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个人文字的十年——给安妮
亲爱的,你想过没有,什么样的文字,是会陪伴你成长经历,是你会阅读十年的?
从所谓的先锋都市文学,到现在变成多数人眼中口中装13党的代表
安妮宝贝和她的文字慢慢变化着她和她的文学定位
可能也变换着在你的书架上的位置和翻阅的频率
好在,从大概99年左右开始接触至今
我依旧愿意承认,我喜欢这个女人的文字和她的某些品味
第一本书《彼岸花》
高中时有个同学很喜欢,大力推荐过几次之后偶尔在书店看到
便这样带了安妮的第一本书回家
那时年少,并不知道那些看来安静潮湿的文字究竟带来的是什么
后来上大学了,没钱的年代收了她的一本盗版的集子
包括《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
慢慢的开始熟悉文字里面那个穿白裙子长头发的女孩子
当然,这些在今天已经变成很多人的攻击点:没有腰身的白裙子,油腻纠结的长发
但是在那个没有“装13”一词的年代里面,更多的人是把她的书放在枕边睡前一定要看一点的
至爱《蔷薇岛屿》
在五道口那边买的,曾经叫水木书坊的光合作用
旧版,白色封面
这一本大概是安妮所有的书里面我翻的最多的一本
带着她从北京到云南到新疆到青岛长住
一直很喜欢她这本杂记,里面关于父亲关于旅行的那些细节
买回来的当晚,和人去唱歌,在KTV里面读完版本
耳边仿佛听到潮水样的呼吸声音
这本书是安妮的一个转折点,我们看到她开始走出那些潮湿的文字,开始温暖生活
于是,我们微笑
一起收到的《告别薇安》《八月未央》
在中医药大学门口的小书店里
那时是觉得,喜欢她,还是应该有她的正版书
一本是短篇小说集,一本是散文集
不是刻意地迎合追捧而是很大的偶然
又或者,你可以说我也是装13党的一员也无所谓
我只是和她一样,喜欢一些精致小物,有某些一样的习惯
纯棉或者麻料质地的衣服,纯色的衬衣和裙子
笑起来肆无忌惮的女孩子
清淡的食物,喜欢吃也喜欢烹饪
完全的网络生物
精致的刺绣,瓷器,在空气中分辨香水的味道
王菲妖娆的声音,凯尔特和哥特风格的音乐
也许,你仁慈一点,也可以说我们喜欢自然本源的生活
属于别人的《二三事》
这一本是03年出的吧?至少我是03年看到的,别人借给我的,没有要我还
他第二次见面时和我说:看安妮的人,能够在人群中彼此识别出来,因为带着一样的气息
哎呀~这说法到现在看来大概是真的PBC标准台词了
这一本,是她的书中我最喜欢的小说
看完之后我给当初念高中时给我推荐她的朋友发短信:莲安
可是她说,我现在没有钱,也很久没再读书
莲安,良生,我一直在想,我是哪一个
沿见,盈年,我一直在想,我嫁哪一个
恩和,暖煦,我知道我注定没勇气去延续一个生命
没看完的《清醒记》
购于改名后的光合,也是五道口,而且一买两本
两个看安妮的人,在一起三年,曾经互相戏言,以后安妮的书都可以只买一本
白色封面,栀子花光影斑驳,11月拿在手上却隐约有夏天的热度
没看完,我承认,确实没看完
后来那年新年时,有人寄了里面附赠的那张明信片给我
带着眉批的《莲花》
很多人看这本书是因为墨脱的出名
很多人知道墨脱是因为看了这本书
总之墨脱是要修路了,不知道在那之前我是否还有机会去看看那里
从别人手上辗转来的一本书
到我手上已经是旧的,带着眉批,磨了边角
我带着去青岛,在火车上读完,忽然很想念多年前看到的丽江的星空
以及无限向往大昭寺门前的阳光
后来自是有人去了墨脱,他说,那天阴天,没有星星
最初的《瞬间空白》
我不知道这本书的发行量有多大,这是当年榕树下为了旗下的一票网络作家出的一套小集子
同系列的还有宁财神的一本我也有收,两本一起,在新街口的一家小书店
黑色封皮,暗金色的封面字样
里面收录的大多是后来在《告别薇安》里面的文章
最后的《素年锦时》
购于西单图书大厦,之前完全不知道消息,看到就抓了回来
素年锦时+月棠记
这一本被我放在枕边看了很久,久到以至于有一天晚上打翻了水杯打湿了整本书
并无人知晓这件事,可是后来有人又送了一本给我
看完第一遍合上时,轻轻叹息:这许是她的最后一本书了
到这里,觉得自己好像完成了一段旅程或者经历,就那么一下,化茧成蝶
当然,也可能是羽化成灰
总之,告别了过往
我想,她大概也是
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
十年的花开花落,她经历的感情我也一路走,从年轻时的暴烈彼此不留空间余地
到现在什么都能浅言轻笑,幸或不幸?
我倒是愿意相信,耗尽的感情,才能带来最后的安定
安妮是一个作者,她写字我观看,无关彼岸烟火繁华
我依旧向往拉萨,向往墨脱,向往河内
我依旧喜欢在明信片背后写长长的文字然后满心欢喜的丢入邮筒
我依旧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带上音乐和相机去行走于那些大街小巷
我依旧能够一个人安然自若地泡咖啡馆或者酒吧
我依旧喜欢那些安静听歌的夜晚
如果说十年间,我从她身上学会了什么,也许就是如何尽量保持着纯良的内心和清亮的眼神活着
以及,如何从人群分辨那些也是这样生活的人们,并且相信他们
很多年以后,你才明白她不是在预言你的生活,而是那些都是你必须经历的
善良,不管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暗示自己的,一定要善良
从所谓的先锋都市文学,到现在变成多数人眼中口中装13党的代表
安妮宝贝和她的文字慢慢变化着她和她的文学定位
可能也变换着在你的书架上的位置和翻阅的频率
好在,从大概99年左右开始接触至今
我依旧愿意承认,我喜欢这个女人的文字和她的某些品味
第一本书《彼岸花》
高中时有个同学很喜欢,大力推荐过几次之后偶尔在书店看到
便这样带了安妮的第一本书回家
那时年少,并不知道那些看来安静潮湿的文字究竟带来的是什么
后来上大学了,没钱的年代收了她的一本盗版的集子
包括《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
慢慢的开始熟悉文字里面那个穿白裙子长头发的女孩子
当然,这些在今天已经变成很多人的攻击点:没有腰身的白裙子,油腻纠结的长发
但是在那个没有“装13”一词的年代里面,更多的人是把她的书放在枕边睡前一定要看一点的
至爱《蔷薇岛屿》
在五道口那边买的,曾经叫水木书坊的光合作用
旧版,白色封面
这一本大概是安妮所有的书里面我翻的最多的一本
带着她从北京到云南到新疆到青岛长住
一直很喜欢她这本杂记,里面关于父亲关于旅行的那些细节
买回来的当晚,和人去唱歌,在KTV里面读完版本
耳边仿佛听到潮水样的呼吸声音
这本书是安妮的一个转折点,我们看到她开始走出那些潮湿的文字,开始温暖生活
于是,我们微笑
一起收到的《告别薇安》《八月未央》
在中医药大学门口的小书店里
那时是觉得,喜欢她,还是应该有她的正版书
一本是短篇小说集,一本是散文集
不是刻意地迎合追捧而是很大的偶然
又或者,你可以说我也是装13党的一员也无所谓
我只是和她一样,喜欢一些精致小物,有某些一样的习惯
纯棉或者麻料质地的衣服,纯色的衬衣和裙子
笑起来肆无忌惮的女孩子
清淡的食物,喜欢吃也喜欢烹饪
完全的网络生物
精致的刺绣,瓷器,在空气中分辨香水的味道
王菲妖娆的声音,凯尔特和哥特风格的音乐
也许,你仁慈一点,也可以说我们喜欢自然本源的生活
属于别人的《二三事》
这一本是03年出的吧?至少我是03年看到的,别人借给我的,没有要我还
他第二次见面时和我说:看安妮的人,能够在人群中彼此识别出来,因为带着一样的气息
哎呀~这说法到现在看来大概是真的PBC标准台词了
这一本,是她的书中我最喜欢的小说
看完之后我给当初念高中时给我推荐她的朋友发短信:莲安
可是她说,我现在没有钱,也很久没再读书
莲安,良生,我一直在想,我是哪一个
沿见,盈年,我一直在想,我嫁哪一个
恩和,暖煦,我知道我注定没勇气去延续一个生命
没看完的《清醒记》
购于改名后的光合,也是五道口,而且一买两本
两个看安妮的人,在一起三年,曾经互相戏言,以后安妮的书都可以只买一本
白色封面,栀子花光影斑驳,11月拿在手上却隐约有夏天的热度
没看完,我承认,确实没看完
后来那年新年时,有人寄了里面附赠的那张明信片给我
带着眉批的《莲花》
很多人看这本书是因为墨脱的出名
很多人知道墨脱是因为看了这本书
总之墨脱是要修路了,不知道在那之前我是否还有机会去看看那里
从别人手上辗转来的一本书
到我手上已经是旧的,带着眉批,磨了边角
我带着去青岛,在火车上读完,忽然很想念多年前看到的丽江的星空
以及无限向往大昭寺门前的阳光
后来自是有人去了墨脱,他说,那天阴天,没有星星
最初的《瞬间空白》
我不知道这本书的发行量有多大,这是当年榕树下为了旗下的一票网络作家出的一套小集子
同系列的还有宁财神的一本我也有收,两本一起,在新街口的一家小书店
黑色封皮,暗金色的封面字样
里面收录的大多是后来在《告别薇安》里面的文章
最后的《素年锦时》
购于西单图书大厦,之前完全不知道消息,看到就抓了回来
素年锦时+月棠记
这一本被我放在枕边看了很久,久到以至于有一天晚上打翻了水杯打湿了整本书
并无人知晓这件事,可是后来有人又送了一本给我
看完第一遍合上时,轻轻叹息:这许是她的最后一本书了
到这里,觉得自己好像完成了一段旅程或者经历,就那么一下,化茧成蝶
当然,也可能是羽化成灰
总之,告别了过往
我想,她大概也是
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
十年的花开花落,她经历的感情我也一路走,从年轻时的暴烈彼此不留空间余地
到现在什么都能浅言轻笑,幸或不幸?
我倒是愿意相信,耗尽的感情,才能带来最后的安定
安妮是一个作者,她写字我观看,无关彼岸烟火繁华
我依旧向往拉萨,向往墨脱,向往河内
我依旧喜欢在明信片背后写长长的文字然后满心欢喜的丢入邮筒
我依旧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带上音乐和相机去行走于那些大街小巷
我依旧能够一个人安然自若地泡咖啡馆或者酒吧
我依旧喜欢那些安静听歌的夜晚
如果说十年间,我从她身上学会了什么,也许就是如何尽量保持着纯良的内心和清亮的眼神活着
以及,如何从人群分辨那些也是这样生活的人们,并且相信他们
很多年以后,你才明白她不是在预言你的生活,而是那些都是你必须经历的
善良,不管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暗示自己的,一定要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