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随身吗? 够懂您的音乐 ?】MiniAudio D6HIFI解码耳放一体机
来看看他是不是够随身? 够懂您的音乐 ?是不是 您想要的。随身FIHI 让您的播放器 不在有烦恼!
还是介绍点基本的知识吧……本篇评测主要目的在于普及一下耳放相关知识,点到为止;简单说下耳放在一个耳机系统内的作用(对比IPC直推),并对前端的声音取向进行简单说明,
关于MiniAudio
MiniAudio(国外称ibasso),国内的一家以音频放大器出口为主业务的公司,名不见经传,拥有自主设计和研发的能力,这次拿到的D6是携式的DAC+AMP(便携耳放解码一体机),对于初烧的朋友可以把它看成是仅有两声道输出的HiFi级声卡(PC+D6+耳机),直推的声音不会次于任何顶级声卡,另外可以看到D6背板上印着“Created In China ”。
目前仍在上市的产品包括iBasso D4、D6、D10、D12
从功能定位上来讲,iBasso D6和D4偏向放大电路,而D10和D12偏向解码功能,D6是D4的升级版,D12是D10的升级版本。
单就直推声音素质而言,D6>D4>D12>D10,都是便携随身耳放/解码,后两者支持功能更多,前两者仅提供usb dac解码方案,大概是这么个顺序,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置。
产品的整体定位,以及优秀的低阻耳机系统前端方案。
关于D6的硬件
因该说D6是D4的全面升级版本:仍然是6层PCB板,电压从9v提升至11.5v(最低),并采用可充电式锂电池,支持使用中充电,实测续航16h左右;USB接收芯片升级为TAS1020b,最高支持24bit 和96khz采样率音频输出,是DAC三小强采用的USB接收芯片方案。DIY部分,这次可玩性会更强,运放模块将同时支持双运放和单运放x2+buff的结构,不需要转接脚座。D6原配运放相对D4提升不少,但如果D4更换运放后,两者声音素质差不多,D6在usb解码部分提升了一些,听感上主要是改善了高频回放的细腻程度。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3.w1017-1076145395.39.s9Hejw&id=13828941730&
D6的原配运放签涂掉了(红色,两颗单运放x2),不知道是啥型号,buff模块据说是AD827JN(银色,都被我换了,不换声音小冲但,换了会损失点低频表现,新版D6已经是lmh6655和D4一样,要么就是原来就是6655,不过我的d4是煲开的运放- -?)。素质整体上来说比D4换AD827稍差点,稍微偏上盘。高频比D4方案好,下盘不如AD827运放的D4稳,整体分布也算平衡。如果D6换成AD827的话(三块827!),则声音风格同D4相差不多,低频更狠,高频会有小改善,声音平衡大气。
USB解码部分,iBasso D6更更换了USB数据接收芯片:TAS1020b,很不错的usb接受芯片,是三小强使用的usb接受芯片,不过同样没有写异步程序,DAC 4/5的输入参考时钟由一颗6m的独立晶振提供,Jitter控制相比D4有不小提升。DAC芯片仍然使用两颗wm8740方案,120db的信噪比,保证有一个干净的声底,和足够的声道分离度,接pc输出的综合声音素质超过ipc的lo口不少,主要在声场和结像力上明显提升。不过tas1020b的芯片驱动并不完善,用fb的默认asio驱动比较糟糕,必须升频到24bit能输出,建议下载asio的usb音频驱动程序,安装完后,可以完美播放16bit,并打开asio和ks模式。驱动网上搜,授权码找不到的可以豆邮我。
运放方案和声音
本次测试整体的声音以iBasso D6换AD8620运放+IE8的声音为准,相信这套系统可以将IE8的实力完全展现(buff被我换成了LMH6655MA),前端音源可以使用IPC,也可以多米点上D50,直接通过USB DAC lo给IE8也可以。另外IPC+D6(AD8620)+IE8的声音素质是完全超越D50、C4、HM801 po口直推IE8的,直推和捆绑主要差距表现在场纵深以及大编制弦乐组的低频空气感上,乐感的话就各有各的口味了。
另外iBasso D6这种高素质型的运放搭配方案并不适合动铁耳塞,动铁耳塞请选用OPA的一些听感型运放,或者使用D4的原配运放8066AR,以及一些提升中频表现的运放,比如两颗OPA627,也是可以支持的。只是价格稍微贵一些;IE8等暖声塞子用素质型运放比较好,EX1000也不建议搭配ADI。
如下图,可以看到,ipc直推ie8的声音是缺乏层次的,声场平面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力不够,中低频响度差很小(动态被压缩),低频细节缺失,解析力差,纵身模糊;而提高音量后高频会非常突出,甚至刺耳,声场被横向拉伸,人耳对7000hz附近的音频响度非常敏感,这部分声音一旦突出,则整体声场必然会出现变形,被拉伸,场内结像错乱(响度越高则人脑会认为音源越近,加上声音延迟少,则声场必然被压缩);不过ie8单元本身动态素质良好,在ipc上演绎大编制结像会错,但不会很乱。
后两张图可以看作是接了耳放,保证了推力和较少失真的情况下的声场图示。
第一个提升的听感就是声场: D6的声场至少比IPC直推大了两圈, 声场感非常好,宽度纵深比较平衡。
因为IPC推力不足,ie8残响部分的信息被抹掉很多,lo接上D6后,高低频的残响信息得以还原,一个比较规整的场感可以体验到了。
相对顶级的播放器lo(Sony D1录音笔),差距主要在体现在结像场的声底、大小以及结像定位准确程度上面,当然D1的解析力是台机DAC级的解析度,这点确实是专业级的素质,超越D50很多。
第二个提升的也是一个声场属性,结像感。
IPC的推力很差,以至于直推大部分耳机声音都缺乏动态,而动态不足的的致命听感缺陷就是声音干、平、无感情,结像面很模糊,声音比较粗。
接上D6后,这种情况瞬间就不再存在,声音的形体感即刻展现。人声定位清晰,并且在图上A区域内的结像区域内,人声的位置并非我们普通形容播放器风格中简单的远近问题(实际上存在远近问题是一个Hifi素质不足的问题)而是一个聚焦在一个点,形态感明确的立体声像,你可以很容易分辨歌手的口型大小,甚至喉咙内气息量都可以感受到,这需要很强的低频表现能力,要有下潜的深度。AD8620在这方面表现很好,低频层次感非常优秀。可以使原本低频厚重IE8听起人声来也层次分明,不论是薄声和厚声分的都很清楚。如果是IPC直推ie8,不论歌手是谁,声音都很厚,或者至少没有薄声的听感,上放后低频层次展开,薄声厚声可以分的很清楚了(IPC的lo素质不高,如果是D6自己做解码,效果会好很多,如果是D50或者D1 lo,声音会很精彩)。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3.w1017-1076145395.15.9gd2HB&id=21777584954&
最后,试听音乐,想了下,还是侧重古典吧,其他类型听着无爱,结像调正就不会差了:
在这几个音乐这都试过
D6,作为usb声卡来说,素质非常优秀,你可以在它身上找到纯净的声音,也能感受到交响曲的起伏,同时在流行人声的表现上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准。更入神的听感~也许还要等未来usb异步传输的版本将jitter控制在人耳无法察觉的区域内,不过jitter对hifi听感影响也不是绝对的,听大编制jitter的影响不会太大。
我仍然喜欢把D6定位成办公室和旅行专用系统,支持USB DAC很方便,功能也多,看电影,听音乐,接有缘音箱都不错,另外D6的体积也非常适合同Ipod classic进行捆绑。
![]() |
还是介绍点基本的知识吧……本篇评测主要目的在于普及一下耳放相关知识,点到为止;简单说下耳放在一个耳机系统内的作用(对比IPC直推),并对前端的声音取向进行简单说明,
关于MiniAudio
MiniAudio(国外称ibasso),国内的一家以音频放大器出口为主业务的公司,名不见经传,拥有自主设计和研发的能力,这次拿到的D6是携式的DAC+AMP(便携耳放解码一体机),对于初烧的朋友可以把它看成是仅有两声道输出的HiFi级声卡(PC+D6+耳机),直推的声音不会次于任何顶级声卡,另外可以看到D6背板上印着“Created In China ”。
![]() |
目前仍在上市的产品包括iBasso D4、D6、D10、D12
从功能定位上来讲,iBasso D6和D4偏向放大电路,而D10和D12偏向解码功能,D6是D4的升级版,D12是D10的升级版本。
单就直推声音素质而言,D6>D4>D12>D10,都是便携随身耳放/解码,后两者支持功能更多,前两者仅提供usb dac解码方案,大概是这么个顺序,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置。
产品的整体定位,以及优秀的低阻耳机系统前端方案。
![]() |
关于D6的硬件
因该说D6是D4的全面升级版本:仍然是6层PCB板,电压从9v提升至11.5v(最低),并采用可充电式锂电池,支持使用中充电,实测续航16h左右;USB接收芯片升级为TAS1020b,最高支持24bit 和96khz采样率音频输出,是DAC三小强采用的USB接收芯片方案。DIY部分,这次可玩性会更强,运放模块将同时支持双运放和单运放x2+buff的结构,不需要转接脚座。D6原配运放相对D4提升不少,但如果D4更换运放后,两者声音素质差不多,D6在usb解码部分提升了一些,听感上主要是改善了高频回放的细腻程度。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3.w1017-1076145395.39.s9Hejw&id=13828941730&
![]() |
D6的原配运放签涂掉了(红色,两颗单运放x2),不知道是啥型号,buff模块据说是AD827JN(银色,都被我换了,不换声音小冲但,换了会损失点低频表现,新版D6已经是lmh6655和D4一样,要么就是原来就是6655,不过我的d4是煲开的运放- -?)。素质整体上来说比D4换AD827稍差点,稍微偏上盘。高频比D4方案好,下盘不如AD827运放的D4稳,整体分布也算平衡。如果D6换成AD827的话(三块827!),则声音风格同D4相差不多,低频更狠,高频会有小改善,声音平衡大气。
USB解码部分,iBasso D6更更换了USB数据接收芯片:TAS1020b,很不错的usb接受芯片,是三小强使用的usb接受芯片,不过同样没有写异步程序,DAC 4/5的输入参考时钟由一颗6m的独立晶振提供,Jitter控制相比D4有不小提升。DAC芯片仍然使用两颗wm8740方案,120db的信噪比,保证有一个干净的声底,和足够的声道分离度,接pc输出的综合声音素质超过ipc的lo口不少,主要在声场和结像力上明显提升。不过tas1020b的芯片驱动并不完善,用fb的默认asio驱动比较糟糕,必须升频到24bit能输出,建议下载asio的usb音频驱动程序,安装完后,可以完美播放16bit,并打开asio和ks模式。驱动网上搜,授权码找不到的可以豆邮我。
运放方案和声音
本次测试整体的声音以iBasso D6换AD8620运放+IE8的声音为准,相信这套系统可以将IE8的实力完全展现(buff被我换成了LMH6655MA),前端音源可以使用IPC,也可以多米点上D50,直接通过USB DAC lo给IE8也可以。另外IPC+D6(AD8620)+IE8的声音素质是完全超越D50、C4、HM801 po口直推IE8的,直推和捆绑主要差距表现在场纵深以及大编制弦乐组的低频空气感上,乐感的话就各有各的口味了。
另外iBasso D6这种高素质型的运放搭配方案并不适合动铁耳塞,动铁耳塞请选用OPA的一些听感型运放,或者使用D4的原配运放8066AR,以及一些提升中频表现的运放,比如两颗OPA627,也是可以支持的。只是价格稍微贵一些;IE8等暖声塞子用素质型运放比较好,EX1000也不建议搭配ADI。
如下图,可以看到,ipc直推ie8的声音是缺乏层次的,声场平面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力不够,中低频响度差很小(动态被压缩),低频细节缺失,解析力差,纵身模糊;而提高音量后高频会非常突出,甚至刺耳,声场被横向拉伸,人耳对7000hz附近的音频响度非常敏感,这部分声音一旦突出,则整体声场必然会出现变形,被拉伸,场内结像错乱(响度越高则人脑会认为音源越近,加上声音延迟少,则声场必然被压缩);不过ie8单元本身动态素质良好,在ipc上演绎大编制结像会错,但不会很乱。
![]() |
后两张图可以看作是接了耳放,保证了推力和较少失真的情况下的声场图示。
第一个提升的听感就是声场: D6的声场至少比IPC直推大了两圈, 声场感非常好,宽度纵深比较平衡。
因为IPC推力不足,ie8残响部分的信息被抹掉很多,lo接上D6后,高低频的残响信息得以还原,一个比较规整的场感可以体验到了。
相对顶级的播放器lo(Sony D1录音笔),差距主要在体现在结像场的声底、大小以及结像定位准确程度上面,当然D1的解析力是台机DAC级的解析度,这点确实是专业级的素质,超越D50很多。
第二个提升的也是一个声场属性,结像感。
IPC的推力很差,以至于直推大部分耳机声音都缺乏动态,而动态不足的的致命听感缺陷就是声音干、平、无感情,结像面很模糊,声音比较粗。
接上D6后,这种情况瞬间就不再存在,声音的形体感即刻展现。人声定位清晰,并且在图上A区域内的结像区域内,人声的位置并非我们普通形容播放器风格中简单的远近问题(实际上存在远近问题是一个Hifi素质不足的问题)而是一个聚焦在一个点,形态感明确的立体声像,你可以很容易分辨歌手的口型大小,甚至喉咙内气息量都可以感受到,这需要很强的低频表现能力,要有下潜的深度。AD8620在这方面表现很好,低频层次感非常优秀。可以使原本低频厚重IE8听起人声来也层次分明,不论是薄声和厚声分的都很清楚。如果是IPC直推ie8,不论歌手是谁,声音都很厚,或者至少没有薄声的听感,上放后低频层次展开,薄声厚声可以分的很清楚了(IPC的lo素质不高,如果是D6自己做解码,效果会好很多,如果是D50或者D1 lo,声音会很精彩)。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3.w1017-1076145395.15.9gd2HB&id=21777584954&
最后,试听音乐,想了下,还是侧重古典吧,其他类型听着无爱,结像调正就不会差了:
![]() |
![]() |
![]() |
![]() |
在这几个音乐这都试过
D6,作为usb声卡来说,素质非常优秀,你可以在它身上找到纯净的声音,也能感受到交响曲的起伏,同时在流行人声的表现上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准。更入神的听感~也许还要等未来usb异步传输的版本将jitter控制在人耳无法察觉的区域内,不过jitter对hifi听感影响也不是绝对的,听大编制jitter的影响不会太大。
我仍然喜欢把D6定位成办公室和旅行专用系统,支持USB DAC很方便,功能也多,看电影,听音乐,接有缘音箱都不错,另外D6的体积也非常适合同Ipod classic进行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