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反思这该死的生活为什么这么尴尬
我答应给自己写两篇东西,一是为练过的跆拳道,一是箫,跆拳道的已经写了两年多,名为《八块腹肌的年代》,我现在已经两年多没练跆拳道,打打杀杀的生活已经理离我远去,我现在的年代是一块腹肌的年代。那篇文章写出来就像挽歌,但愿这篇不是。
从我哥说起,他特爱阅读,小学时他们一群小朋友在地上玩弹珠,他捡到一张破报纸,就一边看报纸一边玩,不再关心战局,输赢无所谓。我比他小四岁,当我在一个乡的弹珠王国,南征北战攻城略地,已然是拿破仑一般的存在时,他已经从这种幼稚游戏中超脱出来,投入于武侠小说,这是一个更加博大精深的世界。
他读初中,我读小学,他总是往家里带书,我也跟着看看,染上看书就像抽烟差不多,如果只是时不时抽几口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把烟往家里放,时时都能看到那估计铁定戒不了,况且,紧要的问题在于这还是好东西!
我们小学的图书馆是不开放的,只应付上头的坚持,在乡下要找本书多难啊,真是穷人得了富贵病。一年暑假,老师校长都回家了,看我老实厚道,聘请我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看守学校,开五十块钱的工资。一天夜里,夜黑风高,我伙同另一个一书友潜入图书馆,撬开锁,把书往村中一个土堡里藏起来,那屋子是以前村里修来防土匪的,却被我们这种书匪给利用了!在里面度过了多少美好时光,像偷情吧,为什么我没有说窃书?因为书这个东西与情爱大概有共通之处,确实是窃不如偷啊!十几二十年多年过去,这事依然是小学里的悬案,怕早已过了追诉期。
当我还在干这些鸡鸣狗盗的事时,我哥已经跃到另外一个境界去,其实按他的说法也是迫不得已,说来真是痛心疾首,武侠小说泥沙具下,我看的第一本武侠爱情动作小说就是他带回的,自此三观不正(此一节略过不表),即使这样,整个乡里可掏的武侠小说都挖了出来,镇上唯一一家书店里的武侠小说都租来看得差不多,特别是,金古的看完了。不看武侠的人无法了解这种心情:真后悔这么快就把他们的书看完!这事做得太绝,不留一点余地就会产生遗憾。知道这世上还有未读之书是多么幸福的事,心里有种别人不知道的甜蜜。
我现在也开始藏书,如果别人看到我书架上的书问我这些书你都看了吗,我就知道他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很精准。
可是扯远了,我哥上高一时,我小学六年级,暑假回家,他就鼓掏着砍一困困竹子自己动手制作笛子,蹲在灶前烤红铁拨火棍,然后往青色的竹子上招呼,接着烟气冉冉生起。哥哥的学笛之路是从制笛开始的,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他对笛子的理解跟鈸差不多,能响就行!我哥还有一个同学,是我们的邻居,学声乐,一早就练声。以前我们村的猪还不是送到镇上集中屠宰,而是在养猪人家里杀,每个早上都能听到猪的悲惨的尖叫,所以村中的清晨进行曲是以鸡鸣为引子,猪叫为主题,邻居练声"啊啊啊"为过门,由我哥笛音收尾,是当代音乐中里程碑之作。
现在已不再在村里宰猪,练声乐的买了洋酒,吹笛子的教了体育。,每次由城里回老家,都感觉村中空空荡荡,老的死去,小的长大,我也变满脸横肉,村中能相认出来的乡亲越来越少。造成乡愁的,其实不是地域的隔绝,而是时光的不等人。
我哥的笛子之路由理念到实践都失败,只徒劳的给我妈添了很多柴火。隔了一个星期,他带回了一管乐器,型制跟笛子差不多又明显不同,他说是箫,比笛子更好听,我叫他吹吹,他拼死没吹响。唉,他没天赋,对于箫虽然喜欢,也只能远观不可亵玩。我说我试试,我一吹就响。我哥面如死灰。
往后,这箫归我了,我喜欢它。有武侠情结的人对箫基本没有免疫力,虽然不会,但握在手里就感觉很幸福,就像古琴,不会弹,可背着往大街上走走都有种岀尘之感,这是这两种乐器的独特魅力。意淫归意淫,不会吹,日久了总会烦躁。首先是连谱都不会。小学音乐课只发书,从来没教过乐理,我的音乐是语文老师教的,把beyond的歌学了一个遍。我收罗了整个小学的音乐课本,从头开始自学,还真的给我搞懂了。
那时家里有院子,有一丛竹,竹旁一颗平滑的大青石,在石头不远处我圈起一小块地,种上我能收集到的所有花,这是属于我自己的花园。夏天里除了花长得好,同时,我屁股上也生了疮,夏天真是万物生育的好时光啊,呵呵,医生建议我平时多坐凉石头,对消炎有好处,我跟哥说过我是多渴望杨过的寒冰床,消炎自不必说,还可以增长功力,我哥说,我更喜欢杨过他姑。
每天早上我打理完花园里的花事后,吃上一条番薯,端坐在青石头上练箫,练完就对着院里的花发呆,我幻想园里的花长得很大,而我就活在树上,一辈子都不下来,跟人类活在一起,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去年去云南旅游,路上看完了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我猜他小时候也跟我有过同样的幻想,然后把这个想法小心珍藏,等到时日到,机会成熟了一口气把它写出来。我想某一天我会写出我的男爵来的。
原以为等我屁股上的疮好了,我的箫艺也有长进,可疮一天天的消肿,箫吹得依然神憎鬼厌,而假期行将结束。我灵机一动,何不去找口水溢呢。我们村有条丧葬吹打队,他是队里的首席唢呐手,虽然箫跟唢呐相去甚远,但说不定有相同之处呢。听说此人好酒,我偷偷的把爷爷的蛇泡药酒倒了一瓶就去拜访他。
见面第一句话他就问我:你信鬼吗?
我说:我不信。
他说:一般人看不着鬼,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会吹唢呐,第二会喝酒,第三要喝完酒后吹唢呐。
搞不通这是什么逻辑,我说,我不是来见鬼的,我想学箫。
我话没说完他就喝上了。他说:我给死人吹打那么多年,没有收过小费,听说在国外服务是要小费,中国就这点不好。
我说:我没钱。
没钱滚蛋,酒留下。
凭什么?
这酒我喝过了,我还往酒里吐过口沫。
那也不能给你。我说。抓过瓶子把酒抢回来,回家路上把它倒进茅坑里。
回到家里我爷爷已经把我的心爱的花园夷为平地,围起来养鸡,事情确是这样,爷爷不知道我偷的酒,没想过要惩罚我,关于花园一事,他只是觉得没有必要征询我的意见,反正我还只是一个孩子,反正到时鸡腿还是我吃。晚上,我妈听说我去口水溢家,问我去干什么,我说去学点东西。我妈大吃一惊,以为这个蠢货要学挣死人钱的活计,狠狠的说,再去就连夜打断你的狗腿。
这是我第一次拜师,我感到一下子一无所有,幻灭的感觉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包围我,就像要溺死我,是的,我很悲伤,没有人能懂小孩也能受灵魂层面的伤。
只是,尴尬的是,过年的时候,我确实是第一个抢鸡腿吃的,吃得轻松自在。
过年的时候,村里都会请粤剧团来村社前表演,我与团里的一个乐师攀谈,他说他可以教我箫,鼓动我跟他走。我竟说漏嘴在我妈面前提起这事。我妈狠狠的说,走也可以,让我连夜打断你的狗腿先。
那时年少的心总是轻狂,总想着四海为家,心除了欲动之外,还是蠢蠢的,老会干出一些自讨没趣的事。
回到那个夏天,它是这样结束的,我爸好赌,如果他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才华,那么好赌也没什么,甚至家里学他妻子砸锅卖铁的支持他赌都没有问题,哎,很遗憾他没有。他常在家里聚赌,搞得乌烟瘴气,一天派出所的到村里抓赌,我爸他们听到风声,先走了一步,派出所的行动失败,把气洒在我家,开始砸我家的家具,在那个年代是很正常的,抓计划生育抓赌抓毒什么的,通通用这招。当时我在外面厮混,回家后,想死的心都有,后来发现箫没有被砸到,才释怀。
按说我应该恨警察的,而大学却读了警校。有一个假期还回镇上当初砸我家的那个派出所实习,放假回家,经过赌摊,赌徒都向我侧目,有些赌徒对我笑,谁知道有没有谄媚的意味呢。我不喜欢这个意味。
接着就是上初中,秋末我在我哥租武侠小说的书店了淘出一本《气功点穴大法》,每天晚上爬上天台吐纳,吸收日月之精华,倒立,空手劈砖,把手腕给崴了,肿的像大力水手,总算学有所成。我把这个秘密偷偷跟我哥说,我哥让我彻底交代,我是不是在练fa轮功。回家被我妈抽了一顿,气功再强,强不过她的水烟筒。
秋天结束时我把箫忘了,而整个夏天我那么在乎它。
这尴尬的生活。奥康纳是我很喜欢的美国作家,她说过:一个小说家最后总会写到他的童年,这是必须的,是这个时期决定了他的命运。发生在我童年的尴尬事一直延续的现在,这要细细体测才能发觉。
在忘记箫的年年日日,我大学毕业,考了公务员,考公务员时我已经忘记了大学曾写过多少反动文章。
在禅城一边教跆拳道一边等待上班的两个月,我因缘巧合又遇到箫,干柴烈火,旧情复燃,废寝忘食,我渴望能找到公务员之外的第二条路,于是干了生平最为厚颜无耻的一件事:去卖艺。
我不敢在禅城卖,怕给自己的学生遇到。把地点选在广州的地铁,人流量越少越好。第一次在地铁隧道里踌躇了很久,始终不敢吹,跑出去买了个八块钱的墨镜。当你胆怯时,就不要吧眼睛给别人看,这是很奏效的。有了眼镜,我可以很坦然的吹,我只会两个曲子,一是《孤星独吟》,一是《枉凝眉》,后来发现在岭南箫社学箫时才发现当初《孤星独吟》指法都用错了!两个曲子,循环的吹,因为没有人为我驻足,发现不了我只会两个曲子,第一天,吹了两个小时,就有五十块钱,如果老子工作八小时,那么日工资就达到四百,月工资一万二千,哇,还当个屁公务员啊,负箫走江湖的宏愿是可以达成的。
第二天,我还是在同样的地方,吹同样的曲子,同样有人投币,发现有个老外对我很好奇,但是他听不清楚,是我吹的太小声了(不是时时都能吹响洞音),他转过耳朵贴近我,我装作淡定从容,透过墨镜我看到他摇摇头走了。我的脸一下子红得像下油锅的虾。
接着有一个女生经过,掏了十块钱投到我跟前的鉢里就走了,过了一会儿她又折回来,往鉢里放下一包东西,黑色的塑料袋装着,说:我不知道你合不合适。羞涩的走开。
我对她点点头,看她走远,掐好时间收摊走人,到一个隐秘的地方打开塑料袋一看,是三条崭新的男装内裤。如果有机会再见到她,我会对她说:你就不能买大点的吗,你就不能买大点的吗,两个X啊,你就不能吗吗吗吗吗?
卖艺,卖个屁啊,人家只是把你当成个流浪乞讨汉,之所以给你投币,你不过是沾了箫的光。我从残酷的事实中回过神来。
这尴尬的生活,我常常反思这该死的生活为什么这么尴尬,比如现在,没有谁要连夜打断我的狗腿,我想辞职,我在墙上画“正”字,如果辞职的念头出现二百五次,我就走,为了逃避这平庸的日复一日,浪迹天涯,像毛姆叔叔《刀锋》里的拉里一样,抛开一切世俗事与物,把千山万水走遍,穷究生命终极奥义。但我每次谋算住房公积金,筹划什么时候买房时,就兴奋的不得,在心里跑死几只鹿,第二天又去上班,继续案牍劳形,心为形役。
读《对话录》时,苏格底拉曾经给出这样的生活准则:
“我不屑于碌碌无为的生活。世有趋之若骛者莫如敛财聚宝、安家置业、显赫于文武高位或者此地时兴的其他活动,如政治迁升、密结帮会及朋党相携,对此我兴味索然。倘若我真地卷入这些营生,以我律己准则之严,势难苟且。反思自我、观察他人,此天之所最厚我者。故无此反思的思想的人生乃虚妄的人生。”
我并不至于不屑这种企图荣华富贵的生活,只是没有这些能力,也并不是不想反思,而是我的反思总是不那么深刻。
这尴尬的生活,可能也是别人的生活。我相信对所有人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形而上的世界,有自己的花园,有自己藏书的土堡,有自己的远方,也想某天去确证一下远方并不是一无所有,可同时,生活也是健忘的,是形而下的,是盐油酱醋的,也许我的生活与别人并无多大不同,只是我写了下来。
我很感激我哥,让我与箫与书结缘,让我借助它们,时时跳出生活,有人说过,也许要了解生活,就要有时候与生活保持一段距离,而没有让自己过得彻底虚妄。
是的,就这样活着,写到这里,去翻看论坛里的征文文章,看到菩提非树写《一丛花》,很感动,就借一句来为文章标题和结尾,我认为是很恰当的,菩提先生莫怪。
在这样的生活里,今有洞箫,红尘笑看,伴我泛沧浪。
从我哥说起,他特爱阅读,小学时他们一群小朋友在地上玩弹珠,他捡到一张破报纸,就一边看报纸一边玩,不再关心战局,输赢无所谓。我比他小四岁,当我在一个乡的弹珠王国,南征北战攻城略地,已然是拿破仑一般的存在时,他已经从这种幼稚游戏中超脱出来,投入于武侠小说,这是一个更加博大精深的世界。
他读初中,我读小学,他总是往家里带书,我也跟着看看,染上看书就像抽烟差不多,如果只是时不时抽几口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把烟往家里放,时时都能看到那估计铁定戒不了,况且,紧要的问题在于这还是好东西!
我们小学的图书馆是不开放的,只应付上头的坚持,在乡下要找本书多难啊,真是穷人得了富贵病。一年暑假,老师校长都回家了,看我老实厚道,聘请我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看守学校,开五十块钱的工资。一天夜里,夜黑风高,我伙同另一个一书友潜入图书馆,撬开锁,把书往村中一个土堡里藏起来,那屋子是以前村里修来防土匪的,却被我们这种书匪给利用了!在里面度过了多少美好时光,像偷情吧,为什么我没有说窃书?因为书这个东西与情爱大概有共通之处,确实是窃不如偷啊!十几二十年多年过去,这事依然是小学里的悬案,怕早已过了追诉期。
当我还在干这些鸡鸣狗盗的事时,我哥已经跃到另外一个境界去,其实按他的说法也是迫不得已,说来真是痛心疾首,武侠小说泥沙具下,我看的第一本武侠爱情动作小说就是他带回的,自此三观不正(此一节略过不表),即使这样,整个乡里可掏的武侠小说都挖了出来,镇上唯一一家书店里的武侠小说都租来看得差不多,特别是,金古的看完了。不看武侠的人无法了解这种心情:真后悔这么快就把他们的书看完!这事做得太绝,不留一点余地就会产生遗憾。知道这世上还有未读之书是多么幸福的事,心里有种别人不知道的甜蜜。
我现在也开始藏书,如果别人看到我书架上的书问我这些书你都看了吗,我就知道他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很精准。
可是扯远了,我哥上高一时,我小学六年级,暑假回家,他就鼓掏着砍一困困竹子自己动手制作笛子,蹲在灶前烤红铁拨火棍,然后往青色的竹子上招呼,接着烟气冉冉生起。哥哥的学笛之路是从制笛开始的,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他对笛子的理解跟鈸差不多,能响就行!我哥还有一个同学,是我们的邻居,学声乐,一早就练声。以前我们村的猪还不是送到镇上集中屠宰,而是在养猪人家里杀,每个早上都能听到猪的悲惨的尖叫,所以村中的清晨进行曲是以鸡鸣为引子,猪叫为主题,邻居练声"啊啊啊"为过门,由我哥笛音收尾,是当代音乐中里程碑之作。
现在已不再在村里宰猪,练声乐的买了洋酒,吹笛子的教了体育。,每次由城里回老家,都感觉村中空空荡荡,老的死去,小的长大,我也变满脸横肉,村中能相认出来的乡亲越来越少。造成乡愁的,其实不是地域的隔绝,而是时光的不等人。
我哥的笛子之路由理念到实践都失败,只徒劳的给我妈添了很多柴火。隔了一个星期,他带回了一管乐器,型制跟笛子差不多又明显不同,他说是箫,比笛子更好听,我叫他吹吹,他拼死没吹响。唉,他没天赋,对于箫虽然喜欢,也只能远观不可亵玩。我说我试试,我一吹就响。我哥面如死灰。
往后,这箫归我了,我喜欢它。有武侠情结的人对箫基本没有免疫力,虽然不会,但握在手里就感觉很幸福,就像古琴,不会弹,可背着往大街上走走都有种岀尘之感,这是这两种乐器的独特魅力。意淫归意淫,不会吹,日久了总会烦躁。首先是连谱都不会。小学音乐课只发书,从来没教过乐理,我的音乐是语文老师教的,把beyond的歌学了一个遍。我收罗了整个小学的音乐课本,从头开始自学,还真的给我搞懂了。
那时家里有院子,有一丛竹,竹旁一颗平滑的大青石,在石头不远处我圈起一小块地,种上我能收集到的所有花,这是属于我自己的花园。夏天里除了花长得好,同时,我屁股上也生了疮,夏天真是万物生育的好时光啊,呵呵,医生建议我平时多坐凉石头,对消炎有好处,我跟哥说过我是多渴望杨过的寒冰床,消炎自不必说,还可以增长功力,我哥说,我更喜欢杨过他姑。
每天早上我打理完花园里的花事后,吃上一条番薯,端坐在青石头上练箫,练完就对着院里的花发呆,我幻想园里的花长得很大,而我就活在树上,一辈子都不下来,跟人类活在一起,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去年去云南旅游,路上看完了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我猜他小时候也跟我有过同样的幻想,然后把这个想法小心珍藏,等到时日到,机会成熟了一口气把它写出来。我想某一天我会写出我的男爵来的。
原以为等我屁股上的疮好了,我的箫艺也有长进,可疮一天天的消肿,箫吹得依然神憎鬼厌,而假期行将结束。我灵机一动,何不去找口水溢呢。我们村有条丧葬吹打队,他是队里的首席唢呐手,虽然箫跟唢呐相去甚远,但说不定有相同之处呢。听说此人好酒,我偷偷的把爷爷的蛇泡药酒倒了一瓶就去拜访他。
见面第一句话他就问我:你信鬼吗?
我说:我不信。
他说:一般人看不着鬼,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会吹唢呐,第二会喝酒,第三要喝完酒后吹唢呐。
搞不通这是什么逻辑,我说,我不是来见鬼的,我想学箫。
我话没说完他就喝上了。他说:我给死人吹打那么多年,没有收过小费,听说在国外服务是要小费,中国就这点不好。
我说:我没钱。
没钱滚蛋,酒留下。
凭什么?
这酒我喝过了,我还往酒里吐过口沫。
那也不能给你。我说。抓过瓶子把酒抢回来,回家路上把它倒进茅坑里。
回到家里我爷爷已经把我的心爱的花园夷为平地,围起来养鸡,事情确是这样,爷爷不知道我偷的酒,没想过要惩罚我,关于花园一事,他只是觉得没有必要征询我的意见,反正我还只是一个孩子,反正到时鸡腿还是我吃。晚上,我妈听说我去口水溢家,问我去干什么,我说去学点东西。我妈大吃一惊,以为这个蠢货要学挣死人钱的活计,狠狠的说,再去就连夜打断你的狗腿。
这是我第一次拜师,我感到一下子一无所有,幻灭的感觉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包围我,就像要溺死我,是的,我很悲伤,没有人能懂小孩也能受灵魂层面的伤。
只是,尴尬的是,过年的时候,我确实是第一个抢鸡腿吃的,吃得轻松自在。
过年的时候,村里都会请粤剧团来村社前表演,我与团里的一个乐师攀谈,他说他可以教我箫,鼓动我跟他走。我竟说漏嘴在我妈面前提起这事。我妈狠狠的说,走也可以,让我连夜打断你的狗腿先。
那时年少的心总是轻狂,总想着四海为家,心除了欲动之外,还是蠢蠢的,老会干出一些自讨没趣的事。
回到那个夏天,它是这样结束的,我爸好赌,如果他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才华,那么好赌也没什么,甚至家里学他妻子砸锅卖铁的支持他赌都没有问题,哎,很遗憾他没有。他常在家里聚赌,搞得乌烟瘴气,一天派出所的到村里抓赌,我爸他们听到风声,先走了一步,派出所的行动失败,把气洒在我家,开始砸我家的家具,在那个年代是很正常的,抓计划生育抓赌抓毒什么的,通通用这招。当时我在外面厮混,回家后,想死的心都有,后来发现箫没有被砸到,才释怀。
按说我应该恨警察的,而大学却读了警校。有一个假期还回镇上当初砸我家的那个派出所实习,放假回家,经过赌摊,赌徒都向我侧目,有些赌徒对我笑,谁知道有没有谄媚的意味呢。我不喜欢这个意味。
接着就是上初中,秋末我在我哥租武侠小说的书店了淘出一本《气功点穴大法》,每天晚上爬上天台吐纳,吸收日月之精华,倒立,空手劈砖,把手腕给崴了,肿的像大力水手,总算学有所成。我把这个秘密偷偷跟我哥说,我哥让我彻底交代,我是不是在练fa轮功。回家被我妈抽了一顿,气功再强,强不过她的水烟筒。
秋天结束时我把箫忘了,而整个夏天我那么在乎它。
这尴尬的生活。奥康纳是我很喜欢的美国作家,她说过:一个小说家最后总会写到他的童年,这是必须的,是这个时期决定了他的命运。发生在我童年的尴尬事一直延续的现在,这要细细体测才能发觉。
在忘记箫的年年日日,我大学毕业,考了公务员,考公务员时我已经忘记了大学曾写过多少反动文章。
在禅城一边教跆拳道一边等待上班的两个月,我因缘巧合又遇到箫,干柴烈火,旧情复燃,废寝忘食,我渴望能找到公务员之外的第二条路,于是干了生平最为厚颜无耻的一件事:去卖艺。
我不敢在禅城卖,怕给自己的学生遇到。把地点选在广州的地铁,人流量越少越好。第一次在地铁隧道里踌躇了很久,始终不敢吹,跑出去买了个八块钱的墨镜。当你胆怯时,就不要吧眼睛给别人看,这是很奏效的。有了眼镜,我可以很坦然的吹,我只会两个曲子,一是《孤星独吟》,一是《枉凝眉》,后来发现在岭南箫社学箫时才发现当初《孤星独吟》指法都用错了!两个曲子,循环的吹,因为没有人为我驻足,发现不了我只会两个曲子,第一天,吹了两个小时,就有五十块钱,如果老子工作八小时,那么日工资就达到四百,月工资一万二千,哇,还当个屁公务员啊,负箫走江湖的宏愿是可以达成的。
第二天,我还是在同样的地方,吹同样的曲子,同样有人投币,发现有个老外对我很好奇,但是他听不清楚,是我吹的太小声了(不是时时都能吹响洞音),他转过耳朵贴近我,我装作淡定从容,透过墨镜我看到他摇摇头走了。我的脸一下子红得像下油锅的虾。
接着有一个女生经过,掏了十块钱投到我跟前的鉢里就走了,过了一会儿她又折回来,往鉢里放下一包东西,黑色的塑料袋装着,说:我不知道你合不合适。羞涩的走开。
我对她点点头,看她走远,掐好时间收摊走人,到一个隐秘的地方打开塑料袋一看,是三条崭新的男装内裤。如果有机会再见到她,我会对她说:你就不能买大点的吗,你就不能买大点的吗,两个X啊,你就不能吗吗吗吗吗?
卖艺,卖个屁啊,人家只是把你当成个流浪乞讨汉,之所以给你投币,你不过是沾了箫的光。我从残酷的事实中回过神来。
这尴尬的生活,我常常反思这该死的生活为什么这么尴尬,比如现在,没有谁要连夜打断我的狗腿,我想辞职,我在墙上画“正”字,如果辞职的念头出现二百五次,我就走,为了逃避这平庸的日复一日,浪迹天涯,像毛姆叔叔《刀锋》里的拉里一样,抛开一切世俗事与物,把千山万水走遍,穷究生命终极奥义。但我每次谋算住房公积金,筹划什么时候买房时,就兴奋的不得,在心里跑死几只鹿,第二天又去上班,继续案牍劳形,心为形役。
读《对话录》时,苏格底拉曾经给出这样的生活准则:
“我不屑于碌碌无为的生活。世有趋之若骛者莫如敛财聚宝、安家置业、显赫于文武高位或者此地时兴的其他活动,如政治迁升、密结帮会及朋党相携,对此我兴味索然。倘若我真地卷入这些营生,以我律己准则之严,势难苟且。反思自我、观察他人,此天之所最厚我者。故无此反思的思想的人生乃虚妄的人生。”
我并不至于不屑这种企图荣华富贵的生活,只是没有这些能力,也并不是不想反思,而是我的反思总是不那么深刻。
这尴尬的生活,可能也是别人的生活。我相信对所有人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形而上的世界,有自己的花园,有自己藏书的土堡,有自己的远方,也想某天去确证一下远方并不是一无所有,可同时,生活也是健忘的,是形而下的,是盐油酱醋的,也许我的生活与别人并无多大不同,只是我写了下来。
我很感激我哥,让我与箫与书结缘,让我借助它们,时时跳出生活,有人说过,也许要了解生活,就要有时候与生活保持一段距离,而没有让自己过得彻底虚妄。
是的,就这样活着,写到这里,去翻看论坛里的征文文章,看到菩提非树写《一丛花》,很感动,就借一句来为文章标题和结尾,我认为是很恰当的,菩提先生莫怪。
在这样的生活里,今有洞箫,红尘笑看,伴我泛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