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孩子:何时来加拿大上学最合适?
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不少华人朋友选择移民加拿大的一大初衷。不过,对于孩子究竟应该何时来加拿大上学读书,则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对这个问题,新移民们普遍存在着非常矛盾复杂的心理,脑子里翻来复去地盘算着:是小学阶段或更早的幼年时期来,以便学得一口地道流利的英文,为完全融入加拿大社会奠定基础;还是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多熏陶几年,把中文和其他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再来领略西方教育的精粹?带着同样的问题,我们接触了大温的几个移民家庭,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烦恼与困惑;也采访了本地的教育行家,听取其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于女士:
希望学好中文再来加国
家住本拿比的于女士有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叫张艾琳娜,在中国即将升入小学3年级。提起女儿繁重的学习负担,于女士既心疼又无奈。她讲道,都说中国大陆基础教育好,这可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为了孩子上学的事儿,家里人跑关系跑断了腿,赞助费没少花,好不容易挤进了杭州最好的小学,这才只是千辛万苦的开始。
自打孩子上学那天起,家里帮忙照看孩子的外公、外婆就多了一份艰巨的任务——每天陪着写作业。才小学1年级,每天的数学速算习题就有7、8页,还有语文课的《每日写话》,每天都得写起码一页的日记。更不用说还有练琴、学画、加修奥数等各种门类的课外学习任务了,经常折腾得祖孙3人到晚上11点多才能睡觉。
于女士说,加拿大的教育氛围相对宽松,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将来孩子一定要过来上学。不过小学阶段还是在中国学完,一是觉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来的名校学位就这么放弃了太可惜;二来希望打下扎实的中文基础;三呢,则是不想因为过来得太早,与那些中国国内孩子相比,少学了很多学术类的知识。
雷先生:
要学地道英文就得趁早
雷先生移民来温哥华已经几年了,9岁的儿子雷石留在深圳上学,也是挤破脑袋进入了当地最好的小学。雷石是个爱学习肯下苦功的孩子,除了学校的各项作业,奥数、钢琴、各种学科比赛,已经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了。
雷先生已打定主意,要让儿子尽快来加拿大上学。他认为,孩子在中国国内学到3、4年级,中文已经有了不错的底子了。为了让孩子有个更好的前途,必须趁年纪小给他提供环境和条件,掌握好地道标准的英语,最好是使得英文成为其第一语言。
“来加拿大上学不是为了讨得一身轻松”,雷先生心里很清楚:这边小学课程看似不难,但已加入了很多研究性的课题,旨在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况且许多家庭也象在中国一样,课外加补各类科目,至于那些有心要考顶尖大学,或者冲刺美国“藤校”的学生来说,加拿大中学课程学习的繁重与紧张,与中国国内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与其等孩子在中国磨蹭到十几岁再来加国吭哧吭哧“啃”英文,不如趁年纪小,早做准备。
吴太太:
孩子学习取决于父母
广东来的吴太认为,父母两人若是都一心一意在加拿大定居下来,孩子当然是随着大人在加国读书好,就怕大人本身拿不定主意,中国、加拿大两边跑,连带着孩子也这边上上学,那边读读书,结果是两头不到岸,最终还是耽误了孩子。
吴太坦诚,自己在这方面就有惨痛的教训。当年吴太一家移民获批,登陆温哥华,一起来到加国的孩子就在温哥华上5年级,那时年纪小,学英文敢开口,操着磕磕巴巴、满是语病的中式英文就大模大样地与别人沟通,与学校里本地满口英文的同学们也没有什么隔阂,样样都能玩到一起。
可是一年后,吴太两口子感觉在温哥华工作难找,生意难做,便决定打道回府,孩子自然也跟着回中国了。回到中国国内的学校,凭着在加拿大1年的学习经历,孩子在加拿大尚上不了档次的英文在大陆同学中却是鹤立鸡群,孩子学习上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提升了不少。
一晃又是2年多,为保住自己的枫叶卡,吴太不得不再次回到温哥华,这回她是打定主意,起码要呆到换到新的枫叶卡。只是又一次跟过来的孩子可就抓瞎了。9月份开学,孩子就要进入这边中学的9年级,面临的是看起来似乎不可逾越的语言障碍和综合课程总体上的难度提升。现在,孩子年纪大了,要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已经不再容易。暑期的每一天,孩子都在为开学后的日子犯愁,吴太看在心里,内心充满愧疚。
“就算保住了枫叶卡,将来何去何从也还是未知数。现时的心情是矛盾又无奈,最担心的是孩子的正常学习大受影响。”吴太叹息连连,她并且总结说,以自己的体会,孩子在中国国内完成小学3年级课程后,转来加拿大读书,应该是最好的方案。
简乐慈:
第二语言10岁是个坎
担任Sylvan教育中心主任的简乐慈(Diana Kan)明确表示,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和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10岁左右是个关键的分水岭。
她说,小孩子在幼儿时期可以毫无困难地学习任何语言,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度逐渐加大,一般而言,10岁之前,大多数孩子都能顺利地掌握第二语言,不但容易上口,而且语音纯正。年纪越大,越是到了高年级,语言学习上面临的挑战越强。这是因为,到了高年级,语言学习不再是小孩子顺其自然的模仿与重现,也不是年纪稍大后有意识地记忆词汇和语法规则,而是必须超越单纯听与说的基础层面,在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上去学习带有西方历史、风俗、文化等复杂背景的语言艺术。
简乐慈进一步阐述道,高年级ESL学生,不光在英文课和社会学(Social)上有显而易见的困难,就算是引以自豪的数理化强项科目,也会遭遇学习障碍。她说,中国的理科课程内容虽然程度高,但注重记忆公式和机械性的习题重复联系,而这边的教育,则更多地倾向于理解运用。学生不但要用英文解释解题的步骤,一步步说清楚自己思考的方式和过程,更要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自行动手,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可实际使用的工具或模型。
朱凡:
最好过了初二“反叛期”
从温哥华回流广州的朱凡是一位教育专家,也是一位三个孩子的家长,他的大女儿在中国读完高一,放弃了“中考”全额奖学金,回加拿大读11年级;二女儿在初二后回来读9年级;老三嘛,今年六年级,朱凡对他的要求是“学好中文再回加拿大”,他认为应是初一以后的事了。
朱凡认为,如果孩子的身心发展适度成熟的话,早点送孩子到加拿大会比较好,这样孩子会较容易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但一般来说,最好还是过了初二这个“反叛期”。
他指,初中二年级是初中教育的特殊而关键的时期,学生们往往在这一阶段发生微妙的变化,很多孩子会变得叛逆,与家长的矛盾冲突概率大增。当你和孩子安全地度过了这一阶段之后,再把孩子送离身边,会更妥当些。
朱凡总结说,如果你想让孩子来加读高中,那么最好在初三(相当于加拿大9年级)出去,读一年ESL课程,有些英语基础,可以跟正常班上课了,升上高中10年级的困难就会大大降低。但如果你的孩子到了高三(相当于加拿大中学12年级)才出来,而他的英语或其他学科不是特别好的话,还不如在中国拿了高中毕业文凭,通过雅思或托福考试,然后直接申请加拿大的大学。
另外,朱凡还指出,如果你的孩子完成三年以上的加拿大高中学习并获得毕业证书,申请加拿大大学时还可免雅思或托福考试。如果不足三年,申请大学时要先通过雅思考试,才能被大学录取。
转载请注明:爸爸帮 »
原文链接:http://www.papabang.com/archives/2043.html
对这个问题,新移民们普遍存在着非常矛盾复杂的心理,脑子里翻来复去地盘算着:是小学阶段或更早的幼年时期来,以便学得一口地道流利的英文,为完全融入加拿大社会奠定基础;还是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多熏陶几年,把中文和其他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再来领略西方教育的精粹?带着同样的问题,我们接触了大温的几个移民家庭,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烦恼与困惑;也采访了本地的教育行家,听取其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于女士:
希望学好中文再来加国
家住本拿比的于女士有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叫张艾琳娜,在中国即将升入小学3年级。提起女儿繁重的学习负担,于女士既心疼又无奈。她讲道,都说中国大陆基础教育好,这可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为了孩子上学的事儿,家里人跑关系跑断了腿,赞助费没少花,好不容易挤进了杭州最好的小学,这才只是千辛万苦的开始。
自打孩子上学那天起,家里帮忙照看孩子的外公、外婆就多了一份艰巨的任务——每天陪着写作业。才小学1年级,每天的数学速算习题就有7、8页,还有语文课的《每日写话》,每天都得写起码一页的日记。更不用说还有练琴、学画、加修奥数等各种门类的课外学习任务了,经常折腾得祖孙3人到晚上11点多才能睡觉。
于女士说,加拿大的教育氛围相对宽松,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将来孩子一定要过来上学。不过小学阶段还是在中国学完,一是觉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来的名校学位就这么放弃了太可惜;二来希望打下扎实的中文基础;三呢,则是不想因为过来得太早,与那些中国国内孩子相比,少学了很多学术类的知识。
雷先生:
要学地道英文就得趁早
雷先生移民来温哥华已经几年了,9岁的儿子雷石留在深圳上学,也是挤破脑袋进入了当地最好的小学。雷石是个爱学习肯下苦功的孩子,除了学校的各项作业,奥数、钢琴、各种学科比赛,已经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了。
雷先生已打定主意,要让儿子尽快来加拿大上学。他认为,孩子在中国国内学到3、4年级,中文已经有了不错的底子了。为了让孩子有个更好的前途,必须趁年纪小给他提供环境和条件,掌握好地道标准的英语,最好是使得英文成为其第一语言。
“来加拿大上学不是为了讨得一身轻松”,雷先生心里很清楚:这边小学课程看似不难,但已加入了很多研究性的课题,旨在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况且许多家庭也象在中国一样,课外加补各类科目,至于那些有心要考顶尖大学,或者冲刺美国“藤校”的学生来说,加拿大中学课程学习的繁重与紧张,与中国国内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与其等孩子在中国磨蹭到十几岁再来加国吭哧吭哧“啃”英文,不如趁年纪小,早做准备。
吴太太:
孩子学习取决于父母
广东来的吴太认为,父母两人若是都一心一意在加拿大定居下来,孩子当然是随着大人在加国读书好,就怕大人本身拿不定主意,中国、加拿大两边跑,连带着孩子也这边上上学,那边读读书,结果是两头不到岸,最终还是耽误了孩子。
吴太坦诚,自己在这方面就有惨痛的教训。当年吴太一家移民获批,登陆温哥华,一起来到加国的孩子就在温哥华上5年级,那时年纪小,学英文敢开口,操着磕磕巴巴、满是语病的中式英文就大模大样地与别人沟通,与学校里本地满口英文的同学们也没有什么隔阂,样样都能玩到一起。
可是一年后,吴太两口子感觉在温哥华工作难找,生意难做,便决定打道回府,孩子自然也跟着回中国了。回到中国国内的学校,凭着在加拿大1年的学习经历,孩子在加拿大尚上不了档次的英文在大陆同学中却是鹤立鸡群,孩子学习上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提升了不少。
一晃又是2年多,为保住自己的枫叶卡,吴太不得不再次回到温哥华,这回她是打定主意,起码要呆到换到新的枫叶卡。只是又一次跟过来的孩子可就抓瞎了。9月份开学,孩子就要进入这边中学的9年级,面临的是看起来似乎不可逾越的语言障碍和综合课程总体上的难度提升。现在,孩子年纪大了,要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已经不再容易。暑期的每一天,孩子都在为开学后的日子犯愁,吴太看在心里,内心充满愧疚。
“就算保住了枫叶卡,将来何去何从也还是未知数。现时的心情是矛盾又无奈,最担心的是孩子的正常学习大受影响。”吴太叹息连连,她并且总结说,以自己的体会,孩子在中国国内完成小学3年级课程后,转来加拿大读书,应该是最好的方案。
简乐慈:
第二语言10岁是个坎
担任Sylvan教育中心主任的简乐慈(Diana Kan)明确表示,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和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10岁左右是个关键的分水岭。
她说,小孩子在幼儿时期可以毫无困难地学习任何语言,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度逐渐加大,一般而言,10岁之前,大多数孩子都能顺利地掌握第二语言,不但容易上口,而且语音纯正。年纪越大,越是到了高年级,语言学习上面临的挑战越强。这是因为,到了高年级,语言学习不再是小孩子顺其自然的模仿与重现,也不是年纪稍大后有意识地记忆词汇和语法规则,而是必须超越单纯听与说的基础层面,在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上去学习带有西方历史、风俗、文化等复杂背景的语言艺术。
简乐慈进一步阐述道,高年级ESL学生,不光在英文课和社会学(Social)上有显而易见的困难,就算是引以自豪的数理化强项科目,也会遭遇学习障碍。她说,中国的理科课程内容虽然程度高,但注重记忆公式和机械性的习题重复联系,而这边的教育,则更多地倾向于理解运用。学生不但要用英文解释解题的步骤,一步步说清楚自己思考的方式和过程,更要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自行动手,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可实际使用的工具或模型。
朱凡:
最好过了初二“反叛期”
从温哥华回流广州的朱凡是一位教育专家,也是一位三个孩子的家长,他的大女儿在中国读完高一,放弃了“中考”全额奖学金,回加拿大读11年级;二女儿在初二后回来读9年级;老三嘛,今年六年级,朱凡对他的要求是“学好中文再回加拿大”,他认为应是初一以后的事了。
朱凡认为,如果孩子的身心发展适度成熟的话,早点送孩子到加拿大会比较好,这样孩子会较容易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但一般来说,最好还是过了初二这个“反叛期”。
他指,初中二年级是初中教育的特殊而关键的时期,学生们往往在这一阶段发生微妙的变化,很多孩子会变得叛逆,与家长的矛盾冲突概率大增。当你和孩子安全地度过了这一阶段之后,再把孩子送离身边,会更妥当些。
朱凡总结说,如果你想让孩子来加读高中,那么最好在初三(相当于加拿大9年级)出去,读一年ESL课程,有些英语基础,可以跟正常班上课了,升上高中10年级的困难就会大大降低。但如果你的孩子到了高三(相当于加拿大中学12年级)才出来,而他的英语或其他学科不是特别好的话,还不如在中国拿了高中毕业文凭,通过雅思或托福考试,然后直接申请加拿大的大学。
另外,朱凡还指出,如果你的孩子完成三年以上的加拿大高中学习并获得毕业证书,申请加拿大大学时还可免雅思或托福考试。如果不足三年,申请大学时要先通过雅思考试,才能被大学录取。
转载请注明:爸爸帮 »
原文链接:http://www.papabang.com/archives/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