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的记忆
前埔文兴东路附近的一条分支,窄小的道路,夜晚路灯昏黄,路两边是低矮的旧楼。和往常疏于打理的街道一样,街道侧边生长着一排无人料理的绿竹,从墙的一侧冒头到路旁,一楼沿路都是小杂货铺和各式各样的小吃店,有枸杞叶面线店、同安大肠血、沙县小吃店…二楼的晒衣杆笔直地挺在窗口外,挂满了花花绿绿的衣服。街上行人来往,电动车逡巡穿梭,行人多半是附近居民,一不小心,不知何时会冒出一、两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或许会扑到你膝前,紧随着的母亲提着刚打包的点心,一手拎起娃娃,让他继续前行。街上有着一种笃定的世俗生活态度。
最有感情的一家店是同安大肠血店,店名第一次听觉的很血腥暴力,了解才知道,大肠血是一种挺美味的小吃,大骨肉面、炒饭、猪肝瘦肉汤,店里常常有客人坐着等候。这家店开了很久,一直没有关闭。我刚到厦门时,荷包捉襟见肘,又不愿意向父母讨要生活费,所以吃食上很有计划,这家美味又经济实惠的小店成为我常常光顾的地方。有趣的是,老板竟然是外地人,常常和老板娘两口子用家乡话拌嘴,絮絮叨叨,不紧不慢。以至于老板娘端菜上来总是嘟着嘴,不太高兴的样子。不过结账时候,两口子不约而同对客人很热情,脸上的笑容过于热情,几乎让人误以为他们在暗暗较劲客户青睐谁更多似的。
后来我搬家,一直没离开与这条街太远的地方。会展中心附近的海风总是拼了吃奶劲似得刮着,没有停歇过。在我偶尔到咖啡馆等一杯咖啡之后,会转悠转悠着来到这家店前。
我曾经在这里留下的岁月以及维持的一切,在那碗热腾腾的面端上来时,在氤氲回转的热气里,我依旧可以嗅到熟悉的味道,过去尚未终结,不曾逝去。
最有感情的一家店是同安大肠血店,店名第一次听觉的很血腥暴力,了解才知道,大肠血是一种挺美味的小吃,大骨肉面、炒饭、猪肝瘦肉汤,店里常常有客人坐着等候。这家店开了很久,一直没有关闭。我刚到厦门时,荷包捉襟见肘,又不愿意向父母讨要生活费,所以吃食上很有计划,这家美味又经济实惠的小店成为我常常光顾的地方。有趣的是,老板竟然是外地人,常常和老板娘两口子用家乡话拌嘴,絮絮叨叨,不紧不慢。以至于老板娘端菜上来总是嘟着嘴,不太高兴的样子。不过结账时候,两口子不约而同对客人很热情,脸上的笑容过于热情,几乎让人误以为他们在暗暗较劲客户青睐谁更多似的。
后来我搬家,一直没离开与这条街太远的地方。会展中心附近的海风总是拼了吃奶劲似得刮着,没有停歇过。在我偶尔到咖啡馆等一杯咖啡之后,会转悠转悠着来到这家店前。
我曾经在这里留下的岁月以及维持的一切,在那碗热腾腾的面端上来时,在氤氲回转的热气里,我依旧可以嗅到熟悉的味道,过去尚未终结,不曾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