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卡托基金会北京《谈东谈西》 – 中欧社会文化论坛系列
![]() |
2013年11月2日, 北京,墨卡托基金会自2012年10月开启了新一轮系列国际沙龙论坛。沙龙营造了一个在国际语境下探讨中欧社会文化实事问题的空间。该系列第五期及第六期的主题是围绕“知识分子以及科学在中国和欧洲所扮演的角色”展开讨论。
![]() |
科学和公共知识分子以何种方式影响着公共话语以及政治决策?于2013年11月举办的两场墨卡托沙龙将以“知识分子以及科学在中国和欧洲所扮演的角色”为主线,深入讨论中国和德国以至欧洲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权力与无能状态以及公共知识分子与政治决策者之间的关系。
该期活动分为两场,分别是于11月2日由约瑟夫•亚宁和俞可平作为中德两国的智库学者将就“科学与权力—科学的权力”进行对话;11 月3伊内斯•波尔和鄢烈山作为中德两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将就“‘公共知识分子’ 的为与不为”进行对话。前者是以经济领域为例,探讨学术类政治咨询在中国和欧洲存在的形式,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力以及学者和研究机构是如何对政治决策过程发挥作用等问题。后者关注公共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角色,深入讨论中国和欧洲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探讨其行为与对公众意见和政治决策之间的关系。
当今智库的典型特征在于它们将学术研究和社会倡导相结合起来:今天,相当一部分政治建议是通过政治家和科学家闭门直接交流的。与此同时,基于科学信息得出的客观事实和政治游说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科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政治决策?研究委托方对学术研究结果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中德两国,科学家、学界和研究机构是如何影响公众舆论和政治决策过程的?在第五期墨卡托沙龙里,来自中德两国的政治学家将就上述问题进行阐释、讨论。
“公共知识分子”这一角色在欧洲和中国都是与精神史和文化史中被称为“启蒙”的那个概念紧密相连的。个人作为道德或智识权威,对当前社会、政治或文化问题表态,这并不是全新之事。
欧洲和中国在公共话语的边界、形式和话题上都迥然不同,却都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和发展态势的问题发起人、批判者和评论者发挥着作用。公共知识分子在德国和中国分别承担着什么角色?中国和德国以至欧洲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权力与无能状态都是怎样的?公共话语的游戏规则又是什么?互联网作为公共话语的工具实现了怎样的作用?我们将在第六期墨卡托沙龙里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墨卡托基金会主席 Bernhard Lorenz 提到:“通过墨卡托沙龙的文化形式我们力求继续推进中欧文化近距离接触,激发思想碰撞,交换意见。”他还说“彼此理解,相互学习共同面对国际化的挑战是墨卡托基金会国际间精诚合作的基本点。”“我们相信,只有频繁的对话才是加强中欧间相互信任,彼此理解的前提”
关于“墨卡托沙龙”:
“墨卡托沙龙”是墨卡托基金会在北京举办的一系列沙龙活动,促进中欧民众就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思想和理念的交流。墨卡托沙龙系列是墨卡托基金会在2011至2012年举办的“启蒙之对话”系列活动之后的延展。2012年10月和2013年6月,墨卡托沙龙分别以“文化大都市——大都市文化”和“得与失”在京成功举办。2013年11月将举办第三期,题目为“知识分子以及科学在中国和欧洲所扮演的角色”。
获得更多有关沙龙的信息,请点击:http://www.mercatorsalon.de/cn
墨卡托基金会简介:
墨卡托基金会是德国最大的私人基金会之一。基金会围绕着“多元融合”、“气候变化”和“文化教育”这三个主题群,目标明确地进行着社会改良实践,同时,也为公共社会政治话题进行议题倡导 ("advocacy") 。墨卡托基金会下设“科学”、“教育”和“国际沟通”三个事务部,事务部在直接运行的同时,也提供项目资助。积极主动、国际化和专业性,是这三个事务部共同的工作特征。墨卡托基金会于2008年制订了基金会行动大纲“墨卡托2013”,确定了其在中国的工作方向。在正在形成的多极化世界中,中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经济体,也是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也是墨卡托基金会工作的核心区域。国际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通过墨卡托基金会与中国的合作,德国可以从微观上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为此,我们持续地发展伙伴关系并加强与他们的合作。目前,墨卡托基金会在中国开展了多个项目,其中有学生、媒体和青年专业人员的交流项目,包括中德学生交流、为期两个月或一学年不等的奖学金项目等。其中部分项目涉及环境和气候保护主题。
获得更多有关基金会的信息,请点击:www.stiftung-mercator.d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