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登仙,蛇形光影——从“羽蛇神”形象看玛雅美术的特征
电影《2012》中,一番末日降临人们生死逃亡的场景令观者心有余悸。2012年12月21日的末日挣扎出在玛雅人的长计时历法,这是个循环周期,从公元前3114年8月14日开始,在玛雅长数历上记为 13.0.0.0.1,经过了太阳年的约 5125 年的周期计时之后在公元2012年12月21 日结束。玛雅预言或是噱头或是调侃,但不经意间它会拨一拨好奇者的心弦 ,不必有太大的动响,“世界末日”四个字的力量足够让玛雅丛林的神秘感愈发深藏。即使玛雅皇族的某个智者用穿越千年的双眸洞穿世界的末日,即使成列的象形文字将预言成真的大事记深深的刻在石碑里,这又能怎样,何需理性的证明这只是一段历法计时的终结,何需断言欣欣向荣的过活会戛言而止,我们只需要知道在中美洲这片广袤的森林里有一个民族经历了文明的“末日”。
“末日”玛雅是有信仰的民族。他们祭拜各种不同的神灵,例如玉米神、雨神、死神、洪水和纺织女神等(图一)。与轮回转世观念息息相关的神灵是羽蛇神,因为蛇可蜕皮,周而复始的彰显着生命的活力。羽蛇神一般被描绘为长羽毛的蛇的形象。最早见于奥尔梅克文明,后来被阿兹特克人称为“奎兹尔科亚特尔”(Quetzalcoatl),玛雅人称作“库库尔坎”(Kukulcan)。按照传说,羽蛇神主宰着晨星、发明了书籍、立法。羽蛇神与雨季同来,而雨季又与玛雅人种玉米的时间相重合,所以羽蛇神在农业中也扮演着一个轮回重生的角色。此外,美洲丛林中有几十种蛇,例如枪头蛇、巨腹蛇和响尾蛇等,玛雅人又十分擅长将丛林中的动物刻画在艺术作品中,所以羽蛇神的形象大量出现在玛雅艺术作品中,它是玛雅人的信仰寄托。
图二库库尔坎金字塔又称“羽蛇神”金字塔,建于公元10世纪左右,塔高三十米,四方对称,成阶梯形,共九层,顶部是一坛庙。四面阶梯各91阶,加起来一共364级台阶,再加上塔顶一层的神庙,共365阶,象征一年中的365天。这座古老的建筑被设计者精心设计,玄妙而充满戏剧性的效果会定期发生:每年春分和秋分两天的日落时分,北面一组台阶的边墙会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弯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游动,象征着羽蛇神在春分时苏醒,爬出庙宇。每一次,这个幻像持续整整3 小时22 分,分秒不差。这个神秘景观被称为“光影蛇形”(见图二示意图)。此时,当地人会聚集在金字塔下欢歌起舞,祈祷羽蛇神的降临。夕阳西下时,羽蛇才从尾部渐渐消失。金塔蛇影是玛雅人的智慧和建筑结合的典型范例。我们还可以在丛林中的蒂卡尔、帕伦克等地找到高耸的建筑群体。这些玛雅建筑或是峭拔的金字塔或是高耸的屋脊,但是它们多侧重于外部的装饰和造型。几乎所有城市的建筑都有其风格多变的外部装饰,屋脊浮雕等,这使建筑具有富丽堂皇的效果。在外部造型上,玛雅建筑也是追求雄伟气魄的外观。于此相对立的是内部装饰的朴实无华,内室黑暗狭小,这显然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拱顶结构技术,玛雅建筑始终使用笨重的假拱。无论是外部的华丽还是内部的简朴,玛雅人的艺术表现力毕竟是令人称叹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将羽蛇神作为艺术表现主题,既表现了蛇神的生动蛇体,又巧妙的结合天文知识,把羽蛇神的神灵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有机会一定要亲临蛇形光影浮动的现场,和当地人一起翩翩起舞,接受神灵的馈赠,感受心灵的洗礼。
图三中的石浮雕取自雕刻于公元725年的一座玛雅石碑,浮雕表现的是精神恍惚状态下的女子在血祭仪式中产生幻觉,一条幻象蛇腾空而起,幻象蛇前面的头部嘴中冒出一个武士。羽蛇神在古典文化中有它的渊源,幻象蛇便是蛇图腾的滥觞。幻像蛇是和玛雅人的放血仪式伴随存在的,一方面玛雅人相信幻像蛇是祖先或神灵冥冥之中对他们的召唤,另一方面在玛雅人的宇宙观中,这种幻象的蛇是一种精神伴侣或者和现实中的自己分享意识的超自然的存在。玛雅浮雕中出现的幻像蛇有时候被刻画成双头怪的形象,它前面的头代表金星,后面的头表示非实体的太阳。在玛雅人的宇宙观中太阳从天空循环经过,然后划过地平线降到地下世界。日出和日落就是新生和死亡的轮回,这种情形就是通过羽蛇神表示的。它象征了自然通向超自然的路径,它的头部是一种超自然力量介入的有利表达;当然也会出现另一番图景,羽蛇的形象被简化成一个蛇头紧握在人的手中时,此时它就变成了蛇杖。蛇杖可以代表战争中指挥战斗的军旗,可以是祭祀中的法器。图四中表现的就是装扮成玉米神的女子手握蛇杖进行祭祀场景的场面。蛇杖是羽蛇神形象的简化,但是羽蛇神的功能没有弱化。玛雅统治者手中的手杖包含着强大的灵魂,从祖神那保留下来并被认为是拥有绝对权力的工具。法杖传达内心的灵魂,表明它是作为神职统治者的力量存在。放眼望所有的玛雅浮雕艺术品,凡是出现过的羽蛇形象都遵循了相同的范式:近乎方形的耳朵和眼睛,卷曲回纹的胡须,长方形的大嘴。当然这种程式化的特征并非仅仅体现在羽蛇神这一形象中,玛雅浮雕中的的人物似乎也在遵循着一成不变的正面律:人物永远是正侧面的头部和侧部,正面的眼睛,正面或正侧面的肩,侧面的手臂。但是此正面律比埃及的正面律则要稍显灵活,玛雅浮雕中人物的肩的部分是可以自由转动的。并且玛雅人物形象的面部特征也是具有强烈群体共性的,他们一般被表现为通额的高鼻梁,鼻梁两侧的眼睛微微吊起外眼角,鼻梁下面的嘴唇小且薄。头部狭长,似玉米棒子形状,玛雅贵族从孩子幼时起就将其头部用夹板夹着保持此类形状。头部后侧常常会有有高高的发髻和头饰,繁复的头饰是祭祀礼仪的重要标志(见图四局部和图五)。正是这种程式化的表现方式,让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玛雅人的拘谨和节制。这种拘谨和宗教信仰有关,和统治者的政治统治关联。玛雅国王行使着绝对的政治权威, 他们通浮雕等艺术作品宣告着自己在世俗和超自然之间通灵的神圣地位。所以被记录下来的宗教礼仪场景是如此的庄严和肃穆,艺术作品中的元素都遵循了周而复始的惯例。有石碑的地方就是记录宗教礼仪的地方,就是宣扬政治目的的地方,蛇作为通灵上下界的神物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此,羽蛇神以沟通天界和人间的灵性超越了原本的神话意义。
图六所示的瓶画中,羽蛇一波三折,精炼的线条将蛇的生动娓婉刻画的栩栩如生。无论是背部的花纹还是腹部的环形纹都是玛雅人熟练运用线条的结果。玛雅人的线不同于原始艺术的粗放和简略,它体现的是玛雅艺术家抽象的概括能力,这得益于玛雅人在数字和历法方面积累的丰厚的抽象思维方式和概括能力。灵活而精致的线条将表现对象的轮廓勾勒的准确而优雅,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表现方式和西方古典艺术中表现的光影、块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埃及、中国以及日本绘画都体现了东方美术中线条的功力,但是较之于线性的写实,我们可以慢慢品味这洒脱线条中的优雅韵致。这些雅致的线条连绵不绝,均匀不变的勾画出让人叹为观止的造型,期间填充着线条勾勒的象形文字,使整个画面被填的满满。我们会试图寻找某一个稀疏空间的喘息,觊觎失败后才会发现臻于成熟的线条其实可以引领我们的视线在画面上漫漫游迹。我们不必像考证西方的绘画作品一样寻找一打的视觉原型,玛雅的绘画上描绘的是心灵深处最崇拜和最沉静的东西,如此而已。在玛雅宗教和神话中,动物具有特殊的地位,特定的动物常常被视作神明,或被赋予社会和历史的意义,这里的蛇和美洲虎放在了一起,此时的它们不是神灵的形象,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中的动物形象。但是美洲虎的王族的象征意义和羽蛇神轮回的含义早已似板上钉钉深深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图七)。
古代玛雅的金属工艺品流传下来的不多,因为玛雅地区只有少量的金属矿藏,这样金属制品显得尤为罕见,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找到带有羽蛇神的工艺制品。《人祭剜心金盘》(图八)出自于奇琴 · 伊察的献祭圣井中,制作工艺十分精湛,表现了后古典时期人祭活动的惨烈场景。画面最上方有一条飞舞的巨蛇向下张开大嘴,一位全副武装的托尔特克武士从蛇嘴中出来。金盘上人物形象的服饰特征说明此时外族已经入侵了玛雅地区,特别是纹章周边的装饰、人物的发式和武士身上整齐的羽毛装饰,都受到了中部墨西哥风格的影响。画面中的内容依旧是政治、战争和宗教信仰。但令人称其的一点是,玛雅人拥有如此精美的金属工艺品却不曾拥有金属工具劳作的历史。即使是在工艺作品的制作中,他们也是运用溶化重凝的“失蜡铸造”工艺。这就是玛雅人的智慧吧,他们可以没有金属工具但是他么却拥有最精致的金属工艺品。画面中的羽蛇神高飞空中,虽然没有在总幅画中起到叙事性的作用,但是它却扮演了一个总起故事的引领性角色。其实这正是羽蛇神形象在艺术作品中的意义所在:没有神性的形象,没有刻意的恢宏描述,但是轻轻的一描淡写就能将整幅画面的神秘感烘托出来。
这就是羽蛇神的魅力,它可以是受众人敬仰的神灵,可以是轻描淡写的一条小蛇,但是只要是它出现的地方,我们就能感到笼罩着“末日”味道的玛雅的神秘。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覆盖在今天的墨西哥、洪都拉斯、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的部分土地上。玛雅人从来没有走出过丛林半步,交织的植被似一张密网将这个民族的文明裹得严严实实。以至于我们只知道这个民族在公元十世纪左右日渐衰微,最后就不见了踪迹。有人设想过干旱吞没了树林,有人猜度过制度引起战乱。面对种种不解之谜,我们是该痛惜玛雅人的失去还是欣喜丛林深处零星碎片的遗迹可以让我们拼接起一片一片的玛雅文明史?
其实转念一想,为玛雅人的失去而痛惜是不是有点自找没趣。玛雅人何尝不是时刻享受在一种生死转换的超脱信仰中,玛雅的血祭中并没有强迫和压制,只有心甘情愿的挥洒鲜血浇灌土地以此献祭神灵。有生必有死,一段旧的终结正是一段新的开始。生的光芒是千丈生辉,死的轮回则内省静谧。或许玛雅人早已预料到自己的末日,他们没有焦躁,只是静静的等待着生命的轮回和神灵的洗礼。
从玛雅美术的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玛雅羽蛇神的形象贯穿始终,它存在在浮雕中,在绘画中,在工艺品中,在建筑中。羽蛇神轮回重生的象征意义保留在美术遗迹中熠熠生辉。其实我们不必再惋惜一个民族一种文明的没落消逝,他们只不过和蛇灵一起羽化登仙,或许现在还兴致的挑选着自己的归期。很庆幸我们还能看到玛雅人的末日美术,但是末日美术不会有“末日”,即使到了2012,我们依旧可以通过遗迹将丛林深处的那个民族洞悉。
图一
玉米神:尤姆﹒卡克斯
雨神:又称丰产之神,恰克
死神:阿普切
洪水和纺织女神:伊希
图二
图二示意图
图三
图四:
图四局部和图五:图四局部表现的玛雅人繁复的头饰有两大部分组成,垂直于额上的复杂饰品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怪兽形象。紧贴发髻的是四分怪形象,被认为是双头羽蛇神的后面的兽头部分,象征着非实体的太阳,意为着太阳从地平线升落轮回;镶在四分怪前额的是一个神碗,一般祭祀时会用来盛放献祭人的心脏;垂直向上的方鼻兽被解释成是玛雅世界树上花朵的雌蕊,在整个中美洲的宇宙观中,世界树是玛雅宇宙的中心,它的枝干连接天地,它的树根连接地表和地下,世界树的花开被暗喻为掌控万物的神灵;最后一个插在神碗上的器物是带萌芽的交叉条纹椭圆,它被玛雅统治者用来作为胸部装饰。这些椭圆形标志象征着死亡,意味着一个人守护神的到来。后面的蓬蓬的羽毛多取自绿咬鹃,这些羽毛分散向四方,会随着人的走动而颤动,并且其中一根羽毛往上翘,似乎有一阵微风拂过,一般头发上有翡翠珠子装饰,长长的头发顺着左肩倾泻而下,这样的装束被认为是当时玛雅社会的风尚。图五是现代玛雅人举行宗教仪式时还会用到的装饰,虽然相比古代玛雅装束的繁复已经简化很多,但是一脉相承的宗教信仰依旧是属于这个民族独有的神秘。
图六
图七
美洲豹:美洲豹是玛雅人崇拜的动物,它是古代玛雅武士英勇无畏精神的象征,并和皇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很多王朝会以美洲豹命名,例如:有铭文记载“从公元686年2月14日经过四个月零两天到686年4月6日,卡拉克穆尔国王美洲豹爪之火登基执政。”
蜘蛛猿:在玛雅神话中,猴子猿类动物表示着混乱和不道德,它们会破坏社会的和谐。
金刚鹦鹉和绿咬鹃:图中画面截取自藏在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的一件陶器瓶画,画面中的小侏儒左手高擎金刚鹦鹉,右手托绿咬鹃。在玛雅神话中,七金刚鹦鹉家族是一个骄傲自大的家族,因为爱慕虚荣最终覆灭。一般鹦鹉在艺术作品中出现带有教育意义,告诫世人不可骄傲自满否则不得善果。在中美洲,大咬鹃的羽毛非常稀有并且是新生植被的颜色,特别和玉米植被颜色相似,所以它们被视为是非常珍贵的物种。除此之外,绿色代表的是除四方外的第五个方位的颜色,是四个主要方位的“中心”或“心脏”,所以绿咬鹃备受玛雅民族的推崇。
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