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
“开到荼靡花事了,冬至阳生春又来。”我一直比较喜欢后半句。记得以前一个朋友说她很讨厌阴天,我想春天若是来了,阴天就会少了吧......
某些时候我是一个很容易受周遭影响的人,比如最近有些朋友告诉我她们失恋了,失业了,失去了亲人,我就会很难过。也许是从她们克制的言语中感受到了暗藏的悲伤,也许是因为我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去安慰她们,也许是越来越感觉到生活的多变生命的无常而我们是真的无能为力......
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看温暖的电影读孤单的文字。
早上天气有些阴,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一位善良的胖老师,一群顽劣的问题少年,一首天籁般醉人的合唱......感叹于音乐的魅力,感动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是最单纯美好也是最脆弱易碎的,所以我们应该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去保护他们年轻的心不受伤害,给他们一个玻璃瓶般美好的童年。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中午阳光很好,看了几米的漫画《又寂寞,又美好》,《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失乐园》和《蓝石头》。那样凉凉的文字淡淡的孤单,让人看着看着就流下泪来......不止一遍的看了,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这正是几米漫画吸引我的地方,你可以认为它是温暖的,天真的,散漫的,孤独的。全凭当时的心情。可当你把心完全净空的时候你就会真正走入几米的漫画世界,你会看到绚丽色彩背后的隐忍与凄凉,压抑与绝望。你会从那些幽默调侃的文字中体会到孤寂与无奈,渴望与忧伤......一直认为经历过死亡的人对人生会有更透彻清醒的理解。几米在得血癌期间有几部黑白漫画,满目的荒凉和恐慌,让人看了甚至会担心害怕。想起一个电影中的癌症病人说:“我不再惧怕死亡,可是我真的很孤独......”作为一个健康人,你可以无限度的去理解,但永远不会有足够的感受,因为你,没有接近死亡!很庆幸几米痊愈了且依然保有孩子的纯粹天真和成人的睿智犀利。他用孩子的画笔告诉你这世界的简单,绚丽与可爱,又用成人的文字揭露其背后的孤寂,残酷与冷漠。当然,几米总是会留一个快乐的角落,留一个甜美的音符,告诉我们走累了就停一下,摔疼了就喊一声,然后继续上路,去追逐前方的美好......其实几米的漫画更像是成人童话,有些深藏的寓意也许孩子未必懂得,但这也正是他们幸运的地方,孩子总是把一切事物引向快乐的方向,而成人则更愿意去追究不幸的根源......
电影与漫画,都是关乎对孩子的理解,爱,与尊重。对于孩子我们是应该多一份责任的,因为一个美好的人生应该是从一个美好的童年开始。
童年......是的,我喜欢童年!它之所以美好并不是因为仅有一次且一去不复返,任何一段时光都是这样。而是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拥有最原始的纯真。我们的身体最干净,心灵最赤诚,我们并不完全认识这个世界,但却可以本能的感受到世界的真实与活力。我们相信童话,相信圣诞老人,相信一个棒棒糖的约定;我们相信世界有一万种颜色,相信彩虹的那头有另一个仙境;我们相信洋娃娃的头发被剪掉后还会长出来,相信说谎后鼻子会变长,相信不牵着妈妈的手就会走丢;我们相信死去的人都住在天上,把思念写进卡片系在气球上飘走他们就会收到;我们相信世界的那一头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并且会在某个夏天的海上相遇;我们相信抓着风筝就能飞上天,相信可以和任何动物,植物甚至一块石头交换秘密;我们会用一片树叶吹出声响,我们会珍藏一颗晶莹剔透的雨花石,我们会偷拿老师的彩色粉笔在墙上乱涂乱画,我们相信自己会和天上的星星一样永生;我们能感受到世界的呼吸,我们知道它是有生命的!!也许那时的我们才是最有智慧的......宫崎骏说他努力创造一个五岁的孩子所能理解的童话世界。如果五岁是童年的分界点,那有些可悲了......
对于80后的我们,二十年过得太匆匆,似乎已经不是孩子很久了。任性还未退去,责任就已纷至沓来。世界突然就以另一种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会害怕,会迷茫,会恐慌......还好,我们还年轻,正如几米曾说,“生命的变化虽然太大太快,但每一个模糊的开始,都可能充满着无限美丽的期待。” 成长意味着懂得接受每个时期的自己,并享受其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却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明白自己的价值,并且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宿命。世间万物的背后并没有支配一切的神明,是我们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把自己造就成现在的样子。而人生的河流并非只有一条直线才是完美,所以也不必苛求一条直线。对于无法抓住的,就让他走吧......常想起赫本在《罗马假日》里闪着漂亮纯净的大眼睛对派克说:“善良与高贵应该回到年轻一代的灵魂中来......”所谓经典,就是放到今天依然适用!
最后以几米漫画中的一句话结尾吧 : “可能的话,你还想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某些时候我是一个很容易受周遭影响的人,比如最近有些朋友告诉我她们失恋了,失业了,失去了亲人,我就会很难过。也许是从她们克制的言语中感受到了暗藏的悲伤,也许是因为我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去安慰她们,也许是越来越感觉到生活的多变生命的无常而我们是真的无能为力......
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看温暖的电影读孤单的文字。
早上天气有些阴,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一位善良的胖老师,一群顽劣的问题少年,一首天籁般醉人的合唱......感叹于音乐的魅力,感动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是最单纯美好也是最脆弱易碎的,所以我们应该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去保护他们年轻的心不受伤害,给他们一个玻璃瓶般美好的童年。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中午阳光很好,看了几米的漫画《又寂寞,又美好》,《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失乐园》和《蓝石头》。那样凉凉的文字淡淡的孤单,让人看着看着就流下泪来......不止一遍的看了,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这正是几米漫画吸引我的地方,你可以认为它是温暖的,天真的,散漫的,孤独的。全凭当时的心情。可当你把心完全净空的时候你就会真正走入几米的漫画世界,你会看到绚丽色彩背后的隐忍与凄凉,压抑与绝望。你会从那些幽默调侃的文字中体会到孤寂与无奈,渴望与忧伤......一直认为经历过死亡的人对人生会有更透彻清醒的理解。几米在得血癌期间有几部黑白漫画,满目的荒凉和恐慌,让人看了甚至会担心害怕。想起一个电影中的癌症病人说:“我不再惧怕死亡,可是我真的很孤独......”作为一个健康人,你可以无限度的去理解,但永远不会有足够的感受,因为你,没有接近死亡!很庆幸几米痊愈了且依然保有孩子的纯粹天真和成人的睿智犀利。他用孩子的画笔告诉你这世界的简单,绚丽与可爱,又用成人的文字揭露其背后的孤寂,残酷与冷漠。当然,几米总是会留一个快乐的角落,留一个甜美的音符,告诉我们走累了就停一下,摔疼了就喊一声,然后继续上路,去追逐前方的美好......其实几米的漫画更像是成人童话,有些深藏的寓意也许孩子未必懂得,但这也正是他们幸运的地方,孩子总是把一切事物引向快乐的方向,而成人则更愿意去追究不幸的根源......
电影与漫画,都是关乎对孩子的理解,爱,与尊重。对于孩子我们是应该多一份责任的,因为一个美好的人生应该是从一个美好的童年开始。
童年......是的,我喜欢童年!它之所以美好并不是因为仅有一次且一去不复返,任何一段时光都是这样。而是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拥有最原始的纯真。我们的身体最干净,心灵最赤诚,我们并不完全认识这个世界,但却可以本能的感受到世界的真实与活力。我们相信童话,相信圣诞老人,相信一个棒棒糖的约定;我们相信世界有一万种颜色,相信彩虹的那头有另一个仙境;我们相信洋娃娃的头发被剪掉后还会长出来,相信说谎后鼻子会变长,相信不牵着妈妈的手就会走丢;我们相信死去的人都住在天上,把思念写进卡片系在气球上飘走他们就会收到;我们相信世界的那一头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并且会在某个夏天的海上相遇;我们相信抓着风筝就能飞上天,相信可以和任何动物,植物甚至一块石头交换秘密;我们会用一片树叶吹出声响,我们会珍藏一颗晶莹剔透的雨花石,我们会偷拿老师的彩色粉笔在墙上乱涂乱画,我们相信自己会和天上的星星一样永生;我们能感受到世界的呼吸,我们知道它是有生命的!!也许那时的我们才是最有智慧的......宫崎骏说他努力创造一个五岁的孩子所能理解的童话世界。如果五岁是童年的分界点,那有些可悲了......
对于80后的我们,二十年过得太匆匆,似乎已经不是孩子很久了。任性还未退去,责任就已纷至沓来。世界突然就以另一种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会害怕,会迷茫,会恐慌......还好,我们还年轻,正如几米曾说,“生命的变化虽然太大太快,但每一个模糊的开始,都可能充满着无限美丽的期待。” 成长意味着懂得接受每个时期的自己,并享受其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却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明白自己的价值,并且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宿命。世间万物的背后并没有支配一切的神明,是我们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把自己造就成现在的样子。而人生的河流并非只有一条直线才是完美,所以也不必苛求一条直线。对于无法抓住的,就让他走吧......常想起赫本在《罗马假日》里闪着漂亮纯净的大眼睛对派克说:“善良与高贵应该回到年轻一代的灵魂中来......”所谓经典,就是放到今天依然适用!
最后以几米漫画中的一句话结尾吧 : “可能的话,你还想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