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文学简史笔记 —— 吞武里王朝
吞武里王朝(1767——1782)
郑信(华裔)带领泰国人与华人,用了7个月的时间,从缅军手中夺回阿瑜陀耶,光复了阿瑜陀耶王朝。但由于阿瑜陀耶受到缅军损毁,便将首都迁移到了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这15年里,吞武里王朝与缅甸战争不断,而阿瑜陀耶王朝残留贵族亦一直耿耿于怀不愿由华人统领泰人。因此可以说,吞武里王朝一直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中。
吞武里王朝时期的几位大诗人:
หลวงสรวิชิต(หน)
นายสวน
พระยามหานุภาพ
ภิกษุอิน
体裁:以旧体诗歌为主。包括颂诗、宗教故事、民间故事和舞剧剧本。在形式上没有什么新突破,但在内容上有新的变化。同阿瑜陀耶时期的作品相比,吞武里王朝时期的文学作品语言朴素、平实、简洁、凝练,作品短小。由于作品多在战争期间或战争后写成,便没有阿瑜陀耶时期的冗长和细腻的情感抒发。
郑信:中泰混血儿。原名ตากสิน/พระยาตาก,由于被寄养在贵族家中,所以接受了好的教育。9岁开始读书,13岁入宫当了国王的侍卫。后被派到เมืองตาก做เจ้าเมือง,在กำแพงเพช获得爵位。其文学作品虽然建树不高,却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หลวงสรวิชิต(หน)
เพชรมงกุฏ——《佩恰蒙固》
体裁:利律体
内容:涉及到《伊瑙》的故事。这一部分是用ฉันท์写的。
นายสวน
吞武里王颂——85节诗
打破开头祭天,而换成了作者的写作时间,歌颂了吞武里王朝和郑信王救国于危难之中的事迹,同时描写了吞武里王朝时期人们建立新都的热闹场面。
因为具有史料价值,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很推崇《吞武里王颂》。
ภิกษุอิน 比丘因
《กฤษณาสอนน้อง》——《格莎娜训妹》
内容:大体相当于中国古代女子所读的《女书》。是训教类的道德伦理方面的作品。
诗体:ฉันท์
作用:使人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社会观、价值观以及当时女子的地位。
พระยามหานุภาพ 帕耶马哈努帕
《นิราศกวางตุ้ง》——《广东纪行诗》
内容:记录了吞武里王朝出行中国的情形。摆脱了尼拉以爱情为主题的束缚(后来的诗人顺通蒲也得以借鉴这种尼拉)。
《罗摩衍那》
印度两大史诗之一,在印度文学史上被称为最初的诗,对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文有梵文写成,诗体是输洛迦,每节诗是两行,每行是16个音节。全书分为7章,共24000个对句。主要内容讲述了罗摩王子和妻子希达的故事。
成书年代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罗摩作为毗湿奴的化身,最后杀死了十首魔王罗波那,确立了人间宗教与道德的标准。季羡林的译本是全世界除了英译本外唯一的外文译本。
作者:伐尔弥吉,传说出身于婆罗门家庭,但遭遗弃,以偷盗为生。修行时因一动不动,在身体上形成了许多蚂蚁窝。故而又叫蚁土至。
内容:共分为7篇,分别是:
童年篇,阿瑜陀篇,森林片,猴国篇,美妙篇,战斗篇,后篇。
成就:朴实无华,简明流畅,在亚洲广为流传,是世界宝贵文化遗产。
风格:出现了浓墨重彩的雕琢,具有印度风情。政治(宫斗),爱情,战斗,风景。开辟了新天地,对宫廷和夜景的描写,对恒河的描绘。
影响:流传了2000多年。
郑信版的《拉玛坚》分为4个章节:
《帕蒙国》
《哈努曼戏瓦纳林》
《马里叻王断案》
《十首魔王须弥山祭法宝》
特点:粗犷简约,文学水平不高,在恢复和继承传统文学方面有自己的作用。
郑信(华裔)带领泰国人与华人,用了7个月的时间,从缅军手中夺回阿瑜陀耶,光复了阿瑜陀耶王朝。但由于阿瑜陀耶受到缅军损毁,便将首都迁移到了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这15年里,吞武里王朝与缅甸战争不断,而阿瑜陀耶王朝残留贵族亦一直耿耿于怀不愿由华人统领泰人。因此可以说,吞武里王朝一直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中。
吞武里王朝时期的几位大诗人:
หลวงสรวิชิต(หน)
นายสวน
พระยามหานุภาพ
ภิกษุอิน
体裁:以旧体诗歌为主。包括颂诗、宗教故事、民间故事和舞剧剧本。在形式上没有什么新突破,但在内容上有新的变化。同阿瑜陀耶时期的作品相比,吞武里王朝时期的文学作品语言朴素、平实、简洁、凝练,作品短小。由于作品多在战争期间或战争后写成,便没有阿瑜陀耶时期的冗长和细腻的情感抒发。
郑信:中泰混血儿。原名ตากสิน/พระยาตาก,由于被寄养在贵族家中,所以接受了好的教育。9岁开始读书,13岁入宫当了国王的侍卫。后被派到เมืองตาก做เจ้าเมือง,在กำแพงเพช获得爵位。其文学作品虽然建树不高,却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หลวงสรวิชิต(หน)
เพชรมงกุฏ——《佩恰蒙固》
体裁:利律体
内容:涉及到《伊瑙》的故事。这一部分是用ฉันท์写的。
นายสวน
吞武里王颂——85节诗
打破开头祭天,而换成了作者的写作时间,歌颂了吞武里王朝和郑信王救国于危难之中的事迹,同时描写了吞武里王朝时期人们建立新都的热闹场面。
因为具有史料价值,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很推崇《吞武里王颂》。
ภิกษุอิน 比丘因
《กฤษณาสอนน้อง》——《格莎娜训妹》
内容:大体相当于中国古代女子所读的《女书》。是训教类的道德伦理方面的作品。
诗体:ฉันท์
作用:使人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社会观、价值观以及当时女子的地位。
พระยามหานุภาพ 帕耶马哈努帕
《นิราศกวางตุ้ง》——《广东纪行诗》
内容:记录了吞武里王朝出行中国的情形。摆脱了尼拉以爱情为主题的束缚(后来的诗人顺通蒲也得以借鉴这种尼拉)。
《罗摩衍那》
印度两大史诗之一,在印度文学史上被称为最初的诗,对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文有梵文写成,诗体是输洛迦,每节诗是两行,每行是16个音节。全书分为7章,共24000个对句。主要内容讲述了罗摩王子和妻子希达的故事。
成书年代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罗摩作为毗湿奴的化身,最后杀死了十首魔王罗波那,确立了人间宗教与道德的标准。季羡林的译本是全世界除了英译本外唯一的外文译本。
作者:伐尔弥吉,传说出身于婆罗门家庭,但遭遗弃,以偷盗为生。修行时因一动不动,在身体上形成了许多蚂蚁窝。故而又叫蚁土至。
内容:共分为7篇,分别是:
童年篇,阿瑜陀篇,森林片,猴国篇,美妙篇,战斗篇,后篇。
成就:朴实无华,简明流畅,在亚洲广为流传,是世界宝贵文化遗产。
风格:出现了浓墨重彩的雕琢,具有印度风情。政治(宫斗),爱情,战斗,风景。开辟了新天地,对宫廷和夜景的描写,对恒河的描绘。
影响:流传了2000多年。
郑信版的《拉玛坚》分为4个章节:
《帕蒙国》
《哈努曼戏瓦纳林》
《马里叻王断案》
《十首魔王须弥山祭法宝》
特点:粗犷简约,文学水平不高,在恢复和继承传统文学方面有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