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余孽淋巴结肿大记
此文与山头村系列的共同点是——题名又是采薇给取的。。。
要从七月我和采薇在欧洲玩了一圈以后开始说起。
我匆匆结束巴黎的旅程回苏格兰开始赶写论文的结尾,某天起来发现右颈肿了一个几厘米的淋巴结,质韧,活动度一般。
顾不上担忧这个,我继续赶论文。
某天思索论文的时候,摸了摸左颈,竟然也有!不过比较小,质软,活动度好。
十天后交了学位论文,右颈侧面仍然如同突出了一个喉结似的,于是我开始同一级硕士里本科是学临床的人打电话。
Chu在电话那头大惊,反复让我确认是不是锁骨上淋巴结,说那个是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症状。
ORZ。。。。。。
于是我哆嗦着拿出来Gray's Anatomy反复比对,所幸不是。
那时,恰逢某智齿发炎,我暗自盼望两者有什么关联,于是狠狠心,先去看牙。
牙医说“牙是要拔的”然后擅自给我洗了牙收了一笔英镑,然后把我refer到医院拔牙,被告知半年之内肯定可以拔掉(ORZ。。。。。)
第二天只好去GP见医生,医生以非常学术的语气把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说了一遍(感染,肿瘤转移,淋巴瘤等),然后没有给任何诊断ORZ。
其实我当年也学过诊断学!我一边咬牙切齿又不知道如何对那个英国医生发作。
暑假在这样的阴影里开始了,每个被牙疼折磨得难以入眠的夜晚,我都一遍遍回顾那套鉴别诊断一边辗转反侧。
人在那种情况下变得很奇怪,其实每天折磨我的只有一个问题,万一我有个好歹,父母怎么办,从一刻,我开始痛恨独生子女政策。
八月,右侧的淋巴结缩小了点,嗓子一直干疼,我一边无能为力一边去逛了北爱尔兰、利物浦、威尔士。
九月,论文答辩,然后我去了次西班牙和直布罗陀,便回国了。
回国第二天,采薇带着溯去我家聚众,于是顺带让感染科的溯同学摸了下,溯说不如拔了牙以后去找他老板看看。
拔牙,面试,紧接着上班,淋巴结一直没有什么变化,时而质韧时而质软,ORZ。
而我,两个月里面我一直逃避着不肯去看医生,我实在不知道我会面对一个什么结果,一年前陪爷爷去看病然后确诊肺癌之后我一直害怕面对所有的检查。
从始至终,我也没有跟父母说这件事,从去英国的那天开始不再伸手问父母要钱放佛也就习惯了报喜不报忧。
事情的转折是某个周五,看了一些博客然后和采薇两个人隔着太平洋哭了,索性把四个月的压抑全部倾倒出来,在办公室哭了一天(幸好同事全去印度开会了,ORZ)。
把压抑派遣掉之后人异常理智——去找溯的老板看病。
我还是死扛着不肯告诉父母,采薇无奈决定贡献她的三号男闺蜜(以下简称三号)陪我去。
当即微信了三号,三号火速打电话给我,问了病史,决定押送我去肿瘤医院。。。。。。ORZ,最后倒是我劝他不要那么激动,去华山找溯的老板就够了。
周三,我装作如常出门上班,然后冲去华山,华山人潮汹涌,我果然没有挂到号。
半小时后,溯帮我搞定了加号事宜,三号也从枫林骑车赶到,于是两个人开始等着见医生。
事实证明,我和三号凑在一起杀伤力非常惊人。
三号先说了一通他外公从确诊到临终的经过,然后我又说了一遍爷爷的确诊经过(幸运的是爷爷现在一切安好),然后三号吐槽现在的葬礼是如何不庄严。。。。。。明显,我们俩挨了不少白眼。
我们也感到了群众不待见我们,于是换话题:
我:你们教材是modern epidemiology是吧?
三号:是啊。
我:教的程度深嘛?
三号:不深。
我:学完那本感觉怎样?
三号:感觉那本书一直在讲confounding,然后你觉得世界充满了bias。。。(采薇,那书是这样的么?那书后来被我从腐国寄回来带到了办公室但是我始终没有看)
Bias这个话题让三号开始仰头望天。。。我一个人在一边独自喋喋不休truth本来就不可及啊所以bias其实很难测定啊这种大概从柏拉图开始就折磨了整部西方哲学史的话题ORZ
这段对话让排在前面那货彻底崩溃,头一横发出一声叹息几乎要奄奄一息。
三号见形势不对:Let's speak English...示意我这样人家就听不懂了
于是两个用English扯了一阵三号同学最近失恋的事儿,我还记得期间自己说了I would not be afraid If I must stay alone for a long time after one-year staying in the UK...这种谬论
这种两个上海人由于自身太奇葩而被迫用English聊天的荒诞节奏让我最终捧腹大笑,群众用一种”这两个人是不是应该去宛平南路600号看病比较好“的眼光审视我俩(其实我每天都待在那儿我会随便说出来嘛)
三号突然看着我:I want to say something that may let you feel disappointed
我:uh?
三号:I cannot feel you pronouncication has been improved.......
我:But someone others praise that I am now with the English accent
三号:not American, so I cannot feel the improvement.
I don't like the American accent!!!!而且本人去的是英国ORZ
我:I am still happy if you hasn't felt I am with Scottish accent......
以下省略关于苏格兰口音的吐槽500字
谢天谢地,终于轮到我了。
医生摸了一下,然后发现咽喉红肿,打发我去抽血。
抽血在华山最喧嚣的一楼大厅,等待抽血,我让三号普查一下我班姑娘的名单,不如在内部追一个,这样可以同时解决他没有女朋友和我班缺乏班对这两件棘手的事儿。
于是顺路听了不少八卦。
抽血。
抽血完,等报告的时候溯已经上午下班了,于是找到了我们。
我给他俩相互介绍“这是采薇的闺蜜”, “这是采薇的男闺蜜,好像还和你老板一起开过会”
溯的眼睛立马就亮了“我老板帅吧!!!”
三号:“有点瘦。。。”
溯:”其实还有点矮,唉“
利用我等报告的半个多小时,溯站在一楼大厅里系统论述了“华山是如何一个没有节操的医院”,不知道围观群众神马感想ORZ。
拿了报告,有炎症,于是三人跑上去找医生开药。
领了左氧的处方,医生开了颈部淋巴结B超,三个人又一路跑下去。
排队等付钱。
三号:“我觉得药用得太重了,是我估计只用红霉素”。
我:“左氧现在应该已经随便用了”
溯:“而且根据我们的监测,现在红霉素在人群中的耐药性blablabla”
三号:“不是说可乐必妥不好,当然好啦”(以下省略五院的呼吸科是如何狂用左氧的500字)
溯:“这算神马,你不知道现在下面社区是如何治疗一般社区获得性肺炎的” (以下省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滥用高端抗生素的500字)
最终,围观群众在发现他俩只是陪我排队之后异口同声一起发出了积压许久的怨念:“不付钱你们排什么队啊!!!”
三人逃窜而去。
B超要第二天下午五点才可以做,于是三人随便找了个地方吃午饭,得出了一个我将用余生奉之为真理的命题“医学生不可外嫁”。
若有人不同意,请把前文再看一遍。
饭后,三号响应老板号召回枫林继续干活,我和溯在华山的住院楼门口的寒风里讨论“人会不会被精神病”,溯枚举数个误诊案例,异常欢乐。
还有人敢不同意前一段嘛?
第二天的下午,我独自去做了B超,B超医生说“这也算肿大么,呵呵”。
我觉得医生的意思是,我还可以活很多年。
出来的时候,我看见了有人一边哭一边祈祷,也看见了一个同病相怜的叔叔在焦急等待,于是我安慰了他。
其实前一天等地抽血的时候,我看件有人蹲在墙角大哭,我看看那个人又看看三号,三号看看我,我想说些什么,始终没有说出来。
记得当年在五院实习的时候,每次给别人抽血,我自己指尖都觉得疼痛。
我没有选择临床,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对的决定。
与永恒的死亡相比,生是一个无穷短的时间,生与死的区别与生的灿烂程度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事情,我逐渐理解为什么我们是一群奇葩。
只是那堆书目前给我的更多是畏惧,我还没有找到力量,或许只是需要时日与阅历。
我从英国回来,所有见到过我的人都是我没有变化。
其实,关于说走就走的旅行与孤独我大胆了很多,但是对于离别,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我都变得异常的胆小与懦弱。
甚至在这四个月内,我戒了咖啡也戒了熬夜。
后来,我把这一切汇报采薇,引得她某夜临睡前大发“为啥我的闺蜜一聚众就这样了啊!”的感慨。
其实,她是想念我们而已。
最后,祝愿采薇及其闺蜜们还会一起聚众嚣张很多年。
要从七月我和采薇在欧洲玩了一圈以后开始说起。
我匆匆结束巴黎的旅程回苏格兰开始赶写论文的结尾,某天起来发现右颈肿了一个几厘米的淋巴结,质韧,活动度一般。
顾不上担忧这个,我继续赶论文。
某天思索论文的时候,摸了摸左颈,竟然也有!不过比较小,质软,活动度好。
十天后交了学位论文,右颈侧面仍然如同突出了一个喉结似的,于是我开始同一级硕士里本科是学临床的人打电话。
Chu在电话那头大惊,反复让我确认是不是锁骨上淋巴结,说那个是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症状。
ORZ。。。。。。
于是我哆嗦着拿出来Gray's Anatomy反复比对,所幸不是。
那时,恰逢某智齿发炎,我暗自盼望两者有什么关联,于是狠狠心,先去看牙。
牙医说“牙是要拔的”然后擅自给我洗了牙收了一笔英镑,然后把我refer到医院拔牙,被告知半年之内肯定可以拔掉(ORZ。。。。。)
第二天只好去GP见医生,医生以非常学术的语气把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说了一遍(感染,肿瘤转移,淋巴瘤等),然后没有给任何诊断ORZ。
其实我当年也学过诊断学!我一边咬牙切齿又不知道如何对那个英国医生发作。
暑假在这样的阴影里开始了,每个被牙疼折磨得难以入眠的夜晚,我都一遍遍回顾那套鉴别诊断一边辗转反侧。
人在那种情况下变得很奇怪,其实每天折磨我的只有一个问题,万一我有个好歹,父母怎么办,从一刻,我开始痛恨独生子女政策。
八月,右侧的淋巴结缩小了点,嗓子一直干疼,我一边无能为力一边去逛了北爱尔兰、利物浦、威尔士。
九月,论文答辩,然后我去了次西班牙和直布罗陀,便回国了。
回国第二天,采薇带着溯去我家聚众,于是顺带让感染科的溯同学摸了下,溯说不如拔了牙以后去找他老板看看。
拔牙,面试,紧接着上班,淋巴结一直没有什么变化,时而质韧时而质软,ORZ。
而我,两个月里面我一直逃避着不肯去看医生,我实在不知道我会面对一个什么结果,一年前陪爷爷去看病然后确诊肺癌之后我一直害怕面对所有的检查。
从始至终,我也没有跟父母说这件事,从去英国的那天开始不再伸手问父母要钱放佛也就习惯了报喜不报忧。
事情的转折是某个周五,看了一些博客然后和采薇两个人隔着太平洋哭了,索性把四个月的压抑全部倾倒出来,在办公室哭了一天(幸好同事全去印度开会了,ORZ)。
把压抑派遣掉之后人异常理智——去找溯的老板看病。
我还是死扛着不肯告诉父母,采薇无奈决定贡献她的三号男闺蜜(以下简称三号)陪我去。
当即微信了三号,三号火速打电话给我,问了病史,决定押送我去肿瘤医院。。。。。。ORZ,最后倒是我劝他不要那么激动,去华山找溯的老板就够了。
周三,我装作如常出门上班,然后冲去华山,华山人潮汹涌,我果然没有挂到号。
半小时后,溯帮我搞定了加号事宜,三号也从枫林骑车赶到,于是两个人开始等着见医生。
事实证明,我和三号凑在一起杀伤力非常惊人。
三号先说了一通他外公从确诊到临终的经过,然后我又说了一遍爷爷的确诊经过(幸运的是爷爷现在一切安好),然后三号吐槽现在的葬礼是如何不庄严。。。。。。明显,我们俩挨了不少白眼。
我们也感到了群众不待见我们,于是换话题:
我:你们教材是modern epidemiology是吧?
三号:是啊。
我:教的程度深嘛?
三号:不深。
我:学完那本感觉怎样?
三号:感觉那本书一直在讲confounding,然后你觉得世界充满了bias。。。(采薇,那书是这样的么?那书后来被我从腐国寄回来带到了办公室但是我始终没有看)
Bias这个话题让三号开始仰头望天。。。我一个人在一边独自喋喋不休truth本来就不可及啊所以bias其实很难测定啊这种大概从柏拉图开始就折磨了整部西方哲学史的话题ORZ
这段对话让排在前面那货彻底崩溃,头一横发出一声叹息几乎要奄奄一息。
三号见形势不对:Let's speak English...示意我这样人家就听不懂了
于是两个用English扯了一阵三号同学最近失恋的事儿,我还记得期间自己说了I would not be afraid If I must stay alone for a long time after one-year staying in the UK...这种谬论
这种两个上海人由于自身太奇葩而被迫用English聊天的荒诞节奏让我最终捧腹大笑,群众用一种”这两个人是不是应该去宛平南路600号看病比较好“的眼光审视我俩(其实我每天都待在那儿我会随便说出来嘛)
三号突然看着我:I want to say something that may let you feel disappointed
我:uh?
三号:I cannot feel you pronouncication has been improved.......
我:But someone others praise that I am now with the English accent
三号:not American, so I cannot feel the improvement.
I don't like the American accent!!!!而且本人去的是英国ORZ
我:I am still happy if you hasn't felt I am with Scottish accent......
以下省略关于苏格兰口音的吐槽500字
谢天谢地,终于轮到我了。
医生摸了一下,然后发现咽喉红肿,打发我去抽血。
抽血在华山最喧嚣的一楼大厅,等待抽血,我让三号普查一下我班姑娘的名单,不如在内部追一个,这样可以同时解决他没有女朋友和我班缺乏班对这两件棘手的事儿。
于是顺路听了不少八卦。
抽血。
抽血完,等报告的时候溯已经上午下班了,于是找到了我们。
我给他俩相互介绍“这是采薇的闺蜜”, “这是采薇的男闺蜜,好像还和你老板一起开过会”
溯的眼睛立马就亮了“我老板帅吧!!!”
三号:“有点瘦。。。”
溯:”其实还有点矮,唉“
利用我等报告的半个多小时,溯站在一楼大厅里系统论述了“华山是如何一个没有节操的医院”,不知道围观群众神马感想ORZ。
拿了报告,有炎症,于是三人跑上去找医生开药。
领了左氧的处方,医生开了颈部淋巴结B超,三个人又一路跑下去。
排队等付钱。
三号:“我觉得药用得太重了,是我估计只用红霉素”。
我:“左氧现在应该已经随便用了”
溯:“而且根据我们的监测,现在红霉素在人群中的耐药性blablabla”
三号:“不是说可乐必妥不好,当然好啦”(以下省略五院的呼吸科是如何狂用左氧的500字)
溯:“这算神马,你不知道现在下面社区是如何治疗一般社区获得性肺炎的” (以下省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滥用高端抗生素的500字)
最终,围观群众在发现他俩只是陪我排队之后异口同声一起发出了积压许久的怨念:“不付钱你们排什么队啊!!!”
三人逃窜而去。
B超要第二天下午五点才可以做,于是三人随便找了个地方吃午饭,得出了一个我将用余生奉之为真理的命题“医学生不可外嫁”。
若有人不同意,请把前文再看一遍。
饭后,三号响应老板号召回枫林继续干活,我和溯在华山的住院楼门口的寒风里讨论“人会不会被精神病”,溯枚举数个误诊案例,异常欢乐。
还有人敢不同意前一段嘛?
第二天的下午,我独自去做了B超,B超医生说“这也算肿大么,呵呵”。
我觉得医生的意思是,我还可以活很多年。
出来的时候,我看见了有人一边哭一边祈祷,也看见了一个同病相怜的叔叔在焦急等待,于是我安慰了他。
其实前一天等地抽血的时候,我看件有人蹲在墙角大哭,我看看那个人又看看三号,三号看看我,我想说些什么,始终没有说出来。
记得当年在五院实习的时候,每次给别人抽血,我自己指尖都觉得疼痛。
我没有选择临床,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对的决定。
与永恒的死亡相比,生是一个无穷短的时间,生与死的区别与生的灿烂程度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事情,我逐渐理解为什么我们是一群奇葩。
只是那堆书目前给我的更多是畏惧,我还没有找到力量,或许只是需要时日与阅历。
我从英国回来,所有见到过我的人都是我没有变化。
其实,关于说走就走的旅行与孤独我大胆了很多,但是对于离别,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我都变得异常的胆小与懦弱。
甚至在这四个月内,我戒了咖啡也戒了熬夜。
后来,我把这一切汇报采薇,引得她某夜临睡前大发“为啥我的闺蜜一聚众就这样了啊!”的感慨。
其实,她是想念我们而已。
最后,祝愿采薇及其闺蜜们还会一起聚众嚣张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