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白领:吃饭难成白领最头痛问题
“我叫Rainy,在中银大厦上班,和大多数人一样,每日重复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在黄金地段上班的我是地地道道的白领。然而,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吃饭”小事,成为我和同事们心头难以言说的隐痛。”
“吃什么”是每天纠结的问题
每天中午到点吃饭,白领们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今天吃啥?”是大部分人群必问的问题,翻遍快餐单找不到一家心仪的餐馆,相约结伴去周边的餐馆吃顿套餐几次下来也就腻味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这种茫然无助的境界最能反映吃饭难的心情了。据调查,80%以上的白领有这样的困惑。
“等待,永久的等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饭是一定要吃,参差林立的商务楼旁尽管分布着各类餐厅,但好不容易溜到了一家餐馆,往往也都是就餐高峰期,饿着肚皮焦急无奈地排完长长的队伍入座了,由于服务员太少,等待服务员完成点单还得让人犯一下愁。
太吵了,能安静点吗?
Rainy说,尽管压力大,午饭时间大家谈论的最多的也是商务,毕竟白天工作为重。当大家“高谈论阔”之时,还是不希望服务员过来“突然”打扰。餐桌自古也是中国人特色的谈判圣地,越来越多的商务合作和意向谈判都在餐桌上完成,小战场上完成大合作的案例不是少数,那么就需要一个心理安全距离的谈判氛围,放下戒备促成谈判。在餐厅中我们还经常听到这样的吆喝:“喂,我们都等半天了,怎么还不上菜”,不仅影响了自己就餐,也影响了其他客人。
来来往往,巨不划算
一般而言,除早饭外,在中银大厦周边吃顿商务套餐,每顿花费在30-40元之间;遇到几个同事想开开荤,相约到餐厅搓一顿,人均花费在80元以上;有客户或者朋友上门,在周边也要2、300元,晚上回家晚,做饭费时费心,还得外面凑几顿。这样算下来,每个月如果在公司附近吃30顿,就要花费2000元,按月入8千来算,接近工资总额的1/4,这还不算价格惊人的高档餐厅,。因此白领更希望餐厅能有更多折扣,加之饮食消费的重复性和周期性,不少顾客呼吁会员卡消费,但实际情况是顾客买完单之后一般只能走人,VIP消费难以铺开。
Rainy说,商圈内的餐厅大同小异,她很期待有一家餐厅能够对常来消费的顾客赠上消费券,用于下次消费自动抵扣。昨天中午,记者走访了几家餐馆访问消费者,发现优惠券是最受欢迎的。“比如今天吃了200多元的午餐,那其中50元的券就可以下次直接抵,第二次来消费,抵用一份价格48元的牛排或者商务套餐,还是比较划算。”既让利了消费者,又可以让消费循环,真正回馈到忠实顾客。
餐饮商户调研数据
10%-25%工资涨幅
在日常主要消费场所中,餐馆饭店的满意度最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招人难”是普遍现状。在深圳市内经营的一家“涮涮锅”店的80后老板小张,情绪复杂地告诉记者,“在我们店里包吃包住,宿舍有空调、电视、沙发、热水器,条件够好了吧,之前每个月工资2500,从来不缺人,开店到现在才一年半,涨到了3200,反倒人手不够了。”
8%租金增速
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目前餐饮企业年租金保持8%的增长已经成为行业普遍遭遇的惯例,前期的装修投入、商圈培养、品牌形象等也成为绑架自身的枷锁。商圈内店面林立,竞争压力极大,舌尖上的消费成为众矢之的。
16%食用油价格涨幅
餐饮业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年均增长大约在9%至10%,连续5年来食用油年均价格增长高达16%。对于商家来说,菜品价格只能小幅度上涨。
80%店面促销效果差
大部分商户做的都是周围生意,地理范围决定了一半以上的消费群来源是周围1-3公里,80%的顾客表示无任何促销刺激服务,离店之后满意度和忠诚度指数直线下降。
80%急需人性化营销管理解决方案
白领一直是城市各类商企主要受众群,白领高度聚集地需求量相应旺盛,服务细致周到、消费后心情愉悦是他们的“奢望”。80%的餐厅急需引进人性化的营销管理解决方案。商户也希望顾客不再为吃饭而犯愁。
“吃什么”是每天纠结的问题
每天中午到点吃饭,白领们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今天吃啥?”是大部分人群必问的问题,翻遍快餐单找不到一家心仪的餐馆,相约结伴去周边的餐馆吃顿套餐几次下来也就腻味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这种茫然无助的境界最能反映吃饭难的心情了。据调查,80%以上的白领有这样的困惑。
“等待,永久的等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饭是一定要吃,参差林立的商务楼旁尽管分布着各类餐厅,但好不容易溜到了一家餐馆,往往也都是就餐高峰期,饿着肚皮焦急无奈地排完长长的队伍入座了,由于服务员太少,等待服务员完成点单还得让人犯一下愁。
太吵了,能安静点吗?
Rainy说,尽管压力大,午饭时间大家谈论的最多的也是商务,毕竟白天工作为重。当大家“高谈论阔”之时,还是不希望服务员过来“突然”打扰。餐桌自古也是中国人特色的谈判圣地,越来越多的商务合作和意向谈判都在餐桌上完成,小战场上完成大合作的案例不是少数,那么就需要一个心理安全距离的谈判氛围,放下戒备促成谈判。在餐厅中我们还经常听到这样的吆喝:“喂,我们都等半天了,怎么还不上菜”,不仅影响了自己就餐,也影响了其他客人。
来来往往,巨不划算
一般而言,除早饭外,在中银大厦周边吃顿商务套餐,每顿花费在30-40元之间;遇到几个同事想开开荤,相约到餐厅搓一顿,人均花费在80元以上;有客户或者朋友上门,在周边也要2、300元,晚上回家晚,做饭费时费心,还得外面凑几顿。这样算下来,每个月如果在公司附近吃30顿,就要花费2000元,按月入8千来算,接近工资总额的1/4,这还不算价格惊人的高档餐厅,。因此白领更希望餐厅能有更多折扣,加之饮食消费的重复性和周期性,不少顾客呼吁会员卡消费,但实际情况是顾客买完单之后一般只能走人,VIP消费难以铺开。
Rainy说,商圈内的餐厅大同小异,她很期待有一家餐厅能够对常来消费的顾客赠上消费券,用于下次消费自动抵扣。昨天中午,记者走访了几家餐馆访问消费者,发现优惠券是最受欢迎的。“比如今天吃了200多元的午餐,那其中50元的券就可以下次直接抵,第二次来消费,抵用一份价格48元的牛排或者商务套餐,还是比较划算。”既让利了消费者,又可以让消费循环,真正回馈到忠实顾客。
餐饮商户调研数据
10%-25%工资涨幅
在日常主要消费场所中,餐馆饭店的满意度最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招人难”是普遍现状。在深圳市内经营的一家“涮涮锅”店的80后老板小张,情绪复杂地告诉记者,“在我们店里包吃包住,宿舍有空调、电视、沙发、热水器,条件够好了吧,之前每个月工资2500,从来不缺人,开店到现在才一年半,涨到了3200,反倒人手不够了。”
8%租金增速
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目前餐饮企业年租金保持8%的增长已经成为行业普遍遭遇的惯例,前期的装修投入、商圈培养、品牌形象等也成为绑架自身的枷锁。商圈内店面林立,竞争压力极大,舌尖上的消费成为众矢之的。
16%食用油价格涨幅
餐饮业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年均增长大约在9%至10%,连续5年来食用油年均价格增长高达16%。对于商家来说,菜品价格只能小幅度上涨。
80%店面促销效果差
大部分商户做的都是周围生意,地理范围决定了一半以上的消费群来源是周围1-3公里,80%的顾客表示无任何促销刺激服务,离店之后满意度和忠诚度指数直线下降。
80%急需人性化营销管理解决方案
白领一直是城市各类商企主要受众群,白领高度聚集地需求量相应旺盛,服务细致周到、消费后心情愉悦是他们的“奢望”。80%的餐厅急需引进人性化的营销管理解决方案。商户也希望顾客不再为吃饭而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