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思考
我常常在通过看电影、看书的过程中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可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在面对这个尽管真实但看不见的世界里又会重新陷入一种迷茫。我想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去思考的原因。如果不用去思考,我们可以相安无事地活着,尽管身在看不见彼此的隔膜、伤害,甚至最终也会感受不到那一点点的温存的世界里。可以不用去触碰过去自己残缺的那部分,也不愿去期待未来的完整,更何况是去赋予现在活着的价值。
我们置身于人群之中,有人只是仅仅为了去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大多数人只是随波逐流,只有那一少部分的人才能够不把自己遗忘,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我到底该如何让自己存在,是我们都一直面临的人生课题,也许是像艺术家、哲学家那样遗世独立,还是像普通人那样选择平凡度日。其实这两者之间一点也不矛盾,就像是问我该在哪儿活着,该怎样活着一样,天才会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普通人也还会面对日常的琐碎。他们在每天的重复里都需要不断地去接受心灵的拷问,就像纠结于我是谁,我在哪儿活着的问题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还在思考着这些问题。就像思考本身一样,它可以带给人痛苦,其实只是我们觉得它痛苦而已,只有真正喜欢思考的人才能够从中发现快乐的源泉。我喜欢思考,就像是一种本能,只是觉得自己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白天作为理性的一面,他告诉我应该作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去为自己的责任、良知而去存在着,而黑夜降
临伴随着感性的声音就不断地显示出自己阴暗的一面。或许我每天都在这种双重人格矛盾的不断交替中度过,但我庆幸自己总是能够感受到一种安宁的力量。是那个夜里的自己不断完善和充实着白天的自己,不断地去拥有一种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去活得深刻一些,能够看到以自己的人性中悲悯的一面去看待人们的苦痛,然后尽量用那个理性的自己去赋予它美的内涵。
有时觉得自己越思考就越容易去跟表面上存在的人脱节,而更渴望跟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也许大多时候的沉默,都是由于我们找不到一种能够表达自我的方式罢了,于是那些经过艺术家灵魂积淀的故事就更容易打动我们的内心,让那些相似却无法清晰表达自我的灵魂找到一种灵魂深处的共鸣。就像乌云过后偶尔抬眼瞥见的一道彩虹,或者一条在荒野上开出的一条小径。也许冥冥中自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指引着我们的灵魂去达到一种开阔的境界,那里也许很少有同行者,但却因为有一种呼应感的存在而并不感到孤独。或许寻求在那里并不是一种永恒的安宁,只有时时刻刻不断去追寻的自己活着的意义。我只是渴望自己身处闹市也不会觉得荒凉,才能在寂寞时不会感到面目可憎的孤独。或许没有永恒的一种存在方式,但不管处于何种境地、哪种阶段,我只是能够看得到自己对于永恒的追寻所在。我们聊天,不是为了去获取安慰,而是能够倾听到那个同样有理想的灵魂在诉求;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去追求知识背后所带来的价值;同样对于人生,也没有一劳永逸,我们不断追寻的只是对于真理的探索。在所有现实基础存在之上,总有一种与一切索取都无关的东西,我们只是为了最本真的自己而存在着。
写作之于我,就是那一片纯净之地,指引我在思考中不断前行。
我们置身于人群之中,有人只是仅仅为了去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大多数人只是随波逐流,只有那一少部分的人才能够不把自己遗忘,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我到底该如何让自己存在,是我们都一直面临的人生课题,也许是像艺术家、哲学家那样遗世独立,还是像普通人那样选择平凡度日。其实这两者之间一点也不矛盾,就像是问我该在哪儿活着,该怎样活着一样,天才会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普通人也还会面对日常的琐碎。他们在每天的重复里都需要不断地去接受心灵的拷问,就像纠结于我是谁,我在哪儿活着的问题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还在思考着这些问题。就像思考本身一样,它可以带给人痛苦,其实只是我们觉得它痛苦而已,只有真正喜欢思考的人才能够从中发现快乐的源泉。我喜欢思考,就像是一种本能,只是觉得自己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白天作为理性的一面,他告诉我应该作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去为自己的责任、良知而去存在着,而黑夜降
临伴随着感性的声音就不断地显示出自己阴暗的一面。或许我每天都在这种双重人格矛盾的不断交替中度过,但我庆幸自己总是能够感受到一种安宁的力量。是那个夜里的自己不断完善和充实着白天的自己,不断地去拥有一种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去活得深刻一些,能够看到以自己的人性中悲悯的一面去看待人们的苦痛,然后尽量用那个理性的自己去赋予它美的内涵。
有时觉得自己越思考就越容易去跟表面上存在的人脱节,而更渴望跟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也许大多时候的沉默,都是由于我们找不到一种能够表达自我的方式罢了,于是那些经过艺术家灵魂积淀的故事就更容易打动我们的内心,让那些相似却无法清晰表达自我的灵魂找到一种灵魂深处的共鸣。就像乌云过后偶尔抬眼瞥见的一道彩虹,或者一条在荒野上开出的一条小径。也许冥冥中自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指引着我们的灵魂去达到一种开阔的境界,那里也许很少有同行者,但却因为有一种呼应感的存在而并不感到孤独。或许寻求在那里并不是一种永恒的安宁,只有时时刻刻不断去追寻的自己活着的意义。我只是渴望自己身处闹市也不会觉得荒凉,才能在寂寞时不会感到面目可憎的孤独。或许没有永恒的一种存在方式,但不管处于何种境地、哪种阶段,我只是能够看得到自己对于永恒的追寻所在。我们聊天,不是为了去获取安慰,而是能够倾听到那个同样有理想的灵魂在诉求;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去追求知识背后所带来的价值;同样对于人生,也没有一劳永逸,我们不断追寻的只是对于真理的探索。在所有现实基础存在之上,总有一种与一切索取都无关的东西,我们只是为了最本真的自己而存在着。
写作之于我,就是那一片纯净之地,指引我在思考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