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家庭”的独特教育法则
![]() |
《家有儿女》这部聚焦重组家庭的室内情景剧曾经一度创下收视高峰,剧中一家五口摩擦不断却又其乐融融的生活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剧中这样的“重组家庭”,如片中一样,大部分重组家庭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孩子教育”。
作为重组家庭中的“二爸”或者“二妈”,您在教育自己的子女和继子女的过程中,是否也曾遭遇过各种难题呢?如何在重组家庭中做个称职的家长?济南心理咨询专家为您支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重组家庭”的独特教育法则。
1、继父vs“儿子”——先成为朋友再教育
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潜意识的阳刚之性,与继父会存在着些许的男性之间的斗争,总有要超过继父的想法。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这种阳刚之性,即使家长可能是个没钱,没权的普通人,依然可以给孩子责任感、阳刚之气的感觉,要体现榜样的力量。
相处之道:继父在和儿子交往的时候,要有技巧,当孩子犯错时,不能直接严厉地批评孩子,当孩子与继父不是很熟悉时,管多了,青春期孩子有逆反、抵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尺度要把握,继父可以先与儿子成为朋友。当儿子掰腕子赢了爸爸的时候,会渐渐地培养与继父之间的感情,当父子感情升华到一定浓厚时,才会上升为父子之情。
2、继父vs“女儿”——多给予她心灵上的呵护
女孩儿比男孩儿更敏感,心思也更细腻,对于“二爸”们来说,打动女儿的“最有力武器”就是多给孩子心灵上的呵护。
对待女儿,继父要有一颗温柔、耐心的心,对女儿要更加呵护,给予更多的关照,当女儿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和女儿谈心,给女儿做上一桌拿手好菜,让女儿有安全感,觉得自己是有父亲的。
相处之道:建议继父可适当给女儿买一些小礼物,多和一家人去郊游,在全家同游的过程中,给继父更多担当家庭重任的机会,让孩子逐渐认可和接受继父在家庭中的角色。 “在与女儿交流时,在着装上需要注意穿得不要过于暴露,在女儿面前尽量避免吸烟、喝酒,不要让女儿引起反感。不要和女儿有身体上过密的接触,尤其是青春期阶段的女孩子,要让女儿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周永梅说。
3、继母vs“儿子”——爱与严格要相结合
继母想和儿子拉近距离,最好的办法就是爱和严格拉近距离,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的同时,对孩子的错误也要批评指正。母亲要关心儿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早上起床可以给儿子准备好衣服、温馨的饭菜,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的存在,觉得妈妈是真心想对他好的。
相处之道:如果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像是打架斗殴、贪恋上网等问题,妈妈可以批评孩子,但是批评孩子时要有技巧,让孩子先理解为什么要批评他,自己哪里做错了,同时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决与继子的矛盾方面,妈妈们也要讲求策略,切忌动辄就向孩子的父亲打小报告,这样如果孩子的父亲处理不当,不仅无益于解决问题,而且还容易激发起孩子的敌视心理。
4、继母vs“女儿”——要成为她的倾听者
继母想和女儿关系相处得融洽,相对要难些,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女儿先了解自己,并让女儿喜欢上自己。
在女儿的心里,自己妈妈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对继母“抢走”爸爸也有仇恨。但是继母不要害怕,要理解女儿,女儿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理清自己的思绪。对待这样的女儿,妈妈需要宽容、大度,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改变女儿对自己的看法,在与女儿聊天的过程中,尽量多听女儿的言论,因为女孩子只是想对人倾诉自己的想法,成为女儿的倾听者,就会渐渐地改变你在女儿心中的地位。
相处之道:如果觉得女儿的想法不对,也不要直接地指出来,可以委婉地让女儿自己认识到错误,也可反问女儿,她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需要切记的是,离婚前后对孩子的态度要一样,很多父母离婚后,总觉得欠孩子的,为了对孩子的弥补就给予孩子过多的精神上及物质上的安慰。
但是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往往会起到反作用,会让孩子走上畸形之路,让孩子变得焦虑、暴躁。父母对孩子越好,孩子就越觉得这是应该的,是父母离婚后亏欠孩子的,当孩子走进社会,发现社会上的人不像父母那样对他百般呵护,那么孩子就会憎恨社会。
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视剧《家有儿女》中,面对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母亲和父亲能够一视同仁,充当不同的角色,一个用慈爱抚慰孩子的心灵,一个用妙趣横生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适应新的家庭环境,在这种平衡的教育之下,虽然每位家庭成员虽然都偶有犯错,但却都在彼此的鼓励下及时改正,让整个家庭变得温暖而快乐。
学会了这些特殊的教育法则,我们发现不论是“重组家庭”,还是普通的家庭,只要用爱和理解包容彼此的问题,努力沟通,就一定能营造出一个令人羡慕的和谐之家。如果在家庭关系和亲子教育方面还有更多疑惑或困扰,清源心理咨询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会为您提供家庭咨询及相关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