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神经症——全能
当我打算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又想起了一个人。她对我的帮助很大。她敏感而坚持,而且非常有勇气。
我祝福她,找到心里的自己(自体);我也希望自己能和她一起走出迷雾。
=========================================================
早就想写一系列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现象”。但是每当我想到霍尼的那本名著《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就会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怎么可以和大师比肩?
不过,我记得南怀瑾在某一本书中曾经透露这么一个思想:每个时代,都会有那么一批人,去用当下时代听得懂的语言,重复那些前辈叙述的规律。就如同佛经一样,上面充满了当时的比喻,每个时代都需要当代人去解读——有感触的人把自己的体会用当代语言讲给同辈们听。所以,我决定记录下我对于当代“神经症现象”的体会,也期望能够对当代读者有所启发。
下面开始
周末,妈妈突然来我家,带着一大袋子螃蟹。
她有我家的钥匙,所以自己开门。如果不是lina(我的狗)狂叫,正在准备下一场咨询的我恐怕根本不知道她来了。say hello之后,妈妈开始她的“工作”:熟练的从橱柜里拿出铁盆,放在水池里,然后开始从袋子里往外掏螃蟹。此时,我只是站在一边,有些尴尬。
妈妈先是拿出了四只,然后开始数自己袋子里的螃蟹。然后又从袋子里拿出一只,放在盆里,然后又开始数。我开始有了一些不详的预感。果然,在重复数了三次之后,妈妈把所有的螃蟹倒进盆里。然后恍然大悟——啊,原来是9只!此时我已经快要愤怒了。
妈妈一边往袋子里装回螃蟹,一边嘟囔:给你多留俩。我已经是在皮笑肉不笑的回应了:“不用不用,我爸爱吃,你多拿走些。” 我心里知道:我的话除了让她更坚决的把多的那份留给我,别无用处。我的话不可能保护我。
妈妈还在不停地数,以确保给我留下了足够多的螃蟹。而我已经无法忍耐了,我只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做我刚才在做的事情——这样我才能找回我的平静。我留下她一个人在厨房,兀自回了自己的房间。然后,我听见她离开了。我们隔着两道门互道再见。
第二天,在巫师聚会上,我说出了这件事和自己当时的感觉。很多巫师也分享了他们的经历,比如不能忍受妈妈在饭桌上坚持给自己布菜。等等。但我想,我们只说除了故事的前半段,而后半段才是最重要的,是故事的后半段造成了我们面对这种行为如此之差的体验——你是想让我觉得我欠你的!而我不欠你的!
我会想起我的一个访客告诉我的故事,这是“后半段故事”最赤裸裸的样板:
“妈妈经常跟我说,妈妈是最无私的。妈妈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妈妈的孩子很悲惨。”
“但是妈妈经常会忽略我。我自己出国旅行,做过很多次飞机。但是有一次我跟妈妈坐飞机去旅行,妈妈高兴地(笔者猜想也是得意的)跟我说:这是你第一次坐飞机吧?!我想,这得是多粗心的妈妈呀!”
“每个有关我的重要日子,我都会反复告诉妈妈。但妈妈从来不记得,她会不断打电话过来,问我:你已经做过XXX了吧?一开始我还不断地跟她重复:还没有,我再告诉你一边时间。但他依然会坚持不记得。最后我只好选择敷衍。”
“有时候我觉得妈妈做的很对。我的英语之所以这么好,是她在高中的时候,每天早晨在我趁我还没醒,给我打开录音机,播放英语课文,让我在半睡半醒之中复习。”
在这个故事里,我想妈妈真的是想去做“好妈妈”。只不过,这个好妈妈的定义是:我要我的孩子是最出色的!而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妈妈的思想里,孩子和自己是“一体的”。妈妈所感觉到的、妈妈所追求的、妈妈所认可的,也都必定是孩子能感觉到的、孩子追求的(应该追求的)、(应该)认可的。妈妈只要管教孩子,去实现那个目标,那么就可以达成“好妈妈”的自我目标——赢得心安理得(和社会赞许)。此时,妈妈其实还处在自己的“全能感”当中。而最悲惨的是,妈妈要获得全能感——控制感,则必将把“无能感”抛给了子女。子女要么接受无能的事实,被操控;或者充满了愤怒的反击或者逃离(笔者好像也是这么做的)。
=================概念分割线==============
全能感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我们处于婴儿阶段时,所抱有的一种感受。婴儿由于处在妈妈亲密的关怀下,所以会觉得妈妈是自己的一部分,是无所不能的“自己的扩展”——通过妈妈,自己可以无所不能。
所以,这个概念必然产生另一个概念——一体感、未分裂的一体感。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个人的边界感。分不清彼此,如自体心理学所形容的:婴儿没有“你-我”的概念。用巫师的话来说就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如果婴儿被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抚养长大,这个足够好的妈妈适当的满足婴儿的需求——既不是漠视婴儿的需求,也不是全部满足(没人做得到),那么婴儿会逐渐在各种挫折中,理解自己的边界。此时,你-我的概念就产生了。“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
我们的时代造就了很多全能感的人,不论中外(可能中国多一些)。
忙着反腐,却害怕民众言论的政府——全能的政府造把无能感抛给民众,他期望造就顺民(服从的子女),同时也造就了充满愤怒的民众。
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孩子的挑战而暴怒的父母。
各种聚会上,更是全能感爆发的最佳场所。比如我昨天参加的一场婚宴上,我和朋友的对话:
友:我现在戒烟了,而且每天坚持打高尔夫。(我是好的)
我:嗯,真是有毅力,佩服!(嗯,我认同你是好的)
友:你也应该增加锻炼
我:是呀,我现在每天早上跑步
友:嗯,你应该这样做,我跟你说。咱们这个岁数可得小心!你这样做就对了!
我感觉我对他报以衷心的赞赏,而他只会居高临下的“认证”我。虽然我和其他人能够相安无事,但是其余人彼此间的谈话则更像一场争夺“控制权”的角力——彼此通过各种暗示显示自己的全能,同时把无能投射给对方。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
人,只能控制人创造的东西。比如,一辆汽车。因为汽车是人创造的,所以人能够知道这辆汽车可以跑多快,可以用多久,什么是对这辆车好的保养。
但人不能控制自然(神)创造的东西——比如,人自己。我们不能肯定什么是对另一个人有益的,从而强加给他。我们不能为另一个人规划他的人生轨迹。如果我们真的爱另一个人,我们会像那个人开放我们的感受,我们笑我们哭我们也可以愤怒,但是我们在另一个人眼中,只是扮演了“自然现象”的角色。
说到这里,我也看到了自己语言的局限,还是让大师来说吧:
《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Kahlil Gibran On Children 纪伯伦:关 于子女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祝福她,找到心里的自己(自体);我也希望自己能和她一起走出迷雾。
=========================================================
早就想写一系列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现象”。但是每当我想到霍尼的那本名著《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就会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怎么可以和大师比肩?
不过,我记得南怀瑾在某一本书中曾经透露这么一个思想:每个时代,都会有那么一批人,去用当下时代听得懂的语言,重复那些前辈叙述的规律。就如同佛经一样,上面充满了当时的比喻,每个时代都需要当代人去解读——有感触的人把自己的体会用当代语言讲给同辈们听。所以,我决定记录下我对于当代“神经症现象”的体会,也期望能够对当代读者有所启发。
下面开始
周末,妈妈突然来我家,带着一大袋子螃蟹。
她有我家的钥匙,所以自己开门。如果不是lina(我的狗)狂叫,正在准备下一场咨询的我恐怕根本不知道她来了。say hello之后,妈妈开始她的“工作”:熟练的从橱柜里拿出铁盆,放在水池里,然后开始从袋子里往外掏螃蟹。此时,我只是站在一边,有些尴尬。
妈妈先是拿出了四只,然后开始数自己袋子里的螃蟹。然后又从袋子里拿出一只,放在盆里,然后又开始数。我开始有了一些不详的预感。果然,在重复数了三次之后,妈妈把所有的螃蟹倒进盆里。然后恍然大悟——啊,原来是9只!此时我已经快要愤怒了。
妈妈一边往袋子里装回螃蟹,一边嘟囔:给你多留俩。我已经是在皮笑肉不笑的回应了:“不用不用,我爸爱吃,你多拿走些。” 我心里知道:我的话除了让她更坚决的把多的那份留给我,别无用处。我的话不可能保护我。
妈妈还在不停地数,以确保给我留下了足够多的螃蟹。而我已经无法忍耐了,我只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做我刚才在做的事情——这样我才能找回我的平静。我留下她一个人在厨房,兀自回了自己的房间。然后,我听见她离开了。我们隔着两道门互道再见。
第二天,在巫师聚会上,我说出了这件事和自己当时的感觉。很多巫师也分享了他们的经历,比如不能忍受妈妈在饭桌上坚持给自己布菜。等等。但我想,我们只说除了故事的前半段,而后半段才是最重要的,是故事的后半段造成了我们面对这种行为如此之差的体验——你是想让我觉得我欠你的!而我不欠你的!
我会想起我的一个访客告诉我的故事,这是“后半段故事”最赤裸裸的样板:
“妈妈经常跟我说,妈妈是最无私的。妈妈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妈妈的孩子很悲惨。”
“但是妈妈经常会忽略我。我自己出国旅行,做过很多次飞机。但是有一次我跟妈妈坐飞机去旅行,妈妈高兴地(笔者猜想也是得意的)跟我说:这是你第一次坐飞机吧?!我想,这得是多粗心的妈妈呀!”
“每个有关我的重要日子,我都会反复告诉妈妈。但妈妈从来不记得,她会不断打电话过来,问我:你已经做过XXX了吧?一开始我还不断地跟她重复:还没有,我再告诉你一边时间。但他依然会坚持不记得。最后我只好选择敷衍。”
“有时候我觉得妈妈做的很对。我的英语之所以这么好,是她在高中的时候,每天早晨在我趁我还没醒,给我打开录音机,播放英语课文,让我在半睡半醒之中复习。”
在这个故事里,我想妈妈真的是想去做“好妈妈”。只不过,这个好妈妈的定义是:我要我的孩子是最出色的!而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妈妈的思想里,孩子和自己是“一体的”。妈妈所感觉到的、妈妈所追求的、妈妈所认可的,也都必定是孩子能感觉到的、孩子追求的(应该追求的)、(应该)认可的。妈妈只要管教孩子,去实现那个目标,那么就可以达成“好妈妈”的自我目标——赢得心安理得(和社会赞许)。此时,妈妈其实还处在自己的“全能感”当中。而最悲惨的是,妈妈要获得全能感——控制感,则必将把“无能感”抛给了子女。子女要么接受无能的事实,被操控;或者充满了愤怒的反击或者逃离(笔者好像也是这么做的)。
=================概念分割线==============
全能感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我们处于婴儿阶段时,所抱有的一种感受。婴儿由于处在妈妈亲密的关怀下,所以会觉得妈妈是自己的一部分,是无所不能的“自己的扩展”——通过妈妈,自己可以无所不能。
所以,这个概念必然产生另一个概念——一体感、未分裂的一体感。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个人的边界感。分不清彼此,如自体心理学所形容的:婴儿没有“你-我”的概念。用巫师的话来说就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如果婴儿被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抚养长大,这个足够好的妈妈适当的满足婴儿的需求——既不是漠视婴儿的需求,也不是全部满足(没人做得到),那么婴儿会逐渐在各种挫折中,理解自己的边界。此时,你-我的概念就产生了。“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
我们的时代造就了很多全能感的人,不论中外(可能中国多一些)。
忙着反腐,却害怕民众言论的政府——全能的政府造把无能感抛给民众,他期望造就顺民(服从的子女),同时也造就了充满愤怒的民众。
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孩子的挑战而暴怒的父母。
各种聚会上,更是全能感爆发的最佳场所。比如我昨天参加的一场婚宴上,我和朋友的对话:
友:我现在戒烟了,而且每天坚持打高尔夫。(我是好的)
我:嗯,真是有毅力,佩服!(嗯,我认同你是好的)
友:你也应该增加锻炼
我:是呀,我现在每天早上跑步
友:嗯,你应该这样做,我跟你说。咱们这个岁数可得小心!你这样做就对了!
我感觉我对他报以衷心的赞赏,而他只会居高临下的“认证”我。虽然我和其他人能够相安无事,但是其余人彼此间的谈话则更像一场争夺“控制权”的角力——彼此通过各种暗示显示自己的全能,同时把无能投射给对方。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
人,只能控制人创造的东西。比如,一辆汽车。因为汽车是人创造的,所以人能够知道这辆汽车可以跑多快,可以用多久,什么是对这辆车好的保养。
但人不能控制自然(神)创造的东西——比如,人自己。我们不能肯定什么是对另一个人有益的,从而强加给他。我们不能为另一个人规划他的人生轨迹。如果我们真的爱另一个人,我们会像那个人开放我们的感受,我们笑我们哭我们也可以愤怒,但是我们在另一个人眼中,只是扮演了“自然现象”的角色。
说到这里,我也看到了自己语言的局限,还是让大师来说吧:
《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Kahlil Gibran On Children 纪伯伦:关 于子女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