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村现形记(四)
那天与X小姐在山头村口相会,她领我去找了村外某德国超市,来回路上,聊的话题不过是些来路顺否、出门在外、事事亲为、极地寒冷、口音难懂、居大不易之类。
或许是深知自己是一朵奇葩,我在去山头村的飞机上就暗暗告诫自己把在上海某些与采薇一起消暇取乐的诡异话题深藏起来,尽量掩盖所谓文艺学术女的气息,迎合大众的品味,不要太脱离群众。
果然一路融洽。
末了,我们回到山头村,X小姐提出去我的寝室“认认门”以便来日相依为命。
我欣然把伊带到寒舍(寒舍是山头村中最廉价的宿舍),然后顺势提出要去参观当日伊所说“山头村最贵”的豪华宿舍。
孰料,伊一声叹气“最贵的订完了,我下手慢没有订到,谁想到有钱人那么多”。
我于是只好跟着去参观让X小姐满腹委屈的与寒舍相仿的宿舍了。
即是相仿,所以宿舍也是平平。
X小姐的套间里,有一位中国舍友Anna(国人不知是何年养成互换英文名字的习惯,本名的地位还不如糟糠之妻),且是同班同学,用X小姐的话说“还好有一个中国室友,不然日子不知道怎么过。”
关于Anna的故事,我可以在此一气呵成。
Anna已婚,年过三十,幼子两岁,老公是Leeds大学的在读博士,学英国文学。
后来据X小姐的八卦,Anna的公婆有自己企业,老公是纯粹书生,不愁生计。
Anna赴英的动力是因为婆婆一句“你不如去读个书陪陪老公”,可惜这个维度58的城市距离Leeds几乎要六七个小时火车,Anna更是对这个地方抱怨连连“真难看,好土,跟英格兰不能比,根本不是英国”。
后来,我和X小姐出门办理一系列烦人手续,比如开银行账号之类,都会与Anna及其老公同行。
作为过来人,Anna老公给我们提了很多意见,比如选择什么银行,哪个超市才是全英最大之类。我们作为new comer自然是言听计从,虽然岁月流转证明这些不尽然实用。
Anna老公陪着Anna处理了基本的手续于是回Leeds开学去了,Anna总担心她跟我们比起来廉颇老矣,于是还未开学天天带着书去图书馆,X小姐总要找我撇撇嘴“天知道她能不能看得进书,在图书馆还不是玩游戏”。
不到一个月后,Anna带着满腹“这个地方真难看,根本不是英国”的怨念以及“课大概会太难”的担忧,也不计较学校能退多少学费,退学了,准备来年申请一个正宗英格兰且通俗易懂的硕士。
我当时暗暗想了想远在纽约的赞助基金会,只觉得无论如何要活着带个学位回去。
或许是深知自己是一朵奇葩,我在去山头村的飞机上就暗暗告诫自己把在上海某些与采薇一起消暇取乐的诡异话题深藏起来,尽量掩盖所谓文艺学术女的气息,迎合大众的品味,不要太脱离群众。
果然一路融洽。
末了,我们回到山头村,X小姐提出去我的寝室“认认门”以便来日相依为命。
我欣然把伊带到寒舍(寒舍是山头村中最廉价的宿舍),然后顺势提出要去参观当日伊所说“山头村最贵”的豪华宿舍。
孰料,伊一声叹气“最贵的订完了,我下手慢没有订到,谁想到有钱人那么多”。
我于是只好跟着去参观让X小姐满腹委屈的与寒舍相仿的宿舍了。
即是相仿,所以宿舍也是平平。
X小姐的套间里,有一位中国舍友Anna(国人不知是何年养成互换英文名字的习惯,本名的地位还不如糟糠之妻),且是同班同学,用X小姐的话说“还好有一个中国室友,不然日子不知道怎么过。”
关于Anna的故事,我可以在此一气呵成。
Anna已婚,年过三十,幼子两岁,老公是Leeds大学的在读博士,学英国文学。
后来据X小姐的八卦,Anna的公婆有自己企业,老公是纯粹书生,不愁生计。
Anna赴英的动力是因为婆婆一句“你不如去读个书陪陪老公”,可惜这个维度58的城市距离Leeds几乎要六七个小时火车,Anna更是对这个地方抱怨连连“真难看,好土,跟英格兰不能比,根本不是英国”。
后来,我和X小姐出门办理一系列烦人手续,比如开银行账号之类,都会与Anna及其老公同行。
作为过来人,Anna老公给我们提了很多意见,比如选择什么银行,哪个超市才是全英最大之类。我们作为new comer自然是言听计从,虽然岁月流转证明这些不尽然实用。
Anna老公陪着Anna处理了基本的手续于是回Leeds开学去了,Anna总担心她跟我们比起来廉颇老矣,于是还未开学天天带着书去图书馆,X小姐总要找我撇撇嘴“天知道她能不能看得进书,在图书馆还不是玩游戏”。
不到一个月后,Anna带着满腹“这个地方真难看,根本不是英国”的怨念以及“课大概会太难”的担忧,也不计较学校能退多少学费,退学了,准备来年申请一个正宗英格兰且通俗易懂的硕士。
我当时暗暗想了想远在纽约的赞助基金会,只觉得无论如何要活着带个学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