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与自己的话题。
晚上和小朋友在楼下聊天,不知不觉站着谈了1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的谈话着实触及了不少的话题,概括起来说,有关工作,有关梦想,有关不管不顾地激情地疯狂地去做一些事情,有关自己存在的方式等等。
小朋友质疑了我的选择,不能理解我竟然如此投入地做着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于是着实花了些时间来解释我对于自己选择背后的强大动因。然而回到房间,坐在这个一米见方的黑暗局促空间里仔细静下来想想,我自己到底后悔不后悔?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自己现在的局面?
于是乎思维又回到了去年旅行时候的状态。谈话的时候我试图说服小朋友出国走走,无论是自己旅行、还是AIESEC Intern随便。不管怎样,他自己显然不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AIESEC实习越来越普遍,同时价值也在变低,而且就连同为AIESECer的小朋友也显然不相信AIESEC Intern对人会有多少的改变。不管怎么样,我从他身上似乎看到了一个充满了限制的大学教育系统,正在以使人变得现实的方式扼杀着一个人的潜能和自我挖掘的动力。从大一开始就在考虑着简历上好不好看的学生,是好学生,同时也是好到不能再好的好学生了吧。虽然这样说有些武断,但并非出于本心而是因为社会或者屈服于众的原因的自我发展毕竟是局限的。目光紧紧聚焦在一点,而忽视了无限的可能。
有时候,人真的需要跳出框框,追随一些发自心底的想法。而不是在20岁的前夜就开始缜密地戴上老花镜进行可行性分析。在一些人看来,恰恰是那些分析起来最不可能的事情才是最可能的。
我对他说,出门一个人旅行之前,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身体的某个部分驱动着我背上背包,扎紧鞋带,然后上路。而直道旅行的最后一天,我在飞机上望着那条迷蒙的地平线才明白自己旅行的真正原因:寻找自我。
活了将近20年的时间,生活在一个被期待的空间中,做着被期待去做的事,实现被期待实现的理想,遵循着被规划好的规律。曾经一个个迸发出的梦想在不久就被现实和期待所扼杀。被动态的生活,让人在自己有了主动权的生活里依旧没有自我驾驭的能力。而这就是我们所共同面对的现实,以及很多人依旧在延续的现实。
然而就是那一次旅行,让我在巨大的世界里感叹自己的渺小,又从这渺小的自我却依然能够选择自己的道路而感受到自我这个词所存在的意义。而当我把自己放到家庭、工作、学校、朋友无论什么背景前,我都能找到自己独有的一个角色和地位。而这便是所谓寻找世界的过程所真正指向的寻找自我。
然而,毕竟是选择了违背所谓的期待,必定要背负期待崩塌所必须面临的压力。而这或许也就是一种所谓的磨砺,让人学着去面对压力,并且自我认同。
我很希望那孩子,正如我们最后谈话结束时所落脚的,跳出常规,真正地依心去做一件梦想去做的事情。大一的暑假,应该是多么难得奢侈纯洁不被任何现实感所打扰的时间,希望他能够加油。
话说我每次写文章前都不知道这篇文章将把我的思维引向何处,就在刚才,开头的地方我还在怀疑自己的选择。现在却实实在在地重新电源满格,信心满满地去做所坚持的事情了。而且,我相信我将会很快粉碎那些曾经的怀疑。
小朋友质疑了我的选择,不能理解我竟然如此投入地做着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于是着实花了些时间来解释我对于自己选择背后的强大动因。然而回到房间,坐在这个一米见方的黑暗局促空间里仔细静下来想想,我自己到底后悔不后悔?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自己现在的局面?
于是乎思维又回到了去年旅行时候的状态。谈话的时候我试图说服小朋友出国走走,无论是自己旅行、还是AIESEC Intern随便。不管怎样,他自己显然不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AIESEC实习越来越普遍,同时价值也在变低,而且就连同为AIESECer的小朋友也显然不相信AIESEC Intern对人会有多少的改变。不管怎么样,我从他身上似乎看到了一个充满了限制的大学教育系统,正在以使人变得现实的方式扼杀着一个人的潜能和自我挖掘的动力。从大一开始就在考虑着简历上好不好看的学生,是好学生,同时也是好到不能再好的好学生了吧。虽然这样说有些武断,但并非出于本心而是因为社会或者屈服于众的原因的自我发展毕竟是局限的。目光紧紧聚焦在一点,而忽视了无限的可能。
有时候,人真的需要跳出框框,追随一些发自心底的想法。而不是在20岁的前夜就开始缜密地戴上老花镜进行可行性分析。在一些人看来,恰恰是那些分析起来最不可能的事情才是最可能的。
我对他说,出门一个人旅行之前,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身体的某个部分驱动着我背上背包,扎紧鞋带,然后上路。而直道旅行的最后一天,我在飞机上望着那条迷蒙的地平线才明白自己旅行的真正原因:寻找自我。
活了将近20年的时间,生活在一个被期待的空间中,做着被期待去做的事,实现被期待实现的理想,遵循着被规划好的规律。曾经一个个迸发出的梦想在不久就被现实和期待所扼杀。被动态的生活,让人在自己有了主动权的生活里依旧没有自我驾驭的能力。而这就是我们所共同面对的现实,以及很多人依旧在延续的现实。
然而就是那一次旅行,让我在巨大的世界里感叹自己的渺小,又从这渺小的自我却依然能够选择自己的道路而感受到自我这个词所存在的意义。而当我把自己放到家庭、工作、学校、朋友无论什么背景前,我都能找到自己独有的一个角色和地位。而这便是所谓寻找世界的过程所真正指向的寻找自我。
然而,毕竟是选择了违背所谓的期待,必定要背负期待崩塌所必须面临的压力。而这或许也就是一种所谓的磨砺,让人学着去面对压力,并且自我认同。
我很希望那孩子,正如我们最后谈话结束时所落脚的,跳出常规,真正地依心去做一件梦想去做的事情。大一的暑假,应该是多么难得奢侈纯洁不被任何现实感所打扰的时间,希望他能够加油。
话说我每次写文章前都不知道这篇文章将把我的思维引向何处,就在刚才,开头的地方我还在怀疑自己的选择。现在却实实在在地重新电源满格,信心满满地去做所坚持的事情了。而且,我相信我将会很快粉碎那些曾经的怀疑。
林檎班学級委員
(New Haven, United States)
1) As a traveler/trekker 踩过: 01. China Mainland 02. Hong Kong 03....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