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夜三十须臾
今天是2013年10月16日,我出生在1983年10月17日,也就是说,明天,我将年满30。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小到对生活还抱有不现实的希望,我认为30岁是一个很老很老的年纪,老到我都不一定能活的到。
谁没想过自己的三十岁呢?事业、爱情、生活,甚至细致到账户有多少存款、去过多少个国家、腰围有多少。我曾经无数次想象如何迎接自己的三十岁——我像个大明星获了什么奖似的,端着架子穿着高定举着香槟站在话筒前,白皙细腻的皮肤和高贵优雅的气质使我不得不成为全场焦点,大家纷纷议论“这个女人已经有三十岁了吗”,我假模假式的发表致辞,讲完后一堆朋友上来拥抱我,大家纷纷流下感动的热泪,然后音乐响起,party all night long。游艇那是基本配置,也许有一两个明星朋友在也说不定。
而实际情况是,因为明后两天请假,我今天不得不盯着美编排完一份4个版的报纸、编了三个项目手册,中间还穿插着打电话桥一个二十人参加的视频会议、带领手下去和另外一个极其不配合的部门领导沟通工作,还抽空和一个新来的美国文艺女青年say hi。而明天,也就是我三十岁整的时候,我六点钟就要起床赶火车,接下来的四天更是马不停蹄……
我也想象过自己的爱情,轰轰烈烈,必须轰轰烈烈,和古龙的小说一样。我,或者他,在不见天日的沙场里横刀立马,哇呀呀一声跳将出来,一把挽住时空,那时盘古都还未出生,天地混沌。
而实际情况是,我们俩前几天刚因为薪水要不要分开花而拌嘴,我要求分开以示独立,他可能怕我会去沿街乞讨吧,所以坚决不同意,一气之下我就拿着他的工资卡去了商场……
憧憬和现实之间的,是变老。
我从来不怕变老,曾经怕的只是无力承担。就像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母亲,但这一切就自然而然的发生,我也没担心过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这一切。
《僧只律》中记载:“ 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儿子出生的那一天,我也重新出生了一次,面对人生第一次感到无奈和不知所措,对他,更是对我自己,我仿佛回到了那一天,1983年10月17日。在儿子出生的那三十个须臾里,我就有三十岁那么老了。
我记得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晚上,不哭也不闹,静静地躺在医院的婴儿推车里,我从栏杆的间隙看他的小脸,他闭着眼睛,不知睡没睡,也不知他是否知道他已不在妈妈体内。他很静,我不知道他需要什么,或不需要什么,只是一个劲的想给他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能给什么。医生来查房说他有点流鼻涕,可能是冷,让我把他抱在怀里睡。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能给他一些东西了。我的乳房顶着他红红的小脸,他的小脚丫顶着我的大腿,他还是很静,不知道我给他的体温够不够。过了一会他开始出汗,他下午出生的,还没有洗澡,于是在我躺的病床上留下了一圈淡黄色。我常常会想起那个淡黄色的不规则的圆,那是给予的形状。
我在三十岁学会给予,并不算太晚。
“人人都说30岁是一个分水岭,以前的我不以为然——数字而已,有什么好计较。现在我才发现,使我和以前的自己断裂开来的不是数字,而是责任。
这世界不是只有我,还有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先生,我先生的爸爸、妈妈,还有我未出世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我不可能只为自己活。这当然和所谓的“社会压力”或“道德绑架”无关,只是我走到了这里,我认清了什么是真的,什么是我真的关心的,什么是我真的愿意为之付出的。我渴望一家人和和美美坐在一起吃顿火锅,我渴望带爸爸妈妈去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我喜欢看爸爸妈妈坐在一起互相吹牛时脸上放出的光彩。只有到了这里,我才明白这些渴望有多么大,它们大过了独自旅行、深夜喝酒或名牌衣服带给我的欢愉,它们更加持久、恒定和强烈,它们是真的。”
以上摘自我今年初写的一篇日志,那时还未出生的宝宝如今已经是个长了两颗乳牙、会咯咯笑的胖小子了,我成了一个妈妈,有一天还会成为婆婆和奶奶,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个淡黄色的圆。
普世价值里的三十岁至少应该是小有所成的,好像那个年纪应该得到很多,可事实证明,三十岁的人更多的是在给予。
三十岁对人们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所有资本即将挥霍一空,色彩艳丽的花即将凋谢,然而,对于已经到了这里的人来说,饱满到不真实的美伴随着最初的痛一起消失了,剩下的也许是苦尽甘来,也许是逆来顺受。抛去沉重的生活本身不说,“三十而立”,立的是人格和自信,无论生活给予我怎样的际遇,我都可以在百忙之中伸出手,抹一把汗,给你一个笑。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小到对生活还抱有不现实的希望,我认为30岁是一个很老很老的年纪,老到我都不一定能活的到。而现在,我就站在这里,有风穿过我的头发,朝露渐褪,日光变得刺眼。我伸出手,抹一把时间凝在我额头的汗水,是为一须臾。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小到对生活还抱有不现实的希望,我认为30岁是一个很老很老的年纪,老到我都不一定能活的到。
谁没想过自己的三十岁呢?事业、爱情、生活,甚至细致到账户有多少存款、去过多少个国家、腰围有多少。我曾经无数次想象如何迎接自己的三十岁——我像个大明星获了什么奖似的,端着架子穿着高定举着香槟站在话筒前,白皙细腻的皮肤和高贵优雅的气质使我不得不成为全场焦点,大家纷纷议论“这个女人已经有三十岁了吗”,我假模假式的发表致辞,讲完后一堆朋友上来拥抱我,大家纷纷流下感动的热泪,然后音乐响起,party all night long。游艇那是基本配置,也许有一两个明星朋友在也说不定。
而实际情况是,因为明后两天请假,我今天不得不盯着美编排完一份4个版的报纸、编了三个项目手册,中间还穿插着打电话桥一个二十人参加的视频会议、带领手下去和另外一个极其不配合的部门领导沟通工作,还抽空和一个新来的美国文艺女青年say hi。而明天,也就是我三十岁整的时候,我六点钟就要起床赶火车,接下来的四天更是马不停蹄……
我也想象过自己的爱情,轰轰烈烈,必须轰轰烈烈,和古龙的小说一样。我,或者他,在不见天日的沙场里横刀立马,哇呀呀一声跳将出来,一把挽住时空,那时盘古都还未出生,天地混沌。
而实际情况是,我们俩前几天刚因为薪水要不要分开花而拌嘴,我要求分开以示独立,他可能怕我会去沿街乞讨吧,所以坚决不同意,一气之下我就拿着他的工资卡去了商场……
憧憬和现实之间的,是变老。
我从来不怕变老,曾经怕的只是无力承担。就像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母亲,但这一切就自然而然的发生,我也没担心过自己是否能够承担这一切。
《僧只律》中记载:“ 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儿子出生的那一天,我也重新出生了一次,面对人生第一次感到无奈和不知所措,对他,更是对我自己,我仿佛回到了那一天,1983年10月17日。在儿子出生的那三十个须臾里,我就有三十岁那么老了。
我记得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晚上,不哭也不闹,静静地躺在医院的婴儿推车里,我从栏杆的间隙看他的小脸,他闭着眼睛,不知睡没睡,也不知他是否知道他已不在妈妈体内。他很静,我不知道他需要什么,或不需要什么,只是一个劲的想给他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能给什么。医生来查房说他有点流鼻涕,可能是冷,让我把他抱在怀里睡。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能给他一些东西了。我的乳房顶着他红红的小脸,他的小脚丫顶着我的大腿,他还是很静,不知道我给他的体温够不够。过了一会他开始出汗,他下午出生的,还没有洗澡,于是在我躺的病床上留下了一圈淡黄色。我常常会想起那个淡黄色的不规则的圆,那是给予的形状。
我在三十岁学会给予,并不算太晚。
“人人都说30岁是一个分水岭,以前的我不以为然——数字而已,有什么好计较。现在我才发现,使我和以前的自己断裂开来的不是数字,而是责任。
这世界不是只有我,还有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先生,我先生的爸爸、妈妈,还有我未出世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我不可能只为自己活。这当然和所谓的“社会压力”或“道德绑架”无关,只是我走到了这里,我认清了什么是真的,什么是我真的关心的,什么是我真的愿意为之付出的。我渴望一家人和和美美坐在一起吃顿火锅,我渴望带爸爸妈妈去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我喜欢看爸爸妈妈坐在一起互相吹牛时脸上放出的光彩。只有到了这里,我才明白这些渴望有多么大,它们大过了独自旅行、深夜喝酒或名牌衣服带给我的欢愉,它们更加持久、恒定和强烈,它们是真的。”
以上摘自我今年初写的一篇日志,那时还未出生的宝宝如今已经是个长了两颗乳牙、会咯咯笑的胖小子了,我成了一个妈妈,有一天还会成为婆婆和奶奶,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个淡黄色的圆。
普世价值里的三十岁至少应该是小有所成的,好像那个年纪应该得到很多,可事实证明,三十岁的人更多的是在给予。
三十岁对人们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所有资本即将挥霍一空,色彩艳丽的花即将凋谢,然而,对于已经到了这里的人来说,饱满到不真实的美伴随着最初的痛一起消失了,剩下的也许是苦尽甘来,也许是逆来顺受。抛去沉重的生活本身不说,“三十而立”,立的是人格和自信,无论生活给予我怎样的际遇,我都可以在百忙之中伸出手,抹一把汗,给你一个笑。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小到对生活还抱有不现实的希望,我认为30岁是一个很老很老的年纪,老到我都不一定能活的到。而现在,我就站在这里,有风穿过我的头发,朝露渐褪,日光变得刺眼。我伸出手,抹一把时间凝在我额头的汗水,是为一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