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方程式》——有话想对东野圭吾说
![]() |
1、你口味真重!这故事就是一锅乱炖:杀人悬疑、三角爱情、畸形亲情、边缘环保······几乎可以糅合入的流行因素圭叔都不放过……精彩则罢,然而看完原著还是感觉到一种刻意,最后可以回味的,或许也就剩了一个恭平。说道这个小鬼,始终徘徊在案件之外,可是在最该他出现的环节总有这小鬼的身影。我们很难知道这个小鬼究竟在整个故事里的分量,直到真正谜底揭露的那一刻…确实,这小鬼绝对是一个游离于万物之外的幽灵…而且这是个很聪明、很懂事、有潜力的小鬼!不是因为其他,就是他能把一件其实极其复杂的事情,远超出他所能理解范畴的事进行组合联系,进而从自身找原因,最后又通过汤川的些许暗示中找到真相,最了不起的是,这小鬼还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没有丝毫异样表露在其他人面前,而其实他心里是最明白的。我感受到一种恐怖感…因为我从中联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2、汤川可不可以别这么偶像派?想不到小说中的汤川还是那么酷逼?在看小说的同时我脑海总会浮现他为了耍帅而做出的一些奇怪的动作,诸如拖眼镜、拿粉笔或者一切可以当粉笔的物件在黑板或者一切可以当黑板的平面上涂写奇怪的公式……然后才给出真相。在小说里,我一直在脑海想象着福山雅治那张脸,有种难以形容的别扭的感觉。好了,说回小说,”没什么是不可能的?”这个故事如果祛除中间大段大段刑警办案、县警假办案真泡妞的情节,其实也就是汤川的个人秀,连走个路都可以摆造型,其他可以吸引点注意的角色,比如熏和草薙也可以堂而皇之地给某某品牌汽车做广告……以上纯属挑刺…接下来说下案件,这个案子就是套了几层皮的家庭伦理剧,重吾的杀人动机是最让人存疑的一个点,但其实也是最能够让人猜出真凶身份的其中一个人物,整部小说每个小节都是围绕一个角色来讲述故事,而为数不多的几个既跟案件有关又没有单独视角的就属他了,当然还有一个小鬼帮凶,但汤川为小鬼做的几个实验都或多或少暗示了他也跟案件有千丝万缕的牵系。我觉得案件的真实内核就是一个在家庭框架下的关于牺牲和保护的故事。
3、说的就是你。本小节是看完真人电影后才落笔写的。发现有了一些具象化的印象之后,情节的代入感反而没有那么强了。之前或许是想显出一点自己的独到,总是特意在文字中找茬,但又无法摆脱影像化的人物形象,于是越是想抽离,越是被死死约束其中。现在看完电影反而解脱了,可以好好说了。说的谁呢?就是你。没错,汤川。一直以来,你不就对小孩敏感么?为何面对恭平倒主动迎上了呢?火车上帮忙解围;不住安排好的酒店而主动找上恭平所在的旅店;在恭平完全不知情情况下带他爬了老远的山路去做科学实验,目的只为让他见识海底的美;谜题解开后帮助恭平解开心结,等等。这对于一向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的汤川来说是异常的。对于前面所提的第一个问题,或许汤川就没有把恭平当作一个孩子,这样情况就好解释了。那么恭平对于汤川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汤川在整个案件中着力想要避免的就是“一个人命运的扭曲”,那个人无疑就是恭平,那么扭曲后的命运的可怕应该是汤川所熟知,甚至是经历过的。因此,我猜测,汤川是把那孩子看成了自己,那个可能曾经在火车上与某人冲撞导致终身的可怕记忆,那个可能在某一个所在目睹了甚至亲历了一番血腥经历,意识到之后无法释怀,只能通过不断的或有意或无意的帮忙施救来拯救无助人的生命或人生。恭平就是汤川对过往自己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