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学院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的认识和建议
对管理学院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的认识和建议
1. 增加培养专业硕士学位名额 的作用:
增加硕士生培养人数满足学生对提高学历的需求。
自费培养不增加财政开支的(共享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资源,自费生的学杂费用对研究生培养有一定的成本补偿效果,有规模效应)。
创新培养模式,让研究生在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更符合社会工作需求。理想的结果是专硕能够在做一个“知识分子”的同时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更开阔的视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新。
2. 专业硕士学位的课程比学术型学位少6个学分,专硕的这六个学分没有开课(受限于学校投入的经费和薄弱的师资力量)。专硕的这6个学分就用研二上学期半年的实习期来替代。
3. 专硕的专业实习属于重要的培养环节,而培养单位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专硕实习是放羊状态。回家的回家,留校的在校兼职,找到实习的 也多是和专业学习联系不大的一般岗位而非对口的专业岗位。 需要培养单位联合校企结合单位结合专业设置实习岗位,进入实习岗位参照公司普通员工管理,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结合企业实际运作开展生产、学术与研究相结合的课题研究。
4. 专硕是自费培养的,学习的成本压力稍大,所以选择兼职和实习的比率很大,如果将实习环节设置为结合专业的对口企业实习的话 会有更大的激励作用,既鼓励了理论结合生产的学习,又从物质上支持同学的学习生活。
5. 师资力量薄弱。管理学院的专硕培养 是从学硕中抽调老师来开展,缺乏学科带头人,学院重视不足。目前整合了原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老师、机械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老师 和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老师才勉强运转起来。
6. 专硕培养不光是学校学习,还需要有是会实践项目的导师指导,学生自己去找生产实际课题不现实。所以专硕的导师队伍需要更丰富,除了引进学科教授之外 还需要开发企业导师(有生产实际项目需要研究)。
1. 增加培养专业硕士学位名额 的作用:
增加硕士生培养人数满足学生对提高学历的需求。
自费培养不增加财政开支的(共享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资源,自费生的学杂费用对研究生培养有一定的成本补偿效果,有规模效应)。
创新培养模式,让研究生在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更符合社会工作需求。理想的结果是专硕能够在做一个“知识分子”的同时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更开阔的视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新。
2. 专业硕士学位的课程比学术型学位少6个学分,专硕的这六个学分没有开课(受限于学校投入的经费和薄弱的师资力量)。专硕的这6个学分就用研二上学期半年的实习期来替代。
3. 专硕的专业实习属于重要的培养环节,而培养单位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专硕实习是放羊状态。回家的回家,留校的在校兼职,找到实习的 也多是和专业学习联系不大的一般岗位而非对口的专业岗位。 需要培养单位联合校企结合单位结合专业设置实习岗位,进入实习岗位参照公司普通员工管理,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结合企业实际运作开展生产、学术与研究相结合的课题研究。
4. 专硕是自费培养的,学习的成本压力稍大,所以选择兼职和实习的比率很大,如果将实习环节设置为结合专业的对口企业实习的话 会有更大的激励作用,既鼓励了理论结合生产的学习,又从物质上支持同学的学习生活。
5. 师资力量薄弱。管理学院的专硕培养 是从学硕中抽调老师来开展,缺乏学科带头人,学院重视不足。目前整合了原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老师、机械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老师 和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老师才勉强运转起来。
6. 专硕培养不光是学校学习,还需要有是会实践项目的导师指导,学生自己去找生产实际课题不现实。所以专硕的导师队伍需要更丰富,除了引进学科教授之外 还需要开发企业导师(有生产实际项目需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