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读纽约时报至少六种方式
第一种,读报,在中国读《纽约时报》印刷版。如果你实在想这样看,可以去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订阅(www.51bk.com/show_pub_new.htm?pubId=N0002049)。首先非常贵,加上周末版一年的订费是25060元人民币。这不能怪《纽约时报》,如果你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订一份纽约时报,含送报上门的一年订费“只是”350美元左右。其次非常慢,到上海也要晚三四天。我怀疑中国还有没有《纽约时报》的订户,除了图书馆以外。
第二种,登陆www.nytimes.com。这是《纽约时报》网站的最主要入口。网站内容基本上都免费。美国的《纽约时报》订户能享受到四种“独特”的服务。第一是送报上门,第二是可以查阅1851年以来的所有报纸档案,第三是可以下载Times Reader,一个客户端软件,可以在电脑上提供接近报纸的阅读体验。这个呆会还会提到。第四是可以查找上万个《纽约时报》字谜。言下之意,除了这几样,其他都是免费的。
第三种,登录《纽约时报》最近创设的“全球版 (http://global.nytimes.com)”。原来的《纽约时报》网站于是变身美国版。全球版整合了《纽约时报》自己的国际报道与旗下知名的全球报纸《国际先驱论坛报》内容。
第四种,读Times Reader 。Times Reader提供了我所见到的电脑上最好的读报体验。你不需要登陆网站,但需要下载客户端(https://timesreader.nytimes.com)。
非常可惜,截图软件失真,不能传达Times Reader阅读效果之万一。如果愿意下载一试,保证会有惊艳效果。曾经就是这种惊艳,魅惑我掏钱订了一年。在功能上Times Reader并不比网页版特出,只有一个notes功能(见图中左下角功能区)为网页版所无,有闲情的读者可以用它来记读报笔记。Times Reader有收费和免费两个版本,免费的只有头版、技术版和周末版的部分内容;收费版要40美元一年,内容虽应有尽有,但其实并不超过网站。40美元一年买到的只是较好的阅读体验,包括不用登录网站去看密密麻麻的标题和不用看晃眼的Flash。你会付这40美元吗?我停订很久了。
第五种,在现今几乎任何一部手机的浏览器里输入mobile.nytimes.com,可以进到《纽约时报》手机版。它不是中国人熟悉的WAP版,而是《纽约时报》为手机浏览器定制的版本。它将宽度定于320个像素,从而最大限度地适应形形色色的手机屏幕。在这里可以看到《纽约时报》当日内容。在我用过的几款手机上,《纽约时报》手机版对字体字号的设定都使得阅读起来并不太费力。这不是享受,但可以接受。
第六种,在iPhone上读《纽约时报》,应该是所有手机中最好的选择。去这里下载一个软件(www.nytimes.com/services/mobile/iphone.html),也可以直接在iPhone上的App Store里面搜索NYTimes并下载。
比手机浏览器版更好的是,iPhone软件版可以设立自动更新的间隔,可以选择保存多达一周的内容,可以搜索,可以自由调节字号大小,在电脑上这很常见,可在手机程序里这属凤毛麟角,更几乎使在iPhone上读《纽约时报》成为一件乐事。这应该是这个程序获得最佳手机新闻软件奖项的原因。
还有其他读《纽约时报》的办法,比如说从头版大样扫瞄版进入(www.nytimes.com/indexes/2009/03/30/pageone/scan/index.html),又比如说从facebook上你的好友推荐链接上进入,又比如说从朋友发来的文章推荐邮件中进入。《纽约时报》张开怀抱,兼容并包。
我有一个也许很多人都有的信念。我相信facebook、twitter带来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通过人际实现大规模信息传播的工具,同时我更相信,一个品质一贯的集新闻采集、处理、汇总、呈现、送达于一身的专业新闻服务提供者生命力常在,不论是过去和现在基于纸张,还是现在和未来基于比特。信息传播的C2C模式兴起了,但B2C还有健在的理由。惟一需要解决的最重大问题,是怎样适应乃至领导技术变迁带来的商业模式的毁灭式创新。《纽约时报》正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竭尽所能创新同时又坚守新闻价值的典范。我非常希望看到它成功。
信息是那么地多,我希望有一个来源,它足够可靠,足够正确,足够完整,足够深入,有足够多的方式通达我,以至于如果我只有时间读它而不读其他,也有信心说自己知道什么事情在发生。在中国以外的世界,我的这个来源是《纽约时报》,有一段距离的第二名是《金融时报》。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来源,希望将来《财经》是。
第二种,登陆www.nytimes.com。这是《纽约时报》网站的最主要入口。网站内容基本上都免费。美国的《纽约时报》订户能享受到四种“独特”的服务。第一是送报上门,第二是可以查阅1851年以来的所有报纸档案,第三是可以下载Times Reader,一个客户端软件,可以在电脑上提供接近报纸的阅读体验。这个呆会还会提到。第四是可以查找上万个《纽约时报》字谜。言下之意,除了这几样,其他都是免费的。
第三种,登录《纽约时报》最近创设的“全球版 (http://global.nytimes.com)”。原来的《纽约时报》网站于是变身美国版。全球版整合了《纽约时报》自己的国际报道与旗下知名的全球报纸《国际先驱论坛报》内容。
第四种,读Times Reader 。Times Reader提供了我所见到的电脑上最好的读报体验。你不需要登陆网站,但需要下载客户端(https://timesreader.nytimes.com)。
非常可惜,截图软件失真,不能传达Times Reader阅读效果之万一。如果愿意下载一试,保证会有惊艳效果。曾经就是这种惊艳,魅惑我掏钱订了一年。在功能上Times Reader并不比网页版特出,只有一个notes功能(见图中左下角功能区)为网页版所无,有闲情的读者可以用它来记读报笔记。Times Reader有收费和免费两个版本,免费的只有头版、技术版和周末版的部分内容;收费版要40美元一年,内容虽应有尽有,但其实并不超过网站。40美元一年买到的只是较好的阅读体验,包括不用登录网站去看密密麻麻的标题和不用看晃眼的Flash。你会付这40美元吗?我停订很久了。
第五种,在现今几乎任何一部手机的浏览器里输入mobile.nytimes.com,可以进到《纽约时报》手机版。它不是中国人熟悉的WAP版,而是《纽约时报》为手机浏览器定制的版本。它将宽度定于320个像素,从而最大限度地适应形形色色的手机屏幕。在这里可以看到《纽约时报》当日内容。在我用过的几款手机上,《纽约时报》手机版对字体字号的设定都使得阅读起来并不太费力。这不是享受,但可以接受。
第六种,在iPhone上读《纽约时报》,应该是所有手机中最好的选择。去这里下载一个软件(www.nytimes.com/services/mobile/iphone.html),也可以直接在iPhone上的App Store里面搜索NYTimes并下载。
比手机浏览器版更好的是,iPhone软件版可以设立自动更新的间隔,可以选择保存多达一周的内容,可以搜索,可以自由调节字号大小,在电脑上这很常见,可在手机程序里这属凤毛麟角,更几乎使在iPhone上读《纽约时报》成为一件乐事。这应该是这个程序获得最佳手机新闻软件奖项的原因。
还有其他读《纽约时报》的办法,比如说从头版大样扫瞄版进入(www.nytimes.com/indexes/2009/03/30/pageone/scan/index.html),又比如说从facebook上你的好友推荐链接上进入,又比如说从朋友发来的文章推荐邮件中进入。《纽约时报》张开怀抱,兼容并包。
我有一个也许很多人都有的信念。我相信facebook、twitter带来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通过人际实现大规模信息传播的工具,同时我更相信,一个品质一贯的集新闻采集、处理、汇总、呈现、送达于一身的专业新闻服务提供者生命力常在,不论是过去和现在基于纸张,还是现在和未来基于比特。信息传播的C2C模式兴起了,但B2C还有健在的理由。惟一需要解决的最重大问题,是怎样适应乃至领导技术变迁带来的商业模式的毁灭式创新。《纽约时报》正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竭尽所能创新同时又坚守新闻价值的典范。我非常希望看到它成功。
信息是那么地多,我希望有一个来源,它足够可靠,足够正确,足够完整,足够深入,有足够多的方式通达我,以至于如果我只有时间读它而不读其他,也有信心说自己知道什么事情在发生。在中国以外的世界,我的这个来源是《纽约时报》,有一段距离的第二名是《金融时报》。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来源,希望将来《财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