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我的律师路之三
如果要评选出在面试律所经历中印象最深的律师,此律师估计可以排在前三位了。这是我遇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律师,面试的过程很有趣,严格来讲,也并不算一场面试,律师说的话要远多于我说的,他并没有要了解我的意思,只是一直在说着自己的故事和见解。他与前面遇到的年轻律师的诉说理想又不同,主要是愤怒的指责和情感的宣泄。
批判法治现状
批判体制现状
批判律师执业环境
因为对话估计太多敏感词了,所以就不赘述了。他慷慨激昂地说着时候,我根本没法打断或者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所以也就静静地听着,我认同他的分析,理解他的愤怒,得到了一些未曾听闻的行业信息,同时心里隐隐有些同情和无奈。
最后他拒绝我了,主要原因是为了保证团队的稳定,所以想招本地人。
“你看,我招个本地人,给3000,人家还挺高兴的自己开车来上班”
“我招了你,给你3000,也于心不忍,你为生计发愁,自然不开心,会影响团队的情绪”
回来后,还是觉得心有不甘,于是写了一封邮件给他。Mary帮我改了前半部分,她说过度的礼貌会显得太卑微,直接说出你想说的让他看到就好。发出邮件后,Mary每天都追问我是否有回复,最终没有回复,也是预料之中的,其实我还是有些遗憾的,我还是没能改变他的心意。这个“外地人”的理由说来是一个障碍,却又不是主要原因吧,也可能是拒绝我的托词。
那封希望打动律师的邮件,可能更多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最近在看德鲁克的自我管理,我用其中的两个终极问题来问自己。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要能够自我管理,你最后不得不问的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道德准则对每一个人都一样。要对一个人的道德进行测试,方法很简单。称为“镜子测试”。
20世纪初,德国驻英国大使是当时在伦敦所有大国中最受尊重的一位外交官。显然,他命中注定会承担重任,即使不当本国的总理,至少也要当外交部长。然而,在1906年,他突然辞职,不愿主持外交使团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举行的晚宴。这位国王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色鬼,并且明确表示他想出席什么样的晚宴。据有关报道,这位德国大使曾说:“我不想早晨刮脸时在镜子里看到一个皮条客。”
这就是镜子测试。我们所尊从的伦理道德要求你问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组织或一种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一个组织或另一种情形下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道德只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来说。
律师讲了一个女律师的故事,其实这是个在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我觉得这并不是性别所产生的问题,也并不是只有女性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只是恰好是被男性所喜欢谈起的八卦。所有的律师甚至所有的职业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关键是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怎样做出选择,这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问题,我们的价值观才负责在这样的职业和道德矛盾中做出选择。
我在镜子里面看到的自己,必须是有着坚定的道德内核、自律、有着端正品格的人。也许这并不会带来即时的利益,但端正的品格会帮助我在经常相互冲突的利益中寻求适当平衡。着眼于短期结果,还是注重长远发展,这同样是价值观问题。因为知道未来的目标在哪里,所以不会急于以一时之利而牺牲终生之成。
“如果可以,请允许我插入一段个人的故事。多年前,我也曾不得不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做得很成功的工作之间做出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个年轻人,在伦敦做投资银行业务,工作非常出色。这项工作显然能发挥我的长处。然而,我并不认为自己担任资产管理人是在做贡献。我认识到,我所重视的是对人的研究。我认为,一生忙于赚钱、死了成为墓地中的最大富翁没有任何意义。当时我没有钱,也没有任何就业前景。尽管当时大萧条仍在持续,我还是辞去了工作。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换言之,价值观是并且应该是最终的试金石。 ”(德鲁克)
我该做出什么贡献?
我为什么要发这封邮件,为什么要再次争取?我只是从只言片语的短暂交流中了解这个律师,甚至可能我希望把他塑造成为我理想中的一个师傅。
理想和理想主义者有什么区别呢,理想是一个想法,要做成一件事情,达到一个目标。理想主义者是怀有一个责任,觉得自己有责任让世界变得更好。所以理想主义者实干起来,可能会比犬儒者更加犬儒,因为为了这份责任而忍辱负重,始终有使命感在驱使。理想是会完成的,完成后,理想就结束了。而理想主义者是无法停止的,需要终其一生为理想的世界而奋斗。
这个律师对外地人和本地人的不同需求的考虑,说明是个负责任的老板,至少对自己的团队很负责。我知道他就是个外地人,在广州执业和发展取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经历了所有外地人必须面对的困境和挣扎,所以很想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避免陷入困境的选择,我非常感激对我的劝告。可是放眼望去,在广州,在北京,在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着外地人,正在为从最简单的留下来,到有所成就而努力着,可以说人类所有的光芒都是从背井离乡,撒布足迹开始的。我同千千万万个正在努力的年轻人一样,正在路上,家乡只是一个起点永远不是归宿,我所能达到的最高点才是归宿。我乐于为克服困境而努力,甚至可以说只有这样的努力和收获才是最有价值的。
批判法治现状
批判体制现状
批判律师执业环境
因为对话估计太多敏感词了,所以就不赘述了。他慷慨激昂地说着时候,我根本没法打断或者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所以也就静静地听着,我认同他的分析,理解他的愤怒,得到了一些未曾听闻的行业信息,同时心里隐隐有些同情和无奈。
最后他拒绝我了,主要原因是为了保证团队的稳定,所以想招本地人。
“你看,我招个本地人,给3000,人家还挺高兴的自己开车来上班”
“我招了你,给你3000,也于心不忍,你为生计发愁,自然不开心,会影响团队的情绪”
回来后,还是觉得心有不甘,于是写了一封邮件给他。Mary帮我改了前半部分,她说过度的礼貌会显得太卑微,直接说出你想说的让他看到就好。发出邮件后,Mary每天都追问我是否有回复,最终没有回复,也是预料之中的,其实我还是有些遗憾的,我还是没能改变他的心意。这个“外地人”的理由说来是一个障碍,却又不是主要原因吧,也可能是拒绝我的托词。
那封希望打动律师的邮件,可能更多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最近在看德鲁克的自我管理,我用其中的两个终极问题来问自己。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要能够自我管理,你最后不得不问的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道德准则对每一个人都一样。要对一个人的道德进行测试,方法很简单。称为“镜子测试”。
20世纪初,德国驻英国大使是当时在伦敦所有大国中最受尊重的一位外交官。显然,他命中注定会承担重任,即使不当本国的总理,至少也要当外交部长。然而,在1906年,他突然辞职,不愿主持外交使团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举行的晚宴。这位国王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色鬼,并且明确表示他想出席什么样的晚宴。据有关报道,这位德国大使曾说:“我不想早晨刮脸时在镜子里看到一个皮条客。”
这就是镜子测试。我们所尊从的伦理道德要求你问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组织或一种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一个组织或另一种情形下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道德只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来说。
律师讲了一个女律师的故事,其实这是个在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我觉得这并不是性别所产生的问题,也并不是只有女性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只是恰好是被男性所喜欢谈起的八卦。所有的律师甚至所有的职业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关键是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怎样做出选择,这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问题,我们的价值观才负责在这样的职业和道德矛盾中做出选择。
我在镜子里面看到的自己,必须是有着坚定的道德内核、自律、有着端正品格的人。也许这并不会带来即时的利益,但端正的品格会帮助我在经常相互冲突的利益中寻求适当平衡。着眼于短期结果,还是注重长远发展,这同样是价值观问题。因为知道未来的目标在哪里,所以不会急于以一时之利而牺牲终生之成。
“如果可以,请允许我插入一段个人的故事。多年前,我也曾不得不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做得很成功的工作之间做出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个年轻人,在伦敦做投资银行业务,工作非常出色。这项工作显然能发挥我的长处。然而,我并不认为自己担任资产管理人是在做贡献。我认识到,我所重视的是对人的研究。我认为,一生忙于赚钱、死了成为墓地中的最大富翁没有任何意义。当时我没有钱,也没有任何就业前景。尽管当时大萧条仍在持续,我还是辞去了工作。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换言之,价值观是并且应该是最终的试金石。 ”(德鲁克)
我该做出什么贡献?
我为什么要发这封邮件,为什么要再次争取?我只是从只言片语的短暂交流中了解这个律师,甚至可能我希望把他塑造成为我理想中的一个师傅。
理想和理想主义者有什么区别呢,理想是一个想法,要做成一件事情,达到一个目标。理想主义者是怀有一个责任,觉得自己有责任让世界变得更好。所以理想主义者实干起来,可能会比犬儒者更加犬儒,因为为了这份责任而忍辱负重,始终有使命感在驱使。理想是会完成的,完成后,理想就结束了。而理想主义者是无法停止的,需要终其一生为理想的世界而奋斗。
这个律师对外地人和本地人的不同需求的考虑,说明是个负责任的老板,至少对自己的团队很负责。我知道他就是个外地人,在广州执业和发展取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经历了所有外地人必须面对的困境和挣扎,所以很想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避免陷入困境的选择,我非常感激对我的劝告。可是放眼望去,在广州,在北京,在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着外地人,正在为从最简单的留下来,到有所成就而努力着,可以说人类所有的光芒都是从背井离乡,撒布足迹开始的。我同千千万万个正在努力的年轻人一样,正在路上,家乡只是一个起点永远不是归宿,我所能达到的最高点才是归宿。我乐于为克服困境而努力,甚至可以说只有这样的努力和收获才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