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Peter Watkins)放映与讨论 四月十八日星期六
![]() |
巴黎公社(1871)
La Commune(de Paris,1871)
彼德 霍瑾士(Peter Watkins)作品
制作: 13 Production, La Sept Art, Musee d’orsay
1999/法国/黑白/345分钟
语言:法语/中文字幕
![]() |
反映时间:四月十八日星期六下午一点开始 (注意:电影时长为5小时45分钟,请做些心理与生理准备,如何进行讨论现场征求大家意见:)
地点: “我们家”青年自治实验室(详细地址请email到desireeyac@gmail.com)
电话:15827545621
![]() |
“看,昨日最后一场就在这里拍。”两位演员带着镜头(我们)参观拍《巴黎公社》的摄影棚。不要以为你看的是制作记录,因为摄影机很快便变成公社电视台的记者/摄影师,穿来插去,找人做访问。对,我是说电视台,你还会在片中看到1871年的电视新闻!不要误会这是闹剧,彼德 霍瑾士(Peter Watkins)比谁都认真和关心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创新影视“艺术”。今古交错是他的疏离手法之一,演员时而扮演公社中的角色,时而做回自己,畅谈当下的心情和对角色的看法;这边厢,一群妇女在公社开会,话题慢慢转向1999年的法国女性;那边厢公社的男人谈电视,谈现代的媒体,谈日本的衰落;不同时空的话题,相互对照,迫切而贴身。
作为电影社会行动工作者,在“艺术”层面霍瑾士挑战传统电影导演权力至上和要观众成为被动的消费者那种不民主作法,《巴黎公社》不错是由霍瑾士精心设计和统军,但要求成员大力参与,骨干是导演的内容则是大家的,例如片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话与讨论――来自演员深入研究角色后结合现实生活的身份,经验和想法通过排演获得,是有控制下的比较民主的集体创作;在社会行动方面他要用巴黎公社那种热火朝天,为了打做一个更好的世界而不怕牺牲的精神来冲击时下缺乏承担没有改良社会理想的人并且重新检讨今天仍然未能做到的很多当时的改革。所以他一方面疏离观众,另一方面又要演员和观众参与,留了很多空间和资料让我们讨论(他虽然没有言明,但片中所留的很多空位令人联想1968年阿根廷激进纪录片《熔炉时刻》[Hour of the Furnaces]中打字幕暂停,叫观众展开讨论的作法),电影中和电影外的讨论都是运动的一部分。片中扮演妇女同盟的人后来就组织起来把片中的议题带到现实生活里继续争取,社会行动已走出银幕进入生活。
《巴黎公社》是霍瑾士的巅峰作也是电影社会行动片的典范。其作品政治社会意识之强只有坚卢挚(KenLoach)差可比拟,实验性则比彼得 格林蔚(Peter Greenaway)还多几分实在。这样丰富的一部作品远非几百字可以言明,如何放映和用这部片已大有学问,还是留待观众自己去体会。
(第六届香港社会运动电影节 影像 感动 思索 行动)
![]() |
感谢香港自治八楼与ShaoFoundation提供片源。
关于“巴黎公社”: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B4%E9%BB%8E%E5%85%AC%E7%A4%BE
《巴黎公社》导演自述:http://www.shaofoundation.org.cn/cn/blog/archives/533#more-533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92篇内容 · 12.9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241篇内容 · 5.7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64篇内容 · 14.0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35.6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41篇内容 · 5.8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29篇内容 · 8494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87.5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25篇内容 · 8.8万次浏览
这种应该发活动的
可惜我不在武汉……
「内容不可见」
历史上伟大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