样的打击。
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说痛苦才是生活的主旋律(大意)。人生每个阶段都是有痛苦的,而每个痛苦的终结往往是另一个痛苦的开始。欲望都市电影版中因好友频频遭遇不幸事件发生,而Charlotte 对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感到很惶恐。在一切都很安逸的情况下,人往往是感到不安的,这似乎是个魔咒一般。我听说过太多不幸突降原本平静幸福的家庭,所以也总是深知不完美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事这一真理。这就像生病一样,很多老人都说,平时小病闹一闹就不会生大病,有些人平时身体强健,但是一病真的就如山倒一般。又比如地震这件事,据说平时多释放一下,时不时的小震发生就不会造成过大的地震。我记得中学的时候,有个地震专家来我们学校做讲座,她说当时唐山地震的时候,监测仪器异常的平静,事后他们回想,这种平静本身就是异常不同寻常的现象。所以关于痛苦也好,每个人都在苛求减少痛苦,但是痛苦才是生活的主角。只不过随着年龄大了,之前所谓的痛苦现在看来不再是痛苦罢了。
前几天跟老家的一个朋友聊天,他问我既然在上海过的这么辛苦,每天生活这么拮据干嘛不回去呢?我告诉他我是个很在乎别人想法的人,他不理解我,觉得我回去找个私企工作同样可以赚的不少(以当地生活标准),而且不用承受租房的压力,剩下一大笔钱,日子过得很舒服。他又向我抱怨他爸安排他进入他爸爸单位(一家国企),我很开心祝福他,他又一副不理解的样子。他问我为何要好面子,和其他朋友相比,进私企不一定赚的少。我明白他说的,我也天生不是好斗好比的人,从小到大,我从来不喜欢和人家比,都是人家非要比而已。但是我可以不在乎其他人,但是我要在乎我妈的感受,理由很简单。在我们那样的小地方,进外企靠能力,进私企靠证书,进国企靠关系。而众所周知,国企稳定,福利好,工作轻松,所以我周围朋友但凡留在家乡的无一不是家里铺好路进了国企央企这样的单位。而我家没有能力帮我去找一份这样的工作,如果我回去,我难过的将不是我自己过得多苦,我难过的会是我妈说自己没有能力帮我找工作,而我也怕在环境的驱使下对我妈产生抱怨,也不想让我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过得很清闲,而我却很辛苦的工作。现在呢,她也许看到别人家孩子很清闲的工作,但是她不会直观看到我怎么样,我每天笑嘻嘻地给她打电话保平安就好。友人听我说这些之后觉得我懂事,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是长大的痛苦罢了。只不过与其让我妈和我两个人痛苦,不如我一个人承受这些痛苦好了。至于我妈,她在她那个年龄还有她的痛苦呢,她要担心身体每况愈下的姥姥姥爷身体,要担心我什么时候才能嫁的出去。所以无非是不同年龄的不同痛苦罢了。
说到我妈,好像夸耀一下这个执拗又倔强的女人。以后单独开一篇写母上大人吧。
这篇既然写长大了,很多在乎的东西都不在乎了。不过是想碎碎念一些罢了。不过有一点倒是我这些年来总结出来的精辟,就是多听长辈的教诲是没错的。这里就要提一下生了我伟大母亲的姥姥了,她疼我疼到让亲孙女羡慕,她一辈子没什么文化,却说出来很多让我在绝望中奋起的话语。她因眼疾几近失明,却在眼神中闪耀着智慧光芒。关于姥姥,总有很多要说,不过显然偏离这篇主题,下一篇继续吧。
不管长大了有什么东西不再在乎了,始终记得一件事,在乎那些值得在乎的家人,朋友。
闺蜜和她男友感情很好,而作为一路见证闺蜜爱情的我来说,也深深感到欣慰,闺蜜也几乎认定这个男人就是她的结婚对象。但是当我们谈论到到底他们是何时才是他们的纪念日的时候,一向追求浪漫情怀的闺蜜却记不大请了。我一直暗暗觉得这种事,只有我这种神经大条的人才会遗忘,但是万万没想到,情感细腻如闺蜜居然也忘记了。她淡淡给我的回答是,已经不是那个年龄了。想想也对,我们早已不是学生时代那么憧憬爱情,现在觉得,找个人过日子才是最重要。
其实从小到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已经放弃了很多之前很在乎的事情,很多以前纠结的事情都变得无所谓,前段时间我的一个小妹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很纠结,睡不好,吃不下,甚至对人生绝望,听到妈妈讲到这些,我只是嘴角一扬,轻蔑一笑,切,这算什么?后来不经意翻到自己高中的日记,发现那个时候的自己也是这样纠结的度过,小屁孩懂什么人生?多大点儿事呀,但是那时确实那么在乎。那一刻,觉得自己对小妹的不屑是多么可笑,我犯了很低级的错误,因为这是她这段人生最重要的大事啊,她就理应有这样的烦恼,即使她成绩优异,也会马有失蹄,一次考不好的确会让她很难过,她的世界还没有完全打开,她的人生就此阶段是会收到这样的打击。
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说痛苦才是生活的主旋律(大意)。人生每个阶段都是有痛苦的,而每个痛苦的终结往往是另一个痛苦的开始。欲望都市电影版中因好友频频遭遇不幸事件发生,而Charlotte 对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感到很惶恐。在一切都很安逸的情况下,人往往是感到不安的,这似乎是个魔咒一般。我听说过太多不幸突降原本平静幸福的家庭,所以也总是深知不完美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事这一真理。这就像生病一样,很多老人都说,平时小病闹一闹就不会生大病,有些人平时身体强健,但是一病真的就如山倒一般。又比如地震这件事,据说平时多释放一下,时不时的小震发生就不会造成过大的地震。我记得中学的时候,有个地震专家来我们学校做讲座,她说当时唐山地震的时候,监测仪器异常的平静,事后他们回想,这种平静本身就是异常不同寻常的现象。所以关于痛苦也好,每个人都在苛求减少痛苦,但是痛苦才是生活的主角。只不过随着年龄大了,之前所谓的痛苦现在看来不再是痛苦罢了。
前几天跟老家的一个朋友聊天,他问我既然在上海过的这么辛苦,每天生活这么拮据干嘛不回去呢?我告诉他我是个很在乎别人想法的人,他不理解我,觉得我回去找个私企工作同样可以赚的不少(以当地生活标准),而且不用承受租房的压力,剩下一大笔钱,日子过得很舒服。他又向我抱怨他爸安排他进入他爸爸单位(一家国企),我很开心祝福他,他又一副不理解的样子。他问我为何要好面子,和其他朋友相比,进私企不一定赚的少。我明白他说的,我也天生不是好斗好比的人,从小到大,我从来不喜欢和人家比,都是人家非要比而已。但是我可以不在乎其他人,但是我要在乎我妈的感受,理由很简单。在我们那样的小地方,进外企靠能力,进私企靠证书,进国企靠关系。而众所周知,国企稳定,福利好,工作轻松,所以我周围朋友但凡留在家乡的无一不是家里铺好路进了国企央企这样的单位。而我家没有能力帮我去找一份这样的工作,如果我回去,我难过的将不是我自己过得多苦,我难过的会是我妈说自己没有能力帮我找工作,而我也怕在环境的驱使下对我妈产生抱怨,也不想让我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过得很清闲,而我却很辛苦的工作。现在呢,她也许看到别人家孩子很清闲的工作,但是她不会直观看到我怎么样,我每天笑嘻嘻地给她打电话保平安就好。友人听我说这些之后觉得我懂事,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是长大的痛苦罢了。只不过与其让我妈和我两个人痛苦,不如我一个人承受这些痛苦好了。至于我妈,她在她那个年龄还有她的痛苦呢,她要担心身体每况愈下的姥姥姥爷身体,要担心我什么时候才能嫁的出去。所以无非是不同年龄的不同痛苦罢了。
说到我妈,好像夸耀一下这个执拗又倔强的女人。以后单独开一篇写母上大人吧。
这篇既然写长大了,很多在乎的东西都不在乎了。不过是想碎碎念一些罢了。不过有一点倒是我这些年来总结出来的精辟,就是多听长辈的教诲是没错的。这里就要提一下生了我伟大母亲的姥姥了,她疼我疼到让亲孙女羡慕,她一辈子没什么文化,却说出来很多让我在绝望中奋起的话语。她因眼疾几近失明,却在眼神中闪耀着智慧光芒。关于姥姥,总有很多要说,不过显然偏离这篇主题,下一篇继续吧。
不管长大了有什么东西不再在乎了,始终记得一件事,在乎那些值得在乎的家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