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分配速度法在800米跑训练中运用的效果观察
前言
800米是典型的中跑项目,要求运动员既要有较好的速度水平,又要有较强的耐力素质,它介于有氧和无氧之间,水平越高无氧代谢比例就越大。不同类型水平的运动员速度分配是有差别的。因此,考试和比赛中速度分配问题不可忽视。
前后400米时间差的大小,反映了800米全程跑速度分配的合理度,是影响800米成绩的关键因素。然而,在800米训练和考试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考生由于控制不好自己跑的节奏,而无法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从800米全程与分段成绩统计来看,前400米与后400米间的时间差越小,越能发挥出相对自身的更好成绩。
笔者结合多年带高考体育考生800米训练,总结出“均衡分配速度法”,通过在训练中实践运用,对提高体育考生800米成绩有显著效果。在此,将这种方法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和考生共同探讨。
1.均衡分配速度训练法(以400米标准场地为例)
“极点”现象导致800米跑前后400米时间差异,后400米较前400米慢3~5秒的最佳范围。采用每400米分段计时的练习方法,某生800米跑原始最好成绩为N,该生800米跑每400米的合理最快平均速度为(N-5〞)/2,例如,某生800米跑原始成绩为2′35〞。该生800米跑每400米的最快平均速度为:(2′35〞-5〞)/2=1′15〞。训练时,首先可设定单圈提高1〞的目标,分段训练可安排如下:前400米1′15〞-1〞=1′14〞;后400米1′14〞+(3~5〞)=1′17〞~1′19〞之间。训练方法:反复进行前400米练习,要求时间控制在1′14〞完成(上下误差不可超过1〞),充分体会以1′14〞完成一圈的速度,使之熟练完成,当该生能够以这个速度完成单圈任务后,开始进入800米的全程练习,要求后400米在1′17〞~1′19〞之间完成(上下误差不超过1〞),直至以2′31〞~2′33〞的成绩完成800米全程跑,则该生800米跑总成绩提高了2〞~4〞。当达到上述标准后,开始提出更高的要求,继续采用上述方法并提高每圈速度(单圈再提高1〞),前400米1′13〞,后400米1′16〞~1′18〞,直至以2′29〞~2′31〞的成绩跑完全程,则该生800米总成绩较原始成绩则提高了4〞~6〞……依此类推,在保证前后400米合理时间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单圈跑速,直至获得满意的成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20名高三年级17~19周岁的体育考生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10人、实验组10人。
2.2研究方法
2.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相关体育文献以及CNKI中国知网等查阅大量与中长跑训练有关的文献资料。
2. 2.2数理统计法
对实地测验所得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样本均数t值检验法,显著性差异水平定在P<0.05。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
对前400m、后400m、前后400m时间差、800m四项指标进行训练后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受测队员成绩统计表
前400m 后400m 前后400m时间差 800m
对照组 1′04〞8±1〞32 1′24〞0±2〞11 19〞2±1〞99 2′28〞8±2〞90
实验组 1′07〞5±1〞43 1′12〞1±2〞33 4〞6±1〞07 2′19〞6±3〞72
3.2实验结果分析
3. 2.1对照组实验前后数据差异显著性检验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在经过8周的常规训练后,前400m有显著性差异,其余三项指标虽都有一定提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前后400m时间差较大的情况下继续提高前400m跑速,造成后400m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的降低,未能缩小前后400m时间差,导致800m成绩无显著提高。
表2.对照组实验前后成绩比较分析
实验内容 实验前 实验后 t p
前400m 1′05〞1 1′04〞8 1.152 > 0.05
后400m 1′24〞5 1′24〞0 1.168 > 0.05
前后400m时间差 19〞4 19〞2 0.375 > 0.05
800m 2′29〞6 2′28〞8 1.714 > 0.05
3. 2.2实验组实验前后数据差异显著性检验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经过8周的常规训练和均衡速度训练后,实验前后的前400m、后400m、前后400m时间差、800m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均衡速度训练法要求实验组严格控制前400m速度、找出适宜的最佳速度点,使后400m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得到了加强,进而保证了后400m的跑速,缩短了前后400m时间差,800m成绩提高幅度显著。
表3.实验组实验前后成绩比较分析
实验内容 实验前 实验后 t p
前400m 1′05〞3 1′07〞5 -7.571 > 0.05
后400m 1′25〞4 1′12〞1 21.607 < 0.05
前后400m时间差 20〞1 4〞6 21.564 < 0.05
800m 2′30〞7 2′19〞6 17.335 < 0.05
3. 2.3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性检验与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分析:经过8周的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800米成绩均有所提高,这是常规训练的正常结果。但是,实验组实验前后成绩提高的幅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前后成绩提高的幅度,主要原因是对实验组的均衡速度训练。可见,均衡速度训练法对提高800米成绩有显著效果。
表4.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分析
实验内容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前400m 1′04〞8 1′07〞5 -4.38 > 0.05
后400m 1′24〞0 1′12〞1 11.97 < 0.05
前后400m时间差 19〞2 4〞6 20.44 < 0.05
800m 2′28〞8 2′19〞6 6.17 < 0.05
4.结论
1以上数据统计分析显示,800米跑前400m与后400m间的时间差越小,成绩提高幅度越显著,越能发挥出相对自身的更好成绩。
2均衡分配速度是提高800米成绩的有效手段。而这种“均衡”绝不是简单的匀速跑,如果用慢速可能很容易匀速跑完800米全程,但是,如果要求用自身800米最快的平均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是很难做到的。同时,这个“自身最快的平均速度”如何量化?这些都是需要在训练中不断摸索的。
3由于选取样本为高三年级体育考生,因此,本训练模式暂只适合于高考体育考生。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王瑞元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雷志平编著.《运动生物化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4] (美)詹姆斯·加德那等.《计算训练法》〔M〕,金嘉纳等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5] 曹占良.吴胜利.〔J〕800米合理分配体力的练习方法.《中国学校体育》2012,(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