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清日结,天天和谐——我今日待办中发现的问题
刚刚参加完幸福进化俱乐部群行动管理的答疑活动,永澄老师就针对我的个人行动管理系统进行了单兵操练。这种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毕竟,永澄的 one by one教学可是千金难求的,对自己行动事务管理特别是 doit应用水平上面的提升,的确收获颇丰!那么,我认真总结永澄讲解的知识,做一份个人行动管理的总结提高作业吧!
一、今日待办日结日清
我的行动管理系统是在阅读《小强升职记》、《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以后,依葫芦画瓢似的构建,期间几经变化,虽远未打通任督二脉,但由于平时事务繁多重度依赖 doit,其特点之一就是:主要任务清单放在下一步行动列表中,对于大多数重要不紧急的任务,充分利用情景分类。除非紧急任务或有明确完成时限任务,原则上不将其列入今日待办或日程表中去。这样做的好处是:
1、不因为今日待办的事务过多而导致焦虑。
2、发挥情景模块优势,批量处理同一情景下的任务
3、减少处理任务清单的次数和时间
因此,在doit 系统指引下,我的事务管理现在鲜有崩溃的危机。但是,有利就有弊,这种方法也给我带来一些困惑,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效率和精力上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下一步行动栏目中的任务过多,导致顾此失彼。永澄告诉我,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发挥今日待办列表的力量:
doit.im事务提醒软件中的今日待办列表,是个非常特殊的任务清单,在组织处理时,不管是收集箱,还是下一步行动或者将来 /也许栏目中的任务,只要点击右侧的星星标志,就自动进入今日待办列表中去,非常方便。作为行政人员,临时性事务很多,每天两次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情况下及时检视各项清单非常重要。
如果想要日结日清,另外今日待办的另一个设置就必须发挥其威力,那就是立即处理按钮,任务最右侧的闪电标志。如果说星标代表着这些事务应该放在今天去完成,那么闪电标志则代表放下手头任何其他事务,立即心无旁骛的去完成。因为拥有最高的优先级,每次闪电标志不要超过三个,彼此之间先后顺序可以拖选。
二、活在当下删繁就简
我每天疲于奔命的时候,有人质疑我是很忙,还是装得很忙,我总是用当前数十个待分解项目回答他们。但永澄告诉我:如果我的当前项目太多,那么必然注意力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顾此失彼,难以掌控。他推荐我看一本《当下的力量》,强调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那么想要活在当下,获得专注的力量,就必须秉承“少即是多”的原则,这种“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方法,并非不分青红皂白的把大量工作项目放弃掉(如果真这么做了,那么整个人估计也会被上司放弃掉吧 O(∩_ ∩)O~)而是鉴于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每天集中处理的时候,把自己当天不需要去做的项目予以暂时冻结,也就是说,所有当日待办中显示的,都只是今天要做的事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信息的干扰,给人清爽明了的项目清单。对于已经冻结的项目,在检视过程中经常关注,必要时及时启封,进入新的今日待办中去。那么大量的待办工作项目,哪些需要暂时冻结,哪些必须立刻处理呢?如果我说这个关键在于自己判断肯定所有人都说我在废话。其实这个问题永澄教给我了个很简单的判断原则——把视野提高一个层次。当你不知道今日该干什么,就看看你的周计划要完成什么,如果你不明白你的项目如何取舍,就得查看一下自己责任范围。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跳出当前的小圈子,才能更清晰理性的分析自己当前最终的工作是什么。
三、科学命名杜绝拖延
关于我的行动管理系统,永澄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任务和项目的命名有问题,很多都是名词短语,比如投资课程、xxx调研工作等等。他笑言道敢打赌这些项目我肯定拖延了。其实他说的不准确,这几个项目何止是拖延,简直就是让我拖到自己几乎不想再看到这些项目的任何信息! 用单纯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当做项目/任务名称,不符合项目/任务命名的规范,很容易给自己造成一些心理暗示,即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心理暗示。同时,每次看到名词的项目名称,自己大脑需要二次分解成行动步骤,这样就失去了清空大脑的意义,从而对项目本身产生消极的懈怠感。科学命名的规则其实也很简单,最前面加上动词这个简单的技巧就足以给自己充满积极意味的暗示——我要努力着手解决它!其实,项目和下一步行动两个层次的所有事务命名,都应该遵循这个规则,这样我的项目和任务就可以和六大高度中的原则、愿景、目标、关注层面有明显的区分。
四、各司其责相辅相成
最后,永澄很敏锐的发现我对项目处理的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对于一些不是极其重要的项目,我一般习惯在doit.im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
1、写到收集箱中
2、将其转换为项目,添加情景和截止日期
3、在项目箱子里面分解成下一步行动
4、视情况拖动到今日待办甚至立即处理栏目中去
5、着手开始行动
这个习惯的好处是可以立即开始对交办的项目进行处理,而且延续性很强,但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当我完成这个项目以后,就到此为止了。万一今后再有类似的任务,我可以因为有过这次的经验而轻车熟路,我可以找到电脑里面相关文件传授给新人,但想要复盘当初我怎么思考的,怎么分解的这个项目?对不起我没有办法。
澄澄告诉我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的doit“越权”了。doit是个人事务的提醒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但不应该是全部。用笔记软件或万用手册(纸笔收集箱)记录任务,用思维导图软件分解任务,用doit提醒自己的当前行动。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不可替代。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分解项目,可以将自己工作思路,工作流程电子化,保存下来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就最大限度的让自己做的分解、记录更加方便的回顾和归档,这样工作价值得以最大化。
本以为自己的doit已经比较驾轻就熟,本以为自己的个人事务管理系统已臻圆融,在真正的高手眼中,依然处处是破绽。不过不要紧,闻过则喜才是幸福进化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加速进化的良方秘笈。
转载请注明:我们一起成长 » 日清日结,天天和谐——我今日待办中发现的问题
原文链接:http://upwith.me/?p=2185
一、今日待办日结日清
我的行动管理系统是在阅读《小强升职记》、《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以后,依葫芦画瓢似的构建,期间几经变化,虽远未打通任督二脉,但由于平时事务繁多重度依赖 doit,其特点之一就是:主要任务清单放在下一步行动列表中,对于大多数重要不紧急的任务,充分利用情景分类。除非紧急任务或有明确完成时限任务,原则上不将其列入今日待办或日程表中去。这样做的好处是:
1、不因为今日待办的事务过多而导致焦虑。
2、发挥情景模块优势,批量处理同一情景下的任务
3、减少处理任务清单的次数和时间
因此,在doit 系统指引下,我的事务管理现在鲜有崩溃的危机。但是,有利就有弊,这种方法也给我带来一些困惑,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效率和精力上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下一步行动栏目中的任务过多,导致顾此失彼。永澄告诉我,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发挥今日待办列表的力量:
doit.im事务提醒软件中的今日待办列表,是个非常特殊的任务清单,在组织处理时,不管是收集箱,还是下一步行动或者将来 /也许栏目中的任务,只要点击右侧的星星标志,就自动进入今日待办列表中去,非常方便。作为行政人员,临时性事务很多,每天两次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情况下及时检视各项清单非常重要。
如果想要日结日清,另外今日待办的另一个设置就必须发挥其威力,那就是立即处理按钮,任务最右侧的闪电标志。如果说星标代表着这些事务应该放在今天去完成,那么闪电标志则代表放下手头任何其他事务,立即心无旁骛的去完成。因为拥有最高的优先级,每次闪电标志不要超过三个,彼此之间先后顺序可以拖选。
二、活在当下删繁就简
我每天疲于奔命的时候,有人质疑我是很忙,还是装得很忙,我总是用当前数十个待分解项目回答他们。但永澄告诉我:如果我的当前项目太多,那么必然注意力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顾此失彼,难以掌控。他推荐我看一本《当下的力量》,强调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那么想要活在当下,获得专注的力量,就必须秉承“少即是多”的原则,这种“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方法,并非不分青红皂白的把大量工作项目放弃掉(如果真这么做了,那么整个人估计也会被上司放弃掉吧 O(∩_ ∩)O~)而是鉴于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每天集中处理的时候,把自己当天不需要去做的项目予以暂时冻结,也就是说,所有当日待办中显示的,都只是今天要做的事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信息的干扰,给人清爽明了的项目清单。对于已经冻结的项目,在检视过程中经常关注,必要时及时启封,进入新的今日待办中去。那么大量的待办工作项目,哪些需要暂时冻结,哪些必须立刻处理呢?如果我说这个关键在于自己判断肯定所有人都说我在废话。其实这个问题永澄教给我了个很简单的判断原则——把视野提高一个层次。当你不知道今日该干什么,就看看你的周计划要完成什么,如果你不明白你的项目如何取舍,就得查看一下自己责任范围。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跳出当前的小圈子,才能更清晰理性的分析自己当前最终的工作是什么。
三、科学命名杜绝拖延
关于我的行动管理系统,永澄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任务和项目的命名有问题,很多都是名词短语,比如投资课程、xxx调研工作等等。他笑言道敢打赌这些项目我肯定拖延了。其实他说的不准确,这几个项目何止是拖延,简直就是让我拖到自己几乎不想再看到这些项目的任何信息! 用单纯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当做项目/任务名称,不符合项目/任务命名的规范,很容易给自己造成一些心理暗示,即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心理暗示。同时,每次看到名词的项目名称,自己大脑需要二次分解成行动步骤,这样就失去了清空大脑的意义,从而对项目本身产生消极的懈怠感。科学命名的规则其实也很简单,最前面加上动词这个简单的技巧就足以给自己充满积极意味的暗示——我要努力着手解决它!其实,项目和下一步行动两个层次的所有事务命名,都应该遵循这个规则,这样我的项目和任务就可以和六大高度中的原则、愿景、目标、关注层面有明显的区分。
四、各司其责相辅相成
最后,永澄很敏锐的发现我对项目处理的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对于一些不是极其重要的项目,我一般习惯在doit.im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
1、写到收集箱中
2、将其转换为项目,添加情景和截止日期
3、在项目箱子里面分解成下一步行动
4、视情况拖动到今日待办甚至立即处理栏目中去
5、着手开始行动
这个习惯的好处是可以立即开始对交办的项目进行处理,而且延续性很强,但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当我完成这个项目以后,就到此为止了。万一今后再有类似的任务,我可以因为有过这次的经验而轻车熟路,我可以找到电脑里面相关文件传授给新人,但想要复盘当初我怎么思考的,怎么分解的这个项目?对不起我没有办法。
澄澄告诉我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的doit“越权”了。doit是个人事务的提醒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但不应该是全部。用笔记软件或万用手册(纸笔收集箱)记录任务,用思维导图软件分解任务,用doit提醒自己的当前行动。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不可替代。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分解项目,可以将自己工作思路,工作流程电子化,保存下来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就最大限度的让自己做的分解、记录更加方便的回顾和归档,这样工作价值得以最大化。
本以为自己的doit已经比较驾轻就熟,本以为自己的个人事务管理系统已臻圆融,在真正的高手眼中,依然处处是破绽。不过不要紧,闻过则喜才是幸福进化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加速进化的良方秘笈。
转载请注明:我们一起成长 » 日清日结,天天和谐——我今日待办中发现的问题
原文链接:http://upwith.me/?p=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