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意似水桂情柔
甜是勾人之味,又唯恐失当。过,有粘稠淤腻之感。不及,则不免失之寡淡的败兴。
莲叶何田田的时节,到江南寻踪,如蒙垂顾,定能邂逅最宜人的桂花糖藕——蜜意似涓滴之水,桂香如飘渺烟云。食材有蜜有藕,口感不疾不徐,糯米绵软,桂子飘馨,宛如天赐,是金秋的头一道恩物。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段讲湖北嘉鱼的掘藕人,荡几叶扁舟,没入水泊深处,在淤泥中探寻佳“藕”,截段、收拢、洗净,再送往市场。其中苦辛不足为外人道,一年的营生尽在此间。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便有“釆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之句,语带人世不易的感喟。
晚秋采下的藕,在北地庖厨手中,起火炉,作羹汤,好不热闹。藕之本味,清新略有回甘。因其中空,极易入味,作辅料更得神韵。干锅、炒菜及至羹汤,轻咬一下,连出万缕千丝,滋味繁复,口感翩跹。
而在江南,藕却有另一种甜蜜的吃法。莲藕洗净去皮,任意一头切开,小块留作盖帽,中孔填塞洗净的糯米,以九分满为宜。而后,以牙签固定,将成藕置于锅内,加冰糖、麦芽糖、蜂蜜水煮。放凉后灌浇汤汁,点几星桂花,便成佳肴。
切莫小觑做法之简易,桂花糖藕的背后,有调和的至理。
糖藕上品,色红而不暗。若是色泽偏粉,必是麦芽糖不够,糯米味显平淡。若是成色近褐,糖分过多,以至汤汁粘稠,口感生腻。从甜度而言,麦芽糖主色,冰糖主甜,蜂蜜主香,缺一不可。
至于口感,藕显清脆疏朗,糯米经汤汁浸润,绵软中渗出甘甜,两相辅弼,在味蕾间幻化出丰富的层次。
最后一道点睛之笔,当属桂花。古人状桂,立论至高: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唯独八月之桂花,清可涤尘,浓可远透。而桂花入菜,不掩食物的本味,又吊出一缕馨香。惜乎不少地方以鲜桂花、白糖及食盐调成桂花酱,淋于糖藕,固然简易,却失了风神。唯有天香云外飘的物候,寻几颗鲜甜的桂子,才不负糖藕的润泽。
说到底,桂花糖藕是一道寓繁于简的美食,用料日常、做法轻易,可稍有疏漏,便失了神髓。中国的食道,讲究辨色知味、口感调和、辅料添香。由此观之,蜜意桂香的糖藕,实在襟怀恢廓。
古人以藕代莲,常有悲色,譬如误入藕花深处,譬如红藕香残玉簟秋。寻桂余香,也不乏缱绻情怀,譬如山寺月中寻桂子,譬如情疏迹远只留香。
所幸悲怀遣尽,桂与藕还能在世间寻到天作之合,若不趁着秋色品鉴一番,大抵就是人生至憾之一了。
莲叶何田田的时节,到江南寻踪,如蒙垂顾,定能邂逅最宜人的桂花糖藕——蜜意似涓滴之水,桂香如飘渺烟云。食材有蜜有藕,口感不疾不徐,糯米绵软,桂子飘馨,宛如天赐,是金秋的头一道恩物。
![]() |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段讲湖北嘉鱼的掘藕人,荡几叶扁舟,没入水泊深处,在淤泥中探寻佳“藕”,截段、收拢、洗净,再送往市场。其中苦辛不足为外人道,一年的营生尽在此间。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便有“釆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之句,语带人世不易的感喟。
晚秋采下的藕,在北地庖厨手中,起火炉,作羹汤,好不热闹。藕之本味,清新略有回甘。因其中空,极易入味,作辅料更得神韵。干锅、炒菜及至羹汤,轻咬一下,连出万缕千丝,滋味繁复,口感翩跹。
![]() |
而在江南,藕却有另一种甜蜜的吃法。莲藕洗净去皮,任意一头切开,小块留作盖帽,中孔填塞洗净的糯米,以九分满为宜。而后,以牙签固定,将成藕置于锅内,加冰糖、麦芽糖、蜂蜜水煮。放凉后灌浇汤汁,点几星桂花,便成佳肴。
![]() |
切莫小觑做法之简易,桂花糖藕的背后,有调和的至理。
糖藕上品,色红而不暗。若是色泽偏粉,必是麦芽糖不够,糯米味显平淡。若是成色近褐,糖分过多,以至汤汁粘稠,口感生腻。从甜度而言,麦芽糖主色,冰糖主甜,蜂蜜主香,缺一不可。
至于口感,藕显清脆疏朗,糯米经汤汁浸润,绵软中渗出甘甜,两相辅弼,在味蕾间幻化出丰富的层次。
![]() |
最后一道点睛之笔,当属桂花。古人状桂,立论至高: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唯独八月之桂花,清可涤尘,浓可远透。而桂花入菜,不掩食物的本味,又吊出一缕馨香。惜乎不少地方以鲜桂花、白糖及食盐调成桂花酱,淋于糖藕,固然简易,却失了风神。唯有天香云外飘的物候,寻几颗鲜甜的桂子,才不负糖藕的润泽。
说到底,桂花糖藕是一道寓繁于简的美食,用料日常、做法轻易,可稍有疏漏,便失了神髓。中国的食道,讲究辨色知味、口感调和、辅料添香。由此观之,蜜意桂香的糖藕,实在襟怀恢廓。
古人以藕代莲,常有悲色,譬如误入藕花深处,譬如红藕香残玉簟秋。寻桂余香,也不乏缱绻情怀,譬如山寺月中寻桂子,譬如情疏迹远只留香。
所幸悲怀遣尽,桂与藕还能在世间寻到天作之合,若不趁着秋色品鉴一番,大抵就是人生至憾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