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水账
九月过得颇为憋屈。
英文不通,总是看几页就忘了在说啥;中文经典著作读得也颇为费力,只停留在作者说了啥的层面。计划想写的读书报告一篇都没写,因为读书效率太低,每本书都只大概翻了几十页,更不用提反复咀嚼思考写些心得了。
1、读书记录
刘小枫《儒教与民族国家》,只是认真读完了最后一篇讨论《暗算》这部电视剧的文章《密不透风》,讨论自然道德,信仰与国家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唯一感到读进去并且产生系列思考的文章了。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大概只有20页,还处在皮毛,自然没有太深刻的感想。就是发现黑格尔的哲学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反而充满着一种诗意的美。
《舒婷的诗》,也就是读了那么上十首,本来准备写一篇关于舒婷的诗的赏析文,研究一下80年代青年人思想特点的问题,但是连诗都没读完,更不用提搜集相关资料来阅读了。
国关英文教材,读了第一章搞懂个大意而已。英文读原版书处在一种华商三遍才能读懂每个句子在说什么,而进入下个句子就会忘记上个句子在说什么。
英文不通,总是看几页就忘了在说啥;中文经典著作读得也颇为费力,只停留在作者说了啥的层面。计划想写的读书报告一篇都没写,因为读书效率太低,每本书都只大概翻了几十页,更不用提反复咀嚼思考写些心得了。
1、读书记录
刘小枫《儒教与民族国家》,只是认真读完了最后一篇讨论《暗算》这部电视剧的文章《密不透风》,讨论自然道德,信仰与国家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唯一感到读进去并且产生系列思考的文章了。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大概只有20页,还处在皮毛,自然没有太深刻的感想。就是发现黑格尔的哲学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反而充满着一种诗意的美。
《舒婷的诗》,也就是读了那么上十首,本来准备写一篇关于舒婷的诗的赏析文,研究一下80年代青年人思想特点的问题,但是连诗都没读完,更不用提搜集相关资料来阅读了。
国关英文教材,读了第一章搞懂个大意而已。英文读原版书处在一种华商三遍才能读懂每个句子在说什么,而进入下个句子就会忘记上个句子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