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进修与生活其他
这里讲的“知识进修”其实就是通俗的“学习”,只是用了个稍大的字眼让标题更好看些。
豆瓣小组里最励志的当属那些打卡学习群体了,藏龙卧虎。考证、考公、考研、考银行、考出国等等日计划此起彼伏。在我说到学习与生活其他的一些关系前,首先还是要对小组里的打卡成员简单地分一下类别的,毕竟下面的一些建议是否可行也是因人而异。
总有那种能够全面兼顾,并且可以将所有任务完成得接近完美的大神,让有些人望尘莫及的不仅是他们的日计划内容,还有他们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凭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所筑起的“摩天大楼”;也有决心十分坚定,短时间内不会放弃,但最多坚持两三个月就稍有松懈的斗士(虽然说习惯一般在两三个星期内养成,但千万不要轻视世界多种多样、不断变身的诱惑力);再来就是两三个星期的坚持都很危险,随时都会精神崩溃恢复原形的“屌丝”;至于到了第三天就坚持不了的打卡入门者们,真的不必勉强,不要视为自己的罪过,是自己还没有找到十足的动力,目标尚未明确,或者刚刚想要脱离各种“瘾”却没有强大到独自克制痛苦。
大神们就看着玩玩儿吧。这篇文真的很希望能够帮助到其他三个群体。我也只是勉强归于斗士行列而已。
我们的生活(主要指女生),除了学习、进修,不过就是在购物、视频、音频、书籍、社团、打扮等等事件中兜兜转转而已。当你突然觉得,自己根本不在过着像样的生活的时候,往往是你太过侧重于以上事件中的某一项,甚至对某个事物沉迷成瘾,导致你失去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完成其他的。不像样的生活,就是生活的失衡,而人的行为活动往往是以心理和情感为导向,是心理和情感的失衡导致生活的失衡,但后者又会加重前者,如此进入恶性循环。是不是很绕?但是如果不尽力改变,你就不要妄想将来人生乏味甚至走向偏差时会有人来安慰你。这是你种下的恶果。
视频:在没有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觉悟之前,我也像很多很多女生一样,看各类电视剧、上天入地地找各种小众电影、也会和朋友奔电影院凑商业片的热闹。所以视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这些虚拟的声色所构筑的电视暴力。后来开始正经地打卡学习,却总是反复回归到那个热闹到可以麻痹人的动力的声色中,这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图像和声音对于我来说是干扰性较大的因素。必然要减少看电视电影的频率,但一下子禁止不看也受不了,反而会因为这样导致心情很差降低效率。从每空必看到每晚睡前两小时看,再到每两天看一次、每星期看两集(说道这里大家肯定知道我在追韩剧什么的了,以前看剧成瘾的我经常会抱怨韩剧更新慢,现在却觉得它能有效地控制我的看剧时间,而且有时候追着追着就没兴趣搁置下来,反而能节约不少时间做其他的事)。不要觉得这不可能,你的世界观随时都会改变,兴趣点当然也会发生变化,倘若你多花些时间接触学术以及世界各地的奇闻趣事等等更加正能量、更加广阔的事物,对于以前疯狂迷恋的偶像剧时装剧现在也会嗤之以鼻的。
有些剧情狗血、编排不讲究艺术的电视剧是坚决不能看的,日韩和欧美剧是可以本着学外语的目的稍微看看的(其实后面你会发现真正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根本不是看中文字幕的外语片,这里我想推荐豆瓣上很火的《把你的英语用起来》,语言学习方法可以参照里面的内容),喜好文艺、小众电影的同学是可以一个星期控制看一两部的(真的不要看太多,除非你的发展方向与此有关,否则看多了情感积蓄爆满会缺乏奋斗的动力);记录片才是我隆重推荐大家看的,一个星期紧绷的神经想要获得暂时的舒缓,搜一部纪录片来看,学到的是实打实的有趣的知识。
音频:上面我说过“图像和声音对我干扰较大”,所以我不是那种可以边听励志音乐边埋头苦读的人,效率会大大下降,如果有人和我一样,听着听着就放下手中的活,或是在听的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完成手头的任务,最好收起你的耳机。情歌对于这个阶段的我来说根本无感。如果有感觉的人更加不要乱听(这里只局限于我前面所讲的那几类人),不要随便把你的荷尔蒙浪费在音乐所构筑的幻想空间里。其实如果是专业偏理科、需要硬智力拼搏的同学最好少接触这类触发情感的对象,如果是能在感性和理性中收放自如的人我自然不会废话,但如果是那种会思考一只苍蝇的逝去而悲从中来的情感极为丰富脆弱的人,还是慎重点。一直喜欢汪峰的很多歌曲,要梦想有梦想,要力量有力量,要深度也有深度的。
当然,音频不只是音乐,还有各种听力资料,有声书。这类是多多益善的音频。
书籍:说到书又要提及我那些校园青春恋爱小说满床堆的不堪回首的幻想岁月了(但却是珍贵的成长回忆),它们的性质和情歌一样,甚至对于要奋斗和正在奋斗的你们来说,它们是比情歌还要废柴的存在。剧情是虚拟的、人物是漫画风的、悲伤是矫情的、喜剧收场对你们又有何用?看完之后是不是各种讨论情节各种幻想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忘记说了,这篇文某些部分还是不适合有家室有对象的人滴),然后呢?什么都不做,继续买更多的回来脑补。脑补脑补,脑子真的补充得很有营养了么?真的有资格到一堆高位男中任意挑选了么?(点头的请关闭此页面,因为尚未清醒到可以继续下面的阅读)。
不一定要你多么女强人,也不一定要你捧个博士后的学位回来,至少是可以明确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努力过生活的人,能够看上这样的你的人也不会瞎到哪里去,不是么?
所以,它们可以是青春的必经之路,却不应该是精神的永恒食粮。掐算一下你所处的人生时段,该放下它们的人就放下吧,不要不舍得。有舍才有得。
陶冶性情,开阔视野的散文杂文看看有益,通识本和学术专著纯度更高。童话用来恢复迟钝的想象力,短篇童话睡前看看挺好,温馨易入眠。
如果暂时放不下青春又很想努力的人,推荐看夏茗悠的《三年K班》和最近出版的《少女病》作为过渡,她的作品大多是青春成长小说,剧情满足之余还会增强学习的斗志。其实更推荐看她的博客,十分正能量,里面有手账信息和其他可以借鉴的精神。(暂时写到这里,断网了)
豆瓣小组里最励志的当属那些打卡学习群体了,藏龙卧虎。考证、考公、考研、考银行、考出国等等日计划此起彼伏。在我说到学习与生活其他的一些关系前,首先还是要对小组里的打卡成员简单地分一下类别的,毕竟下面的一些建议是否可行也是因人而异。
总有那种能够全面兼顾,并且可以将所有任务完成得接近完美的大神,让有些人望尘莫及的不仅是他们的日计划内容,还有他们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凭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所筑起的“摩天大楼”;也有决心十分坚定,短时间内不会放弃,但最多坚持两三个月就稍有松懈的斗士(虽然说习惯一般在两三个星期内养成,但千万不要轻视世界多种多样、不断变身的诱惑力);再来就是两三个星期的坚持都很危险,随时都会精神崩溃恢复原形的“屌丝”;至于到了第三天就坚持不了的打卡入门者们,真的不必勉强,不要视为自己的罪过,是自己还没有找到十足的动力,目标尚未明确,或者刚刚想要脱离各种“瘾”却没有强大到独自克制痛苦。
大神们就看着玩玩儿吧。这篇文真的很希望能够帮助到其他三个群体。我也只是勉强归于斗士行列而已。
我们的生活(主要指女生),除了学习、进修,不过就是在购物、视频、音频、书籍、社团、打扮等等事件中兜兜转转而已。当你突然觉得,自己根本不在过着像样的生活的时候,往往是你太过侧重于以上事件中的某一项,甚至对某个事物沉迷成瘾,导致你失去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完成其他的。不像样的生活,就是生活的失衡,而人的行为活动往往是以心理和情感为导向,是心理和情感的失衡导致生活的失衡,但后者又会加重前者,如此进入恶性循环。是不是很绕?但是如果不尽力改变,你就不要妄想将来人生乏味甚至走向偏差时会有人来安慰你。这是你种下的恶果。
视频:在没有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觉悟之前,我也像很多很多女生一样,看各类电视剧、上天入地地找各种小众电影、也会和朋友奔电影院凑商业片的热闹。所以视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这些虚拟的声色所构筑的电视暴力。后来开始正经地打卡学习,却总是反复回归到那个热闹到可以麻痹人的动力的声色中,这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图像和声音对于我来说是干扰性较大的因素。必然要减少看电视电影的频率,但一下子禁止不看也受不了,反而会因为这样导致心情很差降低效率。从每空必看到每晚睡前两小时看,再到每两天看一次、每星期看两集(说道这里大家肯定知道我在追韩剧什么的了,以前看剧成瘾的我经常会抱怨韩剧更新慢,现在却觉得它能有效地控制我的看剧时间,而且有时候追着追着就没兴趣搁置下来,反而能节约不少时间做其他的事)。不要觉得这不可能,你的世界观随时都会改变,兴趣点当然也会发生变化,倘若你多花些时间接触学术以及世界各地的奇闻趣事等等更加正能量、更加广阔的事物,对于以前疯狂迷恋的偶像剧时装剧现在也会嗤之以鼻的。
有些剧情狗血、编排不讲究艺术的电视剧是坚决不能看的,日韩和欧美剧是可以本着学外语的目的稍微看看的(其实后面你会发现真正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根本不是看中文字幕的外语片,这里我想推荐豆瓣上很火的《把你的英语用起来》,语言学习方法可以参照里面的内容),喜好文艺、小众电影的同学是可以一个星期控制看一两部的(真的不要看太多,除非你的发展方向与此有关,否则看多了情感积蓄爆满会缺乏奋斗的动力);记录片才是我隆重推荐大家看的,一个星期紧绷的神经想要获得暂时的舒缓,搜一部纪录片来看,学到的是实打实的有趣的知识。
音频:上面我说过“图像和声音对我干扰较大”,所以我不是那种可以边听励志音乐边埋头苦读的人,效率会大大下降,如果有人和我一样,听着听着就放下手中的活,或是在听的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完成手头的任务,最好收起你的耳机。情歌对于这个阶段的我来说根本无感。如果有感觉的人更加不要乱听(这里只局限于我前面所讲的那几类人),不要随便把你的荷尔蒙浪费在音乐所构筑的幻想空间里。其实如果是专业偏理科、需要硬智力拼搏的同学最好少接触这类触发情感的对象,如果是能在感性和理性中收放自如的人我自然不会废话,但如果是那种会思考一只苍蝇的逝去而悲从中来的情感极为丰富脆弱的人,还是慎重点。一直喜欢汪峰的很多歌曲,要梦想有梦想,要力量有力量,要深度也有深度的。
当然,音频不只是音乐,还有各种听力资料,有声书。这类是多多益善的音频。
书籍:说到书又要提及我那些校园青春恋爱小说满床堆的不堪回首的幻想岁月了(但却是珍贵的成长回忆),它们的性质和情歌一样,甚至对于要奋斗和正在奋斗的你们来说,它们是比情歌还要废柴的存在。剧情是虚拟的、人物是漫画风的、悲伤是矫情的、喜剧收场对你们又有何用?看完之后是不是各种讨论情节各种幻想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忘记说了,这篇文某些部分还是不适合有家室有对象的人滴),然后呢?什么都不做,继续买更多的回来脑补。脑补脑补,脑子真的补充得很有营养了么?真的有资格到一堆高位男中任意挑选了么?(点头的请关闭此页面,因为尚未清醒到可以继续下面的阅读)。
不一定要你多么女强人,也不一定要你捧个博士后的学位回来,至少是可以明确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努力过生活的人,能够看上这样的你的人也不会瞎到哪里去,不是么?
所以,它们可以是青春的必经之路,却不应该是精神的永恒食粮。掐算一下你所处的人生时段,该放下它们的人就放下吧,不要不舍得。有舍才有得。
陶冶性情,开阔视野的散文杂文看看有益,通识本和学术专著纯度更高。童话用来恢复迟钝的想象力,短篇童话睡前看看挺好,温馨易入眠。
如果暂时放不下青春又很想努力的人,推荐看夏茗悠的《三年K班》和最近出版的《少女病》作为过渡,她的作品大多是青春成长小说,剧情满足之余还会增强学习的斗志。其实更推荐看她的博客,十分正能量,里面有手账信息和其他可以借鉴的精神。(暂时写到这里,断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