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的时候,我蜷缩孤寂的心情
日渐长大的日子里,越来越渴望能有个兄弟姐妹。心里知道,这早已不可能,可梦里还乡,再回到童年的时候,依然在梦中怀揣着这个美好的期望。
爷爷奶奶去世之后,整个家就爸妈和我三个人。我常年在外,一年回家顶多也就二十天,上一次回家还穿着短袖凉鞋,下一次回去,家里可能就要下雪了。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老两口相依相伴。我多么希望当年爸妈能多生一个孩子,让我有个伴。有时候一家人聊天,我无意中提到,妈说我跟你爸养你就够累的了,再养一个我们可拉扯不了。记得有一次,爸爸跟别人聊天,提到了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爸说了一句话:一个孩子确实太单了。我在一旁听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爷爷是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去世的。记得那天,窗户外边还黑黑的,我被外边大人的说话声吵醒了。心里已经知道这是爷爷快不行了。我躲在被窝里,把头蒙在被子里。过了一会,妈妈过来摇我:伟伟,伟伟,你爷爷快不行了。听到妈妈的声音在抽泣着,我知道她哭了。我仍然用被子蒙着头,假装没醒,妈妈说完之后见我没醒就走了。听到妈妈离开的脚步声,我鼻子一酸,眼泪开始哗哗的往外流。我死死得攥着被子,脑子里全是爷爷以前的画面。
爷爷的腿在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摔着了。最先的记忆里,爷爷总是拄着双拐去胡同口晒太阳。冬天天好的时候,那里总能聚起五六个老头。因为拄着双拐,腾不出手来,爷爷总是叫我把杌撑字拿到胡同口。我有时候在玩,有时候在吃饭,最讨厌的是在我看电视的时候,所以几次之后就有点烦了。但爸妈总会说:快去,回来再看。我便抓起杌撑字冲胡同口跑去,到那看到别的老头,我就说一句:我爷爷一会儿过来。然后再飞一般得往家跑。每次往回跑,我总是在离家十几米的地方跟爷爷相遇。爷爷拄着双拐,缓慢的移动着,看我飞奔回来,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吆,这么快!我“嗯”一声就回家了,步子从来不停。
有时,我闲的无聊,也会去跟这些老头们凑热闹。我最喜欢爷爷的大棉裤,那是我奶奶给做的,棉花絮得特别厚,表子总是大黑布,摸着有点粗燥,但是很舒服。棉裤裤腿的地方得用黑布绳系起来。因为爷爷腿不方便,也总是奶奶来给爷爷系。爷爷跟五六个老头并排坐在公路边靠北墙的地方,抄着手聊天。而我,就藏在爷爷的两腿之间,身子整个趴在爷爷的大腿上,那棉裤真是太暖和了,黑黑的粗布习足了阳光,脸蛋贴在上面特别舒服。那个时候,村里刚通了公路,大街上连骑摩托车的人都很少,来来往往基本都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的人。
待续......2013.11.16 16:44
再后来爷爷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轮椅这东西,开始让我爸兄弟四个商量着给他买一辆。起先买了一辆手摇车,就是那种三个轮子,前轮上有个能摇的把,手臂摇动带动前轮转动。我觉着它根本称不上轮椅。我坐在上面试着摇动了几下,特别费劲,我想爷爷肯定不喜欢。结果跟我预想的一样。
待续......2013.11.16 20:40
接着就换了一辆真正的轮椅,就是电视上医院里能看到的那种。我腿脚利索,但也喜欢得不得了,我跟大爷家的哥哥姐姐经常互换着推着玩。从此之后,爷爷就开始出远门了。说是远门,也就是爷爷在村里一个要好的老头家。跟我家相聚差不多一里地。那个时候,总是我推着爷爷去。记得在离那老头家十几米的地方有一个很陡的坡,来回经过的时候,爷爷总是一遍遍叮嘱我抓好车子。我那时候信心满满,说没事爷爷,我抓好了!印象里,那个老头家特别干净、特别整洁,比我家好得多。而且在他家的茶几下总是放着几本杂志。杂志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在那个时候,我把杂志也叫做书,虽然比学校里发的课本要大好多,也薄好多。但那时我已经觉得很是新鲜,觉得这个老头家有一种让我产生崇敬的力量。在我和爷爷离开的时候,我还会乖乖的说声:俺走咧,爷爷。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变得这么有礼貌。
好多年后,我又从那个老头家门口路过,看到大门紧闭,门前都生了杂草,锁头也已经生了绣。回家后问妈妈那老两口去哪了,妈妈说他们都死了好几年了。我心里一凉:是啊,都不在了,爷爷去世都好多年了。之后每次想起爷爷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段陡坡路和门前杂草、锁头生锈的那个紧闭的门。这两个场景总是同时出现在脑子里,让我一次次思考生命的迹象,它们都去了哪里?上小学经常走的路,走了三年,路上所有的景致全部都已经印在了脑海里。等到多年之后,闲暇之余,想重温那段回忆时,才发现,一切景致早已更改。有一段路本来路两边全是水塘,里边长满了芦苇和荷叶,现在那里俨然一片整齐的房舍;路上的大树早已被伐掉,新栽的小树也已经碗口粗;我还曾经在一棵树上做过记号,本想看看多年以后,我的“老朋友”长成什么样了,可左右观察才发现,我脚下的路正是当年那棵树生长的地方!都说物是人非让人感慨,可如果连这曾经相识的景物都已不在了,又有什么能够证明我们曾经活过呢?难道是那飘渺的,在脑海里时隐时现的回忆?难道是长大了的容颜,额头平添的皱纹?
有一次看到家里丢在一旁的鸟笼子,我差点哭出来。那是爷爷生前亲手做的,现在却被丢在一旁早已锈迹斑斑。爷爷去世了,他亲手制作的鸟笼却还在人间,任凭风吹雨打。
还有,我家门口有一棵榆树,那是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种的。种了之后我就不管了,没想到倒是爷爷经常修理他,剪剪枝、上上肥,一年一年竟然长起来了。爷爷去世后,我一直把这棵榆树当作一个念想,看到他我会想起爷爷。后来,好多人去我家串门,都说在门口种树不好,而且这棵榆树还正好冲着屋门。他们跟我爸妈说最好砍了去。每当这时我总是反驳,我跟妈妈说:这是我从小就种下的,树都活了十几年了,不能砍。我没说这棵树是我怀念爷爷的一个念想。但这话也确实管用了,后来再有人来说,我妈就说:伟伟不让砍啊,说是他小时候种的。我感到特别欣慰。
可是,后来,家里盖房,我回家的时候榆树已经不在了,不用问我都知道,肯定是榆树碍事,盖房不砍不行了。是啊,盖房嘛,我还能用什么理由把那棵树留下 呢?在越来越快的生活里,人们都在忙着挣钱,然后买车,盖房,这是最现实的东西。我相信人都是念旧的,大人们也总是会唠叨一些曾经的事,但他们都把那份怀念埋在心里,在生活的忙碌中,他们不太在意身边一景一物的改变,或许多年的累积之后,当周围的一切都不再一样的时候,他们看着曾经的照片,默不作声,努力用照片中熟悉的景致去勾连曾经的回忆的时候,才发现有些东西,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待续......2013.11.17 9:40
爷爷奶奶去世之后,整个家就爸妈和我三个人。我常年在外,一年回家顶多也就二十天,上一次回家还穿着短袖凉鞋,下一次回去,家里可能就要下雪了。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老两口相依相伴。我多么希望当年爸妈能多生一个孩子,让我有个伴。有时候一家人聊天,我无意中提到,妈说我跟你爸养你就够累的了,再养一个我们可拉扯不了。记得有一次,爸爸跟别人聊天,提到了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爸说了一句话:一个孩子确实太单了。我在一旁听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爷爷是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去世的。记得那天,窗户外边还黑黑的,我被外边大人的说话声吵醒了。心里已经知道这是爷爷快不行了。我躲在被窝里,把头蒙在被子里。过了一会,妈妈过来摇我:伟伟,伟伟,你爷爷快不行了。听到妈妈的声音在抽泣着,我知道她哭了。我仍然用被子蒙着头,假装没醒,妈妈说完之后见我没醒就走了。听到妈妈离开的脚步声,我鼻子一酸,眼泪开始哗哗的往外流。我死死得攥着被子,脑子里全是爷爷以前的画面。
爷爷的腿在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摔着了。最先的记忆里,爷爷总是拄着双拐去胡同口晒太阳。冬天天好的时候,那里总能聚起五六个老头。因为拄着双拐,腾不出手来,爷爷总是叫我把杌撑字拿到胡同口。我有时候在玩,有时候在吃饭,最讨厌的是在我看电视的时候,所以几次之后就有点烦了。但爸妈总会说:快去,回来再看。我便抓起杌撑字冲胡同口跑去,到那看到别的老头,我就说一句:我爷爷一会儿过来。然后再飞一般得往家跑。每次往回跑,我总是在离家十几米的地方跟爷爷相遇。爷爷拄着双拐,缓慢的移动着,看我飞奔回来,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吆,这么快!我“嗯”一声就回家了,步子从来不停。
有时,我闲的无聊,也会去跟这些老头们凑热闹。我最喜欢爷爷的大棉裤,那是我奶奶给做的,棉花絮得特别厚,表子总是大黑布,摸着有点粗燥,但是很舒服。棉裤裤腿的地方得用黑布绳系起来。因为爷爷腿不方便,也总是奶奶来给爷爷系。爷爷跟五六个老头并排坐在公路边靠北墙的地方,抄着手聊天。而我,就藏在爷爷的两腿之间,身子整个趴在爷爷的大腿上,那棉裤真是太暖和了,黑黑的粗布习足了阳光,脸蛋贴在上面特别舒服。那个时候,村里刚通了公路,大街上连骑摩托车的人都很少,来来往往基本都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的人。
待续......2013.11.16 16:44
再后来爷爷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轮椅这东西,开始让我爸兄弟四个商量着给他买一辆。起先买了一辆手摇车,就是那种三个轮子,前轮上有个能摇的把,手臂摇动带动前轮转动。我觉着它根本称不上轮椅。我坐在上面试着摇动了几下,特别费劲,我想爷爷肯定不喜欢。结果跟我预想的一样。
待续......2013.11.16 20:40
接着就换了一辆真正的轮椅,就是电视上医院里能看到的那种。我腿脚利索,但也喜欢得不得了,我跟大爷家的哥哥姐姐经常互换着推着玩。从此之后,爷爷就开始出远门了。说是远门,也就是爷爷在村里一个要好的老头家。跟我家相聚差不多一里地。那个时候,总是我推着爷爷去。记得在离那老头家十几米的地方有一个很陡的坡,来回经过的时候,爷爷总是一遍遍叮嘱我抓好车子。我那时候信心满满,说没事爷爷,我抓好了!印象里,那个老头家特别干净、特别整洁,比我家好得多。而且在他家的茶几下总是放着几本杂志。杂志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在那个时候,我把杂志也叫做书,虽然比学校里发的课本要大好多,也薄好多。但那时我已经觉得很是新鲜,觉得这个老头家有一种让我产生崇敬的力量。在我和爷爷离开的时候,我还会乖乖的说声:俺走咧,爷爷。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变得这么有礼貌。
好多年后,我又从那个老头家门口路过,看到大门紧闭,门前都生了杂草,锁头也已经生了绣。回家后问妈妈那老两口去哪了,妈妈说他们都死了好几年了。我心里一凉:是啊,都不在了,爷爷去世都好多年了。之后每次想起爷爷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段陡坡路和门前杂草、锁头生锈的那个紧闭的门。这两个场景总是同时出现在脑子里,让我一次次思考生命的迹象,它们都去了哪里?上小学经常走的路,走了三年,路上所有的景致全部都已经印在了脑海里。等到多年之后,闲暇之余,想重温那段回忆时,才发现,一切景致早已更改。有一段路本来路两边全是水塘,里边长满了芦苇和荷叶,现在那里俨然一片整齐的房舍;路上的大树早已被伐掉,新栽的小树也已经碗口粗;我还曾经在一棵树上做过记号,本想看看多年以后,我的“老朋友”长成什么样了,可左右观察才发现,我脚下的路正是当年那棵树生长的地方!都说物是人非让人感慨,可如果连这曾经相识的景物都已不在了,又有什么能够证明我们曾经活过呢?难道是那飘渺的,在脑海里时隐时现的回忆?难道是长大了的容颜,额头平添的皱纹?
有一次看到家里丢在一旁的鸟笼子,我差点哭出来。那是爷爷生前亲手做的,现在却被丢在一旁早已锈迹斑斑。爷爷去世了,他亲手制作的鸟笼却还在人间,任凭风吹雨打。
还有,我家门口有一棵榆树,那是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种的。种了之后我就不管了,没想到倒是爷爷经常修理他,剪剪枝、上上肥,一年一年竟然长起来了。爷爷去世后,我一直把这棵榆树当作一个念想,看到他我会想起爷爷。后来,好多人去我家串门,都说在门口种树不好,而且这棵榆树还正好冲着屋门。他们跟我爸妈说最好砍了去。每当这时我总是反驳,我跟妈妈说:这是我从小就种下的,树都活了十几年了,不能砍。我没说这棵树是我怀念爷爷的一个念想。但这话也确实管用了,后来再有人来说,我妈就说:伟伟不让砍啊,说是他小时候种的。我感到特别欣慰。
可是,后来,家里盖房,我回家的时候榆树已经不在了,不用问我都知道,肯定是榆树碍事,盖房不砍不行了。是啊,盖房嘛,我还能用什么理由把那棵树留下 呢?在越来越快的生活里,人们都在忙着挣钱,然后买车,盖房,这是最现实的东西。我相信人都是念旧的,大人们也总是会唠叨一些曾经的事,但他们都把那份怀念埋在心里,在生活的忙碌中,他们不太在意身边一景一物的改变,或许多年的累积之后,当周围的一切都不再一样的时候,他们看着曾经的照片,默不作声,努力用照片中熟悉的景致去勾连曾经的回忆的时候,才发现有些东西,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待续......2013.11.17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