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靠男人征服世界 也靠男人征服男人(《罗生门》影评)
有句话说得好,男人征服世界,而女人靠男人征服世界。而《罗生门》告诉我们:男人靠武力征服男人,女人靠男人征服男人。如果想早死就找男人绝对,如果想死得不明不白,招惹别人的女人。
一切都是从三个人讲故事说起的,上图为《罗生门》剧照
臭男人们,你们这是在用生命说谎!
日本古代男人盛行大男子主义。大男子主义男人惧怕承认懦弱,爱面子是最大的弱点之一。剧中的两个男人都说了夸大自己的谎,打死不承认自己在决斗时的猥琐:强盗夸大自己的战斗勇猛,夸大自己在整个杀人事件中的控制能力。下图为强盗的剧照:
死者死掉了都不承认自己是战败而死,怎么都是光荣的自杀身亡,于是说谎称是感到屈辱而自戕身亡,企图将罪责退给妻子。。。下图为死者剧照。
和尚说的没错,实为人间惨剧。本人对此无语的同时,更加体会到黑泽明塑造极端自私丑陋人物形象的良苦用心——你们是在用生命在为自己的利益说谎!——而这种为了自己的利益彼此说谎的现象,被后世人成为“罗生门”,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这一段的镜头带入感非常强,把观众当成了“法官”,让观众参与犯罪调查过程中,非常匠心和大师的设计。
女人急中生智 激将法借刀杀人
罗生门里的女人算是最可怜的了,无端端因为漂亮被人凌辱,强奸后被丈夫残忍抛弃(丈夫台词“我宁可要这匹马也不要你这个妓女”)。她感到绝望,一个女人被强奸后,竟然还不如一匹马。在这里,应该要对大男子主义深深的批判,对于物化女人的封建主义思想应当狠狠抨击!
可怜的女人
罗生门里的政治不正确
政治正确,就是说不能说女人是软弱的。换句话说,你不能说女人的美貌和眼泪,就是在说谎。然而《罗生门》里的剧情,就跟《武士道》里鄙视农民一样,鄙视了女人的眼泪。“
女人喜欢用眼泪博取同情”这句话说出来估计会被女权主义者喷个半死,但这似乎又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女人喜欢用眼泪包装懦弱,好为自己获得更高的筹码。而法律往往容易偏向弱者的证词,于是乎,法律更是一种政治正确,更加偏向女人的眼泪。强盗的“女人天生就是软弱的”,樵夫“女人喜欢用眼泪博取同情”的台词,都是政治上的不正确。正是因为黑泽明的这种客观的立场,让电影具有很崇高的地位。
女人在犯罪现场多次哭泣,不时癫狂绝望
女人的眼泪是无奈的武器
剧情是层层递进进入高潮的,证词的信度从低到高分别为强盗、女人和死者,结果死者也说了谎,最后竟然还发现证人也说了谎。。。人性的丑陋在这个极端的故事里充分的放大,而剧情中的每个角色,都利用了自己身份的优势做了完美的包装。在任何审判前,大众会先入为主,带入假设。而狡辩者的表演,更让大众确信这种假设是真的。特别是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更加如此。
有时候说眼泪是女人掩饰的武器就太夸张了,想想在大男子主义下的制度,女人唯一拥有的武器就恐怕是博取同情,在夹缝中求生了。剧情是在强调一种事实,却不能回避眼泪这种武器的有效性。
最后说说 奇妙的罗生门镜头带入感
一般说的镜头带入感,是电影能把观众带进去多少。一般而言,3d电影把人带入到现场,但黑泽明在罗生门的带入感则是奇妙的。一种是惊悚的带入感,如下图为电影开始时,樵夫走进森林里的一段长时间的跟随拍摄,黑泽明使用了很诡异、偷窥的镜头,如下图,则是用广角临近的取景,总有一种莫名的惊悚感,好像有人在跟踪一样:
较远,大角度的镜头,造成一种窥视感
上图是判案镜头,观众被带入“法官”的角色
原文链接:http://www.guoquanboke.com/750.html
一切都是从三个人讲故事说起的,上图为《罗生门》剧照
臭男人们,你们这是在用生命说谎!
日本古代男人盛行大男子主义。大男子主义男人惧怕承认懦弱,爱面子是最大的弱点之一。剧中的两个男人都说了夸大自己的谎,打死不承认自己在决斗时的猥琐:强盗夸大自己的战斗勇猛,夸大自己在整个杀人事件中的控制能力。下图为强盗的剧照:
死者死掉了都不承认自己是战败而死,怎么都是光荣的自杀身亡,于是说谎称是感到屈辱而自戕身亡,企图将罪责退给妻子。。。下图为死者剧照。
和尚说的没错,实为人间惨剧。本人对此无语的同时,更加体会到黑泽明塑造极端自私丑陋人物形象的良苦用心——你们是在用生命在为自己的利益说谎!——而这种为了自己的利益彼此说谎的现象,被后世人成为“罗生门”,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这一段的镜头带入感非常强,把观众当成了“法官”,让观众参与犯罪调查过程中,非常匠心和大师的设计。
女人急中生智 激将法借刀杀人
罗生门里的女人算是最可怜的了,无端端因为漂亮被人凌辱,强奸后被丈夫残忍抛弃(丈夫台词“我宁可要这匹马也不要你这个妓女”)。她感到绝望,一个女人被强奸后,竟然还不如一匹马。在这里,应该要对大男子主义深深的批判,对于物化女人的封建主义思想应当狠狠抨击!
可怜的女人
罗生门里的政治不正确
政治正确,就是说不能说女人是软弱的。换句话说,你不能说女人的美貌和眼泪,就是在说谎。然而《罗生门》里的剧情,就跟《武士道》里鄙视农民一样,鄙视了女人的眼泪。“
女人喜欢用眼泪博取同情”这句话说出来估计会被女权主义者喷个半死,但这似乎又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女人喜欢用眼泪包装懦弱,好为自己获得更高的筹码。而法律往往容易偏向弱者的证词,于是乎,法律更是一种政治正确,更加偏向女人的眼泪。强盗的“女人天生就是软弱的”,樵夫“女人喜欢用眼泪博取同情”的台词,都是政治上的不正确。正是因为黑泽明的这种客观的立场,让电影具有很崇高的地位。
女人在犯罪现场多次哭泣,不时癫狂绝望
女人的眼泪是无奈的武器
剧情是层层递进进入高潮的,证词的信度从低到高分别为强盗、女人和死者,结果死者也说了谎,最后竟然还发现证人也说了谎。。。人性的丑陋在这个极端的故事里充分的放大,而剧情中的每个角色,都利用了自己身份的优势做了完美的包装。在任何审判前,大众会先入为主,带入假设。而狡辩者的表演,更让大众确信这种假设是真的。特别是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更加如此。
有时候说眼泪是女人掩饰的武器就太夸张了,想想在大男子主义下的制度,女人唯一拥有的武器就恐怕是博取同情,在夹缝中求生了。剧情是在强调一种事实,却不能回避眼泪这种武器的有效性。
最后说说 奇妙的罗生门镜头带入感
一般说的镜头带入感,是电影能把观众带进去多少。一般而言,3d电影把人带入到现场,但黑泽明在罗生门的带入感则是奇妙的。一种是惊悚的带入感,如下图为电影开始时,樵夫走进森林里的一段长时间的跟随拍摄,黑泽明使用了很诡异、偷窥的镜头,如下图,则是用广角临近的取景,总有一种莫名的惊悚感,好像有人在跟踪一样:
较远,大角度的镜头,造成一种窥视感
上图是判案镜头,观众被带入“法官”的角色
原文链接:http://www.guoquanboke.com/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