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
漫谈
1.
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知乎上最好的回答是:就好像多了条软肋,又好像有了层铠甲。
大约20前年吧,女子A是某工厂的女工,那时的姿色从现在来看就能想得到不是倾国倾城也是能让很多厂里的男员工魂牵梦萦。
男子B是另外一家工厂的员工。对于他的相貌,别人给出的评价也是落落大方,不是一表人渣的那种。
也符合那个年代的方式,二人经介绍相识,经过不知多久反正不久的相处,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见过对方的父母,家长们也颇为认可这一对。
一切都如期望一般顺利进行,二人步入婚姻殿堂,并在一年之后有了一个儿子。
B却在那之后忽然之间从一个顾家顾老婆的人,变成了个夜不归宿,游手好闲的人。
至于是不是真的夜不归宿,游手好闲,我也只是从女方那里听来,或许是片面之辞。但总之两个人产生嫌隙肯定是有一方出了点问题。
那时候,传说中的神奇的古典微信BP机正如日中天(具体操作手法就是打传呼台,说要转达的话,然后BP机就会接收到文字信息),A原来全靠这个来掌握B在什么地方做着什么。B夜不归宿,A就没完没了的呼。A逼得越是紧,B就索性越不搭理。
A本来就是家境不错,从小娇生惯养,再加上相貌姣好,在自己二十多年的生活里一帆风顺,一点亏都没吃过,就和《致青春》里的郑微差不多,脾气属火山的,你对她好,那什么事都没有,她的柔情似水都能淹死你。你要是真和她对着来,那火山一定爆发,烧死你个不识趣的。
B偏偏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你越是不依不饶,我就越当没听见一样,往凳子上一坐悠然地抽着烟,你要是真说出难堪入耳再加问候我祖宗的话,我索性就一摔门溜之大吉,眼不见心不烦。
据说那时候夫妻不可调和就是一阶段破口大骂,二阶段就是拳打脚踢。什么两人约到个饭店心平气和加眼泪汪汪谈和的都是电视剧里的桥段。
打够了,骂够了,儿子的啼哭声也听够了,再也没有能演的戏码了,A一摆手,说了句:离婚。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离婚说出去不是件好听的事,不到无法挽回谁都不会选择这条没未来的死路。
B估计也是有点后悔,离婚的那天中午骑车载着A去的民政局,可能是心情太沉重,车慢慢悠悠的还吱嘎吱嘎的响。
A倒是铁石心肠的模样,认准了要离婚,九头牛都别想把她拉回来。
出乎意料的是那天民政局离婚的特别多,就好像一群群众演员妨碍她们离婚似的,A和B只能坐在民政局走廊的长椅上排队。
前面的队就像从没挪动一般,两个多小时都没排到他们。
B看着A有点失神的眼睛说:“算了,别离了,回去好好过日子吧。”
A点点头,眼睛啪嗒啪嗒地掉着眼泪。
回去的路上,A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头靠着B的后背。那时的太阳暖暖地晒着她,她也只是负气,谁也不想走上那条绝路,两个本来挺爱对方的人,真要过上互不来往的时光,谁也舍不得。她也不想要什么,B只要服一下软,她也愿意和他继续过日子。
或许命运弄人,B也不知这时脑筋出了什么差错,说了句:“XXXXX(一句很常见但很难听的脏话),你不牛逼么,还他妈离不离?”
A本来已经平息愤怒的火山又蹿出来一注火舌。
然后他们就赶回民政局办了离婚手续。
2.
C是我的一个朋友。
他头脑聪明,是个不可多得的优质男。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他。
当然,人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他自然也没过得去。
D是个容貌没得说的女生,家里背景也挺深厚的那种。
二人也算是两情相悦,很快沉入到热恋之中。
当得知D要出国的时候,C也挺坦然自信的,和我们说那都不是问题,不就是分隔两地么。要知道原来他爸妈也异地恋,现在不也生下他来了么。我们当时也不过当他是喝了好几瓶酒后吐出的胡话罢了。
D别看看上去挺丫挺的一女生,其实也长着一颗玻璃心,外国的蓝天蓝得和透明的似的也暖不起来一个孤身处在异国他乡的不到二十岁的女生的心。
C也没法和她出国来个比翼齐飞什么的,这就归结到C的家庭实在太过于普通,想要出国,对他来说和登月也没什么差别,都不太可能。
D在国外很难找到什么知心的朋友倒一倒苦水,那一肚子苦水就只能全由C来吞了。
小时候我衡量距离总愿意拿时间作比较,比如回家,就愿意说走十分钟的路。去奶奶家就15分钟的公交。原来想想从这到美国也不过20个小时的飞机。
后来听C讲他怎么坚持,才知道你隔了千重山,万重水,都是实实在在隔着的。人的一生不像历史长河,空间的跨度远比时间的跨度可怕。就算她拿着DV把她的每分每秒都拍下来给你看,你没在她身边就是没在。
C本来是个作息很正常的有为青年,为了考虑时差还不能打扰室友休息,只能半夜三点悄悄地把电脑搬出去到走廊里和D视频。D也不客气,边视频边抹眼泪,跟自来水似的,纸巾擦个没完没了,等到眼睛哭得肿的跟个桃子似的,才心满意足地睡去。
C每次也好好安慰不敢有一丝的不耐烦,我们知道后也损他真是真爱。世事难料,D算是被帝国主义的糖衣炮弹轰得麻木了,变得特坚硬,百毒不侵,看见蟑螂都特能淡定地用纸巾除掉了,住的公寓里着了次火特淡定的打了火警电话,还用消防栓自己灭了一部分火。
当然,之后我们的好好先生C也被百般挑剔,再也不是是变形金刚D小姐的稳固靠山了。
后来他们就分手了。
3.
E是我爸爸的一个同学,早年搞股票赚了好大一笔,是90年代我们那边早期的万元户之一。那时候有钱人最好的继续投资方式,就是买房子。E也就买了一栋很高档的房子。
入住后才发现邻里全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楼上就是市里一家大工厂的厂长。
入住后没几天楼上的厂长就把楼里的邻里都请到家里吃饭,那天的菜特丰盛,也算没白去。唯一的瑕疵的就是厂长对他的妻子说尽难听话,吆五喝六的,导致一桌人吃饭时实在提不起太好的兴致。
E之后便在邻里间听到楼上厂长家的情况。
厂长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在文革中家庭变故一贫如洗,只得插队下乡谋求生路。这时候就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女子本是当地一农家的女儿,虽然目不识丁,但温柔贤惠,心灵手巧,二人相恋相识,很快结婚。
厂长本就聪明,加上改革开放肃清错案,再加上父亲老友提携,不久后就回城当上了这家工厂的厂长。
男人一有钱就变坏在厂长身上应验的可一点不假,厂长倒不是生活作风不好,但就是对这个和自己从前同甘共苦的妻子越看越不顺眼,家庭暴力时有发生。
女主人本来就传统,离婚对她来说根本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只得忍气吞声期待丈夫良心发现不再折磨她。
直到一晚厂长应酬不顺,憋了一肚子气,回家就把女主人打了个死去活来。女主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连连哀嚎。E在楼下听闻急忙和邻里叫门才制止了当晚发生的事。
但当晚厂长连句道歉都没有,就撇下一句话:我早晚弄死你。
女主人也算是对厂长绝望了,兔子逼急了也咬人,她心里盘算着一个时间能和丈夫和解的方法,趁早脱离苦海。
几日后的晚上,厂长又是应酬不顺,喝了很多,晃晃悠悠的回家,女主人什么也没说,递上条热毛巾,厂长拿着热毛巾,心里一软,想起前几日自己的不对,只觉头很昏沉,不愿再多说什么,想倒床便睡。
女主人坐到床沿,拉住厂长的手说:“我们谈一谈吧。”
厂长酒精上脑,一阵头疼,破口大骂:“谈,谈你XX(脏话)。”
女主人起身到厕所拿起早已准备好的一搪瓷盆硫酸尽数泼到厂长身上,厂长当时就从床上跳起来,跑到厕所想用水冲,没想到一切水龙头无论是厕所的还是厨房的都被女主人拧了个严严实实,一滴水都出不来。
烧灼的疼痛让厂长发出了惨痛的叫声,E刚听到厂长在楼上刚被泼硫酸时发出的惨叫就已经察觉不对,立马报了警,随后又和邻里去叫门。
厂长终因为伤重,难以活命,令人唏嘘的是厂长死前一直有气无力的说:“都是我的错,别为难我媳妇了。”
E说女主人虽然情节足够恶劣,但是厂长临死的话应该不至于死刑,可就怨厂长和女主人的女儿没有丝毫的争取妈妈活命的机会,女主人最后还是被判了死刑。
即使爱情已经烧成了死灰,但我们还是愿意让她重新燃起火苗。
1.
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知乎上最好的回答是:就好像多了条软肋,又好像有了层铠甲。
大约20前年吧,女子A是某工厂的女工,那时的姿色从现在来看就能想得到不是倾国倾城也是能让很多厂里的男员工魂牵梦萦。
男子B是另外一家工厂的员工。对于他的相貌,别人给出的评价也是落落大方,不是一表人渣的那种。
也符合那个年代的方式,二人经介绍相识,经过不知多久反正不久的相处,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见过对方的父母,家长们也颇为认可这一对。
一切都如期望一般顺利进行,二人步入婚姻殿堂,并在一年之后有了一个儿子。
B却在那之后忽然之间从一个顾家顾老婆的人,变成了个夜不归宿,游手好闲的人。
至于是不是真的夜不归宿,游手好闲,我也只是从女方那里听来,或许是片面之辞。但总之两个人产生嫌隙肯定是有一方出了点问题。
那时候,传说中的神奇的古典微信BP机正如日中天(具体操作手法就是打传呼台,说要转达的话,然后BP机就会接收到文字信息),A原来全靠这个来掌握B在什么地方做着什么。B夜不归宿,A就没完没了的呼。A逼得越是紧,B就索性越不搭理。
A本来就是家境不错,从小娇生惯养,再加上相貌姣好,在自己二十多年的生活里一帆风顺,一点亏都没吃过,就和《致青春》里的郑微差不多,脾气属火山的,你对她好,那什么事都没有,她的柔情似水都能淹死你。你要是真和她对着来,那火山一定爆发,烧死你个不识趣的。
B偏偏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你越是不依不饶,我就越当没听见一样,往凳子上一坐悠然地抽着烟,你要是真说出难堪入耳再加问候我祖宗的话,我索性就一摔门溜之大吉,眼不见心不烦。
据说那时候夫妻不可调和就是一阶段破口大骂,二阶段就是拳打脚踢。什么两人约到个饭店心平气和加眼泪汪汪谈和的都是电视剧里的桥段。
打够了,骂够了,儿子的啼哭声也听够了,再也没有能演的戏码了,A一摆手,说了句:离婚。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离婚说出去不是件好听的事,不到无法挽回谁都不会选择这条没未来的死路。
B估计也是有点后悔,离婚的那天中午骑车载着A去的民政局,可能是心情太沉重,车慢慢悠悠的还吱嘎吱嘎的响。
A倒是铁石心肠的模样,认准了要离婚,九头牛都别想把她拉回来。
出乎意料的是那天民政局离婚的特别多,就好像一群群众演员妨碍她们离婚似的,A和B只能坐在民政局走廊的长椅上排队。
前面的队就像从没挪动一般,两个多小时都没排到他们。
B看着A有点失神的眼睛说:“算了,别离了,回去好好过日子吧。”
A点点头,眼睛啪嗒啪嗒地掉着眼泪。
回去的路上,A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头靠着B的后背。那时的太阳暖暖地晒着她,她也只是负气,谁也不想走上那条绝路,两个本来挺爱对方的人,真要过上互不来往的时光,谁也舍不得。她也不想要什么,B只要服一下软,她也愿意和他继续过日子。
或许命运弄人,B也不知这时脑筋出了什么差错,说了句:“XXXXX(一句很常见但很难听的脏话),你不牛逼么,还他妈离不离?”
A本来已经平息愤怒的火山又蹿出来一注火舌。
然后他们就赶回民政局办了离婚手续。
2.
C是我的一个朋友。
他头脑聪明,是个不可多得的优质男。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他。
当然,人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他自然也没过得去。
D是个容貌没得说的女生,家里背景也挺深厚的那种。
二人也算是两情相悦,很快沉入到热恋之中。
当得知D要出国的时候,C也挺坦然自信的,和我们说那都不是问题,不就是分隔两地么。要知道原来他爸妈也异地恋,现在不也生下他来了么。我们当时也不过当他是喝了好几瓶酒后吐出的胡话罢了。
D别看看上去挺丫挺的一女生,其实也长着一颗玻璃心,外国的蓝天蓝得和透明的似的也暖不起来一个孤身处在异国他乡的不到二十岁的女生的心。
C也没法和她出国来个比翼齐飞什么的,这就归结到C的家庭实在太过于普通,想要出国,对他来说和登月也没什么差别,都不太可能。
D在国外很难找到什么知心的朋友倒一倒苦水,那一肚子苦水就只能全由C来吞了。
小时候我衡量距离总愿意拿时间作比较,比如回家,就愿意说走十分钟的路。去奶奶家就15分钟的公交。原来想想从这到美国也不过20个小时的飞机。
后来听C讲他怎么坚持,才知道你隔了千重山,万重水,都是实实在在隔着的。人的一生不像历史长河,空间的跨度远比时间的跨度可怕。就算她拿着DV把她的每分每秒都拍下来给你看,你没在她身边就是没在。
C本来是个作息很正常的有为青年,为了考虑时差还不能打扰室友休息,只能半夜三点悄悄地把电脑搬出去到走廊里和D视频。D也不客气,边视频边抹眼泪,跟自来水似的,纸巾擦个没完没了,等到眼睛哭得肿的跟个桃子似的,才心满意足地睡去。
C每次也好好安慰不敢有一丝的不耐烦,我们知道后也损他真是真爱。世事难料,D算是被帝国主义的糖衣炮弹轰得麻木了,变得特坚硬,百毒不侵,看见蟑螂都特能淡定地用纸巾除掉了,住的公寓里着了次火特淡定的打了火警电话,还用消防栓自己灭了一部分火。
当然,之后我们的好好先生C也被百般挑剔,再也不是是变形金刚D小姐的稳固靠山了。
后来他们就分手了。
3.
E是我爸爸的一个同学,早年搞股票赚了好大一笔,是90年代我们那边早期的万元户之一。那时候有钱人最好的继续投资方式,就是买房子。E也就买了一栋很高档的房子。
入住后才发现邻里全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楼上就是市里一家大工厂的厂长。
入住后没几天楼上的厂长就把楼里的邻里都请到家里吃饭,那天的菜特丰盛,也算没白去。唯一的瑕疵的就是厂长对他的妻子说尽难听话,吆五喝六的,导致一桌人吃饭时实在提不起太好的兴致。
E之后便在邻里间听到楼上厂长家的情况。
厂长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在文革中家庭变故一贫如洗,只得插队下乡谋求生路。这时候就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女子本是当地一农家的女儿,虽然目不识丁,但温柔贤惠,心灵手巧,二人相恋相识,很快结婚。
厂长本就聪明,加上改革开放肃清错案,再加上父亲老友提携,不久后就回城当上了这家工厂的厂长。
男人一有钱就变坏在厂长身上应验的可一点不假,厂长倒不是生活作风不好,但就是对这个和自己从前同甘共苦的妻子越看越不顺眼,家庭暴力时有发生。
女主人本来就传统,离婚对她来说根本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只得忍气吞声期待丈夫良心发现不再折磨她。
直到一晚厂长应酬不顺,憋了一肚子气,回家就把女主人打了个死去活来。女主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连连哀嚎。E在楼下听闻急忙和邻里叫门才制止了当晚发生的事。
但当晚厂长连句道歉都没有,就撇下一句话:我早晚弄死你。
女主人也算是对厂长绝望了,兔子逼急了也咬人,她心里盘算着一个时间能和丈夫和解的方法,趁早脱离苦海。
几日后的晚上,厂长又是应酬不顺,喝了很多,晃晃悠悠的回家,女主人什么也没说,递上条热毛巾,厂长拿着热毛巾,心里一软,想起前几日自己的不对,只觉头很昏沉,不愿再多说什么,想倒床便睡。
女主人坐到床沿,拉住厂长的手说:“我们谈一谈吧。”
厂长酒精上脑,一阵头疼,破口大骂:“谈,谈你XX(脏话)。”
女主人起身到厕所拿起早已准备好的一搪瓷盆硫酸尽数泼到厂长身上,厂长当时就从床上跳起来,跑到厕所想用水冲,没想到一切水龙头无论是厕所的还是厨房的都被女主人拧了个严严实实,一滴水都出不来。
烧灼的疼痛让厂长发出了惨痛的叫声,E刚听到厂长在楼上刚被泼硫酸时发出的惨叫就已经察觉不对,立马报了警,随后又和邻里去叫门。
厂长终因为伤重,难以活命,令人唏嘘的是厂长死前一直有气无力的说:“都是我的错,别为难我媳妇了。”
E说女主人虽然情节足够恶劣,但是厂长临死的话应该不至于死刑,可就怨厂长和女主人的女儿没有丝毫的争取妈妈活命的机会,女主人最后还是被判了死刑。
即使爱情已经烧成了死灰,但我们还是愿意让她重新燃起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