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Taipei:閒來無事可小坐
臺北實在是適合慢慢行走的地方,讓那點點滴滴的氣息,滲透到思緒間。別急著趕路,在風景佳處小坐一下,已漸成習慣。
林語堂故居
林先生的故居坐落于陽明山上,並不顯眼,一座靜謐二層小樓。走在木地板上會有聲響,恍若數十年前的歲月留痕。家居佈置儘量與從前一致,并未設隔離界限,只是請遊客不要觸碰。中庭是一方小小院落,有一座小水池,紅色的遊魚來往其間。因為在山上,整座小樓的採光甚佳,陽臺自不待言。林先生很喜愛于日落十分在陽臺上靜坐,銜著煙斗。一層辟為活動室以及書店,外部是小花園,有青翠的草坪。一旁是林先生的墓地。長眠於此是他的遺願。沿著木頭棧道再往上走幾步,便是最佳觀景台,遠方的城市景觀一覽無餘。
錢穆故居
素書樓地處東吳大學內,好多臺北人似乎也並不知道。走過嘈雜的操場和食堂,故居內瞬間顯得安靜得很。拾級而上,輕推紗門,便進入小樓客廳。右側房間已辟為活動室,專做古琴教學。二層主要是藏書區,以書架做墻,似是學者的習慣。小樓後還有一間新辟的茶室,可以隨意坐坐,還擺放了若干雜誌書籍。
坐下後隨手拿起一本臺北旅行冊子,午後時分,有些瞌睡。須臾,先前坐在附近的一位先生起身,湊近看我手中的書,“看看你再看什麽~~都不知道現在年輕人讀什麽書啊!”我有些不好意思,“只是隨便拿了一本啊。”
這位先生是登山路過,進茶室休息一二。知道我是特意來故居拜訪的,有些驚詫,“難道錢穆在大陸很有知名度?”我說,“不是啊,不過我學的跟歷史有關吧。會知道一點。”他這才不奇怪了。
又問我的學校、專業等等,讚歎敝校是好學校,又問與央美可有區別。我說師承一樣啦,只是現在有門派之爭,互不相讓。他很理解,“就是都說自己好啦!不過,名人都是你們那裡出的啊!“現在是我比較詫異了,林風眠、潘天壽、李可染等人在這裡幾乎無人不知。
先生休息得差不多,於是便道了別。我知道大約是再也見不到的了,不過,又有何妨。
原本將要進行的古琴課無故中止,管理員覺得很有歉意,拿來信封和紙筆請我留字條。見他的謙恭樣子,誰會有怨怪之意,便留了字條,然後離開。其實,能在雅致之地小坐些許時候,也是很愜意的。至於見不見到人,倒也不十分重要了。
青田街的咖啡館
從師大藝史所出來的那日,順帶走了走青田街。靜謐古舊的街巷,總是很有氣氛的。咖啡館其實很多,只是不甚懂,只能隨意選。(到臺北后,時不時有飯後喝咖啡的衝動。這種事,要被同化似乎很快。臺北人一般每日兩杯。)誤打誤撞,這家隨意選擇的咖啡館竟然十分專業,我這樣的外行幾乎只有臉紅了。選了較為中性的曼特寧。服務生還讓我先聞香,以不同角度等等。端上來的時候,還分別用玻璃杯和瓷杯,說冷卻速度不同,可以分別品嘗。當我猛灌一氣的時候,又委婉提醒不要喝太快。於我,只要黑咖啡,喝起來都是大同小異。
這次莫名其妙地品咖啡,倒成了行程中的難忘之處。另,臺北的平民咖啡館很多,恰似藏民的茶館,真希望搬幾家去我家樓下呀!
淡水的咖啡館
去淡水的那一日很熱,行至中午便比較疲乏,於是決定不再去紅毛城,只就地找了咖啡館坐下。這家店是二層,有一點高度,恰好能遠眺淡水海港。(沿街還有很多咖啡館,都可以觀看海景。)飲料一應俱全,冰品也有,西餐也有。平日裡人不多,因此很安靜,可以靜靜地坐。若是冬季,還可以到室外露臺曬太陽,想想也心生愜意。
北藝大的觀景台
藝大校園坐落在山坡之上,可以坐車到山頂,在緩緩下行。建築大致是青磚嵌入若干紅磚,別有一番趣味,但大體還是理智構造,不像象山一般大膽無度。樓內會藏著一些池塘等隔斷,也有植物纏繞交織,這種對風格的適度展示,體現出建築師的智慧。正門附近有一大塊草坪,名曰鷺鷥草原,午後困倦,便在榕樹下席地而躺。跑到千里之外小睡,大概也只有我這樣的閒人才能做出。其實不僅如此,野餐或者閒聊,都是美事。關渡美術館前有一大塊平臺,可以遠眺關渡平原全景。臺北的天氣總是忽晴忽雨,觀景時,竟一會兒豔陽高照,一會兒綿綿細雨,大塊的農田也隨著閃爍不定。也許實在狹小之處待得久了,總是很歆羨能看到壯闊之景的地方,撐傘于平臺上一人獨坐,不知不覺,就好久。
林語堂故居
林先生的故居坐落于陽明山上,並不顯眼,一座靜謐二層小樓。走在木地板上會有聲響,恍若數十年前的歲月留痕。家居佈置儘量與從前一致,并未設隔離界限,只是請遊客不要觸碰。中庭是一方小小院落,有一座小水池,紅色的遊魚來往其間。因為在山上,整座小樓的採光甚佳,陽臺自不待言。林先生很喜愛于日落十分在陽臺上靜坐,銜著煙斗。一層辟為活動室以及書店,外部是小花園,有青翠的草坪。一旁是林先生的墓地。長眠於此是他的遺願。沿著木頭棧道再往上走幾步,便是最佳觀景台,遠方的城市景觀一覽無餘。
錢穆故居
素書樓地處東吳大學內,好多臺北人似乎也並不知道。走過嘈雜的操場和食堂,故居內瞬間顯得安靜得很。拾級而上,輕推紗門,便進入小樓客廳。右側房間已辟為活動室,專做古琴教學。二層主要是藏書區,以書架做墻,似是學者的習慣。小樓後還有一間新辟的茶室,可以隨意坐坐,還擺放了若干雜誌書籍。
坐下後隨手拿起一本臺北旅行冊子,午後時分,有些瞌睡。須臾,先前坐在附近的一位先生起身,湊近看我手中的書,“看看你再看什麽~~都不知道現在年輕人讀什麽書啊!”我有些不好意思,“只是隨便拿了一本啊。”
這位先生是登山路過,進茶室休息一二。知道我是特意來故居拜訪的,有些驚詫,“難道錢穆在大陸很有知名度?”我說,“不是啊,不過我學的跟歷史有關吧。會知道一點。”他這才不奇怪了。
又問我的學校、專業等等,讚歎敝校是好學校,又問與央美可有區別。我說師承一樣啦,只是現在有門派之爭,互不相讓。他很理解,“就是都說自己好啦!不過,名人都是你們那裡出的啊!“現在是我比較詫異了,林風眠、潘天壽、李可染等人在這裡幾乎無人不知。
先生休息得差不多,於是便道了別。我知道大約是再也見不到的了,不過,又有何妨。
原本將要進行的古琴課無故中止,管理員覺得很有歉意,拿來信封和紙筆請我留字條。見他的謙恭樣子,誰會有怨怪之意,便留了字條,然後離開。其實,能在雅致之地小坐些許時候,也是很愜意的。至於見不見到人,倒也不十分重要了。
青田街的咖啡館
從師大藝史所出來的那日,順帶走了走青田街。靜謐古舊的街巷,總是很有氣氛的。咖啡館其實很多,只是不甚懂,只能隨意選。(到臺北后,時不時有飯後喝咖啡的衝動。這種事,要被同化似乎很快。臺北人一般每日兩杯。)誤打誤撞,這家隨意選擇的咖啡館竟然十分專業,我這樣的外行幾乎只有臉紅了。選了較為中性的曼特寧。服務生還讓我先聞香,以不同角度等等。端上來的時候,還分別用玻璃杯和瓷杯,說冷卻速度不同,可以分別品嘗。當我猛灌一氣的時候,又委婉提醒不要喝太快。於我,只要黑咖啡,喝起來都是大同小異。
這次莫名其妙地品咖啡,倒成了行程中的難忘之處。另,臺北的平民咖啡館很多,恰似藏民的茶館,真希望搬幾家去我家樓下呀!
淡水的咖啡館
去淡水的那一日很熱,行至中午便比較疲乏,於是決定不再去紅毛城,只就地找了咖啡館坐下。這家店是二層,有一點高度,恰好能遠眺淡水海港。(沿街還有很多咖啡館,都可以觀看海景。)飲料一應俱全,冰品也有,西餐也有。平日裡人不多,因此很安靜,可以靜靜地坐。若是冬季,還可以到室外露臺曬太陽,想想也心生愜意。
北藝大的觀景台
藝大校園坐落在山坡之上,可以坐車到山頂,在緩緩下行。建築大致是青磚嵌入若干紅磚,別有一番趣味,但大體還是理智構造,不像象山一般大膽無度。樓內會藏著一些池塘等隔斷,也有植物纏繞交織,這種對風格的適度展示,體現出建築師的智慧。正門附近有一大塊草坪,名曰鷺鷥草原,午後困倦,便在榕樹下席地而躺。跑到千里之外小睡,大概也只有我這樣的閒人才能做出。其實不僅如此,野餐或者閒聊,都是美事。關渡美術館前有一大塊平臺,可以遠眺關渡平原全景。臺北的天氣總是忽晴忽雨,觀景時,竟一會兒豔陽高照,一會兒綿綿細雨,大塊的農田也隨著閃爍不定。也許實在狹小之處待得久了,總是很歆羨能看到壯闊之景的地方,撐傘于平臺上一人獨坐,不知不覺,就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