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十月的末尾,亚特兰大街头的树木好像层林尽染的九寨。秋风生动,我却很懒。我不知道冬天有没有来到,因为这里的秋天实在是冷热无常。早上去买早点,看着忙碌的黑人们烤香肠和培根,四季再怎么变换估计他们也感受不到。有时候,想起亚特兰大的一抹晚霞,再想起住在这片天下的黑的白的棕黄色的人们,感受到的美感只会慢慢疏离,变成一种想家的感觉。“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在这里只会是,“waffle house吃waffle,waffle吃完喝coffee“。下午去downtown转了一圈,看着老外们走来走去,行色匆匆。我翻然悔悟,你为什么这么闲,比他们还闲?
两年前大约这个时候,香港的秋风湿气重,但是秋意浓。我很勤快,包里去哪都背着一打单词书。和几个刚认识的同学凌晨去seven eleven买了几瓶德国啤酒,在维多利亚吹海风装逼到了三点多。我当时说,今年最后一次来这考试了,我解放了。香港的秋天就这么被我总结在无边无际的释怀里,被我记住了。当时的我总是问自己,你为什么天天这么忙,你真的知道自己都在为什么而忙?
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天津,秋风凛冽,我在学校里听老师讲郁达夫那篇《故都的秋》。算是语文课本里挺喜欢的文章,所以现在还是记得。文章里似乎使用到了anthology这个托福词汇,看到以后无比亲切。班主任不怎么管我的,全班都在搞竞赛,我那时候却揣着个红宝书。忙的东西不一样,同学太强,我和他们差了很多。但高中的时候,竞赛我参与过,自主招生考试我参与过,提前高考也参与过,我强迫症一样地逼自己什么都要涉猎。我天天问自己,这么多条路摆在你面前你为什么不干脆就纯粹一点?
四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教室里坐着,和那时不太熟悉的新同学们。看着很多人和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好朋友,看着他们追逐打闹,开开玩笑。为什么有些人是班长,为什么有些人是文艺委员,为什么老师一开始就知道保护谁谁谁。为什么上课老师很少叫我回答问题。我有很多为什么,最重要的是,为什么我融入一个集体总是有距离感?
四年过去了,我不太在乎周围的环境,慢慢地关心的事情也在改变。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都是中了过度文明的毒。僵化得想的太多,或者一片空白。我一直觉得幼稚的忙碌的时候我是最有理想的,后来慢慢有种随波逐流的感觉。”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这样的日子过的十分恬淡,只是就像温水里的青蛙。想想安于现状的我们不过还是花着爸妈钱的乳臭未干的小孩,我真是更应该多点忧愁。我还是喜欢高中那个忙东忙西忙得不知道在干什么的自己,还有那个天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自己,而不是经常会经常感到绝望的现在的我。
两年前大约这个时候,香港的秋风湿气重,但是秋意浓。我很勤快,包里去哪都背着一打单词书。和几个刚认识的同学凌晨去seven eleven买了几瓶德国啤酒,在维多利亚吹海风装逼到了三点多。我当时说,今年最后一次来这考试了,我解放了。香港的秋天就这么被我总结在无边无际的释怀里,被我记住了。当时的我总是问自己,你为什么天天这么忙,你真的知道自己都在为什么而忙?
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天津,秋风凛冽,我在学校里听老师讲郁达夫那篇《故都的秋》。算是语文课本里挺喜欢的文章,所以现在还是记得。文章里似乎使用到了anthology这个托福词汇,看到以后无比亲切。班主任不怎么管我的,全班都在搞竞赛,我那时候却揣着个红宝书。忙的东西不一样,同学太强,我和他们差了很多。但高中的时候,竞赛我参与过,自主招生考试我参与过,提前高考也参与过,我强迫症一样地逼自己什么都要涉猎。我天天问自己,这么多条路摆在你面前你为什么不干脆就纯粹一点?
四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教室里坐着,和那时不太熟悉的新同学们。看着很多人和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好朋友,看着他们追逐打闹,开开玩笑。为什么有些人是班长,为什么有些人是文艺委员,为什么老师一开始就知道保护谁谁谁。为什么上课老师很少叫我回答问题。我有很多为什么,最重要的是,为什么我融入一个集体总是有距离感?
四年过去了,我不太在乎周围的环境,慢慢地关心的事情也在改变。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都是中了过度文明的毒。僵化得想的太多,或者一片空白。我一直觉得幼稚的忙碌的时候我是最有理想的,后来慢慢有种随波逐流的感觉。”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这样的日子过的十分恬淡,只是就像温水里的青蛙。想想安于现状的我们不过还是花着爸妈钱的乳臭未干的小孩,我真是更应该多点忧愁。我还是喜欢高中那个忙东忙西忙得不知道在干什么的自己,还有那个天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自己,而不是经常会经常感到绝望的现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