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365,既来之则安之
今天在朋友圈里面看到同学发的在加州广场一楼排队买瑞可爷爷的凹蛋糕,我说我上周末排了两个小时,同学回复说他排了20分钟。原因其实就在于我是周末去排的,而他是今天这个工作日去排的,也可能是因为瑞可爷爷的热度已经减灭也未可知。
上周我们在排队的时候就说了,排了这一次队就够了,以后不会再为了吃这个蛋糕而来浪费这么多时间。我相信长长的队伍中有我们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更有个大叔一直在说要不是老婆想吃他才不会来排这么久的队,而我听到说有个人说二十分钟以后来取蛋糕,不然的话就要砸店。可以理解,一个蛋糕再好吃,难道就值得浪费一个人大好的周末中的两个小时来排队么?店主用饥饿营销来提升人气无可厚非,但长期来看对品牌的影响只有负面的没有正面的。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在于店主的规则是先付款后排队取蛋糕,却并没有告知消费者小票的有效期,当然,如果我是店主的话就算订一个有效期也只可能是当天,我肯定不希望看到今天买单以后一周内再来取货,这样对当天买单又希望当天取货的人来讲肯定会有所影响,而消费者不管在买单前还是买单后都没有办法知道自己前面还有多少蛋糕正在等待被烤后取走,这样的话消费者无从判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在这里等待,也不知道自己会大概等待多久,所以一旦买单,就好像被一种枷锁牵制在这里,只能排队等待,这过程中离队上厕所可能都会在回来的时候引起和别人的冲突----毕竟排队很久的时候大家的脾气都不会太好。而那个吵着要砸店然后离队的人也并不是没有问题,我前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在这个规则下一直都存在,在买单之前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已经决定买单,从潜意识里面来讲就代表消费者接受了这样的一种供需关系,所以不管排队多久都应该由自己承受,就算中途因为某些原因离队也并不该把怨气发泄到店家身上,这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已经违背了商业活动中最基础又最重要的一种精神----契约精神。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自己即将付出的时间成本估计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契约精神的缺失,这种人总会存在,可说是一种悲哀。
去年今日:356@365,再做一桌菜
前年今日:D355,打扫卫生
上周我们在排队的时候就说了,排了这一次队就够了,以后不会再为了吃这个蛋糕而来浪费这么多时间。我相信长长的队伍中有我们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更有个大叔一直在说要不是老婆想吃他才不会来排这么久的队,而我听到说有个人说二十分钟以后来取蛋糕,不然的话就要砸店。可以理解,一个蛋糕再好吃,难道就值得浪费一个人大好的周末中的两个小时来排队么?店主用饥饿营销来提升人气无可厚非,但长期来看对品牌的影响只有负面的没有正面的。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在于店主的规则是先付款后排队取蛋糕,却并没有告知消费者小票的有效期,当然,如果我是店主的话就算订一个有效期也只可能是当天,我肯定不希望看到今天买单以后一周内再来取货,这样对当天买单又希望当天取货的人来讲肯定会有所影响,而消费者不管在买单前还是买单后都没有办法知道自己前面还有多少蛋糕正在等待被烤后取走,这样的话消费者无从判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在这里等待,也不知道自己会大概等待多久,所以一旦买单,就好像被一种枷锁牵制在这里,只能排队等待,这过程中离队上厕所可能都会在回来的时候引起和别人的冲突----毕竟排队很久的时候大家的脾气都不会太好。而那个吵着要砸店然后离队的人也并不是没有问题,我前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在这个规则下一直都存在,在买单之前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已经决定买单,从潜意识里面来讲就代表消费者接受了这样的一种供需关系,所以不管排队多久都应该由自己承受,就算中途因为某些原因离队也并不该把怨气发泄到店家身上,这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已经违背了商业活动中最基础又最重要的一种精神----契约精神。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自己即将付出的时间成本估计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契约精神的缺失,这种人总会存在,可说是一种悲哀。
去年今日:356@365,再做一桌菜
前年今日:D355,打扫卫生
![]() |
D1085,城里的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