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
家里有一本三毛全集,小时候闲的没事儿翻书看着了。里面很多东西都理解不了,但石头记这篇看了很多遍。
去年还是前年,断续之间,手机上下了三毛的几本集子看。有些感慨,又觉得对我的精神健康未必有好处。手机折腾几次,也就没有了。
来到美国两个半月了。其实被分割成好多阶段。要自己亲手摧毁一些,远离一些多年建立的习惯和程式;又要建立新的链接,发现真正的自己。时时崩溃,无处可靠,不敢寄托。早上起来在半梦半醒之间又同眼前的生活和解,心里踏实了许多。想起三毛这篇石头记,又找来看。
才华和艺术,是真实存在的。这种精神连接,科学,人文,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也就止步于眼前的认识,不能知道为何才华和艺术存在。小时候也没想太多,总是向往自己能有各种超越常规的能力。所以三毛说她能看出石头的灵魂,我也就没事儿在海边找石头,回来闲了用彩笔画一画。好像画过一个狮子,可能现在还在我们家的鱼缸里。
再看此文,甚是感慨。艺术这东西,从来就是灵感和世界的精神激荡出的链接。你固然羡慕,想要,可能不能做到,自己该和世界又怎样的精神链接,永远是心的任务。
人生也就是这样了。若是精神追求为重,则日常生活,物质享受便要淡一些。和所有的追求一样,有天资,有灵感,有努力,也有运气。也便总有可能穷毕生而不至。可既然无可选择的踏上这条路,也就失去了一切可参照的指南。任何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都不能求诸常规解释,求诸别人意见——这些还是可以看可以听,可终究只有自己的心罢了。它也会犯错,它也许还会不断犯错,成长缓慢,可对于追求成为自己的人来说,别无选择,唯有直面自己的复杂黑暗,给它时间和空间成长。
以我的本心,就算在美国,也还是难以真正听见看见自己的心。它也时时吓住,交出决定权。可若是不听它的,只怕连希望都没有。“过忠于自己的一生”,听上去老套无比,泛泛而谈,可真正在这条路上艰难走来的人们,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只能继续选择,并时刻享受着选择带来的实现和痛苦。
不知道自己的局限,不认识自己的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的能量。接受是能量,勇敢是能量,智慧是能量,爱也是能量。能量等级若是弱,连这几个词的真正含义都无法感知——不过是认知体系中的字面意,上下文含义罢了。真正的感知,总要和自己的亲身体验结合,总要摔倒才知道怎么继续走下去。直到所有这些词的含义都明明白白的在心间了,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大概还没有达到接受的能量层级。心大概还是个孩子。之前怕摔,连门都不出。如今明知自己在一群人中会不知道说什么,无法投入,还联系人组织聚会;明知道未来无法确定,还选择继续向前,不理会担忧纠结和痛苦;对车这事儿没什么兴趣,还是要想办法买车学车,好真正有自由。只要回头一看,就能看到那么多简单的路,只要我走了任何一条,就不是今天这种困境,可在把简单变困难这条道路上,心又根本不消失,只好知其不可而为之,只好一次次的跌倒,爬不爬起来我都不敢说,只能说已经无法不示弱,也就无所谓让世界看到我真实的一面,只能这么走下去。也没有多么高尚多么伟大,世界根本就无法比较。只能听从召唤。还是混乱。可尚有一线光芒。
黎明前的黑夜太久。可也许只要真正懂得,沉如水的也是钻石。扔掉一切一切附加的价值,存在的意义。不去想到底如何经世致用,只想想如何成为自己,真正有一颗心,真正作出自己的选择。
而我的人生,对别人也许没有参考价值。人生本来就是孤旅,挣扎与否,都是个人选择。热热闹闹一辈子,一想到终极问题就转向人群,是一种选择;被动接受孤独,挣扎在两个世界之间,也是一种选择;主动选择孤独,用痛苦淬炼自己——无论最后出来的是什么样的自己,有什么样的用途,这都不重要,只要自己选择就好。
对我来说,每次都好像可以选择,却又觉得没有选择。也许是心逐渐强大的标志。绕了这么这么大的弯儿。若还执迷于结果,执迷于致用,那可真是太悲哀了。
什么都不为。就为记录孤独之旅。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与命运和解。
去年还是前年,断续之间,手机上下了三毛的几本集子看。有些感慨,又觉得对我的精神健康未必有好处。手机折腾几次,也就没有了。
来到美国两个半月了。其实被分割成好多阶段。要自己亲手摧毁一些,远离一些多年建立的习惯和程式;又要建立新的链接,发现真正的自己。时时崩溃,无处可靠,不敢寄托。早上起来在半梦半醒之间又同眼前的生活和解,心里踏实了许多。想起三毛这篇石头记,又找来看。
才华和艺术,是真实存在的。这种精神连接,科学,人文,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也就止步于眼前的认识,不能知道为何才华和艺术存在。小时候也没想太多,总是向往自己能有各种超越常规的能力。所以三毛说她能看出石头的灵魂,我也就没事儿在海边找石头,回来闲了用彩笔画一画。好像画过一个狮子,可能现在还在我们家的鱼缸里。
再看此文,甚是感慨。艺术这东西,从来就是灵感和世界的精神激荡出的链接。你固然羡慕,想要,可能不能做到,自己该和世界又怎样的精神链接,永远是心的任务。
人生也就是这样了。若是精神追求为重,则日常生活,物质享受便要淡一些。和所有的追求一样,有天资,有灵感,有努力,也有运气。也便总有可能穷毕生而不至。可既然无可选择的踏上这条路,也就失去了一切可参照的指南。任何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都不能求诸常规解释,求诸别人意见——这些还是可以看可以听,可终究只有自己的心罢了。它也会犯错,它也许还会不断犯错,成长缓慢,可对于追求成为自己的人来说,别无选择,唯有直面自己的复杂黑暗,给它时间和空间成长。
以我的本心,就算在美国,也还是难以真正听见看见自己的心。它也时时吓住,交出决定权。可若是不听它的,只怕连希望都没有。“过忠于自己的一生”,听上去老套无比,泛泛而谈,可真正在这条路上艰难走来的人们,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只能继续选择,并时刻享受着选择带来的实现和痛苦。
不知道自己的局限,不认识自己的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的能量。接受是能量,勇敢是能量,智慧是能量,爱也是能量。能量等级若是弱,连这几个词的真正含义都无法感知——不过是认知体系中的字面意,上下文含义罢了。真正的感知,总要和自己的亲身体验结合,总要摔倒才知道怎么继续走下去。直到所有这些词的含义都明明白白的在心间了,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大概还没有达到接受的能量层级。心大概还是个孩子。之前怕摔,连门都不出。如今明知自己在一群人中会不知道说什么,无法投入,还联系人组织聚会;明知道未来无法确定,还选择继续向前,不理会担忧纠结和痛苦;对车这事儿没什么兴趣,还是要想办法买车学车,好真正有自由。只要回头一看,就能看到那么多简单的路,只要我走了任何一条,就不是今天这种困境,可在把简单变困难这条道路上,心又根本不消失,只好知其不可而为之,只好一次次的跌倒,爬不爬起来我都不敢说,只能说已经无法不示弱,也就无所谓让世界看到我真实的一面,只能这么走下去。也没有多么高尚多么伟大,世界根本就无法比较。只能听从召唤。还是混乱。可尚有一线光芒。
黎明前的黑夜太久。可也许只要真正懂得,沉如水的也是钻石。扔掉一切一切附加的价值,存在的意义。不去想到底如何经世致用,只想想如何成为自己,真正有一颗心,真正作出自己的选择。
而我的人生,对别人也许没有参考价值。人生本来就是孤旅,挣扎与否,都是个人选择。热热闹闹一辈子,一想到终极问题就转向人群,是一种选择;被动接受孤独,挣扎在两个世界之间,也是一种选择;主动选择孤独,用痛苦淬炼自己——无论最后出来的是什么样的自己,有什么样的用途,这都不重要,只要自己选择就好。
对我来说,每次都好像可以选择,却又觉得没有选择。也许是心逐渐强大的标志。绕了这么这么大的弯儿。若还执迷于结果,执迷于致用,那可真是太悲哀了。
什么都不为。就为记录孤独之旅。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与命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