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晴空
夏日晴空
经常在梦里看到旧时的家乡,红砖、青瓦、白墙。那里有青石板小路的缝隙里,生长出茁壮的木荀草。沿着路信步游走,看着麻雀一群群起落不定,穿梭在两边成排的法国梧桐上。夜晚的梧桐在月光下又有另一种寂静清凉,在树下与人说话,声音都与白天不同,靠着粗大的树干,摘一片鲜叶用手指写下心里话,这是一种秘密。深夜时分,依旧有人在藤椅上休憩,树枝间偶尔会垂落以一滴清凉。
我出生在夏季,炎热、干燥、尘土飞扬的北方小城。也许是母亲希望这个季节也能像春秋一样舒朗,我便被唤作夏舒。老人说这个时候出生的女孩往往性格比较偏执倔强,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很多时候的民间迷信其实也不无道理,因为确实存在这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我试图追溯到童年去分析现在的性格,离奇,怪癖,不善交际,叛逆时期曾为自己的好奇斗胆冒险,这都不算什么。其实外表热闹顽皮的孩子,他们的举动是可预见的,可以控制。但是外表沉闷的孩子,有时反而让父母措手不及,他们只需要内心一个指令不安可以做出逾越常规的事。 我幼时是个敏感害羞的女孩,家里来了客人就躲起来,从来不主动叫人,被母亲指派要叫人,也不叫,就是不能开口。每当这时候,母亲总会拿我与表姐季晴比较,知道很多年以后,我还是会惊讶,季晴可以那么从容流利的跟陌生人聊天,像是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朋友。我想我可能永远都做不到,很多年之后有人告诉我这是一种病,人际交往有障碍,就像马克吐温永远也不懂的做生意,爱因斯坦走路一定要走到格子里一样,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奇怪的病,只不过大家都像没事一样嬉笑、调侃,都不说罢了。
小时候不欢迎季晴并不是嫉妒她口才好,讨大人喜欢,更多的是我喜欢独处。一个人在家时,我喜欢对着镜子,在头上披着母亲的纱巾,裹上长裙,拖着高跟鞋,模仿电视上青衫水袖的仙女。我很少和同龄女孩接触,大多数时候都是独自玩耍。我家房子后面有个池塘,夏日午后,蝉声嚣叫、蚱蜢横飞。我一般不午睡,小孩子总是精力充沛,常常溜出家门到池塘边嬉戏。这里野草繁杂,芦苇丛生,红色蜻蜓飞舞,这样的小天地好不热闹。我每次都是逗留到暮色弥漫,浑身黏满湿热的汗水,依然不想回家。隐约听到母亲的呼喊才穿过潮湿的草丛回家去。即使膝盖上带着被苍耳划过的细小血痕,手心里捏着水滴也不觉得孤单,我的童年是一个人的狂欢。
十岁时的那个暑假,季晴来我家小住,母亲的工作忙,便让十三岁的季晴照看我,我一向自得其乐的生活就这样被打乱了。我们两个人在家时她很霸道,常常瞪起圆圆的眼睛命令我,她让我坐在椅子上不许乱动,更不许去池塘。我弄的一身脏的话她要负责给我洗澡。每次我都会直直的望着她黑亮的眼睛出神,她的眼睛很大,睫毛很长。长大之后总是下意识的不喜欢睫毛长人,他们容易动怒,脾气不好。
夏日的爬山虎总是特别的猖狂,对面的楼上就铺满了爬山虎,我常常趴在窗边望着这一大片肆无忌惮的绿色出神,这片绿色的海洋常常能带我进入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有时会想这栋被绿色包围的老楼是不是像格林童话中说的那样囚禁着一个受到诅咒的美丽姑娘;或者像爱丽丝的兔子洞一样藏着无穷的秘密;甚至渴望像绿野仙踪里一样来一次奇妙的探险。我的童年之所以独自一人却也趣味良多,靠的也就是这些书籍和千奇百怪的幻想吧。
季晴来了之后便霸占了我遐想的小天地,她整日守在窗边,像是在找寻什么又想是在等待什么。十三岁的季晴已经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白色的百褶裙,梳着清爽的马尾,俯首在窗边时总会哼上几曲流行的情歌,而我那时是个黑黑瘦瘦的小丫头,穿着宽宽肥肥的小裤衩,总唱些没人听懂的旋律。像所有未满十周岁的女童一样,我对少女的世界充满好奇,总以为她们的世界都像电影电视里演的一样那么丰富。在我百般询问以及每天一块雪糕的筹码下,季晴终于答应了要满足我的好奇心,最后还郑重其事的要我发誓不许告诉母亲。原来季晴一直在窗边只是在等待一个男孩,她口中的那个男孩帅气、优秀,有一双和她一样明净如窗的大眼睛。季晴说她最喜欢男孩穿那件白衬衫骑着单车从我们窗下飘过,那种感觉就像在闷热的夏季吹一阵凉风一样清爽。
就这样季晴做了我恋爱启蒙课的第一个老师,虽然我知道她只是想把我当成树洞好好倾诉一下,毕竟一个人守护一份秘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季晴说,男孩会每天七点半按时去上书法课,十一点放学回家从我们楼下经过。我用手支着脑袋,陪着季晴等候,顺便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等一个人的时候时间会被无限的拉长,而且像在拉扯一根橡皮筋,不能松手,不能放弃,否则会打疼自己。小孩子的耐心毕竟有限,我很快便厌倦了这漫长的等待,开始不耐烦了起来。季晴按住我不要我乱动,不让我说话,生怕男孩一来发现了我们一大一小两个偷窥的女孩。“他来了”,季晴轻轻的在我耳边说。语气里透着快要溢出来的喜悦,那种感觉就像在街边火爆的小店排了好长的队买到美味的豆花一样。穿着白衬衫的男孩驾驶者单车从我们窗下呼啸而过,穿过树影重重的小巷,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只剩下梧桐枝桠上的小花,在明亮的光线下轻轻浮动,细长的花瓣顶端在隐隐约约的阳光里跳跃,那景象留在心里,好似无意之中纳入胸襟的红宝石和珍珠,熠熠生光。而年幼的我不知不识,未曾为这富丽繁华心生了惊怯。
季晴还沉浸在自己的兴奋中,像刮到“再来一包”一般欢喜。我习惯性的沉默,没有告诉季晴其实那个男孩我认识。
男孩叫空,天空的空,空旷、空寂的空。我遇见他时季晴还没来我家,我可以自由的溜去池塘,蹲在草丛里让两个蚂蚱拜堂成亲,自言自语,自得其乐。
“hey,穿红衣服的那女孩!”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又环顾四周没有看到别人,才怯怯的走向前去。看到池塘里站着一个赤着上身,穿着短裤,满手污泥的少年,看起来有十三四岁的样子。那一年的夏天雨水很少,阳光很足,池塘的水被蒸发的差不多了,只剩浅浅的一汪,还没没过乃还得膝盖。
“你能不能帮我找个桶或者罐子之类的,我捉了好多泥鳅没有东西盛。”
我看了看池塘边上他用石头和淤泥盖起来的小堡垒,尖头黑嘴的小泥鳅正在努力从里面钻出来。我答应了他,一来这个比自娱自乐有趣的多,二来也确实对这个满身泥点的男孩没什么戒心。我提来两个玩具小桶,准备把泥鳅移到桶里。泥鳅很滑,刚握住它,它又从我的手心里溜走。痒痒的让人忍不住大笑。
“你不要笑那么大声,会把大人引来的,我妈不让我来池塘。”他有口无心的责备我。
我有点不高兴,母亲也总是不许我笑得大声,她说女孩子的笑应该矜持含蓄。我不懂,只是为自己无端受责而撅起了嘴。
“你不让我笑,我就不让你用我的桶了。”我又犯了牛脾气,长大后的我也是这样偏执又倔强,不像其他女孩那样乖巧。
“好啦,泥鳅都给你好不好,”他很耐心的哄我。
“我不要,我带回家我妈妈会骂我的。”
他一边捉泥鳅一边抱怨:“大人怎么都这样,我们都不能带回家,这些泥鳅该怎么办?”
“不如我们自己烤着吃。”我的想法让两个人瞬间兴奋起来。
半生不熟的泥鳅我们却嚼的津津有味,手上脸上全都是草木灰,心里却藏着快要溢出来的喜悦。一个孩子,拥有在乡村度过的童年,是幸运的机遇。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像一株野草一样蓬勃生长,自小对大地和自然怀有特殊的感情,成年以后也会与世间保持微小而超脱的距离。
空把他的白衬衫挂在树枝上,生怕弄脏了被母亲责骂。衬衫在一片繁茂的绿色里随风飘动,轻舞飞扬,像一面旗帜,昭示着孩子乖巧后面的叛逆与乖张。
“我帮你取下来。”我拍拍手上的灰兴奋的向那面旗帜跑去。
“你行吗,小不点,还是我来吧。”
我踮起脚尖,努力向上伸长胳膊也不能触碰到那片白色。然后我改变策略,使劲一跳,抓住衬衫的一角将它拽了下来。
结果可想而知,我扯破了空的衬衫,十多公分的大口像是要把我吞咽。空从我手中夺过衬衫,我被顺势推倒,刚获得的友谊,一瞬间的快乐时光在我倒下的时候也被摔碎了。
平常一言不发显得内向隐藏的儿童往往会突然爆发出一股火焰,让人措手不及。我下意识的摸起身边的土块向前面那个分人离去的少年扔去,他啊的一声护住了后脑勺,我似乎对这种带有危险和禁忌的暴力行为很是得意,一鼓作气,肆虐的拿起石块向他扔去。最终他骑到我的背上,把我的双手反扭起来,就此告终。
我回到家的时候正好看到空的母亲在院子里斥责他,和所有穷困但要强的妈妈说的话一样。
“谁让你像那些野孩子一样去池塘玩的?你是妈妈所有的期望,你将来是要西装革履的出入各种高贵场合,不是像现在的你一样灰头土脸!给你创造好了条件你不去学习,你对的起谁,怎么还能摆脱自己和家里的命运!”
空低着头一言不发,脸上还粘着我投的黄土,看不太真切表情。这种犯罪感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飞快的逃离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回到家的时候,满头大汗,辫子都散了。母亲询问,我说我一直在跳橡皮筋,那是我第一次说谎。
回到我的小房子里,又开始对着窗前的那片绿色发呆。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都喜欢把改变命运这样重的担子压在一个孩子身上,都喜欢让孩子去完成他们没有完成或完成不了的梦想,总是美其名曰‘为你好’,总是敷衍的解释说‘等你长大就明白了’,这不公平。
在那之后也会偶然在院子里碰见他,他依旧是穿着整洁的白衬衫,面无表情的走路,我们彼此见到面,始终一句话都不说。
这些天季晴通常很晚才睡,在橘黄色的灯光下不停地写,写在一个粉红的密码本上,很精致的笔记本,适合锁住少女心里那份最美妙的情感。没有什么比一个孩子固执的守住一份爱恋更值得钦佩了,这种爱不像世俗女子那样为了某种目的去爱,更不像成年女人那样爱的欲火焚身。一个孩子在萌生爱的意识时爱上一个人,这种爱与对方无关,只是爱了,只是享受爱一个人时那种奇妙的感觉,只是很喜欢爱上一个人时那个美丽的自己。
也许是因为季晴,当我也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后,我也喜欢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的所有的心理体验,第一个男生向我表白,第一次恋爱,第一次跟男生翻脸,一切这些似乎都能在那个夏天找到根源。我试图追溯到童年去分析自己现在的性格,原来那些暴戾,乖张,木讷,敏感,都不是空穴来风,它们早早的就在我的体内滋长。
十岁的夏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依旧蝉声聒噪,燥热干闷。但作为我从孩子到女孩的节点,她又那么意义非凡。我想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男孩女孩们,提早结束童年也是一种好事,让我的孩童时代不那么乏善可陈,让我在同龄人中有更多故事可以说。
时间的列车急速奔向二十岁的夏天,童年支离破碎的记忆只留下星星点点的画面。我生活的小城被时代的潮流反反复复的冲刷,多了高楼大厦,少了绿瓦红墙,多了车流不息少了河流池塘,我该庆幸没有生在红灯绿酒的时代,让我的青春我的爱情萌生在一片干净的沃土上。
经常在梦里看到旧时的家乡,红砖、青瓦、白墙。那里有青石板小路的缝隙里,生长出茁壮的木荀草。沿着路信步游走,看着麻雀一群群起落不定,穿梭在两边成排的法国梧桐上。夜晚的梧桐在月光下又有另一种寂静清凉,在树下与人说话,声音都与白天不同,靠着粗大的树干,摘一片鲜叶用手指写下心里话,这是一种秘密。深夜时分,依旧有人在藤椅上休憩,树枝间偶尔会垂落以一滴清凉。
我出生在夏季,炎热、干燥、尘土飞扬的北方小城。也许是母亲希望这个季节也能像春秋一样舒朗,我便被唤作夏舒。老人说这个时候出生的女孩往往性格比较偏执倔强,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很多时候的民间迷信其实也不无道理,因为确实存在这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我试图追溯到童年去分析现在的性格,离奇,怪癖,不善交际,叛逆时期曾为自己的好奇斗胆冒险,这都不算什么。其实外表热闹顽皮的孩子,他们的举动是可预见的,可以控制。但是外表沉闷的孩子,有时反而让父母措手不及,他们只需要内心一个指令不安可以做出逾越常规的事。 我幼时是个敏感害羞的女孩,家里来了客人就躲起来,从来不主动叫人,被母亲指派要叫人,也不叫,就是不能开口。每当这时候,母亲总会拿我与表姐季晴比较,知道很多年以后,我还是会惊讶,季晴可以那么从容流利的跟陌生人聊天,像是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朋友。我想我可能永远都做不到,很多年之后有人告诉我这是一种病,人际交往有障碍,就像马克吐温永远也不懂的做生意,爱因斯坦走路一定要走到格子里一样,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奇怪的病,只不过大家都像没事一样嬉笑、调侃,都不说罢了。
小时候不欢迎季晴并不是嫉妒她口才好,讨大人喜欢,更多的是我喜欢独处。一个人在家时,我喜欢对着镜子,在头上披着母亲的纱巾,裹上长裙,拖着高跟鞋,模仿电视上青衫水袖的仙女。我很少和同龄女孩接触,大多数时候都是独自玩耍。我家房子后面有个池塘,夏日午后,蝉声嚣叫、蚱蜢横飞。我一般不午睡,小孩子总是精力充沛,常常溜出家门到池塘边嬉戏。这里野草繁杂,芦苇丛生,红色蜻蜓飞舞,这样的小天地好不热闹。我每次都是逗留到暮色弥漫,浑身黏满湿热的汗水,依然不想回家。隐约听到母亲的呼喊才穿过潮湿的草丛回家去。即使膝盖上带着被苍耳划过的细小血痕,手心里捏着水滴也不觉得孤单,我的童年是一个人的狂欢。
十岁时的那个暑假,季晴来我家小住,母亲的工作忙,便让十三岁的季晴照看我,我一向自得其乐的生活就这样被打乱了。我们两个人在家时她很霸道,常常瞪起圆圆的眼睛命令我,她让我坐在椅子上不许乱动,更不许去池塘。我弄的一身脏的话她要负责给我洗澡。每次我都会直直的望着她黑亮的眼睛出神,她的眼睛很大,睫毛很长。长大之后总是下意识的不喜欢睫毛长人,他们容易动怒,脾气不好。
夏日的爬山虎总是特别的猖狂,对面的楼上就铺满了爬山虎,我常常趴在窗边望着这一大片肆无忌惮的绿色出神,这片绿色的海洋常常能带我进入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有时会想这栋被绿色包围的老楼是不是像格林童话中说的那样囚禁着一个受到诅咒的美丽姑娘;或者像爱丽丝的兔子洞一样藏着无穷的秘密;甚至渴望像绿野仙踪里一样来一次奇妙的探险。我的童年之所以独自一人却也趣味良多,靠的也就是这些书籍和千奇百怪的幻想吧。
季晴来了之后便霸占了我遐想的小天地,她整日守在窗边,像是在找寻什么又想是在等待什么。十三岁的季晴已经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白色的百褶裙,梳着清爽的马尾,俯首在窗边时总会哼上几曲流行的情歌,而我那时是个黑黑瘦瘦的小丫头,穿着宽宽肥肥的小裤衩,总唱些没人听懂的旋律。像所有未满十周岁的女童一样,我对少女的世界充满好奇,总以为她们的世界都像电影电视里演的一样那么丰富。在我百般询问以及每天一块雪糕的筹码下,季晴终于答应了要满足我的好奇心,最后还郑重其事的要我发誓不许告诉母亲。原来季晴一直在窗边只是在等待一个男孩,她口中的那个男孩帅气、优秀,有一双和她一样明净如窗的大眼睛。季晴说她最喜欢男孩穿那件白衬衫骑着单车从我们窗下飘过,那种感觉就像在闷热的夏季吹一阵凉风一样清爽。
就这样季晴做了我恋爱启蒙课的第一个老师,虽然我知道她只是想把我当成树洞好好倾诉一下,毕竟一个人守护一份秘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季晴说,男孩会每天七点半按时去上书法课,十一点放学回家从我们楼下经过。我用手支着脑袋,陪着季晴等候,顺便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等一个人的时候时间会被无限的拉长,而且像在拉扯一根橡皮筋,不能松手,不能放弃,否则会打疼自己。小孩子的耐心毕竟有限,我很快便厌倦了这漫长的等待,开始不耐烦了起来。季晴按住我不要我乱动,不让我说话,生怕男孩一来发现了我们一大一小两个偷窥的女孩。“他来了”,季晴轻轻的在我耳边说。语气里透着快要溢出来的喜悦,那种感觉就像在街边火爆的小店排了好长的队买到美味的豆花一样。穿着白衬衫的男孩驾驶者单车从我们窗下呼啸而过,穿过树影重重的小巷,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只剩下梧桐枝桠上的小花,在明亮的光线下轻轻浮动,细长的花瓣顶端在隐隐约约的阳光里跳跃,那景象留在心里,好似无意之中纳入胸襟的红宝石和珍珠,熠熠生光。而年幼的我不知不识,未曾为这富丽繁华心生了惊怯。
季晴还沉浸在自己的兴奋中,像刮到“再来一包”一般欢喜。我习惯性的沉默,没有告诉季晴其实那个男孩我认识。
男孩叫空,天空的空,空旷、空寂的空。我遇见他时季晴还没来我家,我可以自由的溜去池塘,蹲在草丛里让两个蚂蚱拜堂成亲,自言自语,自得其乐。
“hey,穿红衣服的那女孩!”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又环顾四周没有看到别人,才怯怯的走向前去。看到池塘里站着一个赤着上身,穿着短裤,满手污泥的少年,看起来有十三四岁的样子。那一年的夏天雨水很少,阳光很足,池塘的水被蒸发的差不多了,只剩浅浅的一汪,还没没过乃还得膝盖。
“你能不能帮我找个桶或者罐子之类的,我捉了好多泥鳅没有东西盛。”
我看了看池塘边上他用石头和淤泥盖起来的小堡垒,尖头黑嘴的小泥鳅正在努力从里面钻出来。我答应了他,一来这个比自娱自乐有趣的多,二来也确实对这个满身泥点的男孩没什么戒心。我提来两个玩具小桶,准备把泥鳅移到桶里。泥鳅很滑,刚握住它,它又从我的手心里溜走。痒痒的让人忍不住大笑。
“你不要笑那么大声,会把大人引来的,我妈不让我来池塘。”他有口无心的责备我。
我有点不高兴,母亲也总是不许我笑得大声,她说女孩子的笑应该矜持含蓄。我不懂,只是为自己无端受责而撅起了嘴。
“你不让我笑,我就不让你用我的桶了。”我又犯了牛脾气,长大后的我也是这样偏执又倔强,不像其他女孩那样乖巧。
“好啦,泥鳅都给你好不好,”他很耐心的哄我。
“我不要,我带回家我妈妈会骂我的。”
他一边捉泥鳅一边抱怨:“大人怎么都这样,我们都不能带回家,这些泥鳅该怎么办?”
“不如我们自己烤着吃。”我的想法让两个人瞬间兴奋起来。
半生不熟的泥鳅我们却嚼的津津有味,手上脸上全都是草木灰,心里却藏着快要溢出来的喜悦。一个孩子,拥有在乡村度过的童年,是幸运的机遇。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像一株野草一样蓬勃生长,自小对大地和自然怀有特殊的感情,成年以后也会与世间保持微小而超脱的距离。
空把他的白衬衫挂在树枝上,生怕弄脏了被母亲责骂。衬衫在一片繁茂的绿色里随风飘动,轻舞飞扬,像一面旗帜,昭示着孩子乖巧后面的叛逆与乖张。
“我帮你取下来。”我拍拍手上的灰兴奋的向那面旗帜跑去。
“你行吗,小不点,还是我来吧。”
我踮起脚尖,努力向上伸长胳膊也不能触碰到那片白色。然后我改变策略,使劲一跳,抓住衬衫的一角将它拽了下来。
结果可想而知,我扯破了空的衬衫,十多公分的大口像是要把我吞咽。空从我手中夺过衬衫,我被顺势推倒,刚获得的友谊,一瞬间的快乐时光在我倒下的时候也被摔碎了。
平常一言不发显得内向隐藏的儿童往往会突然爆发出一股火焰,让人措手不及。我下意识的摸起身边的土块向前面那个分人离去的少年扔去,他啊的一声护住了后脑勺,我似乎对这种带有危险和禁忌的暴力行为很是得意,一鼓作气,肆虐的拿起石块向他扔去。最终他骑到我的背上,把我的双手反扭起来,就此告终。
我回到家的时候正好看到空的母亲在院子里斥责他,和所有穷困但要强的妈妈说的话一样。
“谁让你像那些野孩子一样去池塘玩的?你是妈妈所有的期望,你将来是要西装革履的出入各种高贵场合,不是像现在的你一样灰头土脸!给你创造好了条件你不去学习,你对的起谁,怎么还能摆脱自己和家里的命运!”
空低着头一言不发,脸上还粘着我投的黄土,看不太真切表情。这种犯罪感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飞快的逃离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回到家的时候,满头大汗,辫子都散了。母亲询问,我说我一直在跳橡皮筋,那是我第一次说谎。
回到我的小房子里,又开始对着窗前的那片绿色发呆。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都喜欢把改变命运这样重的担子压在一个孩子身上,都喜欢让孩子去完成他们没有完成或完成不了的梦想,总是美其名曰‘为你好’,总是敷衍的解释说‘等你长大就明白了’,这不公平。
在那之后也会偶然在院子里碰见他,他依旧是穿着整洁的白衬衫,面无表情的走路,我们彼此见到面,始终一句话都不说。
这些天季晴通常很晚才睡,在橘黄色的灯光下不停地写,写在一个粉红的密码本上,很精致的笔记本,适合锁住少女心里那份最美妙的情感。没有什么比一个孩子固执的守住一份爱恋更值得钦佩了,这种爱不像世俗女子那样为了某种目的去爱,更不像成年女人那样爱的欲火焚身。一个孩子在萌生爱的意识时爱上一个人,这种爱与对方无关,只是爱了,只是享受爱一个人时那种奇妙的感觉,只是很喜欢爱上一个人时那个美丽的自己。
也许是因为季晴,当我也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后,我也喜欢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的所有的心理体验,第一个男生向我表白,第一次恋爱,第一次跟男生翻脸,一切这些似乎都能在那个夏天找到根源。我试图追溯到童年去分析自己现在的性格,原来那些暴戾,乖张,木讷,敏感,都不是空穴来风,它们早早的就在我的体内滋长。
十岁的夏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依旧蝉声聒噪,燥热干闷。但作为我从孩子到女孩的节点,她又那么意义非凡。我想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男孩女孩们,提早结束童年也是一种好事,让我的孩童时代不那么乏善可陈,让我在同龄人中有更多故事可以说。
时间的列车急速奔向二十岁的夏天,童年支离破碎的记忆只留下星星点点的画面。我生活的小城被时代的潮流反反复复的冲刷,多了高楼大厦,少了绿瓦红墙,多了车流不息少了河流池塘,我该庆幸没有生在红灯绿酒的时代,让我的青春我的爱情萌生在一片干净的沃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