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财政》书摘及评论
亚财政:非正式财政与中国历史弈局
洪振快
北京:新星出版社
ISBN 978-7-80225-403-9
CIP(2008)143984号
1. 代序P7
“今日之农,不苦于赋,而苦于赋外之赋”,“今日之商……不苦于税,而苦于税外之睡。”(《请禁额外苛征疏》,《皇清奏议》卷二十一)
2. P7
不论是公务活动中,还是非公务活动中,官职官位都能给本人带来好处。“隐性福利”。
3. P11
“隐性福利”还有一种特质:可延伸性。官位官势不仅能给本人带来好处,还能给亲属(及相关的人带来好处。)“县官不如现管”,道光后期,安徽巡抚的门公陈七。
4. P15
权力到底是什么?权力是一种影响他人福利的能力。“影响”的方式有二:一是减少,一是增加。
5.P16-24
张居正: “非祈其作福,盖畏其作祸也。”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书手”。
书吏同时掌握着“合法伤害权”和“合理赐福/利权”。
“合法伤害权”在现代社会,实际风险很大;“合理赐福权”则不同,它虽然也以增加自己的福利为目的,但前提不是剥夺别人的福利,而是增加对方的福利,行的不是“恶”,是“善”这样在运用的时候就形成了双赢格局,因此比较容易形成协议。
5. P27
“速度钱”(speed money)是1974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提出来的,主要意思是人们渴望避免官僚主义的低效率,花钱去加快政府机构的文件传送和决议达成的速度,用腐败去加快繁琐行政程序,使企业运转减少障碍。
“速度钱”并不一定是为了加快办事效率,也有为了减慢办事速度的。
6.P62
官员的穷不同于老百姓的穷,官员的穷是权力结构性的穷。
7. P82
结论:做官不送礼是不行的。
8. P96
曾李一个直隶总督、一个湖广总督,以二人挽救大清危局的“中兴名臣”身份,他们解决问题居然和老百姓一样,也是找关系、通门路、托人去“打点”。
9. P126
漕运:分肥。在皇上和老百姓之间,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起着信息过滤和福利截留的作用。
10. P132
中英贸易冲突的焦点是大清帝国不符合现代国际法则的贸易机制,其中粤海关的陋规体制又是贸易机制中引发矛盾最多的一个环节。
外国商人怕的不是大清的正式关税,而是那些让他们搞不清楚的不明不白的收费项目。
11.P166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不可能只是陋规体制的受害者,他同时也是陋规体制最大的受益者。
12. P169
身为左副都御史的老师对要去浙江当巡抚的学生说:“特别贪的官员,你就不用去弹劾了。”
13. P171
火耗是按国家正式税收的10%加收,地方基层州县官吏所得3.2%,约占1/3,其他2/3在他的上级内部进行分配。官场中人认为公平合理。
14. P175
“今天下之大害(影响),大都在上下两损(来源),而归于中饱(流向)。”
15. p187
如何消灭潜规则? 一是压缩合法伤害权的空间,二是把受害者反抗的成本降下来。
比如把审批改成备案。
16. P225
中国的前帝国阶段,我们可以设想博弈过程:
一, 原始社会,杀掉敌人并实施一次性劫掠是最佳策略;
二, 生产力提高,杀或不杀,主要是看用于劳动监管及防治反抗报复的成本是多少,野蛮向文明的过渡时代。
三,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战俘成为奴隶,人类进入奴隶社会,这是最初的文明社会。
四, 奴隶主慢慢发现:强迫奴隶劳动不是一个高明的做法。于是土地承办给奴隶,奴隶变成农奴。只要缴够应有的,剩下的是自己的。井田制。
五, 井田制施行后,农奴在耕种公田时不卖力,于是取消公田,农民和国家的模式产生,奴隶主被淘汰掉,官吏代表国家征税成为新形式。进入帝国时代。
17. P244
中国历史上的博弈从根本上说围绕着一个基本问题——农业社会的剩余产品,也就是博弈论中所说的交易利益的分割而展开。
路人甲
至于“亚财政”现象为什么会存在,洪振快也对之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主要存在“两私”、“两公”四个因素,“两私”指官吏的家庭结构和消费结构,“两公”指下层官吏要向上级送“规礼”、对上级衙门胥吏需要送“规费”。
洪振快
北京:新星出版社
ISBN 978-7-80225-403-9
CIP(2008)143984号
1. 代序P7
“今日之农,不苦于赋,而苦于赋外之赋”,“今日之商……不苦于税,而苦于税外之睡。”(《请禁额外苛征疏》,《皇清奏议》卷二十一)
2. P7
不论是公务活动中,还是非公务活动中,官职官位都能给本人带来好处。“隐性福利”。
3. P11
“隐性福利”还有一种特质:可延伸性。官位官势不仅能给本人带来好处,还能给亲属(及相关的人带来好处。)“县官不如现管”,道光后期,安徽巡抚的门公陈七。
4. P15
权力到底是什么?权力是一种影响他人福利的能力。“影响”的方式有二:一是减少,一是增加。
5.P16-24
张居正: “非祈其作福,盖畏其作祸也。”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书手”。
书吏同时掌握着“合法伤害权”和“合理赐福/利权”。
“合法伤害权”在现代社会,实际风险很大;“合理赐福权”则不同,它虽然也以增加自己的福利为目的,但前提不是剥夺别人的福利,而是增加对方的福利,行的不是“恶”,是“善”这样在运用的时候就形成了双赢格局,因此比较容易形成协议。
5. P27
“速度钱”(speed money)是1974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提出来的,主要意思是人们渴望避免官僚主义的低效率,花钱去加快政府机构的文件传送和决议达成的速度,用腐败去加快繁琐行政程序,使企业运转减少障碍。
“速度钱”并不一定是为了加快办事效率,也有为了减慢办事速度的。
6.P62
官员的穷不同于老百姓的穷,官员的穷是权力结构性的穷。
7. P82
结论:做官不送礼是不行的。
8. P96
曾李一个直隶总督、一个湖广总督,以二人挽救大清危局的“中兴名臣”身份,他们解决问题居然和老百姓一样,也是找关系、通门路、托人去“打点”。
9. P126
漕运:分肥。在皇上和老百姓之间,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起着信息过滤和福利截留的作用。
10. P132
中英贸易冲突的焦点是大清帝国不符合现代国际法则的贸易机制,其中粤海关的陋规体制又是贸易机制中引发矛盾最多的一个环节。
外国商人怕的不是大清的正式关税,而是那些让他们搞不清楚的不明不白的收费项目。
11.P166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不可能只是陋规体制的受害者,他同时也是陋规体制最大的受益者。
12. P169
身为左副都御史的老师对要去浙江当巡抚的学生说:“特别贪的官员,你就不用去弹劾了。”
13. P171
火耗是按国家正式税收的10%加收,地方基层州县官吏所得3.2%,约占1/3,其他2/3在他的上级内部进行分配。官场中人认为公平合理。
14. P175
“今天下之大害(影响),大都在上下两损(来源),而归于中饱(流向)。”
15. p187
如何消灭潜规则? 一是压缩合法伤害权的空间,二是把受害者反抗的成本降下来。
比如把审批改成备案。
16. P225
中国的前帝国阶段,我们可以设想博弈过程:
一, 原始社会,杀掉敌人并实施一次性劫掠是最佳策略;
二, 生产力提高,杀或不杀,主要是看用于劳动监管及防治反抗报复的成本是多少,野蛮向文明的过渡时代。
三,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战俘成为奴隶,人类进入奴隶社会,这是最初的文明社会。
四, 奴隶主慢慢发现:强迫奴隶劳动不是一个高明的做法。于是土地承办给奴隶,奴隶变成农奴。只要缴够应有的,剩下的是自己的。井田制。
五, 井田制施行后,农奴在耕种公田时不卖力,于是取消公田,农民和国家的模式产生,奴隶主被淘汰掉,官吏代表国家征税成为新形式。进入帝国时代。
17. P244
中国历史上的博弈从根本上说围绕着一个基本问题——农业社会的剩余产品,也就是博弈论中所说的交易利益的分割而展开。
路人甲
至于“亚财政”现象为什么会存在,洪振快也对之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主要存在“两私”、“两公”四个因素,“两私”指官吏的家庭结构和消费结构,“两公”指下层官吏要向上级送“规礼”、对上级衙门胥吏需要送“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