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花:蓝紫色的忧郁
![]() |
梵高笔下的鸢尾花 |
![]() |
图片来自网络 |
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见到鸢尾花大概是初中了。那天天气很好,清明时节,前几天刚下过一场小雨,家中亲友约了时间去给爷爷奶奶扫墓。途中刚好经过舅舅家,想着顺道看看外婆,然后才小跑来追赶大家。
刚跑了几步,忽然瞥见,小路对面的邻居家的砖墙下有一道通水的沟渠,旁边生机勃勃地生长着一丛野花,青绿如剑的叶片中显露出几枝淡紫色的花朵——从未见过——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每次去给爷爷扫墓,我总会在路边采一束各种各样的野花,捆扎好放在他墓碑上——谁让他曾经那么喜欢花呢,再也见不到他的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怀念他。
走近了,蹲下身,才发现这花朵有三片花瓣,花心处是金黄色,外侧由一圈白色包裹,之后有紫色的斑点点缀,花瓣外延是淡得近乎发白的紫色。而在这呈三角形的花瓣间隙间,是三片淡紫色无花纹的萼片。花朵的花心也分为三片,对应了三瓣花瓣,边缘处丝状裂开,仿佛是鸟的尾巴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花朵的第一眼,心中居然漫过一丝淡淡的忧伤。我始终坚信,每种花都是有灵魂的,而每个花魂都是有喜怒哀乐的。就像向日葵的灵魂是乐观开朗,蔷薇花的灵魂的妩媚娇俏,狗尾巴花的灵魂是平凡踏实一样。
好奇怪,看到这不知名的花朵时,居然感受到的是哀伤。
开在清明时节的花朵呢,真是残忍又古怪。这样静静地绽放着,就像是一个孤独的人在抒写自己的寂寞与忧伤一样。
鸢尾花!
不知道为什么,第一反应居然是它应该是鸢尾花,没错,就是梵高笔下的鸢尾花。
其实,对于梵高的《鸢尾花》,我也不过是小时候在电视上见过一眼罢了,而且眼前这花朵的颜色和梵高画作中蓝紫色的鸢尾花着实不像,除了叶片和形状大致和童年记忆中的那幅画有些相似之外。可是当时却很奇怪地认定这一定就是鸢尾花。
后来查了资料,才发现果然验证了我的猜想——或许这便是缘分吧。
鸢尾花,因花形似鸢的尾巴而得名。英文名iris tectorum,即屋顶上的彩虹,也译作爱丽丝。彩虹之名是因为花色品种甚多,如同绚烂的彩虹。在西方故事里,这种花生长在亡灵的墓前,有着指引亡灵的使命。
那位倒在麦田里的红头发画家,不知道离世之后有没有这种花的引路。
相对于梵高的其他名作里面那种灿烂而热情的情绪,这幅画里看到的,更多是不安和忧伤,以及挣扎。《鸢尾花》的画作中,没有《星夜》里那种流动的漩涡状梵高特质,在他众多花卉作品里,知名度也略小于《向日葵》这一他画了一幅又一幅的代表作。
尽管画面中花丛下面有砖红色的土壤烘托,左侧还有金红色的万寿菊作陪衬,作为主题的鸢尾花,紫蓝色的花瓣如同蝴蝶一般舒展,占据大面积画布的绿色叶片纷纷保持向上生长的状态。
可依然改变不了花朵隐藏的忧伤色调。比起如火焰般喷薄热烈的向日葵,梵高笔下的鸢尾花更像是心中那份热情备受压抑而不得解,就像是心有千万言,却努力克制倾诉和抒发的欲望,让人试图平静下来而不能。
看着画面中紫绸般的鸢尾花,就像一种致命的诱惑,它盛放,哀伤,让人情不自禁靠近,又受伤。《鸢尾花》作于梵高发疯之后,因此这画作中的死亡和悲鸣便更加浓厚。那舒展花瓣热烈绽放的花朵仿佛是在流泪的眼睛,让人舍不得离去。
曾主观地认为,蓝色代表忧郁深沉,金色代表热情洋溢,虽然老师讲可以冷暖色系搭配,可是画画时自己却极少甚至避免把蓝色和金色搭配在一起,潜意识里认为:热情与忧郁,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颜色搭配在一起的人,一定是个疯狂的人。
结果,梵高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说自己喜欢梵高,其实并未太执着去临摹他的画作,研究他的生平,只是放在心中的一种喜欢。
高中分科后搬了教学楼,每天都会经过一片林荫道,道路的右边是操场,左边则是一大片野花野草。清明的时候,鸢尾花开满了半个山坡,蓝紫色一大片。高二的时候,因为被拉壮丁抓去参加校运会1500米长跑,本来体质就不好的自己跑完之后,透不过气,让好友跟我一起到了花墙面前,努力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只可惜深秋时节,只剩下一片片的鸢尾叶。
也是经过这件事,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去操场跑上两圈,再回教室等着上晚自习,风雨无阻,持续到高考。
高考毕业后的暑假,因为帮老师写了一篇文章,被问到想要什么礼物,不知怎的,想到今后不能看到学校的鸢尾花开了,便在QQ上跟老师说,待到明年清明学校那蓝紫色的鸢尾花开时,帮我拍下来吧。
这愿望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不容易,明年今日,谁还记得那些话呢。
我总是很自私的,希望在别人记忆里留下自己的痕迹。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一届又一届,每个老师记得的,永远会是最优秀的那一个。做不到最优秀,我就要做那个special。
哪怕最后没有实现这个承诺,但是肯接下这个要求的时候已经完成special了。所幸第二年顺利收到鸢尾花的照片。每个人的生命那么短,能花一年记得一个人,已是不易。
再说梵高,这么多人说喜欢他,说因为感受到他的孤独,自己也觉得孤独。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岛屿,每个人都渴望做到special,可是独一无二不过是个词语,说说而已。会有一个人记得你,或者在某个时间段记得你,便足够了吧。
每个人的爱都是有限的,说不定哪一天就挥发殆尽,所以才叫人倍加珍惜。就像这梵高笔下的鸢尾花,忧伤,却又充满克制。
爱,太过奢靡地透支,终有用尽的一日。所以才会有梵高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听说弟弟为支持自己的事业,存放大量自己和印象派画家的画作在画廊中,导致事业大受打击这一说法。
但愿,每个人心中都能少一点这蓝紫色的忧郁吧。