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心得初总结之一 语境与词汇
2013-10-4 英语学习心得初总结之一 语境与词汇 很多人一提起学英语就想到背单词,这是英语学习里面最大的一个误区。想想和英国人日常交流当中真正不认识的词,大概占在总交流词汇里的百分之十都不到。而在电视节目当中,这个比例可能会因为节目的话题性而提升到百分之二十。在新闻,文学中,这种比例会再有所提高。然而问题在于,我们的英语用语和英国人的英语用语却不是百分之十,而是百分之九十的差距。如果我们和英国人真的只是百分之十的词汇量差距,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对话会是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差距,仅是遇到些许不常涉及的词汇的时候需要对方解释一下。然而我们现在和他们之间的对话是鹦鹉学舌的幼儿园小朋友和大学生之间的对话,情感表达的方式变化,对于语言幽默的理解,自我的口头禅等等,这种巨大的横亘在我们之间的鸿沟根本就不是用提高词汇量所能解决的问题。大部分人背单词所用的方式,基本上是看英文,记中文解释,这便是中式英语。这种学习方式学出来的英语用语,跟用谷歌中译英翻译的结果很类似,实则谷歌翻译对部分词汇还会带有智能识别语境的功能,而背单词的人却没有。 我们真正需要积累的东西,是语境用语,而不是单词本身。几天前我跟我的印度室友聊天,我说了这样一句话,“He must have a good impression on you.”我是想说,房东对她的印象大概很好。说完之后,我突然感到,我的用语就是中译英过来的,因为印象的中文翻译便是impression。我的室友当时笑了笑,理解了我想说的意思。然而实际上这种用法本身在英国人的眼中不是很常用,或者说略学究,略奇怪。我其实本可以这样说,“He must think really highly of you.”但是我没有,因为我的脑中首先会反应“印象好”,而impression这个词又看起来很专业,不像“think”那么简单。实则后者的用语要比前者的用语生活化,并且准确生动得多。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我英语记录本的十月一号的用语记录里,有这样一个用语,“get the kids off junk food”。这是英国很有名的电视节目The One Show里面,报道在英国中小学附近的takeaway joints推广healthy food,取代junk food时用到的一个用语。这个用语再简单不过,但是当时我却觉得它很生动,并且我当时想,如果让我来编写节目的script,我可能就不会用“get the kids off junk food”,我可能会用,“prevent the kids from having more junk food”。这便是背单词的恶果。因为在中国人的头脑中,prevent sb from doing这种背的太多了。而前者当中,get, kids, off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词,get和off结合起来,在这个语境当中足以充分表达清楚意思。然而大部分人看到这两个词的时候根本就不会过多留意,或者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会不会在自己的表达中用到这种用语,而将其忽略过去。我想这些才是我和英国人百分之九十的差距,真正所在的地方。 运用语境来记忆用语是最有效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我们所有真正有效的语言学习都是在不断重复接触不同语境当中获得的。在我十月二号的用语记录当中,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用语是,“on a technicality”。这个用语很难直译成中文,朗文当代对于technicality在此语境当中的英文解释为“a small detail in a law or a set of rules, especially one that forces you to make a decision that seems unfair”。意即在法庭上,一些狡猾的律师,从法律条文中找出些许漏洞,帮助被告逃脱罪行的做法。我之所以对其印象深刻,是因为technicality这个词在九月二十五号的The One Show当中反复出现。当时节目是在报道很多在英国被误判,在监狱里被关押多年的犯人,在后来的调查中平反出狱之后,去向政府讨要补偿费的艰难历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The government don’t want to write cheques in favour of people whose conviction is quashed on a technicality”。这句话是在节目中颇为正式地叙述讨要补偿费艰难的原因的一句话。我在看到这里的时候,首先对“on a technicality”有了一种认识。之后当节目回到主持人和嘉宾讨论的环节,这个词又被反复用到,或正式,或口语化。例如,“some of the criminals are released on a, huh, rather, huh, technicality if you like”。在这个例子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嘉宾在提到technicality的时候,他对这个词的理解,心情是什么样子的。他有所犹豫,并且在末尾又加了“if you like”,这样我就开始感到,technicality在这句话中可以带有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意即有些罪犯确实是因为法律条文逃脱了罪行,而这个嘉宾说到这里的时候,又觉得这样说太过绝对,太过明目张胆。这样,在这个语境中,我对英国人对technicality这个词的感觉又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并且在两句话当中,前者用于“conviction that is quashed on a technicality”,后者用于“criminals who are released on a technicality”,我又对technicality这个词所可以跟随的动词,其在语句当中的具体运用,又有了一定的感觉。在之后,嘉宾,主持人用各种方式谈论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变得更加全面透彻。 很多人在来到英国之后,都逐渐学会了用“Basically”这个词,原因很简单,这个词被用的实在太多了。而这个词的中文直译,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什么,有些语境下可以翻译成“基本上”,但大部分时候这种翻译都不合适,它更像是一种口头禅,一种情感表达需要。而人们学会了用这个词,因为他们在不断地接触运用这个词的各种语境,甚至没有人真正留心过,没有人查过它的汉语解释,只是因为接触的太多了。而没有来过英国,真正背单词背过basically的人,反而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它合适。 我们对于一种用语的透彻理解,需要的是具体语境的不断刺激,而不是单纯的中文,英文翻译的反复背诵。 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语境学习用语,我将在下一节谈谈我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