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重点】
无法丢东西的原因其实只有两个,那就是“对过去的执着”与“对未来的不安”
只留下「心动的」,而不是留下「可能会用到的」
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的根源,即使是过境迁也不会改变。而且,整理绝对可以帮助你发现这个根源。
不记得丢了什么,也根本就是并不重要的东西。(某同学笔记)
透过丢东西,可以磨练出一个人的决断力。
每样东西都有它不同的任务。
如果与家人同住,在整理之前,不妨先问问家人:「有没有最近你们打算要买的东西?」唯有在整理途中发现完全符合对方需求的东西时,再送给对方就好。
【理念】
♦购买手机时的整组包装盒
首先,盒子本身格外地占地方。所以买回来之后请马上丢掉。
说明书也不需要,用了之后自然就学会必要的功能,所以一点也不要紧。
连附带的CD,我也都请客户全部丢掉,至今都不曾出过什么问题。如果发生什么问题,就去问手机店的店员,什么都可以问。与其自己找说明书埋头思考,不如直接问专家,反而在转眼间就能解决问题。
♦用途不详的电线
当你看到时会心想「这是什么的电线啊?」的东西,恐怕一辈子都不会用到。莫名其妙的电线类,就永远都一样会是个谜。「但是有什么东西坏掉时,说不定会用到……」根本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因为这一路走来,我真的目睹许多家庭都拥有好几条同样的电线。 因为有太多的电线,所以实际上发生什么问题要从中选择时,反而变得麻烦,最后直接买新的,还比较快解决问题。
♦电器产品的外盒
很多人保留外盒的理甶是:「要卖的时候,附外盒可以卖比较好的价钱。」说实话,这种想法其实很吃亏。将箱子留下,把重要的空间用来当仓库,房租反而更不划算。如果你怕搬家时没有箱子会不方便,这也不必担心,因为等到真的要搬家时,再来想箱子的问题就好了。为了不知何时才会遇到的状况而占去空间,而且摆的还是一点都不可爱的箱子,你不觉得这才浪费吗?
♦书
即使是别人推荐的书,或是一直想看的书,只要错过了阅读的机会,就趁此时彻底地放弃吧!或许买的时候你的确想看,但到头来这种书的任务就是告诉我们,这本书并没有读的必要。读到一半的书也不需要读完,因为这种书的任务就是读到一半。
♦衣服
你的衣柜里如果有一件买了之后几乎都没穿的衣服,请试着回想:你为什么会买这件衣服呢? 「在店里看到,觉得很可爱,所以就……」 如果在买下这件衣服的那一瞬间曾经让你心动,那它就完成了一项任务,就是陚予你「买下那一瞬间的感动」。但是,爲什么你几乎都没穿过这件衣服呢? 「因为穿了以后,发现其实不太适合我……」 如果这样的结果让你之后不再买同样的衣服,这表示「这种衣服原来不适合自己」,也是这件衣服另一项重要的任务。 如此一来,这件衣服可说已充分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此外,如果拥有多个款式相同的东西时,透过集中在某一处,就可以互相比较,更容易做出「留下」或「丢掉」的判断。
【实践】
整理所必需的作业只有两项。一项是"丢弃物品",另一项是"设定收纳场所"。
「顺利丢掉东西的基本顺序」如下:一开始是衣服,其次是书籍、文件、小东西,然后最后才是纪念品,这是最佳顺序。
【注】整理顺序原则:体积大的→体积小的→纪念品
不能按「场所类别」整理,要按「物品类别」整理
【注】整理原则:按照物品最本质的属性进行分类。
归根究底,收纳时必要的类别只分为两大类,即「按所有人分类」和「按物品分类」。
♦衣服
但其实衣服的皱褶之所以显眼,并不是因为折叠次数的多寡,而是取决于被压到的折痕深浅。秘诀就是,布料柔软轻薄的衣服,宽度和高度都折得小一些,而布料松软较厚的衣服,则可以折得比较宽松一些。此外,折的时候,从布料较薄的角落开始着手会比 较容易。
悬挂衣服,要遵循向右上方的平衡。由长到短,由深到浅,由薄到厚。
换句话说在面对衣柜时,左边要收纳重的,右边要收纳轻的衣物。具体来说,左边最好放衣长较长、质料较厚、颜色较深的衣服,然后愈往右就愈要收纳衣长较短、质料较轻、颜色较淡的衣物。 如果用类别来说,面对衣柜时,由左至右要按大衣、洋装、夹克、裤子、裙子、衬杉的顺序来挂衣服。这是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由于每个类别的重要性会依个人打扮风格有所差异,但请按自己的感觉,营造出整体上「往右上方」的平衡。然后,每个类别中,也要分别以往右上方的顺序来排列。
♦包
要把同样种类的包包套在一起。也就是说,坚固的皮革包包、冬季素材的包包、婚丧喜庆用的包包等,如果同一类有好几个,就把它们组成一套。如此一来,只需配合用途,取出符合条件的那一套,再从中选择就好,非常轻松。旅行用的背包折起来时小得惊人。所以如果有很多个时,绝对建议你把它们全都集中在一个背包里。
♦书
最后我决定把喜欢的那一页直接撕下,这次甚至连贴到笔记本上都嫌麻,于是乾脆简化步骤,直接把撕下的页面收在文件夹里。
所以,除了「现在正在使用」「近期内都会需要」「需要一直保管」的文件之外,不符合这三项条件的就全部丢掉吧。
总结来说,文件分为待办、保存(契约书)、保存(契约书之外)三种。重点就在于,每一类都要分别用一个盒子或资料夹统一收纳,而刻意不按文件的内容来分类。
反过来说,我认为人们就是因为手边随时都有资料,所以才不付诸行动。
♦厨房用品
附带一提,无论是菜瓜布、砧板或是筛子,所有东西我都会晾在阳台。这样就不需要沥水篮,厨房也一直都能干净清爽。晾在外面还能用阳光消毒
♦照片
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张一张地检查不是收在相簿里、呈零散状态的照片。也就是说,要把所有的照片从相簿里拿出来。 真正重要的照片,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旅行时拍下的、那种看不出来是在哪里拍摄、「心动度零」的风景照,请全部丢掉吧! 照片如果在拍下瞬间能让人感到兴奋,那就有意义,很多列印出来的照片,本身的任务早已结束。 有人会说「留下照片可做为晚年的乐趣」,然后就把大量未整理的照片直接收在纸箱里。我敢断言,那一天绝对不会来临。 我会这么肯定,其实是有根据的,因为我曾经多次目睹从未整理的照片,在主人过世时还原封不动地装在纸箱里。我曾经问一个客户:「这是装什么的纸箱?」他回答:「照片。」于是我说:「那得放在最后再整理呢!」他又回答:「不,那是已经过世祖父的东西。」 从事这份工作以来,这样的对话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每当遇到这种状况时,我都有一种无力的感觉。所以我认为,绝对不能等到晚年再去整理过去的照片。
♦纪念品
纪念品,顾名思义,就是充满了许多纪念、回忆,「过去曾经心动的物品」。所以丢掉这些东西时,似乎就觉得连重要的回忆也都将遗忘。 不过你不用担心,真正难忘的回亿,就算把纪念品丢了,也绝对不会忘记的。进一步来说,为了今后的人生,把忘了也无所谓的往事赶快忘掉,不是更好吗? 我们都活在「现在」。不管「过去」多么闪耀辉煌,人都无法活在「过去」,所以我认为当下的心动才是更重要的事。 因此,「纪念品」要丢要留的判断基准,终究也还是要用自己的手触摸后,扪心自问:「我现在心动吗?」 没错。透过用手触摸带着回忆的物品,才能与过去面对面。若是一直放在衣柜抽屉或纸箱里,不管过了多久,都还是会被过去的回忆所牵制,而这些东西或许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变成现在的「包袱」。
♦文件
由于持有的文件本身很少.所以不必在家中翻箱倒柜,也明白知道「就是没有」。这个因为「不需要寻找」,进而减轻压力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乱成一团的状态之所以腐蚀人心的理由之一,就在于不知道东西到底在都里,所以不得不找,可是却再怎么找都找不到。 但如果只有一个文件放置的场所,你马上就会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份文件。当发现没有时,就想开一点,马上将思绪切换为「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才好?」。问朋友、询问公司、自己查。由于自己手边什么都没有,在想到几个方法之后,只能付诸行动,才会因此发现大部分的事都出乎意外很轻易地就解决了。不会承受花了时间寻找却找不到的压力,反而还能从重新调查中发现新的资讯,或是因此和友人联络而增进友谊,又或是友人得到热心相助 另一个不会发生客诉的原因,就是透过不断地丢东西,就不会想再把判断的责任交给别人。换句话说,在发生问题时,不再觉得「那个时候,那个人这么说……」,而想把原因归咎于外部。开始能够觉得一切都应该靠自己的判断,重要的是现在该如何行动。
无法丢东西的原因其实只有两个,那就是“对过去的执着”与“对未来的不安”
只留下「心动的」,而不是留下「可能会用到的」
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的根源,即使是过境迁也不会改变。而且,整理绝对可以帮助你发现这个根源。
不记得丢了什么,也根本就是并不重要的东西。(某同学笔记)
透过丢东西,可以磨练出一个人的决断力。
每样东西都有它不同的任务。
如果与家人同住,在整理之前,不妨先问问家人:「有没有最近你们打算要买的东西?」唯有在整理途中发现完全符合对方需求的东西时,再送给对方就好。
【理念】
♦购买手机时的整组包装盒
首先,盒子本身格外地占地方。所以买回来之后请马上丢掉。
说明书也不需要,用了之后自然就学会必要的功能,所以一点也不要紧。
连附带的CD,我也都请客户全部丢掉,至今都不曾出过什么问题。如果发生什么问题,就去问手机店的店员,什么都可以问。与其自己找说明书埋头思考,不如直接问专家,反而在转眼间就能解决问题。
♦用途不详的电线
当你看到时会心想「这是什么的电线啊?」的东西,恐怕一辈子都不会用到。莫名其妙的电线类,就永远都一样会是个谜。「但是有什么东西坏掉时,说不定会用到……」根本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因为这一路走来,我真的目睹许多家庭都拥有好几条同样的电线。 因为有太多的电线,所以实际上发生什么问题要从中选择时,反而变得麻烦,最后直接买新的,还比较快解决问题。
♦电器产品的外盒
很多人保留外盒的理甶是:「要卖的时候,附外盒可以卖比较好的价钱。」说实话,这种想法其实很吃亏。将箱子留下,把重要的空间用来当仓库,房租反而更不划算。如果你怕搬家时没有箱子会不方便,这也不必担心,因为等到真的要搬家时,再来想箱子的问题就好了。为了不知何时才会遇到的状况而占去空间,而且摆的还是一点都不可爱的箱子,你不觉得这才浪费吗?
♦书
即使是别人推荐的书,或是一直想看的书,只要错过了阅读的机会,就趁此时彻底地放弃吧!或许买的时候你的确想看,但到头来这种书的任务就是告诉我们,这本书并没有读的必要。读到一半的书也不需要读完,因为这种书的任务就是读到一半。
♦衣服
你的衣柜里如果有一件买了之后几乎都没穿的衣服,请试着回想:你为什么会买这件衣服呢? 「在店里看到,觉得很可爱,所以就……」 如果在买下这件衣服的那一瞬间曾经让你心动,那它就完成了一项任务,就是陚予你「买下那一瞬间的感动」。但是,爲什么你几乎都没穿过这件衣服呢? 「因为穿了以后,发现其实不太适合我……」 如果这样的结果让你之后不再买同样的衣服,这表示「这种衣服原来不适合自己」,也是这件衣服另一项重要的任务。 如此一来,这件衣服可说已充分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此外,如果拥有多个款式相同的东西时,透过集中在某一处,就可以互相比较,更容易做出「留下」或「丢掉」的判断。
【实践】
整理所必需的作业只有两项。一项是"丢弃物品",另一项是"设定收纳场所"。
「顺利丢掉东西的基本顺序」如下:一开始是衣服,其次是书籍、文件、小东西,然后最后才是纪念品,这是最佳顺序。
【注】整理顺序原则:体积大的→体积小的→纪念品
不能按「场所类别」整理,要按「物品类别」整理
【注】整理原则:按照物品最本质的属性进行分类。
归根究底,收纳时必要的类别只分为两大类,即「按所有人分类」和「按物品分类」。
♦衣服
但其实衣服的皱褶之所以显眼,并不是因为折叠次数的多寡,而是取决于被压到的折痕深浅。秘诀就是,布料柔软轻薄的衣服,宽度和高度都折得小一些,而布料松软较厚的衣服,则可以折得比较宽松一些。此外,折的时候,从布料较薄的角落开始着手会比 较容易。
悬挂衣服,要遵循向右上方的平衡。由长到短,由深到浅,由薄到厚。
换句话说在面对衣柜时,左边要收纳重的,右边要收纳轻的衣物。具体来说,左边最好放衣长较长、质料较厚、颜色较深的衣服,然后愈往右就愈要收纳衣长较短、质料较轻、颜色较淡的衣物。 如果用类别来说,面对衣柜时,由左至右要按大衣、洋装、夹克、裤子、裙子、衬杉的顺序来挂衣服。这是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由于每个类别的重要性会依个人打扮风格有所差异,但请按自己的感觉,营造出整体上「往右上方」的平衡。然后,每个类别中,也要分别以往右上方的顺序来排列。
♦包
要把同样种类的包包套在一起。也就是说,坚固的皮革包包、冬季素材的包包、婚丧喜庆用的包包等,如果同一类有好几个,就把它们组成一套。如此一来,只需配合用途,取出符合条件的那一套,再从中选择就好,非常轻松。旅行用的背包折起来时小得惊人。所以如果有很多个时,绝对建议你把它们全都集中在一个背包里。
♦书
最后我决定把喜欢的那一页直接撕下,这次甚至连贴到笔记本上都嫌麻,于是乾脆简化步骤,直接把撕下的页面收在文件夹里。
所以,除了「现在正在使用」「近期内都会需要」「需要一直保管」的文件之外,不符合这三项条件的就全部丢掉吧。
总结来说,文件分为待办、保存(契约书)、保存(契约书之外)三种。重点就在于,每一类都要分别用一个盒子或资料夹统一收纳,而刻意不按文件的内容来分类。
反过来说,我认为人们就是因为手边随时都有资料,所以才不付诸行动。
♦厨房用品
附带一提,无论是菜瓜布、砧板或是筛子,所有东西我都会晾在阳台。这样就不需要沥水篮,厨房也一直都能干净清爽。晾在外面还能用阳光消毒
♦照片
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张一张地检查不是收在相簿里、呈零散状态的照片。也就是说,要把所有的照片从相簿里拿出来。 真正重要的照片,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旅行时拍下的、那种看不出来是在哪里拍摄、「心动度零」的风景照,请全部丢掉吧! 照片如果在拍下瞬间能让人感到兴奋,那就有意义,很多列印出来的照片,本身的任务早已结束。 有人会说「留下照片可做为晚年的乐趣」,然后就把大量未整理的照片直接收在纸箱里。我敢断言,那一天绝对不会来临。 我会这么肯定,其实是有根据的,因为我曾经多次目睹从未整理的照片,在主人过世时还原封不动地装在纸箱里。我曾经问一个客户:「这是装什么的纸箱?」他回答:「照片。」于是我说:「那得放在最后再整理呢!」他又回答:「不,那是已经过世祖父的东西。」 从事这份工作以来,这样的对话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每当遇到这种状况时,我都有一种无力的感觉。所以我认为,绝对不能等到晚年再去整理过去的照片。
♦纪念品
纪念品,顾名思义,就是充满了许多纪念、回忆,「过去曾经心动的物品」。所以丢掉这些东西时,似乎就觉得连重要的回忆也都将遗忘。 不过你不用担心,真正难忘的回亿,就算把纪念品丢了,也绝对不会忘记的。进一步来说,为了今后的人生,把忘了也无所谓的往事赶快忘掉,不是更好吗? 我们都活在「现在」。不管「过去」多么闪耀辉煌,人都无法活在「过去」,所以我认为当下的心动才是更重要的事。 因此,「纪念品」要丢要留的判断基准,终究也还是要用自己的手触摸后,扪心自问:「我现在心动吗?」 没错。透过用手触摸带着回忆的物品,才能与过去面对面。若是一直放在衣柜抽屉或纸箱里,不管过了多久,都还是会被过去的回忆所牵制,而这些东西或许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变成现在的「包袱」。
♦文件
由于持有的文件本身很少.所以不必在家中翻箱倒柜,也明白知道「就是没有」。这个因为「不需要寻找」,进而减轻压力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乱成一团的状态之所以腐蚀人心的理由之一,就在于不知道东西到底在都里,所以不得不找,可是却再怎么找都找不到。 但如果只有一个文件放置的场所,你马上就会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份文件。当发现没有时,就想开一点,马上将思绪切换为「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才好?」。问朋友、询问公司、自己查。由于自己手边什么都没有,在想到几个方法之后,只能付诸行动,才会因此发现大部分的事都出乎意外很轻易地就解决了。不会承受花了时间寻找却找不到的压力,反而还能从重新调查中发现新的资讯,或是因此和友人联络而增进友谊,又或是友人得到热心相助 另一个不会发生客诉的原因,就是透过不断地丢东西,就不会想再把判断的责任交给别人。换句话说,在发生问题时,不再觉得「那个时候,那个人这么说……」,而想把原因归咎于外部。开始能够觉得一切都应该靠自己的判断,重要的是现在该如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