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的灰色爱情
B的初恋女友在甩了他以后丢下这么一句话:其实你挺好的,就是对我太好了,你爱我像爱那条流浪狗。没等B点头示意,她就挥挥衣袖走了。之后的两个月,B逃掉了二分之三的课,包括呆在图书馆的完美自习课。摆满空酒瓶的书桌,挤在一起取暖的烟头,掉了一半的被子,墙上的老旧时钟发着沙哑的脚步声,B的目光呆滞,屋内一片狼藉。这一年,十七岁,上初三,说这样的日子遥遥无期。
B一点也不帅,就算你的审美观有点偏差也不太可能看上他。但是,我想说的但是概率极低。牵她手的那晚,满天的星星不停地闪,有那么一刻 B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方向在哪?颓废的几个月里,脑袋里不断涌现这个问题,往哪走?爱情,一旦有了一见钟情的假象后,就极其容易被蒙蔽。中考来临之前的内心世界看似风平浪静,只有自己知道兵荒马乱的窘境。依旧一起来来去去,一起风风雨雨,一起分分离离。怎样的词来形容不得不放弃的自我妥协才比较满意?无能为力?懦弱无比?还是早已注定?怎样都好,结局大家看得见的话,无需多讲。
B三年前收养了一只流浪狗,原因不难推测。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一直到他脑海里有爸爸妈妈这个概念时,爷爷因为心脏不好已经去世了。是路过爷爷家的阿姨看到爷爷晕倒在地时问B的第一句话:赶紧叫你爸爸妈妈,你爷爷晕倒了。这才有了爸爸妈妈的概念,那年八岁。后来,每次单独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B总是问:奶奶啊,我的爸爸妈妈去哪了?奶奶不是在淘米,就是在浇菜。奶奶已经很老了,这种逐渐远离的亲切感让B想消失,跟着这种不舍一起消失,不管去哪,只要感受不到无能为力就可以消失。奶奶总这样说,B仔啊,你没出生以前,你的爸爸妈妈就已经决定让你当个无忧无虑的小孩了。三个月大的时候,你跟他们一起外出,你太贪玩,躺在草丛中睡着了。你把爸爸妈妈弄丢咯,你睡着咯,醒来后找不到他们你就不停地哭啊哭,累了,你又睡着了,你的爸爸妈妈再也听不到了。。。这句话一从奶奶的嘴里滑出时,B总能借着余光捕捉到奶奶眼角的泪光。那时还不懂为什么奶奶的眼角有泪花,一直到,B开始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长大了,一直到他也学会流泪。他甚至察觉到自己的来历,在把爸爸妈妈弄丢后,爱他的爷爷奶奶还是爷爷奶奶吗?是,永远都是!不得不承认,他打小就有自我催眠的天份,只要出现流浪二字就一定和自己有关。那只跟了它两年的流浪狗就是这样被他当成了同党。狗不是人,不懂多愁善感。狗只是狗,心甘情愿跟着B走,无论对他好还是不好。
显而易见,B对它很好,好到让人嫉妒。B分不清到底是怎样的心理扭曲让人失去自我优越感拿自己和狗进行对比。他的女友走得坦坦荡荡,连大门都关得无端作响,原本只会不停摆尾的狗也一如反常地朝她离去的方向叫了几声。这是第几次了?B数不过来,那些累积的伤害。爱着这只流浪狗,心里的幸福像冬日里的太阳一样温暖。爱着她呢?这次不想牵强。这种比较一点意义也没有,没人比自己清楚她在心里的地位。如果,B学着她的口气问自己,如果拿它跟她对比,他更爱谁?当某种前提假设已经理所当然,许许多多的荒唐也就肆无忌惮了。又或许,B谁都不爱,只爱自己。又或许,他连自己也不爱,因为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爱。
镜头回到这样的一个场景:B牵着那只流浪狗走在路上,而她也牵着另一只狗迎面走来。你好。你好。一起低下头,抿抿嘴,再檫身而过。只是路过,只有路过,只能路过。
很多年后,B回想起这段感情时,总是记不清当时她为何选择离开。他知道一定不是因为自己不爱她,也不是他太爱狗。一直到,狗也离开他了,B终于懒得去想了。
眼前的黑是什么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B一点也不帅,就算你的审美观有点偏差也不太可能看上他。但是,我想说的但是概率极低。牵她手的那晚,满天的星星不停地闪,有那么一刻 B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方向在哪?颓废的几个月里,脑袋里不断涌现这个问题,往哪走?爱情,一旦有了一见钟情的假象后,就极其容易被蒙蔽。中考来临之前的内心世界看似风平浪静,只有自己知道兵荒马乱的窘境。依旧一起来来去去,一起风风雨雨,一起分分离离。怎样的词来形容不得不放弃的自我妥协才比较满意?无能为力?懦弱无比?还是早已注定?怎样都好,结局大家看得见的话,无需多讲。
B三年前收养了一只流浪狗,原因不难推测。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一直到他脑海里有爸爸妈妈这个概念时,爷爷因为心脏不好已经去世了。是路过爷爷家的阿姨看到爷爷晕倒在地时问B的第一句话:赶紧叫你爸爸妈妈,你爷爷晕倒了。这才有了爸爸妈妈的概念,那年八岁。后来,每次单独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B总是问:奶奶啊,我的爸爸妈妈去哪了?奶奶不是在淘米,就是在浇菜。奶奶已经很老了,这种逐渐远离的亲切感让B想消失,跟着这种不舍一起消失,不管去哪,只要感受不到无能为力就可以消失。奶奶总这样说,B仔啊,你没出生以前,你的爸爸妈妈就已经决定让你当个无忧无虑的小孩了。三个月大的时候,你跟他们一起外出,你太贪玩,躺在草丛中睡着了。你把爸爸妈妈弄丢咯,你睡着咯,醒来后找不到他们你就不停地哭啊哭,累了,你又睡着了,你的爸爸妈妈再也听不到了。。。这句话一从奶奶的嘴里滑出时,B总能借着余光捕捉到奶奶眼角的泪光。那时还不懂为什么奶奶的眼角有泪花,一直到,B开始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长大了,一直到他也学会流泪。他甚至察觉到自己的来历,在把爸爸妈妈弄丢后,爱他的爷爷奶奶还是爷爷奶奶吗?是,永远都是!不得不承认,他打小就有自我催眠的天份,只要出现流浪二字就一定和自己有关。那只跟了它两年的流浪狗就是这样被他当成了同党。狗不是人,不懂多愁善感。狗只是狗,心甘情愿跟着B走,无论对他好还是不好。
显而易见,B对它很好,好到让人嫉妒。B分不清到底是怎样的心理扭曲让人失去自我优越感拿自己和狗进行对比。他的女友走得坦坦荡荡,连大门都关得无端作响,原本只会不停摆尾的狗也一如反常地朝她离去的方向叫了几声。这是第几次了?B数不过来,那些累积的伤害。爱着这只流浪狗,心里的幸福像冬日里的太阳一样温暖。爱着她呢?这次不想牵强。这种比较一点意义也没有,没人比自己清楚她在心里的地位。如果,B学着她的口气问自己,如果拿它跟她对比,他更爱谁?当某种前提假设已经理所当然,许许多多的荒唐也就肆无忌惮了。又或许,B谁都不爱,只爱自己。又或许,他连自己也不爱,因为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爱。
镜头回到这样的一个场景:B牵着那只流浪狗走在路上,而她也牵着另一只狗迎面走来。你好。你好。一起低下头,抿抿嘴,再檫身而过。只是路过,只有路过,只能路过。
很多年后,B回想起这段感情时,总是记不清当时她为何选择离开。他知道一定不是因为自己不爱她,也不是他太爱狗。一直到,狗也离开他了,B终于懒得去想了。
眼前的黑是什么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