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再见———记我的大学三次暑期支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清楚地记得这是我第二次支教的时候一个队员教的一节音乐课的歌词,现在想起来已经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大学里自己参加了三次支教,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每一次都弥足珍贵。
(一)
记得第一次是在2011年8月份,按照以往惯例,所有的支教基本上都在八月中旬就结束了,而我们那年成了桂馨最晚下去支教的一支队伍了。原因是我们学校承接了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我们所有大一的都被拉去当演员,而且以此充当军训学分。军训倒是省了,但是我们从六月初就基本停课了,每天都在操场上训练,异常辛苦。
其实我们的支教培训早就结束了,因为大运会的事情支教的事情一退再推,直到8月12日才成行。因为大运会闭幕之后基本上就七月底了,我原以为这样推来推去估计这次支教是要泡汤了,不过最后却接到了当时的队长李万荣的短信,告知我们12号在学校集合准备启程。可是因为没有提前订票,等到我买到票的时候只能是九号了,记忆中这是我最长的一次坐车经历,从广州到兰州,整整36个小时,坐下来真要人命。不过还好,总算在出发前的一刻赶上了我们的大部队。我记得当时我到兰州的时候是八点多,而我们要九点坐火车先去天水,然后从天水坐汽车去我们支教地方-陇南市成县黄陈小学。
因为大家都是早早的起床来的火车站,都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于是得队长允许,大家匆匆忙忙的在火车站吃了点东西就上车了。到现在还没来得及介绍我这次支教的队友,他们都有:王丹、李万荣、郭振华、卢夏华、王佳、王俊强、焦梅、、丁萍、王佳和我。当然本来学校要求每一支实践小分队至少要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我们学院(那个时候还没有分院,统一为经管院)的王老师有幸成为了我们的指导老师。只不过王老师把我们一行九人送到天水之后就又回去了。完了我们九个人只好独自从天水坐车去了成县。
也许是第一次去陇南,越往南走,整个环境感觉越好,路边不再是荒芜的黄土而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青草,倒是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的,一路上的疲惫顿时一扫而空。就这样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我们一行终于到了成县,连饭都没顾得上吃,赶紧在王佳的带领下买了米面油还有一些蔬菜和调味品。在这一切准备完了之后,正好学校的张校长也来接我们了。坐上张校长提前给我们联系好的车,一路大家有说有笑的向学校方向赶去。路上他还问我们吃饭了没有,因为大家确实早上只吃了一点点东西,中午又没来得及吃饭,已经都很饿了。于是在张校长的提一下我们在小川镇停了一下车,去了一个饭馆吃了一顿饭,之后才又启程往学校方向驶去。
以前总是觉得山路很一般,这次走在从小川到黄陈的路上,才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上路十八弯,到现在我还有点心有余悸,当时亏得司机师傅驾驶技术好,因为只有一条路,而且一面是山,一面是深不见底的深沟。当时只知道一只手紧紧抓住车上的把手,话都不敢说半句,完全没有第二次去的时候大家很happy的样子。到了学校的时候天基本上已经黑了,队长简单介绍了一下我们队的基本情况,接着张校长也给我们说了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完了还带我们参观了一下学校和我们住的地方,当然我们住的都是学校学生们的宿舍。不过被褥全是新买的,到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心里暖暖的。
书早就运到了学校,我们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这些图书进行整理、分类、盖章、编号、贴标签、上架等处理,保证最快在这所学校搭建起一个小型书屋。在书屋搭建的过程中,大家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工作倒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与此同时,我们的招生工作也没有停下来,一边搭建书屋,一边招收学生开展支教相关课程,特别是与阅读相关的课程。本来我们是打算一天之内把书屋搭建起来,结果由于书太多,我们不得不加班,一直忙到了晚上11点多。夏天的陇南潮湿又多蚊虫,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忙完后关窗子的时候整个窗户上全是虫子,着实把人吓了一跳。不过还好,总算是顺利完成了工作。
第二天我们还进行了书屋的揭牌仪式,看着那些孩子们捧着书认真看的样子,自己忙碌一天的疲劳顿时消散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边整理书屋,边开设相关课程。孩子们学的都挺认真的。学校专门给我们配备了活动指导老师,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从学校到住宿的地方虽然不是很远但是还是一条土路,学校后边的操场也没有修建起来,我们带去的体育器材只有乒乓球能够发挥一点点作用了,可惜那个时候的我还不会打乒乓球。除了支教,我们还进行了家访,家长们总是那么热情,每次去的时候又是倒茶又是拉着我们留下吃饭,让我们挺感动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做了关于当地水利方面的一些调研,到现在想起来都挺还念的。
支教过程中趣事倒是挺多的,记得有一次早上停电,因为我们都是用电做的饭,没办法只能到学校附近的乡镇府食堂去吃,因为一些队员早上第一节还有课,所以就先去准备去了。当然早饭也很简单,就是西红柿鸡蛋汤和馍馍,我们理所当然的给那些没有吃饭的队友带了一些吃的,结果我们带的吃的又被刚刚吃过饭的郭振华全给吃了(此人特别能吃),让人哭笑不得。当然支教的时候还要感谢我们的队员王佳了,因为他们家就是小川的,支教过程中她父母给我们送了好几次菜和米面,不至于让我们饿着肚子,也是因为她是本地人,在我们做家访的过程中也省了很多力气,最好的就是不用为听不懂方言的事情发愁了。支教过程中当时三农的副社长杜元元还来看过我们一次,跟着我们做了一次调研,觉得这次收获还是蛮大的。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我们待得时间带短了,整个算下来才有一周的时间。最后的文艺联欢也因为下雨而放到了室内举行(当时校园内还没有硬化),不过短短的几天下来确实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走的那天还有学生自发来送我们。回去之后,还有队友收到孩子们送给他们的东西。记得走的那一天,学校的焦校长和学校其他几位老师盛情款待,大家都喝得有点多了,还好我还能走着回去,有的女生醉的只能把她背回我们住的地方。至于那天晚上他们吃西瓜的事情我也记不得了,只记得一回去就倒头就睡。后来听说卢喝醉的时候还给队友说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这事到后了一直成为我们的笑料。
回去之后我还来不及去整理一下这美好的回忆,就投入了全国机器人大赛的志愿服务工作。现在各位队员也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王佳学姐留在她们县城的银行工作、卢夏华在第二学期去了西南大学做交换生、听说队长李万荣最近也去了台湾各大学参观了,虽然大家不经常见面了,但是经过那一周我们结下的深厚友谊却是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那个夏天,没有连绵的阴雨,有的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同一件事走到一起,见证了孩子们的笑脸、家长们的朴实和学校老师们的热情。一段美好的回忆散落在充满阳光的夏天。
(二)
2012年7月15日,同样还是去黄陈,但是却是不一样的人。殷郊学长、一号学姐、二号学姐、豆豆、莎莎、王珍、王爱军、赵炎鑫、阿桑尼、副队长郭玉红还有一直海南口音十足的郑义雅。每每想起这些人,都是满满的感动。
第一次是以副队长的身份参加,可是这一次却要自己带队,作为整个团队的负责人,顿时感觉压力山大。本来说好王丹要和我一起去的,最后因为崴了脚,而且一直没有好就没有成行。为了做好这次团队融合,这次我提前了两个多月就开始准备,从最初招人到最后成行,我们每天早上6:45准时在西操场跑上两圈,完了20-30米的蛙跳,一直坚持了整整两个月,最后效果还挺不错的。
一切如同以前一样,还是从兰州到天水,在从天水到成县,再到学校,没有指导老师同行,幸运的是这次在去天水的火车上竟然遇到了咱们学校环保社的一支支教队伍。从天水到成县的路上大家都累得睡著了,只有我一个人兴奋的拿着相机到处拍,最后就留下了大家睡觉时的各种不同姿势,相当经典。
到成县之后,我们买了好多东西,因为这次不同以往,上一次学校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米面什么的,可是这次全要靠我们团队来解决所有的事情。还是张校长来接的我们,路上我倒是提不起什么精神来,但是车里的几个女孩子倒是欢呼雀跃起来了,张校长还问她们数一数这里到底有几个弯,结果数到三十多个之后再也数不下去了。一路上和张校长聊起来学校现在的情况,得知学校现在对校园进行了硬化,操场也于去年建成投入使用,而且还建了学校的大门与围墙,总之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还神秘的告诉我去了之后你肯定会大吃一惊的,当时心里确实多了几分期待。
到了学校之后确实发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觉一切都是新新的。连去年都没用过的书法教室和音乐教室都借给我们用了,当然也给我招的这些志愿者有关,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能文能武。说到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我们团队的成员:首先学长不得不说是万里挑一的好男人,大学四年,四次支教,我自己都自叹不如,而且即使被保送到北师大后还是保留了一年学籍去新疆支教了一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才气、有锐气、有勇气,是青年,敢担当”,最后还以为一节“悦”读引导课备受桂馨基金会的推崇,简直成了整个志愿者团队的精品课程。到现在你的志愿者证书还在我这放着呢,好久没有联系你了,上次去北京也是匆匆而过,下次去的时候一定记得要把东西给你亲自带过去。一号学姐,最近一次还见过一面,堪称队里贤惠第一人,做的菜好吃,唱的歌好听,到现在我还有一段她与二号学姐以及王珍、阿桑尼的经典演唱片段。二号学姐,华东师大的高材生,当初受一位学姐的拜托,加入到了我们的队伍,原先是有点担心,因为毕竟没有经过团队融合,结果后来听完她讲过第一节课就彻底放心了。文艺的发型(可惜最近剪短了)文艺的镜框,灵动的眼神,用学长的话说就是文学迷、摄影控、巧媒婆。现在二号学姐在兰州教书,也算是圆了一个老师梦。豆豆,典型的能歌善舞,承担了队内大部分音乐和舞蹈课程。最后文艺汇演的时候一支敦煌舞征服了所有的人。副队长郭玉红,虽然一直担当传达者的角色,其实我是最想说谢谢的人,因为六月份我做手术,队内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她完成的。王珍,现在看起来都很萌,平时像小娃娃一样,但是上起课来却是雷厉风行,食指一指:你,你。还有你!一点不输于专业老师,还有一个手指弹琴一直让我印象深刻,最近见面知道你要考研,祝福你。阿桑尼,大草原的女儿,英语系的标准才女,改编西游记里的那个角色不记得了,但是竟然让她成功策划一起人事变动,幸亏被本队长识破,哈哈。莎莎,和懒洋洋的总是一副没睡醒的赵炎鑫是一个宿舍的姑娘,既具有女孩子的恬静也有男孩子的刚强,一套武术拳法迷倒了一大帮小学生,你终于解释了那些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老师,我想学降龙十八掌”,“老师,学完之后我可以飞檐走壁吗”。赵炎鑫,上课的时候一脸严肃的样子,说实话一直觉得班上的孩子挺可怜的,不过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本性使然。还有一直一口海南音的感人事迹郑义雅,虽然口音有点重,但是却很受欢迎,以至于都有孩子开始模范了。至于感人事迹的事情可能是因为受上次学院让写这个东西的原因,不过确实辛苦你了,感动了我们整个队友。最后就是王美人了,这个名号从何而来我无从考证,但是真的是团队很负责人的一个男生,特别是在学长提前走了之后,你是真男人。
其实这次支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雨,去了十来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下雨,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虽然队友都高兴下雨天不用上课了,但是我最担心的是孩子们和团队成员的安全,说实话,做队长真不容易,因为想着要把这次的活动做好,从宣传都最后的提交才来哦,我都参与了其中,虽然很累,但是却也很快乐。最让我觉得郁闷的是大家科恩能够觉得我比较有点抠门了,前几天一直都在吃素,连个肉都没有吃上,最后王美人和其他几个女生偷偷商量了一下买了四个鸡腿,结果我们就吃到了豆豆做的土豆炖鸡块,不过可惜的是最后一支鸡腿被一只狗给叼走吃了。说实话,真的没有克扣大家伙食这一说法,确实因为经费有点紧张,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这次支教没有新的图书更新,我们的侧重点就放在了“悦”读周活动的开展上了。 通过一周“悦”读活动,分别设计不同主题的课程,激发学生对整个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对书屋图书资源的利用。从最后的效果上来看,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我们还开展了桂馨科学相关课程,不过最后我们的这些做法也得到了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团队也入围了2012年度桂馨最具创意志愿者团队。支教的时候桂馨的项目基金会负责人李岚老师也过来看我们了,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她在这和我们待了有两天时间,之间一直看她在不停的拍东西,课堂的、活动的、生活的等等,最后走的时候还一直在下大雨,都没有好好让你休息一下。
说实话这次最让人感动的既然有一个小男孩从家里给我们带来了三只大番瓜,虽然一直强调团队纪律,坚决不要学生们的东西,但是到最后还是改变不了这个小男孩的坚决态度。还有我们队员出去调研的时候,家长更是热情的拿出当地特有的农产品核桃乱来送给我们志愿者,真的让人感到的是满满的爱意。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在一起做饭、上课、送孩子们回家的场景,成县山多崎岖,特别是下雨之后道路特别湿滑,但是那些孩子们很少缺过一节课,甚至在下暴雨的时候我们提醒了不要来了,可是他们还是冒雨前来,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不比任何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差。我们更有理由好好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把我们所知道的交给他们,很多人都在质疑这种短期支教到底有多大的效果,不可否认,它确实有其局限性,但是这就好比一件事情,只要我们知道它是对的,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微笑的改变总能带来光明的曙光,中国的乡村教育总要有人来关注。就像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一书中写到:我一直坚持一个信念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基地那升起,但是你能够决定自己几点起床。之于乡村教育我认为这也是合适的。只要有这么多的志愿者关注乡村的教育,一直在行动,我相信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走,有些事情,并非一日可以完成,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每一步行动,每一个改变都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我们不去纠结这根稻草的重量,也许作为一个个体而言我们每一份力量都是有限的,我们甚至有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无力感,不知道我们还要不要做下去,但是正是这样才需要我们去坚持,去多一份执着。
最后的文艺联欢会全部是我们自拍自演的节目,那天是整个连绵雨天之后的唯一一个大晴天,学校特地搬来了两个大音响还有学校的校园广播都让我们无条件的使用,那天我们的联欢会举办的挺成功的,王美人和一号学姐的主持人也当的相当不错,来和很多学生家长和村民,整个联欢会在最后的一首歌曲中结束。之后我们收拾了东西,张校长特意让学校的食堂给我们做了几个小菜以表示感谢,完了之后我们就坐上车走了,都没有和孩子们好好告别,挺仓促的。当天晚上到天水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几个队友就在那住了一晚,而我和豆豆莎莎一起买了凌晨三点多的火车票赶回了兰州,这还是我第一次这么晚乘车。就这样我的第二次支教就结束了。
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这次支教活动做的挺好的,各位队友相互配合的挺默契的,我于12月份参加桂馨志愿者年度大会的时候,代表团队领取了桂馨2012年优秀志愿者团队的奖状,这也算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吧,当然我知道这都是我的整个队友努力的结果,你们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个夏天,记住了一群可爱的孩子和可爱的你们。
(三)
2013年7月份,再次出发,同样的桂馨志愿者身份,不一样的队友,不一样的学校。其实一直还想再去一次黄陈,去见见一见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最后听去了那的杨青说那些孩子问她我为什么没有去,有点小小的失落。不过这次是因为社团的需要,我去了成县另外一个新地点-杨坝小学。因为这也是社团第一次在这个学校开设的新点,首年的工作特别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以后“悦”读活动能否顺利开展。
一样的志愿者培训,我因为很多事情缠身并没有完全的参与其中,不过我大致都参与了,我们的团队成员,其实名字的来源倒是挺有趣的,大家相互给自己起来绰号:玉姐、包包、饺饺、小歪、菜菜、小鱼儿、一哥、pass以及队长拉登(绰号忘了,谁记得帮我补充一下哦),当然还有我小白鼠,至于为什么给我起这么一哥绰号,我到现在都不是很清楚。当然最遗憾的就是李娜最后因为有事而没有参加。我清楚的记得因为兰天公寓搬宿舍的问题,男生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女生宿舍去,我一直住到人家楼妈要赶人的时候才离开,中间刚子(另一个队的负责人)和队长拉登帮我搬了东西,出发前的一晚我就住在他们宿舍,那晚分东西到了半夜,都没怎么睡,导致第二天起早走的时候我都不想去了,不过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上路了。
与以往相同,我们同样从兰天公寓出发,只不过走的那天天气不太好,灰蒙蒙的一片,我们还在公寓里照了张相。这次去的杨坝小学是一个完小,学生大概有100多人,但是老师只有九个。中间倒是没有转车,直接从兰州东站坐车到了成县,在县城里买了东西,这次不同以往,没有学校的老师或者校长来接我们,还好我还记得路,我们坐车先到了西关,然后从西关坐车直接去了学校。本来打算坐公交车去的,因为已经下午四点多了,不知道他们多长时间才一趟车,我们就坐了那种小面包车直接去了学校,刚开始的时候路比较泥泞,车走的挺慢的,后来一到了比较好一点的路,师傅倒是开的飞快,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的,都在感叹成县风景的美好,连开车的师傅都开始给我们介绍起来人家家乡的风景名胜了,还说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一趟鸡峰山和西狭颂。
大概颠簸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杨坝小学,去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都放假了,整个校门都是紧闭着的,学校前面是一条河,村里人看见我们穿着同样的衣服都挺好奇的,渐渐的也有一些在这上学的孩子们过来了,我也开始向他们打听有关学校的一些事情。没过多长时间,杨校长就过来给我们开了门,我们把拿的东西都搬了进去(因为我们这次是自带被褥)。简单了解了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我们就开始收拾床铺和准备其它的一些东西了。
第二天,我们按照我们的工作计划开始了书屋搭建工作。因为我知道首次搭建书屋的重要性,所以对其中的一些东西要求的比较严,大家可能也是怕弄错吧,不清楚的分类基本上都交给我处理了。还好整个过程比较顺利,我们也在第二天的时候把整个书屋给搭建好了。
之前来的时候杨校长给我们看了学校老师的值班表以及相应的时间安排,说实话感觉人家做的挺到位的,每天都有老师来协助我们开展活动,配合的挺积极的。书屋就设在教室的一段,里面还有两个老师住的地方。说实话,单论环境的话倒是比不上黄陈了,但是考虑到学校就这么一栋教学楼,这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第二天就要进行桂馨书屋的揭牌仪式,基金会的李岚老师也提前过来了。现在还记得揭牌的当天区上中心小学的校长也来了,李岚老师代表基金会和杨校长签订了双方合作的协议,区上的校长也做了发言,接着我们的队长也做了发言。整个活动还是有条不紊的开展着。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活动到时一个接着一个。在这段在的吉天中确实发生了很多让人铭记一辈子的事情。比如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的6.7级地震,虽然我们所在学校不是震中心。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们志愿者都在吃早饭,突然间就感觉到房子在晃,我大叫了一声“地震了,快跑”,大家都迅速撤退到了安全地带。那个时候将近八点了,学生们都还没有上课,但是有一部分来得早的学生还在教室里,我们迅速组织学生撤离,所幸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地震后的第一时间我就接到远在外地同学的的电话,感觉心里暖暖的。地震后给基金会那边打电话说这边的情况,得基金会允许,放假一天半,但是上午在我的主导下我们立马给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地震逃生演习和地震知识普及,说实话一直到现在想起当时地震那会的情景都心有余悸。再一次觉得生命是多么的可贵。放假的那一天半,我们团队一行还去他们杨坝镇去赶了一趟集,说是赶集,其实也就是去买米面还有菜去了,感觉这也是我们紧张的课程生活之间的一次小娱乐吧,回来之后我们还包了饺子,都有好几种馅的。还有就是提前给饺饺过的20岁的生日,也让我到现在都记得。最后文艺汇演的时候上午还一直在下雨,不过还好,下午演出的前的一会雨终于停了,我们的文艺汇演也最终得以进行。就这样,在杨坝小学的支教的短短几天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当天晚上在这又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坐车去了县城,买了上午九点多的车票准备回兰州。不过在路上又遇到了一件奇葩的事情,本来因为连续几天下雨,陇南成县去天水的道路发生了塌方,中间学院的文老师还打电话问过这件事情,就从西和绕道去天水了。结果走到两县交界处的时候我们坐的班车发生了车祸,前面一辆车违规超车,幸亏我们车的司机及时刹车,否则很可能就是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最后僵持了将近三个小时直到最后石峡镇交警来了之后把双方都带到石峡镇派出所事情才得到相应的解决。最后才知道,那辆小轿车的车主要讹大巴车司机一万多块钱才同意和解,最后我虽然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得以解决的,但是最后我们到兰州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了。因为天水也发生泥洪灾害,从天水又绕到,所以又耽误了一些时间。这次支教是我三次支教过程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有很多事情到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说句心里话第三次支教确实有点准备不足的感觉,不过最后效果倒是挺好的。
三次支教,三次不同的收获,从副队长到队长再到副队长,变化的不仅是角色,也有我对那些孩子们割舍不下的感情,还有我们志同道合的队友。虽然现在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但是每次聚到一起仍然感觉到很温暖,就好像我又回到我们在一起的那个场景。我想如果没有这三次支教,我的大学生活是否一样会过的很精彩,但是正是因为这三次这样的活动,作为参与者也好,作为组织者也好,我始终相信的是我们真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很多的事情,只要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踏实去做,所有的一切必然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一段历久弥新的永恒。
米兰﹒昆德拉说过“没有一点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的煎呢?”袁岳老师也说过“趁年轻折腾吧”,我不知道这三次支教生活值不值得,但是我知道我热爱那些孩子们捧着图书读书认真阅读的眼神,我热爱我的队友之间默契的配合,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鼓励和帮助,我热爱那些有着淳朴精神的家长们,还有给我们提供帮助的每一个人,还有成县那美好 的山水和一群灵动的人……一群有梦想敢行动的人聚在一起总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最后感谢我待过的那些学校的学生,感谢那些学校的老师还有孩子们的家长,感谢我的社团和桂馨慈善基金会,感谢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感谢和我一起支教过的队友,感谢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所有的人。虽已分开,但我们不说再见。
2011年黄陈小学桂馨书屋悦读周活动: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zOTM4NTg4.html
2012年黄陈小学桂馨书屋悦读周活动: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zOTY0MzMy.html
2013年杨坝小学桂馨书屋悦读周活动: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yNTkzOTM2.html
谨以此纪念我的三次大学支教生活
郭远鹏记于兰州
2013年11月4日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清楚地记得这是我第二次支教的时候一个队员教的一节音乐课的歌词,现在想起来已经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大学里自己参加了三次支教,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每一次都弥足珍贵。
(一)
记得第一次是在2011年8月份,按照以往惯例,所有的支教基本上都在八月中旬就结束了,而我们那年成了桂馨最晚下去支教的一支队伍了。原因是我们学校承接了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我们所有大一的都被拉去当演员,而且以此充当军训学分。军训倒是省了,但是我们从六月初就基本停课了,每天都在操场上训练,异常辛苦。
其实我们的支教培训早就结束了,因为大运会的事情支教的事情一退再推,直到8月12日才成行。因为大运会闭幕之后基本上就七月底了,我原以为这样推来推去估计这次支教是要泡汤了,不过最后却接到了当时的队长李万荣的短信,告知我们12号在学校集合准备启程。可是因为没有提前订票,等到我买到票的时候只能是九号了,记忆中这是我最长的一次坐车经历,从广州到兰州,整整36个小时,坐下来真要人命。不过还好,总算在出发前的一刻赶上了我们的大部队。我记得当时我到兰州的时候是八点多,而我们要九点坐火车先去天水,然后从天水坐汽车去我们支教地方-陇南市成县黄陈小学。
因为大家都是早早的起床来的火车站,都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于是得队长允许,大家匆匆忙忙的在火车站吃了点东西就上车了。到现在还没来得及介绍我这次支教的队友,他们都有:王丹、李万荣、郭振华、卢夏华、王佳、王俊强、焦梅、、丁萍、王佳和我。当然本来学校要求每一支实践小分队至少要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我们学院(那个时候还没有分院,统一为经管院)的王老师有幸成为了我们的指导老师。只不过王老师把我们一行九人送到天水之后就又回去了。完了我们九个人只好独自从天水坐车去了成县。
也许是第一次去陇南,越往南走,整个环境感觉越好,路边不再是荒芜的黄土而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青草,倒是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的,一路上的疲惫顿时一扫而空。就这样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我们一行终于到了成县,连饭都没顾得上吃,赶紧在王佳的带领下买了米面油还有一些蔬菜和调味品。在这一切准备完了之后,正好学校的张校长也来接我们了。坐上张校长提前给我们联系好的车,一路大家有说有笑的向学校方向赶去。路上他还问我们吃饭了没有,因为大家确实早上只吃了一点点东西,中午又没来得及吃饭,已经都很饿了。于是在张校长的提一下我们在小川镇停了一下车,去了一个饭馆吃了一顿饭,之后才又启程往学校方向驶去。
以前总是觉得山路很一般,这次走在从小川到黄陈的路上,才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上路十八弯,到现在我还有点心有余悸,当时亏得司机师傅驾驶技术好,因为只有一条路,而且一面是山,一面是深不见底的深沟。当时只知道一只手紧紧抓住车上的把手,话都不敢说半句,完全没有第二次去的时候大家很happy的样子。到了学校的时候天基本上已经黑了,队长简单介绍了一下我们队的基本情况,接着张校长也给我们说了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完了还带我们参观了一下学校和我们住的地方,当然我们住的都是学校学生们的宿舍。不过被褥全是新买的,到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心里暖暖的。
书早就运到了学校,我们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这些图书进行整理、分类、盖章、编号、贴标签、上架等处理,保证最快在这所学校搭建起一个小型书屋。在书屋搭建的过程中,大家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工作倒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与此同时,我们的招生工作也没有停下来,一边搭建书屋,一边招收学生开展支教相关课程,特别是与阅读相关的课程。本来我们是打算一天之内把书屋搭建起来,结果由于书太多,我们不得不加班,一直忙到了晚上11点多。夏天的陇南潮湿又多蚊虫,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忙完后关窗子的时候整个窗户上全是虫子,着实把人吓了一跳。不过还好,总算是顺利完成了工作。
第二天我们还进行了书屋的揭牌仪式,看着那些孩子们捧着书认真看的样子,自己忙碌一天的疲劳顿时消散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边整理书屋,边开设相关课程。孩子们学的都挺认真的。学校专门给我们配备了活动指导老师,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从学校到住宿的地方虽然不是很远但是还是一条土路,学校后边的操场也没有修建起来,我们带去的体育器材只有乒乓球能够发挥一点点作用了,可惜那个时候的我还不会打乒乓球。除了支教,我们还进行了家访,家长们总是那么热情,每次去的时候又是倒茶又是拉着我们留下吃饭,让我们挺感动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做了关于当地水利方面的一些调研,到现在想起来都挺还念的。
支教过程中趣事倒是挺多的,记得有一次早上停电,因为我们都是用电做的饭,没办法只能到学校附近的乡镇府食堂去吃,因为一些队员早上第一节还有课,所以就先去准备去了。当然早饭也很简单,就是西红柿鸡蛋汤和馍馍,我们理所当然的给那些没有吃饭的队友带了一些吃的,结果我们带的吃的又被刚刚吃过饭的郭振华全给吃了(此人特别能吃),让人哭笑不得。当然支教的时候还要感谢我们的队员王佳了,因为他们家就是小川的,支教过程中她父母给我们送了好几次菜和米面,不至于让我们饿着肚子,也是因为她是本地人,在我们做家访的过程中也省了很多力气,最好的就是不用为听不懂方言的事情发愁了。支教过程中当时三农的副社长杜元元还来看过我们一次,跟着我们做了一次调研,觉得这次收获还是蛮大的。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我们待得时间带短了,整个算下来才有一周的时间。最后的文艺联欢也因为下雨而放到了室内举行(当时校园内还没有硬化),不过短短的几天下来确实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走的那天还有学生自发来送我们。回去之后,还有队友收到孩子们送给他们的东西。记得走的那一天,学校的焦校长和学校其他几位老师盛情款待,大家都喝得有点多了,还好我还能走着回去,有的女生醉的只能把她背回我们住的地方。至于那天晚上他们吃西瓜的事情我也记不得了,只记得一回去就倒头就睡。后来听说卢喝醉的时候还给队友说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这事到后了一直成为我们的笑料。
回去之后我还来不及去整理一下这美好的回忆,就投入了全国机器人大赛的志愿服务工作。现在各位队员也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王佳学姐留在她们县城的银行工作、卢夏华在第二学期去了西南大学做交换生、听说队长李万荣最近也去了台湾各大学参观了,虽然大家不经常见面了,但是经过那一周我们结下的深厚友谊却是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那个夏天,没有连绵的阴雨,有的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同一件事走到一起,见证了孩子们的笑脸、家长们的朴实和学校老师们的热情。一段美好的回忆散落在充满阳光的夏天。
(二)
2012年7月15日,同样还是去黄陈,但是却是不一样的人。殷郊学长、一号学姐、二号学姐、豆豆、莎莎、王珍、王爱军、赵炎鑫、阿桑尼、副队长郭玉红还有一直海南口音十足的郑义雅。每每想起这些人,都是满满的感动。
第一次是以副队长的身份参加,可是这一次却要自己带队,作为整个团队的负责人,顿时感觉压力山大。本来说好王丹要和我一起去的,最后因为崴了脚,而且一直没有好就没有成行。为了做好这次团队融合,这次我提前了两个多月就开始准备,从最初招人到最后成行,我们每天早上6:45准时在西操场跑上两圈,完了20-30米的蛙跳,一直坚持了整整两个月,最后效果还挺不错的。
一切如同以前一样,还是从兰州到天水,在从天水到成县,再到学校,没有指导老师同行,幸运的是这次在去天水的火车上竟然遇到了咱们学校环保社的一支支教队伍。从天水到成县的路上大家都累得睡著了,只有我一个人兴奋的拿着相机到处拍,最后就留下了大家睡觉时的各种不同姿势,相当经典。
到成县之后,我们买了好多东西,因为这次不同以往,上一次学校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米面什么的,可是这次全要靠我们团队来解决所有的事情。还是张校长来接的我们,路上我倒是提不起什么精神来,但是车里的几个女孩子倒是欢呼雀跃起来了,张校长还问她们数一数这里到底有几个弯,结果数到三十多个之后再也数不下去了。一路上和张校长聊起来学校现在的情况,得知学校现在对校园进行了硬化,操场也于去年建成投入使用,而且还建了学校的大门与围墙,总之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还神秘的告诉我去了之后你肯定会大吃一惊的,当时心里确实多了几分期待。
到了学校之后确实发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觉一切都是新新的。连去年都没用过的书法教室和音乐教室都借给我们用了,当然也给我招的这些志愿者有关,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能文能武。说到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我们团队的成员:首先学长不得不说是万里挑一的好男人,大学四年,四次支教,我自己都自叹不如,而且即使被保送到北师大后还是保留了一年学籍去新疆支教了一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才气、有锐气、有勇气,是青年,敢担当”,最后还以为一节“悦”读引导课备受桂馨基金会的推崇,简直成了整个志愿者团队的精品课程。到现在你的志愿者证书还在我这放着呢,好久没有联系你了,上次去北京也是匆匆而过,下次去的时候一定记得要把东西给你亲自带过去。一号学姐,最近一次还见过一面,堪称队里贤惠第一人,做的菜好吃,唱的歌好听,到现在我还有一段她与二号学姐以及王珍、阿桑尼的经典演唱片段。二号学姐,华东师大的高材生,当初受一位学姐的拜托,加入到了我们的队伍,原先是有点担心,因为毕竟没有经过团队融合,结果后来听完她讲过第一节课就彻底放心了。文艺的发型(可惜最近剪短了)文艺的镜框,灵动的眼神,用学长的话说就是文学迷、摄影控、巧媒婆。现在二号学姐在兰州教书,也算是圆了一个老师梦。豆豆,典型的能歌善舞,承担了队内大部分音乐和舞蹈课程。最后文艺汇演的时候一支敦煌舞征服了所有的人。副队长郭玉红,虽然一直担当传达者的角色,其实我是最想说谢谢的人,因为六月份我做手术,队内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她完成的。王珍,现在看起来都很萌,平时像小娃娃一样,但是上起课来却是雷厉风行,食指一指:你,你。还有你!一点不输于专业老师,还有一个手指弹琴一直让我印象深刻,最近见面知道你要考研,祝福你。阿桑尼,大草原的女儿,英语系的标准才女,改编西游记里的那个角色不记得了,但是竟然让她成功策划一起人事变动,幸亏被本队长识破,哈哈。莎莎,和懒洋洋的总是一副没睡醒的赵炎鑫是一个宿舍的姑娘,既具有女孩子的恬静也有男孩子的刚强,一套武术拳法迷倒了一大帮小学生,你终于解释了那些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老师,我想学降龙十八掌”,“老师,学完之后我可以飞檐走壁吗”。赵炎鑫,上课的时候一脸严肃的样子,说实话一直觉得班上的孩子挺可怜的,不过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本性使然。还有一直一口海南音的感人事迹郑义雅,虽然口音有点重,但是却很受欢迎,以至于都有孩子开始模范了。至于感人事迹的事情可能是因为受上次学院让写这个东西的原因,不过确实辛苦你了,感动了我们整个队友。最后就是王美人了,这个名号从何而来我无从考证,但是真的是团队很负责人的一个男生,特别是在学长提前走了之后,你是真男人。
其实这次支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雨,去了十来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下雨,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虽然队友都高兴下雨天不用上课了,但是我最担心的是孩子们和团队成员的安全,说实话,做队长真不容易,因为想着要把这次的活动做好,从宣传都最后的提交才来哦,我都参与了其中,虽然很累,但是却也很快乐。最让我觉得郁闷的是大家科恩能够觉得我比较有点抠门了,前几天一直都在吃素,连个肉都没有吃上,最后王美人和其他几个女生偷偷商量了一下买了四个鸡腿,结果我们就吃到了豆豆做的土豆炖鸡块,不过可惜的是最后一支鸡腿被一只狗给叼走吃了。说实话,真的没有克扣大家伙食这一说法,确实因为经费有点紧张,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这次支教没有新的图书更新,我们的侧重点就放在了“悦”读周活动的开展上了。 通过一周“悦”读活动,分别设计不同主题的课程,激发学生对整个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对书屋图书资源的利用。从最后的效果上来看,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我们还开展了桂馨科学相关课程,不过最后我们的这些做法也得到了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团队也入围了2012年度桂馨最具创意志愿者团队。支教的时候桂馨的项目基金会负责人李岚老师也过来看我们了,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她在这和我们待了有两天时间,之间一直看她在不停的拍东西,课堂的、活动的、生活的等等,最后走的时候还一直在下大雨,都没有好好让你休息一下。
说实话这次最让人感动的既然有一个小男孩从家里给我们带来了三只大番瓜,虽然一直强调团队纪律,坚决不要学生们的东西,但是到最后还是改变不了这个小男孩的坚决态度。还有我们队员出去调研的时候,家长更是热情的拿出当地特有的农产品核桃乱来送给我们志愿者,真的让人感到的是满满的爱意。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在一起做饭、上课、送孩子们回家的场景,成县山多崎岖,特别是下雨之后道路特别湿滑,但是那些孩子们很少缺过一节课,甚至在下暴雨的时候我们提醒了不要来了,可是他们还是冒雨前来,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不比任何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差。我们更有理由好好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把我们所知道的交给他们,很多人都在质疑这种短期支教到底有多大的效果,不可否认,它确实有其局限性,但是这就好比一件事情,只要我们知道它是对的,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微笑的改变总能带来光明的曙光,中国的乡村教育总要有人来关注。就像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一书中写到:我一直坚持一个信念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基地那升起,但是你能够决定自己几点起床。之于乡村教育我认为这也是合适的。只要有这么多的志愿者关注乡村的教育,一直在行动,我相信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走,有些事情,并非一日可以完成,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每一步行动,每一个改变都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我们不去纠结这根稻草的重量,也许作为一个个体而言我们每一份力量都是有限的,我们甚至有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无力感,不知道我们还要不要做下去,但是正是这样才需要我们去坚持,去多一份执着。
最后的文艺联欢会全部是我们自拍自演的节目,那天是整个连绵雨天之后的唯一一个大晴天,学校特地搬来了两个大音响还有学校的校园广播都让我们无条件的使用,那天我们的联欢会举办的挺成功的,王美人和一号学姐的主持人也当的相当不错,来和很多学生家长和村民,整个联欢会在最后的一首歌曲中结束。之后我们收拾了东西,张校长特意让学校的食堂给我们做了几个小菜以表示感谢,完了之后我们就坐上车走了,都没有和孩子们好好告别,挺仓促的。当天晚上到天水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几个队友就在那住了一晚,而我和豆豆莎莎一起买了凌晨三点多的火车票赶回了兰州,这还是我第一次这么晚乘车。就这样我的第二次支教就结束了。
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这次支教活动做的挺好的,各位队友相互配合的挺默契的,我于12月份参加桂馨志愿者年度大会的时候,代表团队领取了桂馨2012年优秀志愿者团队的奖状,这也算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吧,当然我知道这都是我的整个队友努力的结果,你们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个夏天,记住了一群可爱的孩子和可爱的你们。
(三)
2013年7月份,再次出发,同样的桂馨志愿者身份,不一样的队友,不一样的学校。其实一直还想再去一次黄陈,去见见一见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最后听去了那的杨青说那些孩子问她我为什么没有去,有点小小的失落。不过这次是因为社团的需要,我去了成县另外一个新地点-杨坝小学。因为这也是社团第一次在这个学校开设的新点,首年的工作特别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以后“悦”读活动能否顺利开展。
一样的志愿者培训,我因为很多事情缠身并没有完全的参与其中,不过我大致都参与了,我们的团队成员,其实名字的来源倒是挺有趣的,大家相互给自己起来绰号:玉姐、包包、饺饺、小歪、菜菜、小鱼儿、一哥、pass以及队长拉登(绰号忘了,谁记得帮我补充一下哦),当然还有我小白鼠,至于为什么给我起这么一哥绰号,我到现在都不是很清楚。当然最遗憾的就是李娜最后因为有事而没有参加。我清楚的记得因为兰天公寓搬宿舍的问题,男生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女生宿舍去,我一直住到人家楼妈要赶人的时候才离开,中间刚子(另一个队的负责人)和队长拉登帮我搬了东西,出发前的一晚我就住在他们宿舍,那晚分东西到了半夜,都没怎么睡,导致第二天起早走的时候我都不想去了,不过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上路了。
与以往相同,我们同样从兰天公寓出发,只不过走的那天天气不太好,灰蒙蒙的一片,我们还在公寓里照了张相。这次去的杨坝小学是一个完小,学生大概有100多人,但是老师只有九个。中间倒是没有转车,直接从兰州东站坐车到了成县,在县城里买了东西,这次不同以往,没有学校的老师或者校长来接我们,还好我还记得路,我们坐车先到了西关,然后从西关坐车直接去了学校。本来打算坐公交车去的,因为已经下午四点多了,不知道他们多长时间才一趟车,我们就坐了那种小面包车直接去了学校,刚开始的时候路比较泥泞,车走的挺慢的,后来一到了比较好一点的路,师傅倒是开的飞快,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的,都在感叹成县风景的美好,连开车的师傅都开始给我们介绍起来人家家乡的风景名胜了,还说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一趟鸡峰山和西狭颂。
大概颠簸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杨坝小学,去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都放假了,整个校门都是紧闭着的,学校前面是一条河,村里人看见我们穿着同样的衣服都挺好奇的,渐渐的也有一些在这上学的孩子们过来了,我也开始向他们打听有关学校的一些事情。没过多长时间,杨校长就过来给我们开了门,我们把拿的东西都搬了进去(因为我们这次是自带被褥)。简单了解了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我们就开始收拾床铺和准备其它的一些东西了。
第二天,我们按照我们的工作计划开始了书屋搭建工作。因为我知道首次搭建书屋的重要性,所以对其中的一些东西要求的比较严,大家可能也是怕弄错吧,不清楚的分类基本上都交给我处理了。还好整个过程比较顺利,我们也在第二天的时候把整个书屋给搭建好了。
之前来的时候杨校长给我们看了学校老师的值班表以及相应的时间安排,说实话感觉人家做的挺到位的,每天都有老师来协助我们开展活动,配合的挺积极的。书屋就设在教室的一段,里面还有两个老师住的地方。说实话,单论环境的话倒是比不上黄陈了,但是考虑到学校就这么一栋教学楼,这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第二天就要进行桂馨书屋的揭牌仪式,基金会的李岚老师也提前过来了。现在还记得揭牌的当天区上中心小学的校长也来了,李岚老师代表基金会和杨校长签订了双方合作的协议,区上的校长也做了发言,接着我们的队长也做了发言。整个活动还是有条不紊的开展着。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活动到时一个接着一个。在这段在的吉天中确实发生了很多让人铭记一辈子的事情。比如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的6.7级地震,虽然我们所在学校不是震中心。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们志愿者都在吃早饭,突然间就感觉到房子在晃,我大叫了一声“地震了,快跑”,大家都迅速撤退到了安全地带。那个时候将近八点了,学生们都还没有上课,但是有一部分来得早的学生还在教室里,我们迅速组织学生撤离,所幸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地震后的第一时间我就接到远在外地同学的的电话,感觉心里暖暖的。地震后给基金会那边打电话说这边的情况,得基金会允许,放假一天半,但是上午在我的主导下我们立马给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地震逃生演习和地震知识普及,说实话一直到现在想起当时地震那会的情景都心有余悸。再一次觉得生命是多么的可贵。放假的那一天半,我们团队一行还去他们杨坝镇去赶了一趟集,说是赶集,其实也就是去买米面还有菜去了,感觉这也是我们紧张的课程生活之间的一次小娱乐吧,回来之后我们还包了饺子,都有好几种馅的。还有就是提前给饺饺过的20岁的生日,也让我到现在都记得。最后文艺汇演的时候上午还一直在下雨,不过还好,下午演出的前的一会雨终于停了,我们的文艺汇演也最终得以进行。就这样,在杨坝小学的支教的短短几天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当天晚上在这又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坐车去了县城,买了上午九点多的车票准备回兰州。不过在路上又遇到了一件奇葩的事情,本来因为连续几天下雨,陇南成县去天水的道路发生了塌方,中间学院的文老师还打电话问过这件事情,就从西和绕道去天水了。结果走到两县交界处的时候我们坐的班车发生了车祸,前面一辆车违规超车,幸亏我们车的司机及时刹车,否则很可能就是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最后僵持了将近三个小时直到最后石峡镇交警来了之后把双方都带到石峡镇派出所事情才得到相应的解决。最后才知道,那辆小轿车的车主要讹大巴车司机一万多块钱才同意和解,最后我虽然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得以解决的,但是最后我们到兰州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了。因为天水也发生泥洪灾害,从天水又绕到,所以又耽误了一些时间。这次支教是我三次支教过程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有很多事情到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说句心里话第三次支教确实有点准备不足的感觉,不过最后效果倒是挺好的。
三次支教,三次不同的收获,从副队长到队长再到副队长,变化的不仅是角色,也有我对那些孩子们割舍不下的感情,还有我们志同道合的队友。虽然现在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但是每次聚到一起仍然感觉到很温暖,就好像我又回到我们在一起的那个场景。我想如果没有这三次支教,我的大学生活是否一样会过的很精彩,但是正是因为这三次这样的活动,作为参与者也好,作为组织者也好,我始终相信的是我们真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很多的事情,只要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踏实去做,所有的一切必然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一段历久弥新的永恒。
米兰﹒昆德拉说过“没有一点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的煎呢?”袁岳老师也说过“趁年轻折腾吧”,我不知道这三次支教生活值不值得,但是我知道我热爱那些孩子们捧着图书读书认真阅读的眼神,我热爱我的队友之间默契的配合,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鼓励和帮助,我热爱那些有着淳朴精神的家长们,还有给我们提供帮助的每一个人,还有成县那美好 的山水和一群灵动的人……一群有梦想敢行动的人聚在一起总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最后感谢我待过的那些学校的学生,感谢那些学校的老师还有孩子们的家长,感谢我的社团和桂馨慈善基金会,感谢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感谢和我一起支教过的队友,感谢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所有的人。虽已分开,但我们不说再见。
2011年黄陈小学桂馨书屋悦读周活动: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zOTM4NTg4.html
2012年黄陈小学桂馨书屋悦读周活动: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zOTY0MzMy.html
2013年杨坝小学桂馨书屋悦读周活动: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yNTkzOTM2.html
谨以此纪念我的三次大学支教生活
郭远鹏记于兰州
2013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